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英在雅加達的生活非常平靜,甚至平靜的有些無聊,不過他並不介意。有時候,他會離開雅加達,去看看他的部隊,整個部隊還很不完善,特別是缺乏軍官,不過情況正一天天的好起來。
這一天,一個人來拜訪張文英,按說他是不該來的,他要來的話早就該來了。
“康有為自己怎麽不來見我,派你來算是什麽意思。”張文英擺弄著手裏的一個小玩意兒,連眼皮都沒抬一下。
“家師怎麽說也是當世大儒,你說話是不是該客氣些。”你猜得沒有錯,來的正是康有為的得意弟子梁啟。
“是嗎?當世大儒?有這回事?我怎麽不知道?我記得我也是乙未年會試的考官之一,不知康有為是哪一年中的進士。”張文英靠在椅子上,懶洋洋的打著官腔。
康有為已經四十六歲了,梁啟也三十一歲了,都要比還不滿二十五歲的張文英要大得多。不過張文英的話意思很明確,自己是考官,按道理就是康有為自己來了也要執弟子禮,自己的話不管怎麽說都算是客氣的。
梁啟以前是沒見過張文英的,他對張文英的印象完全來自譚嗣同和他老師康有為的介紹,不過從他們嘴裏卻聽來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張文英。譚嗣同眼中的張文英是謙謙君子,年紀雖小,卻胸懷社稷,而從康有為那裏聽來的卻是個尖酸刻薄的卑鄙小人,標準的守舊派人物。相對的,其實梁啟更願意相信譚嗣同,他聽說張文英是得罪過他的老師的,而他也知道,康有為是個睚眥必報的人。這兩年,有關張文英的消息他們斷斷續續也聽到了一些,單隻知道他是越來越有錢了。老師這次派他來就是向張文英求助的,不過看得出,張文英並不歡迎。
“皇上還是器重狀元公的。”梁啟多少有些尷尬,他在努力找著話題。
“是嗎?可惜康有為看不上在下,在下的官位不就是康有為給罷的嗎?”張文英的話依然說得很不客氣。對於官位,張文英是不怎麽看得上的,他不會計較康有為讓自己丟了官,真正讓張文英看不起康有為的是他的睚眥必報,和為了自己向上爬,而把別人捅下來。
梁啟愣了一下,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張文英說的畢竟是事實。他覺得有些疑惑了,在他眼裏的張文英不應該是這樣一個貪戀官位的人呀。他沒有再說下去,隻是迷惑的看著張文英。
“有話就快說吧。康有為叫你來不會是沒有目的的。給康有為幫忙是不可能的,至於別的嘛,還是有商量的。”張文英沒有把話說死,他也想聽聽梁啟此行的目的。
“我就繼續這麽站著說話嗎?”梁啟說得不卑不亢。
“你想給我下跪也不是不可以。”張文英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不過還是假裝會錯意了。
梁啟畢竟是梁啟,休養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要是換了康有為,早就拂袖而去了。
“皇上帶你不薄,你是不是也該為皇上做點什麽。”梁啟還是沒有把話挑明。
“我有做呀。太後賞的官我不就沒有當嗎?”張文英是故意這麽說的,似乎一切還都有商量。
“狀元公還應該做的更多。以狀元公的聲望,家產,回到國內隻要高舉義旗,必然群雄響應,到時候,鏟除太後一黨,皇上親政,則大事可成。”說到這裏,梁啟多少有點激動,不過這番言論他自己都不怎麽相信。
“接下來呢?康有為做了大學士,席軍機大臣,我張文英抄家,砍頭。是這樣嗎?”張文英不無譏諷的說道。
“怎麽會?怎麽會?”梁啟向來能言善道,現在卻有些說不出話來。張文英猜的沒有錯,臨來時康有為對他說過,他們不過是拿張文英當槍使,大事不成掉腦袋的自然是張文英,大事成了他們也同樣不會放過他。
“唐才常被你們哄得做了出頭鳥,你們不會以為我和他一樣蠢吧。”張文英端起茶喝了一口,慢條斯理的說著。
“我們有皇上的衣帶詔,你難倒敢抗旨嗎?”梁啟終於搬出了他們所謂的殺手鐧,不過他心裏更加沒底了,畢竟在這年頭,皇上的詔書很多時候並不怎麽管用,何況他這還是假的。
“是嗎?我用不用焚香沐浴來接旨呀?”張文英冷笑著說道:“梁啟,你也應該知道,假傳聖旨是要誅九族的。康有為也真是的,就不會玩點兒新鮮的,是不是《三國演義》看的太多了?”
梁啟指著張文英,半天,最終還是什麽也沒說出來。他有心反駁,可是著衣帶詔的事情他比誰都清楚。
<a href="http:///"></a>
“送客!”張文英罷了擺手,端起茶又喝了一口。
梁啟走了,張文英站在他身後,突然說了一句:“比起你那個老師,你也算是不錯了,何苦非要跟著康有為那個偽君子混呢?”
