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去他的賢妻,不幹了! 作者:妙玉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醒來之時已夜色入幕。
花榴澗燈火通明,四個丫鬟們各司其職,將她的這間閨房打理的井井有條。
時光仿佛回到了未出閣的時候,蘇和靜心中的疲乏與勞累一掃而空,望著屋內處處藏著回憶的陳設和擺件,竟忍不住笑出聲來。
“總覺得我像是重活了一遭一般。”蘇和靜緩步走到梨花桌旁,見春染正在搬弄著一架蟾宮折桂的屏風,便笑道:“還少了個秋桐,明日便去莊子上將她接回來。”
冬吟方才鋪好了桌布,聞言便笑著給蘇和靜斟了杯茶,道:“隻盼著和離的事兒能順利些。”
蘇和靜斂下美眸,抿了口茶後問道:“你們可知曉父親為何要將我嫁去端陽侯府?”
四個丫鬟俱都搖了搖頭。
蘇和靜正欲在深問幾句之時,外頭傳膳的丫鬟便出聲道:“大小姐,該用膳了。”
蘇和靜便止住了話頭,與四個丫鬟們一齊用了膳。
用完晚膳後,她便坐在臨窗大炕上仔細賞玩起了鄭宣送給她的玉佩。
她雖已離開了端陽侯府,可心裏卻還是有些慌亂,若是父親不讓自己和離又該怎麽辦才好?
蘇和靜手裏攥著的玉佩冰涼無比,將她焦躁的心緒撫平了大半。
車到山前必有路,大不了絞了頭發做姑子去,也好過在那端陽侯府受氣。
此時安平侯府的外書房內。
丁氏親自煲了一盅雞湯,等蘇禮全回府後便奉去了外書房。
蘇禮全正在書房裏提筆練字,聽得丁氏的聲音後,便撂下筆與她說道:“我聽說,靜兒回來了?”
丁氏笑著將雞湯從食盒裏拿了出來,用素白的丹蔻舀了一小碗熱氣騰騰的雞湯,白皙的柔荑襯著墨黑的湯碗一齊撞進了蘇禮全的眼裏。
他摩挲著妻子的嬌手,順著她的手喝了口雞湯,而後讚道:“夫人好手藝。”
丁氏見蘇禮全心情甚佳,便壯著膽子開口道:“今日靜兒回家,與我說了件事。”
蘇禮全一愣,在他印象裏自己的那位嫡長女素來與續弦丁氏不合,在出嫁前已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今日怎麽破天荒地說起了話?
丁氏麵有尷尬之色,避開了蘇禮全探究的神色,笑著說道:“靜兒與我說了句話,不知該不該和老爺說。”
丁氏甚少有這樣扭捏的時候,蘇禮全便蹙起了眉審視了她一番,語氣頗為不善地說道:“扭扭捏捏的做什麽?有話直說便是了。”
丁氏這才說道:“靜兒說她……要和離。”說罷她便闔上了眼睛,等待著蘇禮全的怒罵責問之聲。
可她足足等了半晌,上首卻未曾傳出任何動靜,丁氏睜開眼一瞧,卻見蘇禮全麵色如常地喝起了雞湯,臉上未有惱怒之色。
“老爺……”丁氏望著蘇禮全的目光盡是疑惑之色。
“和離就和離罷。”蘇禮全喝完了一碗雞湯,對丁氏如此說道。
丁氏怔在了原地,呆愣愣地望著蘇禮全,並不知該如何接話。
還是蘇禮全見她如此呆愣的神色頗有些意趣,便上前捏了捏她的柔荑,笑道:“當時讓靜兒嫁過去也是不得已,如今端陽侯犯了件不錯,不日就要被清算,和離就和離了罷,她總是我的女兒。”
丁氏出身商戶,並不知曉朝堂之事,她如今坐在這侯夫人的位置上,眼瞧著蘇禮全一日日地向東宮鑽營,愈發地惴惴不安。
前些年她還能靠著自己的美貌在蘇禮全跟前說的上幾句話,自從那天姿國色的雪姨娘入府後又為蘇禮全誕下了個庶子,自己便愈發奉承起了蘇禮全。
好在日子也不是全無盼頭,丁氏垂頭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又笑著對蘇禮全說道:“老爺說的很是。”
*
蘇和靜在安平侯府舒舒服服地住了三天,雖則未曾親自去外書房拜見蘇禮全,卻讓丫鬟們送了些吃食過去。
端陽侯府那兒一點消息也沒傳來,倒讓蘇和靜樂得清閑。
花榴澗內風景秀致,她靠在東隔間的大炕上望著外頭的青翠竹林,心緒安寧沉靜。
鄭宣曾笑著揶揄過自己,說自己是世上最會演戲的小辣椒。
外頭看起來柔弱不禁,可內裏卻脾氣火爆,嫉惡如仇,便是玉石俱焚也絕不讓自己吃了點虧。
可這三年間的自己竟性子大變,變成了個萬般皆能忍的菩薩性子。
三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麽?
