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可不要掉以輕心。”
滿永嘉瞥了一眼趙宇及幾位新麵孔,“萬一我們的跳遠出現去年短跑上的‘趙清事件’,那就壞菜了。”
去年學校運動會上,名不經傳的業餘菜鳥趙清奇跡般地奪取100米、200米短跑冠軍,還刷新了學校這兩個項目的記錄,已經被發酵成轟動全校的“趙清事件”。
“不可能了!那是奇跡,奇跡老發生還叫奇跡嗎?”劉藝思搖搖頭。
是哦!畢蒙和滿永嘉頻頻點頭,老劉說的在理。
這時,組委會執委、著名體育教育家劉長春老師帶著兩人過來,一男一女,男的肩扛攝像機,女的手持麥克風。
“劉藝思,滿永嘉,這兩位是神州電視台體育頻道的記者,要現場采訪你們。”
說著,劉長春老師手指不遠的空場地,“我們到這邊來吧!”
劉藝思幾人走後,畢蒙對趙宇友善地一笑,“趙宇同學,我叫畢蒙,也是田徑特招生,專攻跳遠和三級跳遠,去年的跳遠第三,三級跳遠冠軍。”
“你好。”趙宇回以微笑。他知道,跳遠和三級跳遠關係親密,適合兼修,不像他的跳遠和鐵餅,八竿子打不著。
“你接受過正規的跳遠訓練嗎?”畢蒙步劉藝思後塵。
“沒有。”
趙宇搖搖頭,心道,他們怎麽都愛這麽問,隻好再如實陳述一遍,“我隻是在中學上體育課的時候,體育老師教了一下,沒有參加過正規比賽。”
“哦,那你們體育老師是田徑方麵的嗎?”
“不是。”
趙宇繼續實話實說,“是我們曆史老師兼的,他參加過蜀川三星堆遺址的挖掘,考古造詣頗深。”
曆史老師?考古造詣?這和跳遠挨不上邊啊!還是最挨不上邊的那種老學究。
畢蒙呆愣當場,一臉的懵逼,旋即恍然,哦!原來是一隻超級菜鳥。
少頃,畢蒙清醒過來,看著周圍好幾個新麵孔,大聲招呼,“幾位同學,如果你們有對跳遠要領還有不清楚的,就圍過來,我給大家講解一下。”
專業選手現場講解、演示要領,機會何其難得。七八個新學員一下子就圍了上來。趙宇不幸被圍在最前麵,不好走開,隻好勉為其難地留下聽講。
於是乎,畢蒙就熱情洋溢地把跳遠的要領和技巧給趙宇一眾新生講解了一遍,言畢,還給大家演示了一番,動作漂亮瀟灑,協調至極,一眾業餘菜鳥羨慕有加,喟歎不已,他們深知,要想達到畢蒙這樣的水平談何容易,那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就是窮極一生也達不到這樣的水準。不過,這次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應該比自己以往的成績有很大提高,無一不對畢蒙感激有加。當然,趙宇同學除外,他也感謝熱心腸的畢蒙,但是……你懂的。
誠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專業跳遠選手,就像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考上華夏一樣,那是先天天賦加後天努力,缺一不可。
學校的跳遠比賽,和正規賽事略有不同,後者是按照世界田聯記錄成績倒序排列,成績越好的,越靠後比賽,前者,沒有成績的學生隨機排列,有成績的靠後,倒序參賽。
這時,賽場的廣播喇叭開始介紹跳遠。
“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關注的跳遠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剛才,連續三屆刷新學校跳遠紀錄的劉藝思同學,在接受神州電視台的記者采訪時,爆出他本屆跳遠比賽的目標,就是再次刷新他自己去年創造的8.40米的學校跳遠紀錄,而且,至少提高2厘米,僅僅一年的時間,兩厘米啊!8.42米!距離國家跳遠紀錄8.47米,隻有5厘米了,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如果實現,這項學校紀錄將很長時期內難再打破。比賽即將開始,我們預祝,劉藝思同學刷新紀錄,再創佳績。其他同學賽出風格,賽出精神,賽出友誼。”
全場觀眾,群情激昂,翹首以待。
比賽開始,前麵的十幾位新生果然不出劉藝思、畢蒙等專業選手所料,一遍下來後,四米,五米,沒有超過六米的。
劉藝思、滿永嘉、畢蒙一眾特招高手早已興趣乏乏,各自開始熱身。很顯然,真正的競爭在他們三位之間的“內卷”。
輪到趙宇。
趙宇同學此時很是自責,自從身體潛能十度開發後,自己對體能的測試都在力量上麵,從來沒有在跳躍和跑步上做過測試,現在對自己的跳躍真的不知深淺。
因此,裁判喊到他的名字後,他沒有開始比賽,而是跑到沙坑觀察了一番,還在標示學校紀錄線的小紅旗那裏眼睛吊了一下線,順手在小紅旗前方五公分的沙麵邊緣處點了一個小窩窩。
這一舉動,全場一片嘩然。
“這菜鳥新生是怎麽回事?他去那兒看個什麽勁?”
