張文英多少還是感到有些意外的,他剛一回到汴京,最新來找他的並不是一直嚷著沒法幹下去的財政部長胡漢民,也不是對目前的經濟形勢憂心如焚的實業部長張謇,而是另外兩個人,外交部長伍廷芳和教育部長蔡元培。
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伍廷芳道:“我的事情繁瑣一些,還是鶴卿老弟先說吧。”
蔡元培倒也沒有再客氣一下,他這次來找張文英,是有關教育改革的問題。
<a href="http:///"></a>
有了學校,自然少不了要考試,科舉隻是用來選拔公務員的,不能代替學校自身的考試,現在有了大學,自然也就有了高考。教育部才剛一成立,張文英便很關心高考的問題,從他的本意來說,自然是希望能故作到全國統一,而不是他深惡痛絕的按省區分化。不過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的,蔡元培自然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但有些事也不是想到便可以做到。
教育部不過才剛剛成立,國民政府有多大家底蔡元培或許並不十分清楚,但也有個基本概念,所以對於教育部能夠分到多少他從來是不抱太大希望的,好在各國退回的庚子賠款有相當一部分是要用到教育方麵的,否則教育部隻怕還要更加捉襟見肘,至於人才方麵,民國的人才本就是不富裕的,而且大家似乎更熱衷於去辦實業,或是去從軍。肯歸到教育部門下地是在少之又少,好在大總統還是重視教育的。自我並不會來跟他搶資源,甚至還多方給予方便,即便是如此,教育部地人才也是政府幾大部門中最匱乏的。
資金不足,人才匱乏,這些問題對於蔡元培來說還是可以忍受的,甚至可以說他是藐視的。但他也不得不麵對現實。中國的教育展不平衡,其中以江浙一帶最為達,西北西南最為落後,政府也算是盡了心力了,但已建成和計劃中要興建的國立大學畢竟就那麽幾所,其他的私立大學也並不很多,如果一上來便推行統一高考。隻怕有些省份一個大學生也沒有。教育地目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教育達的省份會愈來愈達,而落後的省份則會越來越落後,這是蔡元培和張文英不願意看到地。既然存在著這麽大的弊端,也隻能退而求其次,但那畢竟是一種不公正的製度。改革是早晚的事。
前段時間內蒙戰事緊張,但張文英也沒有忘記教育部這攤事,財力現在已經較為充裕。人才也積攢了一些,雖然現在就開始有關高考的改革略嫌早了一些,但他也不想再等下去了。蔡元培自然是不樂意的,才不過兩年時間,雖然有了一些變化,但在他看來這些變化還不足以影響全局,可他也同樣麵對著四麵八方撲麵而來的巨大壓力。不管是政界還是商界,最有勢力地自然還是江浙人,即便是他的教育部。江浙人也占了絕大多數。而事實上他自己本身也是浙江人,現行高考製度的不公正一直是為人所詬病地。尤其是他的那些家鄉人,雖然江浙一帶也有不少學校,卻遠不敷使用,不少江浙人都罵他這個教育部長過於偏袒北方人。
不管怎麽說,在各方的壓力下,改革還是開始了,先自然是各方詬病最深的高考製度,讓蔡元培多少有些安心的是北方並沒有出現預料之中的哀鴻遍野,不過也正是這一點讓他始終感到不解。在政府的努力下,北方的受教育程度已經有了很大好轉,思想也漸漸開始改變,按說他們不會看不到上大學的好處,使他們還存著小富即安地心思,亦或者他們更看重地是科舉,還是他們對自己目前的水平已經相當有信心了?蔡元培畢竟一直坐陣中央,下麵地是他看得也未必就那麽透徹,一切隻能等第一輪考試結束還再作計較了。
比起前些年的確是好了許多,不過人力物力總歸是有限的,何況是第一次如此規模的全國考試,雖然教育部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結果還是忙得四腳朝天,最終的統計工作直到九月中旬才做出來。有些事情蔡元培猜到了,有些事情卻沒有猜到。就像他預料的那樣,真的有一個省級行政單位今年竟然一個大學生也沒有,卻既不在西北,也不在西南,而是連續兩年的全國升學率第一的北平特別市,至於拔得頭籌的,也不是教育最達的江浙,而是前兩年升學率最低的河南山東兩省,當真讓人大跌眼鏡,甚至讓人懷疑是不是數據本身出了什麽問題。
聽完蔡元培回報的情況,張文英反倒是笑了,沒想到才兩年的光景,情況竟然會是這樣的,不過這倒也沒有太出乎他的預料。
“江浙那邊思想開放,但那邊的孩子眼界也高,有些專業在他們看來前途不大,自然也就少有人問津,千軍萬馬卻擠那獨木橋,自然被擠下來的人多一些,而且江浙那邊機會也多,也不是一定要上大學才有出路,相比之下河南山東的孩子隻有越努力才有機會,對於高考自然無比的重視,倒也不是教育水平就比江浙更達。至於北平,讓他們受些教訓也好,不要還當自己是天子腳下高人一等,我才從北平回來,那邊的教育絕對是不差的,隻是當地的大學有許多,即便不努力,也能上大學,甚至是不錯的大學,抱著這種思想,成績自然不會好,經過這一次今後自然會有所改觀,當然,北平自有北平的優勢,不能因此抹殺掉。不過現在看起來,真正的問題不在江浙,也不在北平,反倒是河南山東的問題極為嚴重,教育部在這兩個省的製度是失敗的,必須作出檢討。”
蔡元培有些糊塗了,就連在一旁的伍廷芳這個旁觀者也不明白,怎麽高考成績如此之好的兩個省居然會是問題最大的……