她思緒起伏,竟不知不覺地靠著迎枕熟睡了起來。
午膳時分,外頭的丫鬟才火急火燎地跑進了東隔間,將臨窗大炕上的蘇和靜急聲喚醒:“大小姐,裴家來人了。”
蘇和靜睜開朦朧的眸子,怔了會兒後,說道:“知曉了。”
這一回端陽侯府來安平侯府興師問罪的速度確是慢了些,龐氏被蘇和靜那一頓雞毛撣子氣得好幾天都提不起勁來,端陽侯在外忙碌了數十天,久不歸家自然也不知道蘇和靜鬧出了什麽亂子來。
而裴景誠雖是歸家了機會,卻隻宿在外書房,因記掛著外頭那位心頭肉芍藥的身子,連暖香閣也不踏足一步。
方氏很是受了一頓磋磨,榮嬤嬤起初是下了狠心不讓她吃一粒米,可過了一日後,澄風苑內遲遲不派人來“看望”方氏。
榮嬤嬤心頭生了疑,在第三日借了名頭去澄風苑給蘇和靜請安,誰知卻撲了個空。
澄風苑內已是空無一人。
蘇和靜這招燈下黑屬實讓榮嬤嬤驚訝不已,沒過多時,龐氏的蒼雲院裏也知曉了蘇和靜回娘家的消息。
龐氏愈發生氣,明明是這個不孝媳婦痛打了自己一頓,她卻還有臉麵回娘家?
她自己不肯去安平侯府興師問罪,便讓小龐氏替她走一趟。
小龐氏叫苦不迭,麵上卻不敢推拒。
駕車到了安平侯府後,丁氏極為殷勤地帶著小龐氏落座,言談舉止間都仿若沒事人一般,隻與小龐氏嘮嗑家常,半句不提起蘇和靜。
小龐氏坐如針氈,兩杯花茶下肚後,笑著說道:“嫂嫂可是回了夫人這兒?母親特讓我來帶她回去呢,她前幾日做事有些莽撞,把母親……”
小龐氏正欲說起蘇和靜痛打龐氏一事,卻被丁氏突然發出的一陣咳嗽聲給打斷了。
丁氏滿臉歉然,說道:“抱歉,親家二奶奶,我身子有些不適。”
小龐氏本就是個色令內荏的紙老虎,沒了龐氏在旁撐腰,連句硬話都不敢說,聞言便隻得陪笑了幾聲。
隻是她身邊的丫鬟還記得龐氏的吩咐,便悄悄戳了小龐氏一下,示意她不要忘了龐氏的吩咐。
小龐氏進退兩難,深思熟慮之下還是對著丁氏說道:“夫人,嫂嫂該和我回家了,我陪著她好生與母親磕個頭認錯便是了,若是在娘家待久了,隻怕要被人嘲笑呢。”
丁氏恍若未聞,她並不在意繼女的名聲,隻是要把侯爺交代的任務完成。
侯爺說,不必立馬就和離,先拖著些時日。
丁氏便回頭對身後的丫鬟說道:“大小姐回家了嗎?你可有瞧見她?”