“他在學校跳遠紀錄前方點一個窩窩幹什麽?他不會以為他能跳到那裏吧?”
“沒準,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位置,生怕超出後被國家隊看上,給自己帶來麻煩。”一個譏諷地聲音,卻蒙對了趙宇的心思。
“他以為他是劉藝思呢,還是被李金哲、鮑威爾神魂附體。”
“別說,劉藝思去年就遭遇了‘趙清事件’,一年都沒有緩過勁來,見人就低著頭。”
“趙清?對呀!這位新生好像叫趙宇,很像哥倆兒,天呐!不會曆史重演,再給劉藝思、滿永嘉、畢蒙他們來一個‘趙宇事件’吧!”
這位學生腦洞大開,幸運地猜對了,可以加十分。
“哇塞!那我們豈不是要給劉藝思他們提前默哀了?不可能!半點可能性都沒有!”
一個異常堅定的聲音,立即贏得一片附議聲。
“我給你們披露一下,這個新生正是今年全國理科高考狀元趙宇,這種超級學霸,行為都不同常人,所以,有此怪癖,大家要理解。”
哦,原來是這樣!
理解!理解!
又是一片附議之聲。
滿永嘉瞥了一眼趙宇及幾位新麵孔,“萬一我們的跳遠出現去年短跑上的‘趙清事件’,那就壞菜了。”
去年學校運動會上,名不經傳的業餘菜鳥趙清奇跡般地奪取100米、200米短跑冠軍,還刷新了學校這兩個項目的記錄,已經被發酵成轟動全校的“趙清事件”。
“不可能了!那是奇跡,奇跡老發生還叫奇跡嗎?”劉藝思搖搖頭。
是哦!畢蒙和滿永嘉頻頻點頭,老劉說的在理。
這時,組委會執委、著名體育教育家劉長春老師帶著兩人過來,一男一女,男的肩扛攝像機,女的手持麥克風。
“劉藝思,滿永嘉,這兩位是神州電視台體育頻道的記者,要現場采訪你們。”
說著,劉長春老師手指不遠的空場地,“我們到這邊來吧!”
劉藝思幾人走後,畢蒙對趙宇友善地一笑,“趙宇同學,我叫畢蒙,也是田徑特招生,專攻跳遠和三級跳遠,去年的跳遠第三,三級跳遠冠軍。”
“你好。”趙宇回以微笑。他知道,跳遠和三級跳遠關係親密,適合兼修,不像他的跳遠和鐵餅,八竿子打不著。
“你接受過正規的跳遠訓練嗎?”畢蒙步劉藝思後塵。
“沒有。”
趙宇搖搖頭,心道,他們怎麽都愛這麽問,隻好再如實陳述一遍,“我隻是在中學上體育課的時候,體育老師教了一下,沒有參加過正規比賽。”
“哦,那你們體育老師是田徑方麵的嗎?”
