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燕王府。
就在晉王收到了來自五軍都督府的軍函時。
遠在北平的燕王,同樣也收到了軍函。
內容和晉王的大同小異,無非也是告知他整軍備戰,來年北伐。
不過比起晉王的大動作,燕王這邊隻是一支偏師,需要調動的軍隊並不多,就兩萬多人。
士卒們,倒都是老練的老邊軍了,不過將領們,卻大部分都是最近三年才被調到北平都司的年輕將領。
這也是洪武帝打的好算盤之一。
借助這次北伐,為國朝篩選一些優秀的年輕將領。
不隻是燕王這邊,晉王那邊也有一大批年輕的將校補充,在過去幾年間被陸續調到了大同、宣府至北平一帶的邊防軍中,充任中級將領。
屆時,這批年輕將領們,都會參與到這次收複河套的大戰役之中。
如若有優秀的將領,自然就會脫穎而出,得到中樞的提拔和栽培,調回內陸升職。
這也是洪武帝在教太孫,如何保持中央的戰力。
先將中央軍校優秀的畢業生丟去邊軍鍛煉幾年,然後鍛煉成才了,再調回內陸培養幾年,如此一個合格的高級將領就能培養出來了。
而九邊,隻是一個幫中樞培養優秀將領的孵化地而已!
中央的軍備,本就因為有墨院在,武器啥的都是緊著最先進的先用。
再配上這些沙場上打過滾的精英將領。
中央就能夠一直保持著對塞王的優勢!
洪武帝並不是看不出來,塞王們對太孫的威脅很大,特別是老四燕王。
不然他也不會安排晉王去製衡燕王。
可他的心理很矛盾。
他真的不想削藩,也不想將宗室子孫當豬養,還是塞王鎮邊疆的製度最適合大明!
但是帝王不可能容忍有任何讓皇位不穩定的風險存在!
所以他一直也在為太孫登基後,有可能出現的諸王反叛做著防備。
北伐,也是為了將塞王們繼續往外移封,移到更遠的漠北。
到了漠北,這些塞王們沒有中央的支持,可就很難站穩腳跟了,更別提反了。
至少一兩百年內,鎮守漠北的塞王都得賓服中央,靠中央的支持,才能守住自己的漠北封國。
如此一來,宗室出鎮邊疆,保衛中原的安全。
嶺北行省的遊牧民族不但再也沒法威脅到大明腹地,反而要時刻麵對來自諸侯侵奪牧場領地的威脅。
有這些塞王為朝廷擋在外頭,大明的江山也穩了。
漠北的諸王精力都得放在抵禦更北邊敵人上,也不用擔心出現什麽諸侯造反的事情。
此乃最為萬全,也是對大明最好的一策。
削藩雖易,但是藩削掉了,嶺北的北蠻就需要皇帝自己頂上了。
而且想要拓土也會變得很困難,畢竟漠北太遠,政令難通。
要是封個類似西域都護府,軍政一把抓的漠北都護府,派遣漠北都督去管,那和分封塞王有啥區別?
塞王至少還是自家人,都姓朱。
臣子可就不姓朱了!
就算這種漠北都督可以三五年換一任,但是中央一旦式微了,恐怕漠北立馬就會丟土了,亦如當年的大唐。
但是封鎮諸王建封國的話,就算中央式微了,甚至主脈都被顛覆了。
至少還能保證老朱家在外頭還有其他的國祚,大明還沒亡。
大不了漠北諸王大打一架,角逐出一個新帝,在漠北登基稱帝,再續大明唄。
於公於私,於國於朱家,這都是好事啊!
左手拿著五軍都督府的軍令,右手拿著一封隻有他自己知道譯碼的密信。
看完這兩封電報後,燕王的表情十分的複雜。
五軍都督府的軍令倒還好,無非就是讓他準備明年出征的事宜。
但是來自自家老爹,天子洪武帝的密信,可就非常讓他心情複雜了。
洪武帝在這封隻有燕王能看懂的密信裏,毫不掩飾的,將他的想法告知了燕王。
甚至直接許諾他,日後全取漠北了,燕王至少能獲得一塊縱橫都超過一千裏的大封國!
而且是實封!
可管軍,也可治民,允許自行招募官員,開國建製!
唯一的要求隻有一點,國內必須行《大明律》,奉大明皇帝為主。
而且非外藩,而是內藩,必須服從中央的指揮!
除此之外,國中之事,燕王可以一言而決!
這權柄,幾乎已經和商周時期的諸侯差不多了!
除了地方離大明故土真的有些太遠了,直線距離都超四千裏,再加上漠北偏遠一些的地方,更是離中原能有個六千裏遠。
其他方方麵麵都挺好的。
他作為叔叔,也不用在國內麵對自己那位侄兒皇帝。
可以自己開國立廟,起燕國宗廟,稱王做祖!