那丫鬟搖了搖頭,作無辜狀:“奴婢並未瞧見大小姐。”
小龐氏氣結,可她在人家府上,還能像市井潑婦一般撒潑打滾不成?
丁氏抿了口茶,正欲送客之時,正堂外頭卻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下一瞬蘇和靜便帶著丫鬟們走進了屋內。
小龐氏瞧見蘇和靜後,便欣喜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嘴上道:“嫂嫂。”
她暗自慶幸,幸而嫂嫂沒有這丁氏這般難纏,她定是顧念著自己世子夫人的位置,迫不及待地要和自己一起回端陽侯府呢。
蘇和靜卻隻是冷漠地瞪了她一眼,因著心裏實在對這個龐氏無甚印象,便言簡意賅地說道:“你既是來了,便也省得我的人多跑一趟--------------/依一y?華/了,回去和你們府上的人說一聲,我蘇和靜要和裴景誠和離。”
說罷,也不去管小龐氏的臉色,幹淨利落地轉身離去,連回話的餘地也不留。
丁氏隻當自己眼聾心瞎,也不去看小龐氏驚訝中帶著灰敗的臉色,笑著說道:“咱們府上前些日子來了個江南廚子,做出來的蘇式甜點好吃的很兒,二奶奶可要嚐嚐?”
小龐氏如今怎麽顧得上吃甜點?她已經被蘇和靜說的那句話驚得險些連氣也提不上來。
姑母讓自己來安平侯府是要強逼著蘇和靜給她磕頭認錯,並要安平侯給個合情合理的交代。
可蘇和靜非但沒有半句道歉的意思,還撂下了和離的狠話。
小龐氏自是沒有把蘇和靜的話當真,她隻當這是蘇和靜以退為進的手段,想脅迫著端陽侯府低頭,將她這個長媳好好地迎回府裏去。
她隻怕是在癡人說夢!
小龐氏便氣鼓鼓地離開了安平侯府,連甜點也來不及用上一口,便從馬車內鑽了出來,火急火燎地回了端陽侯府。
床榻上的龐氏聽了小龐氏這話後,也與小龐氏一般認為蘇和靜是在以退為進,用和離這話來刺激自己,逼著自己原諒她、重新將她迎進府裏來。
可龐氏本就是個心高氣傲的人,那日又被蘇和靜用雞毛撣子狠狠羞辱了一番,如今愈發心氣上湧,隻恨不得蘇和靜跪著給她磕一百個頭才是。
“讓她賭氣去吧,不許讓人去迎她回來,總有她求我們的時候。”龐氏滿麵陰鬱地說道。
小龐氏點點頭,心裏也埋怨了一番這蘇和靜不識大體,她又不是真想和離,何必這般挑釁母親,老老實實地給母親認個錯不就好了?
和離了後,她一個殘花敗柳還能嫁給誰?世子夫人這樣好的身份不要,難道還去嫁個鰥夫不成?
小龐氏愈想愈覺得蘇和靜蠢笨無比,一時又意識到了龐氏在端陽侯府裏說一不二的地位,便愈發小心謹慎地伺候起了龐氏。
又過了幾日的工夫,裴景誠終於憶起了自己後院裏還有一對重傷未愈的妻妾,這一日忙完公事後,他便提著些新奇的玩意兒去了趟澄風苑。
他今日心情甚佳,雖則澄風苑院門緊閉,也未曾有下人來遠迎自己,可他仍是不計前嫌地含笑瞧了瞧院門。
一陣又一陣的敲門聲響起,可後方卻遲遲不見人影的現身。
裴景誠沉下了臉色,輕咳了聲後,肅容對著門板喊了一句:“是我,快開門。”
門後鴉雀無聲。
裴景誠並未深想,隻以為是澄風苑內的奴仆婆子們趁著蘇和靜病重都躲懶去了,便提起腳用力將眼前的門踹開。
院門被踹開後,澄風苑內果然空無一人,裴景誠的臉色愈發黑鬱,心裏盤算著定要好生整治一番妻子身邊的下人,她們瞧著妻子好性兒便愈發蹬鼻子上臉了。
往正屋裏走去的路上,裴景誠聆聽著寂靜無聲的澄風苑,一時心裏有些打鼓,這院子裏怎麽冷清的像無人居住一般?