“不是。”
趙宇繼續實話實說,“是我們曆史老師兼的,他參加過蜀川三星堆遺址的挖掘,考古造詣頗深。”
曆史老師?考古造詣?這和跳遠挨不上邊啊!還是最挨不上邊的那種老學究。
畢蒙呆愣當場,一臉的懵逼,旋即恍然,哦!原來是一隻超級菜鳥。
少頃,畢蒙清醒過來,看著周圍好幾個新麵孔,大聲招呼,“幾位同學,如果你們有對跳遠要領還有不清楚的,就圍過來,我給大家講解一下。”
專業選手現場講解、演示要領,機會何其難得。七八個新學員一下子就圍了上來。趙宇不幸被圍在最前麵,不好走開,隻好勉為其難地留下聽講。
於是乎,畢蒙就熱情洋溢地把跳遠的要領和技巧給趙宇一眾新生講解了一遍,言畢,還給大家演示了一番,動作漂亮瀟灑,協調至極,一眾業餘菜鳥羨慕有加,喟歎不已,他們深知,要想達到畢蒙這樣的水平談何容易,那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就是窮極一生也達不到這樣的水準。不過,這次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應該比自己以往的成績有很大提高,無一不對畢蒙感激有加。當然,趙宇同學除外,他也感謝熱心腸的畢蒙,但是……你懂的。
誠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專業跳遠選手,就像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考上華夏一樣,那是先天天賦加後天努力,缺一不可。
學校的跳遠比賽,和正規賽事略有不同,後者是按照世界田聯記錄成績倒序排列,成績越好的,越靠後比賽,前者,沒有成績的學生隨機排列,有成績的靠後,倒序參賽。
這時,賽場的廣播喇叭開始介紹跳遠。
“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關注的跳遠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剛才,連續三屆刷新學校跳遠紀錄的劉藝思同學,在接受神州電視台的記者采訪時,爆出他本屆跳遠比賽的目標,就是再次刷新他自己去年創造的8.40米的學校跳遠紀錄,而且,至少提高2厘米,僅僅一年的時間,兩厘米啊!8.42米!距離國家跳遠紀錄8.47米,隻有5厘米了,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如果實現,這項學校紀錄將很長時期內難再打破。比賽即將開始,我們預祝,劉藝思同學刷新紀錄,再創佳績。其他同學賽出風格,賽出精神,賽出友誼。”
全場觀眾,群情激昂,翹首以待。
比賽開始,前麵的十幾位新生果然不出劉藝思、畢蒙等專業選手所料,一遍下來後,四米,五米,沒有超過六米的。
劉藝思、滿永嘉、畢蒙一眾特招高手早已興趣乏乏,各自開始熱身。很顯然,真正的競爭在他們三位之間的“內卷”。
輪到趙宇。
趙宇同學此時很是自責,自從身體潛能十度開發後,自己對體能的測試都在力量上麵,從來沒有在跳躍和跑步上做過測試,現在對自己的跳躍真的不知深淺。
因此,裁判喊到他的名字後,他沒有開始比賽,而是跑到沙坑觀察了一番,還在標示學校紀錄線的小紅旗那裏眼睛吊了一下線,順手在小紅旗前方五公分的沙麵邊緣處點了一個小窩窩。
這一舉動,全場一片嘩然。
“這菜鳥新生是怎麽回事?他去那兒看個什麽勁?”
“他在學校跳遠紀錄前方點一個窩窩幹什麽?他不會以為他能跳到那裏吧?”
“沒準,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位置,生怕超出後被國家隊看上,給自己帶來麻煩。”一個譏諷地聲音,卻蒙對了趙宇的心思。
“他以為他是劉藝思呢,還是被李金哲、鮑威爾神魂附體。”
“別說,劉藝思去年就遭遇了‘趙清事件’,一年都沒有緩過勁來,見人就低著頭。”
“趙清?對呀!這位新生好像叫趙宇,很像哥倆兒,天呐!不會曆史重演,再給劉藝思、滿永嘉、畢蒙他們來一個‘趙宇事件’吧!”
這位學生腦洞大開,幸運地猜對了,可以加十分。
“哇塞!那我們豈不是要給劉藝思他們提前默哀了?不可能!半點可能性都沒有!”
一個異常堅定的聲音,立即贏得一片附議聲。
“我給你們披露一下,這個新生正是今年全國理科高考狀元趙宇,這種超級學霸,行為都不同常人,所以,有此怪癖,大家要理解。”
哦,原來是這樣!
理解!理解!
又是一片附議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