也許一輩子都回不了中原一次,連跪拜侄兒皇帝的機會都很少。
待遇比自降尊位,向漢文帝稱臣,關起門來過自己小日子的南越王趙拓都強得多呢!
久久凝視了這封密信許久後,燕王長歎了一口氣。
皇位離他是真的越來越遠了。
比起剛立太孫時,現在的他,其實已經漸漸接受了,這個龐大帝國的下一任繼任者不會是他,而是那位侄兒的這一事實了。
洪武帝做了總總措施,防止他賓天後,燕王造反的可能。
這一切燕王也都看在眼裏。
他自己心裏也清楚,僅僅憑借手頭王府一萬多衛軍,想要掀翻應天府正兒八經受詔登基的新帝,是不現實的事情。
他敢起兵,那肯定就隻會落得一個身首異處,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比起那要跪地乞求侄子才能苟活在世的下場。
現在洪武帝提出的這個分封漠北的待遇,真的已經是非常好了。
也說明父親確實心中還是有他們幾個孩兒的。
雖然說皇帝寶座沒有了,但是撈一個實封的王國,也不錯了。
說實話,在心裏反複已經權衡幾年了的燕王,對洪武帝的這個安排,已經很滿意了。
沒到絕路的情況下,沒有人想要兵行險著,去賭那隻有千分之一幾率才有可能功成的造反之路。
有一條更穩妥,且還算光明的路選擇,還有什麽好奢求的呢?
燕王在大廳內沉默許久後,收起了這兩封電報,沉聲向外喊道:“來人!”
“將府中遼東進獻的上好東珠,挑選百二十枚,送回京城,七十枚進貢陛下,五十枚送於太孫!”
“另,遣世子攜帶孤的請安奏折,親赴京城,覲見陛下。”
“覲見之後,世子便留於京城吧。”
想了想,可能是覺得這還不夠,燕王又補充喊道:“讓世子帶著世子妃一起回京!”
“若無陛下詔,不得回北平!”
門外一直守衛著的府內侍衛,立馬恭敬領命,前去尋找世子了。
GET /u/192/192408/71501964.shtm HTTP/1.0
Host: www.asxs.com
X-Forwarded-For: 109.236.60.67
X-Real-IP: 109.236.60.67
Connection: close
Accept: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46.0.2486.0 Safari/537.36 Edge/13.10586
Referer: https://www.asxs.com/view/166058/
就在晉王收到了來自五軍都督府的軍函時。
遠在北平的燕王,同樣也收到了軍函。
內容和晉王的大同小異,無非也是告知他整軍備戰,來年北伐。
不過比起晉王的大動作,燕王這邊隻是一支偏師,需要調動的軍隊並不多,就兩萬多人。
士卒們,倒都是老練的老邊軍了,不過將領們,卻大部分都是最近三年才被調到北平都司的年輕將領。
這也是洪武帝打的好算盤之一。
借助這次北伐,為國朝篩選一些優秀的年輕將領。
不隻是燕王這邊,晉王那邊也有一大批年輕的將校補充,在過去幾年間被陸續調到了大同、宣府至北平一帶的邊防軍中,充任中級將領。
屆時,這批年輕將領們,都會參與到這次收複河套的大戰役之中。
如若有優秀的將領,自然就會脫穎而出,得到中樞的提拔和栽培,調回內陸升職。
這也是洪武帝在教太孫,如何保持中央的戰力。
先將中央軍校優秀的畢業生丟去邊軍鍛煉幾年,然後鍛煉成才了,再調回內陸培養幾年,如此一個合格的高級將領就能培養出來了。
而九邊,隻是一個幫中樞培養優秀將領的孵化地而已!
中央的軍備,本就因為有墨院在,武器啥的都是緊著最先進的先用。
再配上這些沙場上打過滾的精英將領。
中央就能夠一直保持著對塞王的優勢!
洪武帝並不是看不出來,塞王們對太孫的威脅很大,特別是老四燕王。
不然他也不會安排晉王去製衡燕王。
可他的心理很矛盾。
他真的不想削藩,也不想將宗室子孫當豬養,還是塞王鎮邊疆的製度最適合大明!
但是帝王不可能容忍有任何讓皇位不穩定的風險存在!
