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持續了十年的查輪特戰爭有什麽好處的話,那就是讓殖民行動得已同步開展。


    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不但人類文明的殖民大軍早已整裝待發,各種與建立殖民地有關的工作都已到位,對查輪特文明母星係的殖民與開發工作也已開展多年,被挑選出來的五百億查輪特人在接受了全麵改造,也就是用克隆出來的**取代了質能體身軀之後,回到了他們誕生的星球上。查輪特星已經被人類的殖民者全麵改造,擁有相當於人類文明信息時代的科學技術。依靠可控核聚變與來自行星內核的能量,隻要個體數量沒有增加,查輪特人能夠在母星上繁衍數千萬年。


    此時,到達查輪特星係的人類殖民者已經超過三千億,而且還在持續增加。


    那兩顆很不穩定的行星的公轉軌道已經得到調整,全部處在生命帶內,而依靠科學技術的建立起來的生態環境也已基本形成,殖民點的規模正在迅速擴大,要不了多久就能發展成永久定居點。


    其實,在改造查輪特星係的時候,科學家提出了兩套方案。


    一是利用查輪特人建立起來,在戰爭中遭到了嚴重破壞,但是依然存在的空間世界,將其建設成殖民地,然後擴大為永久定居點。二是改造生命帶內的固[一_本_讀]小說xstxt體行星,使其產生能夠滿足人類的基本居住需求。


    相對而言,前者更有吸引力。


    在對查輪特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後,人類才發現,這個由兩棲生物進化而來的智慧文明對生存空間大小與生存環境好壞的要求遠遠超過人類,前者幾乎是人類的十倍,而後者意味著需要為生存耗費更多的資源。如果能夠修複查輪特文明建造的三個空間世界,足夠容納三十萬億人!


    因為查輪特星係的資源更加豐富,所以確保三十萬億人生存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隻不過,修複三座空間世界本身就是個問題。


    在戰爭中,三個空間世界遭到了毀滅性破壞,還存在非常大的隱患,不但修複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即便在修複之後,也很有可能對殖民者的人生安全構成威脅。比如,誰也不知道那裏麵還有多少查輪特人在投降之前安裝的地雷。那些地雷,全部裝填了星核,足夠炸死隻有質能體的殖民者。如果把清除這些隱患算進去,修複三個空間世界的開支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對管理當局來說,這就意味著要發放大量“貢獻積分”,也就意味著殖民者非瘋狂的繁衍後代。


    顯然,這並不符合人類文明的根本利益。


    在征服了凱特創造的智慧文明之後,管理當局就通過了一項法律,即今後征服的所有殖民地都屬於整個人類文明,而不是屬於最初到達的殖民者。殖民者隻有開拓權,卻沒有殖民地的主權。因為羅晉勇已經解決了空間橋梁的問題,所以殖民地也不可能利用空間距離脫離整個人類文明。


    既然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產,那麽每個人都有去殖民地定居的資格。


    為此,殖民地的人口數量就必須受到限製,即殖民者不能無限製的繁衍後代,以此充斥整個殖民地。


    當然,資源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修複三個空中世界,需要大量質能體,而獲取質能體的唯一辦法就是開采那些巨行星上的資源。在此之前,查輪特人已經開始開發巨行星,甚至導致一顆巨行星消亡,數顆巨行星的質量大幅度減少。在查輪特人戰敗的時候,其對巨行星的開發與利用,已經破壞了恒星係裏的引力係統。


    如果人類殖民者繼續開發這些巨行星,獲取巨行星上的資源,很有可能導致整個恒星係變得不穩定。要是恒星係的引力係統崩潰,導致某顆行星,哪怕是一顆體積較大的小行星脫離軌道,被恒星引力捕獲,最終掉入恒星,結果也是災難性的,因為從恒星裏噴發出來的物質將席卷整個生命帶,三顆固體行星與三個空間世界都將徹底毀滅,殖民者也未必能夠僥幸逃脫。即便這樣的災難是可以防範的,但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三個空間世界帶來的好處。


    結果就是,管理當局最終選擇了後者,改造那兩顆行星。


    出於安全上的考慮,這兩顆行星的軌道非常特殊。除了一個在查輪特行內側、一個在查輪特星外側之外,兩顆行星的公轉周期也很獨特,保證在任何時候,都有一顆行星與查輪特星在恒星的同一側。這樣一來,設置在兩顆行星上的監視站就能時刻監視查輪特星,監視那些殘存的查輪特人。