他推開正屋內,方才喊了一句“靜兒時”,便被二門外匆匆走來的黃嬤嬤給唬了一條。
黃嬤嬤明明是母親院裏的嬤嬤。
那黃嬤嬤瞧見裴景誠後,便先行了個禮,隨後說道:“世子來這兒做什麽?”
這話劈頭蓋臉地砸下來,裴景誠有些發懵:“這兒是蘇氏的院子,我來瞧瞧她。”
做丈夫的來正妻的院子裏瞧一瞧,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嗎?黃嬤嬤何以這般疑惑?
黃嬤嬤麵色尷尬,想到龐氏是個好臉麵的人,不願將她被蘇和靜痛打了一頓的事情嚷嚷出去,便道:“那日大奶奶頂撞了太太一句,太太生氣便責罵了大奶奶幾句,大奶奶耍起了小性子,便回娘家了。”
這倒是蘇和靜成婚後頭一次賭氣回娘家。
裴景誠略有些驚訝,臉上的神色愈發黑沉,隻聽他冷哼一聲道:“便是靜兒回娘家了,這些伺候的下人也不該這麽懶怠才是,連個人影也瞧不見,定是去哪裏打牌吃酒了。”
黃嬤嬤朝著裴景誠亮了亮她手裏的瑣扣,解釋道:“大奶奶鬧了性子,還說了和離這樣的賭氣話,太太要治治她的性子,叫我將澄風苑鎖起來呢,那些下人都去前院伺候了。”
和離?
花榴澗燈火通明,四個丫鬟們各司其職,將她的這間閨房打理的井井有條。
時光仿佛回到了未出閣的時候,蘇和靜心中的疲乏與勞累一掃而空,望著屋內處處藏著回憶的陳設和擺件,竟忍不住笑出聲來。
“總覺得我像是重活了一遭一般。”蘇和靜緩步走到梨花桌旁,見春染正在搬弄著一架蟾宮折桂的屏風,便笑道:“還少了個秋桐,明日便去莊子上將她接回來。”
冬吟方才鋪好了桌布,聞言便笑著給蘇和靜斟了杯茶,道:“隻盼著和離的事兒能順利些。”
蘇和靜斂下美眸,抿了口茶後問道:“你們可知曉父親為何要將我嫁去端陽侯府?”
四個丫鬟俱都搖了搖頭。
蘇和靜正欲在深問幾句之時,外頭傳膳的丫鬟便出聲道:“大小姐,該用膳了。”
蘇和靜便止住了話頭,與四個丫鬟們一齊用了膳。
用完晚膳後,她便坐在臨窗大炕上仔細賞玩起了鄭宣送給她的玉佩。
她雖已離開了端陽侯府,可心裏卻還是有些慌亂,若是父親不讓自己和離又該怎麽辦才好?
蘇和靜手裏攥著的玉佩冰涼無比,將她焦躁的心緒撫平了大半。
車到山前必有路,大不了絞了頭發做姑子去,也好過在那端陽侯府受氣。
此時安平侯府的外書房內。
丁氏親自煲了一盅雞湯,等蘇禮全回府後便奉去了外書房。
蘇禮全正在書房裏提筆練字,聽得丁氏的聲音後,便撂下筆與她說道:“我聽說,靜兒回來了?”