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伍廷芳道:“我的事情繁瑣一些,還是鶴卿老弟先說吧。”
蔡元培倒也沒有再客氣一下,他這次來找張文英,是有關教育改革的問題。
<a href="http:///"></a>
有了學校,自然少不了要考試,科舉隻是用來選拔公務員的,不能代替學校自身的考試,現在有了大學,自然也就有了高考。教育部才剛一成立,張文英便很關心高考的問題,從他的本意來說,自然是希望能故作到全國統一,而不是他深惡痛絕的按省區分化。不過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的,蔡元培自然是明白其中道理的,但有些事也不是想到便可以做到。
教育部不過才剛剛成立,國民政府有多大家底蔡元培或許並不十分清楚,但也有個基本概念,所以對於教育部能夠分到多少他從來是不抱太大希望的,好在各國退回的庚子賠款有相當一部分是要用到教育方麵的,否則教育部隻怕還要更加捉襟見肘,至於人才方麵,民國的人才本就是不富裕的,而且大家似乎更熱衷於去辦實業,或是去從軍。肯歸到教育部門下地是在少之又少,好在大總統還是重視教育的。自我並不會來跟他搶資源,甚至還多方給予方便,即便是如此,教育部地人才也是政府幾大部門中最匱乏的。
資金不足,人才匱乏,這些問題對於蔡元培來說還是可以忍受的,甚至可以說他是藐視的。但他也不得不麵對現實。中國的教育展不平衡,其中以江浙一帶最為達,西北西南最為落後,政府也算是盡了心力了,但已建成和計劃中要興建的國立大學畢竟就那麽幾所,其他的私立大學也並不很多,如果一上來便推行統一高考。隻怕有些省份一個大學生也沒有。教育地目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如果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教育達的省份會愈來愈達,而落後的省份則會越來越落後,這是蔡元培和張文英不願意看到地。既然存在著這麽大的弊端,也隻能退而求其次,但那畢竟是一種不公正的製度。改革是早晚的事。
前段時間內蒙戰事緊張,但張文英也沒有忘記教育部這攤事,財力現在已經較為充裕。人才也積攢了一些,雖然現在就開始有關高考的改革略嫌早了一些,但他也不想再等下去了。蔡元培自然是不樂意的,才不過兩年時間,雖然有了一些變化,但在他看來這些變化還不足以影響全局,可他也同樣麵對著四麵八方撲麵而來的巨大壓力。不管是政界還是商界,最有勢力地自然還是江浙人,即便是他的教育部。江浙人也占了絕大多數。而事實上他自己本身也是浙江人,現行高考製度的不公正一直是為人所詬病地。尤其是他的那些家鄉人,雖然江浙一帶也有不少學校,卻遠不敷使用,不少江浙人都罵他這個教育部長過於偏袒北方人。
不管怎麽說,在各方的壓力下,改革還是開始了,先自然是各方詬病最深的高考製度,讓蔡元培多少有些安心的是北方並沒有出現預料之中的哀鴻遍野,不過也正是這一點讓他始終感到不解。在政府的努力下,北方的受教育程度已經有了很大好轉,思想也漸漸開始改變,按說他們不會看不到上大學的好處,使他們還存著小富即安地心思,亦或者他們更看重地是科舉,還是他們對自己目前的水平已經相當有信心了?蔡元培畢竟一直坐陣中央,下麵地是他看得也未必就那麽透徹,一切隻能等第一輪考試結束還再作計較了。
比起前些年的確是好了許多,不過人力物力總歸是有限的,何況是第一次如此規模的全國考試,雖然教育部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結果還是忙得四腳朝天,最終的統計工作直到九月中旬才做出來。有些事情蔡元培猜到了,有些事情卻沒有猜到。就像他預料的那樣,真的有一個省級行政單位今年竟然一個大學生也沒有,卻既不在西北,也不在西南,而是連續兩年的全國升學率第一的北平特別市,至於拔得頭籌的,也不是教育最達的江浙,而是前兩年升學率最低的河南山東兩省,當真讓人大跌眼鏡,甚至讓人懷疑是不是數據本身出了什麽問題。
聽完蔡元培回報的情況,張文英反倒是笑了,沒想到才兩年的光景,情況竟然會是這樣的,不過這倒也沒有太出乎他的預料。
“江浙那邊思想開放,但那邊的孩子眼界也高,有些專業在他們看來前途不大,自然也就少有人問津,千軍萬馬卻擠那獨木橋,自然被擠下來的人多一些,而且江浙那邊機會也多,也不是一定要上大學才有出路,相比之下河南山東的孩子隻有越努力才有機會,對於高考自然無比的重視,倒也不是教育水平就比江浙更達。至於北平,讓他們受些教訓也好,不要還當自己是天子腳下高人一等,我才從北平回來,那邊的教育絕對是不差的,隻是當地的大學有許多,即便不努力,也能上大學,甚至是不錯的大學,抱著這種思想,成績自然不會好,經過這一次今後自然會有所改觀,當然,北平自有北平的優勢,不能因此抹殺掉。不過現在看起來,真正的問題不在江浙,也不在北平,反倒是河南山東的問題極為嚴重,教育部在這兩個省的製度是失敗的,必須作出檢討。”
蔡元培有些糊塗了,就連在一旁的伍廷芳這個旁觀者也不明白,怎麽高考成績如此之好的兩個省居然會是問題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