    對查輪特星係的開發工作已經全麵開始,而對另外兩個恒星係的開發工作也已展開。


    此外,對那四個沒有完全毀滅的恒星係,人類文明也沒有放過,隻是沒有在其裏麵建立殖民地。


    這四個恒星係,仍然有可以利用的價值,比如開采最重要的資源。


    為此,管理當局派出了最精幹的殖民團隊,並且給予那些自願從事資源開采工作的殖民者給予豐厚回報。


    得益於空間橋梁,從這四個恒星係裏開采的資源都能加以利用。


    雖然在攻打查輪特文明之前,對外擴張戰爭就已經開始了,但是對人類文明來說,過去的這十年,才是殖民時代的開端。


    在這十年裏,幾乎所有人都嚐到了發動殖民戰爭帶來的好處。


    不管查輪特戰爭的結果有多麽糟糕,利益是明擺著的,沒有人能夠否認。關鍵不是那三個恒星係,而是對這三個恒星係進行的殖民行動,以及由殖民行動所帶來的全麵開發,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


    這個影響,首先體現在經濟上。


    雖然參與殖民開發的隻有大約五千億人,所占的比重僅有百分之五,即每一百個人中才有五個殖民者,但是受益的絕對不僅僅是這五千億殖民者,而是所有人。殖民行動需要足夠多的資源,至少對最初的殖民者來說,來自第二家園的資源必不可少。生產這些資源,就需要足夠多的勞動者,也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能夠通過勞動獲得“貢獻積分”。按照管理當局的估計,每一個殖民者,至少需要五個勞動者的支持。接下來,殖民者會在返回第二家園的時候花掉賺來的錢,也就是“貢獻積分”,從而需要更多的服務人員,也就產生了更多的勞動崗位。


    從某種意義上講,幾乎整個人類文明都在圍繞著殖民行動運轉。


    經濟上的變化,立即對社會文化產生了影響。


    在殖民時代之前,管理當局並不提倡所有人都參與勞動,至少沒有鼓勵,主要就是沒有辦法提供足夠多的勞動崗位。基本生存資源的生產,幾乎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社會上的主要勞動崗位都與服務有關。即便如此,一對撫養了五個子女的夫婦,也最多隻需要其中一個參與社會勞動。


    當時,對管理當局來說,問題不是缺少勞動力,而是勞動力太多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管理當局采取了很多辦法,比如把科學、藝術、等等無法通過科技手段直接賦予的勞動技巧的培訓時間延長一倍,讓公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學習,也就推遲了參與社會勞動的年齡。絕大部分公民需要在學校接受五十年以上的學習與培訓,才能獲得參與社會勞動的基本技能。


    問題是,這些辦法都無法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要知道,人類已經擁有了無限壽命,隻要願意,任何一個人都能夠在成年之後,一直從事社會勞動。更要命的是,絕大部分成年人獲取勞動報酬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善生活,而是繁衍後代。


    隻是,殖民時代,這一切都變了。


    勞動力緊缺,成為了管理當局遇到的大難題。


    為此,管理當局不得不鼓勵人們從事勞動,甚至通過出台法律,強製要求所有公民從事社會勞動,並且製訂了與勞動貢獻對等的休假時間,更加嚴格的實施“貢獻積分製”,迫使公民參加勞動。


    當然,涉及到文化的宣傳、教育等方麵,管理當局也沒有放鬆。


    更重要的是,絕大部分公民在繁衍後代的衝動下,都意識到了勞動的重要性,整個社會文化也就發生了變化。


    也正是如此,人類文明才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組建起規模龐大的殖民隊伍。


    楚天疆看到了這些變化,也感受到了這些變化,更加知道這些變化對人類文明產生的影響。


    <a href="http:///"></a>


    當然,楚天疆知道,這些變化都與張小剛有關。


    如果隻看個人,張小剛不算強大,他甚至比不上軍團裏最好的戰士。可是,他的強大之處並不是個人能力。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人類文明,比任何人都了解人性,也就知道該如何控製人類文明。


    問題是,張小剛給人類文明帶來的變化,一定是好事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終極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終極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