丁氏笑著將雞湯從食盒裏拿了出來,用素白的丹蔻舀了一小碗熱氣騰騰的雞湯,白皙的柔荑襯著墨黑的湯碗一齊撞進了蘇禮全的眼裏。
他摩挲著妻子的嬌手,順著她的手喝了口雞湯,而後讚道:“夫人好手藝。”
丁氏見蘇禮全心情甚佳,便壯著膽子開口道:“今日靜兒回家,與我說了件事。”
蘇禮全一愣,在他印象裏自己的那位嫡長女素來與續弦丁氏不合,在出嫁前已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今日怎麽破天荒地說起了話?
丁氏麵有尷尬之色,避開了蘇禮全探究的神色,笑著說道:“靜兒與我說了句話,不知該不該和老爺說。”
丁氏甚少有這樣扭捏的時候,蘇禮全便蹙起了眉審視了她一番,語氣頗為不善地說道:“扭扭捏捏的做什麽?有話直說便是了。”
丁氏這才說道:“靜兒說她……要和離。”說罷她便闔上了眼睛,等待著蘇禮全的怒罵責問之聲。
可她足足等了半晌,上首卻未曾傳出任何動靜,丁氏睜開眼一瞧,卻見蘇禮全麵色如常地喝起了雞湯,臉上未有惱怒之色。
“老爺……”丁氏望著蘇禮全的目光盡是疑惑之色。
“和離就和離罷。”蘇禮全喝完了一碗雞湯,對丁氏如此說道。
丁氏怔在了原地,呆愣愣地望著蘇禮全,並不知該如何接話。
還是蘇禮全見她如此呆愣的神色頗有些意趣,便上前捏了捏她的柔荑,笑道:“當時讓靜兒嫁過去也是不得已,如今端陽侯犯了件不錯,不日就要被清算,和離就和離了罷,她總是我的女兒。”
丁氏出身商戶,並不知曉朝堂之事,她如今坐在這侯夫人的位置上,眼瞧著蘇禮全一日日地向東宮鑽營,愈發地惴惴不安。
前些年她還能靠著自己的美貌在蘇禮全跟前說的上幾句話,自從那天姿國色的雪姨娘入府後又為蘇禮全誕下了個庶子,自己便愈發奉承起了蘇禮全。
好在日子也不是全無盼頭,丁氏垂頭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又笑著對蘇禮全說道:“老爺說的很是。”
*
蘇和靜在安平侯府舒舒服服地住了三天,雖則未曾親自去外書房拜見蘇禮全,卻讓丫鬟們送了些吃食過去。
端陽侯府那兒一點消息也沒傳來,倒讓蘇和靜樂得清閑。
花榴澗內風景秀致,她靠在東隔間的大炕上望著外頭的青翠竹林,心緒安寧沉靜。
鄭宣曾笑著揶揄過自己,說自己是世上最會演戲的小辣椒。
外頭看起來柔弱不禁,可內裏卻脾氣火爆,嫉惡如仇,便是玉石俱焚也絕不讓自己吃了點虧。
可這三年間的自己竟性子大變,變成了個萬般皆能忍的菩薩性子。
三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麽?
她思緒起伏,竟不知不覺地靠著迎枕熟睡了起來。
午膳時分,外頭的丫鬟才火急火燎地跑進了東隔間,將臨窗大炕上的蘇和靜急聲喚醒:“大小姐,裴家來人了。”
蘇和靜睜開朦朧的眸子,怔了會兒後,說道:“知曉了。”
這一回端陽侯府來安平侯府興師問罪的速度確是慢了些,龐氏被蘇和靜那一頓雞毛撣子氣得好幾天都提不起勁來,端陽侯在外忙碌了數十天,久不歸家自然也不知道蘇和靜鬧出了什麽亂子來。
而裴景誠雖是歸家了機會,卻隻宿在外書房,因記掛著外頭那位心頭肉芍藥的身子,連暖香閣也不踏足一步。
方氏很是受了一頓磋磨,榮嬤嬤起初是下了狠心不讓她吃一粒米,可過了一日後,澄風苑內遲遲不派人來“看望”方氏。
榮嬤嬤心頭生了疑,在第三日借了名頭去澄風苑給蘇和靜請安,誰知卻撲了個空。
澄風苑內已是空無一人。
蘇和靜這招燈下黑屬實讓榮嬤嬤驚訝不已,沒過多時,龐氏的蒼雲院裏也知曉了蘇和靜回娘家的消息。
龐氏愈發生氣,明明是這個不孝媳婦痛打了自己一頓,她卻還有臉麵回娘家?