梁啟就當沒聽見,加快了腳步。
在國內,日本和沙俄已經在東北打了起來,英國人對長江流域的控製也更上了一層樓,那些該死的英國佬甚至已經把手伸到了西藏。國家已經危險到這個地步了,康有為想的不是如何報國,而還是黨爭的那點而破事,有時候,張文英覺得他甚至連袁世凱都比不過。如果說康有為一開始還存著些變法報國之心,現在的他不過是個喪家犬,不過是個官迷。
看著梁啟遠去,張文英心裏覺得可惜得很。梁啟是個真正的才子,要是能為己所用那自然最好,可惜他跟錯了人。
戊戌年之前,張文英還存著顆變法之心,現在一切他都看的很清楚,大清國不亡,中國就要亡了。他想起了自己那支還不怎麽樣的軍隊,他們還在成長,中國的未來就要靠他們打出來了……
這一天,一個人來拜訪張文英,按說他是不該來的,他要來的話早就該來了。
“康有為自己怎麽不來見我,派你來算是什麽意思。”張文英擺弄著手裏的一個小玩意兒,連眼皮都沒抬一下。
“家師怎麽說也是當世大儒,你說話是不是該客氣些。”你猜得沒有錯,來的正是康有為的得意弟子梁啟。
“是嗎?當世大儒?有這回事?我怎麽不知道?我記得我也是乙未年會試的考官之一,不知康有為是哪一年中的進士。”張文英靠在椅子上,懶洋洋的打著官腔。
康有為已經四十六歲了,梁啟也三十一歲了,都要比還不滿二十五歲的張文英要大得多。不過張文英的話意思很明確,自己是考官,按道理就是康有為自己來了也要執弟子禮,自己的話不管怎麽說都算是客氣的。
梁啟以前是沒見過張文英的,他對張文英的印象完全來自譚嗣同和他老師康有為的介紹,不過從他們嘴裏卻聽來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張文英。譚嗣同眼中的張文英是謙謙君子,年紀雖小,卻胸懷社稷,而從康有為那裏聽來的卻是個尖酸刻薄的卑鄙小人,標準的守舊派人物。相對的,其實梁啟更願意相信譚嗣同,他聽說張文英是得罪過他的老師的,而他也知道,康有為是個睚眥必報的人。這兩年,有關張文英的消息他們斷斷續續也聽到了一些,單隻知道他是越來越有錢了。老師這次派他來就是向張文英求助的,不過看得出,張文英並不歡迎。
“皇上還是器重狀元公的。”梁啟多少有些尷尬,他在努力找著話題。
“是嗎?可惜康有為看不上在下,在下的官位不就是康有為給罷的嗎?”張文英的話依然說得很不客氣。對於官位,張文英是不怎麽看得上的,他不會計較康有為讓自己丟了官,真正讓張文英看不起康有為的是他的睚眥必報,和為了自己向上爬,而把別人捅下來。
梁啟愣了一下,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張文英說的畢竟是事實。他覺得有些疑惑了,在他眼裏的張文英不應該是這樣一個貪戀官位的人呀。他沒有再說下去,隻是迷惑的看著張文英。
“有話就快說吧。康有為叫你來不會是沒有目的的。給康有為幫忙是不可能的,至於別的嘛,還是有商量的。”張文英沒有把話說死,他也想聽聽梁啟此行的目的。
“我就繼續這麽站著說話嗎?”梁啟說得不卑不亢。
“你想給我下跪也不是不可以。”張文英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不過還是假裝會錯意了。
梁啟畢竟是梁啟,休養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要是換了康有為,早就拂袖而去了。
“皇上帶你不薄,你是不是也該為皇上做點什麽。”梁啟還是沒有把話挑明。
“我有做呀。太後賞的官我不就沒有當嗎?”張文英是故意這麽說的,似乎一切還都有商量。
“狀元公還應該做的更多。以狀元公的聲望,家產,回到國內隻要高舉義旗,必然群雄響應,到時候,鏟除太後一黨,皇上親政,則大事可成。”說到這裏,梁啟多少有點激動,不過這番言論他自己都不怎麽相信。
“接下來呢?康有為做了大學士,席軍機大臣,我張文英抄家,砍頭。是這樣嗎?”張文英不無譏諷的說道。
“怎麽會?怎麽會?”梁啟向來能言善道,現在卻有些說不出話來。張文英猜的沒有錯,臨來時康有為對他說過,他們不過是拿張文英當槍使,大事不成掉腦袋的自然是張文英,大事成了他們也同樣不會放過他。
“唐才常被你們哄得做了出頭鳥,你們不會以為我和他一樣蠢吧。”張文英端起茶喝了一口,慢條斯理的說著。
“我們有皇上的衣帶詔,你難倒敢抗旨嗎?”梁啟終於搬出了他們所謂的殺手鐧,不過他心裏更加沒底了,畢竟在這年頭,皇上的詔書很多時候並不怎麽管用,何況他這還是假的。
“是嗎?我用不用焚香沐浴來接旨呀?”張文英冷笑著說道:“梁啟,你也應該知道,假傳聖旨是要誅九族的。康有為也真是的,就不會玩點兒新鮮的,是不是《三國演義》看的太多了?”
梁啟指著張文英,半天,最終還是什麽也沒說出來。他有心反駁,可是著衣帶詔的事情他比誰都清楚。
<a href="http:///"></a>
“送客!”張文英罷了擺手,端起茶又喝了一口。
梁啟走了,張文英站在他身後,突然說了一句:“比起你那個老師,你也算是不錯了,何苦非要跟著康有為那個偽君子混呢?”
梁啟就當沒聽見,加快了腳步。
在國內,日本和沙俄已經在東北打了起來,英國人對長江流域的控製也更上了一層樓,那些該死的英國佬甚至已經把手伸到了西藏。國家已經危險到這個地步了,康有為想的不是如何報國,而還是黨爭的那點而破事,有時候,張文英覺得他甚至連袁世凱都比不過。如果說康有為一開始還存著些變法報國之心,現在的他不過是個喪家犬,不過是個官迷。
看著梁啟遠去,張文英心裏覺得可惜得很。梁啟是個真正的才子,要是能為己所用那自然最好,可惜他跟錯了人。
戊戌年之前,張文英還存著顆變法之心,現在一切他都看的很清楚,大清國不亡,中國就要亡了。他想起了自己那支還不怎麽樣的軍隊,他們還在成長,中國的未來就要靠他們打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