所以他一直也在為太孫登基後,有可能出現的諸王反叛做著防備。
北伐,也是為了將塞王們繼續往外移封,移到更遠的漠北。
到了漠北,這些塞王們沒有中央的支持,可就很難站穩腳跟了,更別提反了。
至少一兩百年內,鎮守漠北的塞王都得賓服中央,靠中央的支持,才能守住自己的漠北封國。
如此一來,宗室出鎮邊疆,保衛中原的安全。
嶺北行省的遊牧民族不但再也沒法威脅到大明腹地,反而要時刻麵對來自諸侯侵奪牧場領地的威脅。
有這些塞王為朝廷擋在外頭,大明的江山也穩了。
漠北的諸王精力都得放在抵禦更北邊敵人上,也不用擔心出現什麽諸侯造反的事情。
此乃最為萬全,也是對大明最好的一策。
削藩雖易,但是藩削掉了,嶺北的北蠻就需要皇帝自己頂上了。
而且想要拓土也會變得很困難,畢竟漠北太遠,政令難通。
要是封個類似西域都護府,軍政一把抓的漠北都護府,派遣漠北都督去管,那和分封塞王有啥區別?
塞王至少還是自家人,都姓朱。
臣子可就不姓朱了!
就算這種漠北都督可以三五年換一任,但是中央一旦式微了,恐怕漠北立馬就會丟土了,亦如當年的大唐。
但是封鎮諸王建封國的話,就算中央式微了,甚至主脈都被顛覆了。
至少還能保證老朱家在外頭還有其他的國祚,大明還沒亡。
大不了漠北諸王大打一架,角逐出一個新帝,在漠北登基稱帝,再續大明唄。
於公於私,於國於朱家,這都是好事啊!
左手拿著五軍都督府的軍令,右手拿著一封隻有他自己知道譯碼的密信。
看完這兩封電報後,燕王的表情十分的複雜。
五軍都督府的軍令倒還好,無非就是讓他準備明年出征的事宜。
但是來自自家老爹,天子洪武帝的密信,可就非常讓他心情複雜了。
洪武帝在這封隻有燕王能看懂的密信裏,毫不掩飾的,將他的想法告知了燕王。
甚至直接許諾他,日後全取漠北了,燕王至少能獲得一塊縱橫都超過一千裏的大封國!
而且是實封!
可管軍,也可治民,允許自行招募官員,開國建製!
唯一的要求隻有一點,國內必須行《大明律》,奉大明皇帝為主。
而且非外藩,而是內藩,必須服從中央的指揮!
除此之外,國中之事,燕王可以一言而決!
這權柄,幾乎已經和商周時期的諸侯差不多了!
除了地方離大明故土真的有些太遠了,直線距離都超四千裏,再加上漠北偏遠一些的地方,更是離中原能有個六千裏遠。
其他方方麵麵都挺好的。
他作為叔叔,也不用在國內麵對自己那位侄兒皇帝。
可以自己開國立廟,起燕國宗廟,稱王做祖!
也許一輩子都回不了中原一次,連跪拜侄兒皇帝的機會都很少。
待遇比自降尊位,向漢文帝稱臣,關起門來過自己小日子的南越王趙拓都強得多呢!
久久凝視了這封密信許久後,燕王長歎了一口氣。
皇位離他是真的越來越遠了。
比起剛立太孫時,現在的他,其實已經漸漸接受了,這個龐大帝國的下一任繼任者不會是他,而是那位侄兒的這一事實了。
洪武帝做了總總措施,防止他賓天後,燕王造反的可能。
這一切燕王也都看在眼裏。
他自己心裏也清楚,僅僅憑借手頭王府一萬多衛軍,想要掀翻應天府正兒八經受詔登基的新帝,是不現實的事情。
他敢起兵,那肯定就隻會落得一個身首異處,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比起那要跪地乞求侄子才能苟活在世的下場。
現在洪武帝提出的這個分封漠北的待遇,真的已經是非常好了。
也說明父親確實心中還是有他們幾個孩兒的。
雖然說皇帝寶座沒有了,但是撈一個實封的王國,也不錯了。
說實話,在心裏反複已經權衡幾年了的燕王,對洪武帝的這個安排,已經很滿意了。
沒到絕路的情況下,沒有人想要兵行險著,去賭那隻有千分之一幾率才有可能功成的造反之路。
有一條更穩妥,且還算光明的路選擇,還有什麽好奢求的呢?
燕王在大廳內沉默許久後,收起了這兩封電報,沉聲向外喊道:“來人!”
“將府中遼東進獻的上好東珠,挑選百二十枚,送回京城,七十枚進貢陛下,五十枚送於太孫!”
“另,遣世子攜帶孤的請安奏折,親赴京城,覲見陛下。”
“覲見之後,世子便留於京城吧。”
想了想,可能是覺得這還不夠,燕王又補充喊道:“讓世子帶著世子妃一起回京!”
“若無陛下詔,不得回北平!”
門外一直守衛著的府內侍衛,立馬恭敬領命,前去尋找世子了。
GET /u/192/192408/71501964.shtm HTTP/1.0
Host: www.asxs.com
X-Forwarded-For: 109.236.60.67
X-Real-IP: 109.236.60.67
Connection: close
Accept: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46.0.2486.0 Safari/537.36 Edge/13.10586
Referer: https://www.asxs.com/view/16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