她自己不肯去安平侯府興師問罪,便讓小龐氏替她走一趟。
小龐氏叫苦不迭,麵上卻不敢推拒。
駕車到了安平侯府後,丁氏極為殷勤地帶著小龐氏落座,言談舉止間都仿若沒事人一般,隻與小龐氏嘮嗑家常,半句不提起蘇和靜。
小龐氏坐如針氈,兩杯花茶下肚後,笑著說道:“嫂嫂可是回了夫人這兒?母親特讓我來帶她回去呢,她前幾日做事有些莽撞,把母親……”
小龐氏正欲說起蘇和靜痛打龐氏一事,卻被丁氏突然發出的一陣咳嗽聲給打斷了。
丁氏滿臉歉然,說道:“抱歉,親家二奶奶,我身子有些不適。”
小龐氏本就是個色令內荏的紙老虎,沒了龐氏在旁撐腰,連句硬話都不敢說,聞言便隻得陪笑了幾聲。
隻是她身邊的丫鬟還記得龐氏的吩咐,便悄悄戳了小龐氏一下,示意她不要忘了龐氏的吩咐。
小龐氏進退兩難,深思熟慮之下還是對著丁氏說道:“夫人,嫂嫂該和我回家了,我陪著她好生與母親磕個頭認錯便是了,若是在娘家待久了,隻怕要被人嘲笑呢。”
丁氏恍若未聞,她並不在意繼女的名聲,隻是要把侯爺交代的任務完成。
侯爺說,不必立馬就和離,先拖著些時日。
丁氏便回頭對身後的丫鬟說道:“大小姐回家了嗎?你可有瞧見她?”
那丫鬟搖了搖頭,作無辜狀:“奴婢並未瞧見大小姐。”
小龐氏氣結,可她在人家府上,還能像市井潑婦一般撒潑打滾不成?
丁氏抿了口茶,正欲送客之時,正堂外頭卻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下一瞬蘇和靜便帶著丫鬟們走進了屋內。
小龐氏瞧見蘇和靜後,便欣喜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嘴上道:“嫂嫂。”
她暗自慶幸,幸而嫂嫂沒有這丁氏這般難纏,她定是顧念著自己世子夫人的位置,迫不及待地要和自己一起回端陽侯府呢。
蘇和靜卻隻是冷漠地瞪了她一眼,因著心裏實在對這個龐氏無甚印象,便言簡意賅地說道:“你既是來了,便也省得我的人多跑一趟--------------/依一y?華/了,回去和你們府上的人說一聲,我蘇和靜要和裴景誠和離。”
說罷,也不去管小龐氏的臉色,幹淨利落地轉身離去,連回話的餘地也不留。
丁氏隻當自己眼聾心瞎,也不去看小龐氏驚訝中帶著灰敗的臉色,笑著說道:“咱們府上前些日子來了個江南廚子,做出來的蘇式甜點好吃的很兒,二奶奶可要嚐嚐?”
小龐氏如今怎麽顧得上吃甜點?她已經被蘇和靜說的那句話驚得險些連氣也提不上來。
姑母讓自己來安平侯府是要強逼著蘇和靜給她磕頭認錯,並要安平侯給個合情合理的交代。
可蘇和靜非但沒有半句道歉的意思,還撂下了和離的狠話。
小龐氏自是沒有把蘇和靜的話當真,她隻當這是蘇和靜以退為進的手段,想脅迫著端陽侯府低頭,將她這個長媳好好地迎回府裏去。
她隻怕是在癡人說夢!
小龐氏便氣鼓鼓地離開了安平侯府,連甜點也來不及用上一口,便從馬車內鑽了出來,火急火燎地回了端陽侯府。
床榻上的龐氏聽了小龐氏這話後,也與小龐氏一般認為蘇和靜是在以退為進,用和離這話來刺激自己,逼著自己原諒她、重新將她迎進府裏來。
可龐氏本就是個心高氣傲的人,那日又被蘇和靜用雞毛撣子狠狠羞辱了一番,如今愈發心氣上湧,隻恨不得蘇和靜跪著給她磕一百個頭才是。
“讓她賭氣去吧,不許讓人去迎她回來,總有她求我們的時候。”龐氏滿麵陰鬱地說道。
小龐氏點點頭,心裏也埋怨了一番這蘇和靜不識大體,她又不是真想和離,何必這般挑釁母親,老老實實地給母親認個錯不就好了?
和離了後,她一個殘花敗柳還能嫁給誰?世子夫人這樣好的身份不要,難道還去嫁個鰥夫不成?
小龐氏愈想愈覺得蘇和靜蠢笨無比,一時又意識到了龐氏在端陽侯府裏說一不二的地位,便愈發小心謹慎地伺候起了龐氏。
又過了幾日的工夫,裴景誠終於憶起了自己後院裏還有一對重傷未愈的妻妾,這一日忙完公事後,他便提著些新奇的玩意兒去了趟澄風苑。
他今日心情甚佳,雖則澄風苑院門緊閉,也未曾有下人來遠迎自己,可他仍是不計前嫌地含笑瞧了瞧院門。
一陣又一陣的敲門聲響起,可後方卻遲遲不見人影的現身。
裴景誠沉下了臉色,輕咳了聲後,肅容對著門板喊了一句:“是我,快開門。”
門後鴉雀無聲。
裴景誠並未深想,隻以為是澄風苑內的奴仆婆子們趁著蘇和靜病重都躲懶去了,便提起腳用力將眼前的門踹開。
院門被踹開後,澄風苑內果然空無一人,裴景誠的臉色愈發黑鬱,心裏盤算著定要好生整治一番妻子身邊的下人,她們瞧著妻子好性兒便愈發蹬鼻子上臉了。
往正屋裏走去的路上,裴景誠聆聽著寂靜無聲的澄風苑,一時心裏有些打鼓,這院子裏怎麽冷清的像無人居住一般?
他推開正屋內,方才喊了一句“靜兒時”,便被二門外匆匆走來的黃嬤嬤給唬了一條。
黃嬤嬤明明是母親院裏的嬤嬤。
那黃嬤嬤瞧見裴景誠後,便先行了個禮,隨後說道:“世子來這兒做什麽?”
這話劈頭蓋臉地砸下來,裴景誠有些發懵:“這兒是蘇氏的院子,我來瞧瞧她。”
做丈夫的來正妻的院子裏瞧一瞧,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嗎?黃嬤嬤何以這般疑惑?
黃嬤嬤麵色尷尬,想到龐氏是個好臉麵的人,不願將她被蘇和靜痛打了一頓的事情嚷嚷出去,便道:“那日大奶奶頂撞了太太一句,太太生氣便責罵了大奶奶幾句,大奶奶耍起了小性子,便回娘家了。”
這倒是蘇和靜成婚後頭一次賭氣回娘家。
裴景誠略有些驚訝,臉上的神色愈發黑沉,隻聽他冷哼一聲道:“便是靜兒回娘家了,這些伺候的下人也不該這麽懶怠才是,連個人影也瞧不見,定是去哪裏打牌吃酒了。”
黃嬤嬤朝著裴景誠亮了亮她手裏的瑣扣,解釋道:“大奶奶鬧了性子,還說了和離這樣的賭氣話,太太要治治她的性子,叫我將澄風苑鎖起來呢,那些下人都去前院伺候了。”
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