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東吳陸遜,自擊退魏兵之後,吳王封他為輔國將軍、江陵侯,還讓他領荊州牧,從此軍權都到了陸遜手中。張昭、顧雍向吳王奏請改元,吳王應允,於是就改成了黃武元年。


    忽然有消息說魏主派使者來了,吳王便召使者入宮。使者說道:“蜀國之前派人向魏國求救,魏國當時沒搞清楚狀況就發兵了,現在可後悔了,打算起四路兵攻打蜀國,東吳可以來接應,要是得了蜀國的土地,兩家平分。”吳王聽了拿不定主意,就詢問張昭、顧雍等人。張昭說:“陸伯言見識不凡,可以問問他。”吳王馬上把陸遜召來。陸遜奏道:“曹丕在中原,急切間難以圖謀;如今要是不答應魏國,必然結仇。臣料想魏和吳都沒有能敵得過諸葛亮的人。現在不妨暫且應允,整頓軍隊做好準備,隻探聽那四路的情況。要是四路兵取勝,蜀地危急,諸葛亮首尾不能相顧時,主上再發兵響應,先取成都,這是上策;要是四路兵敗,再另作打算。”吳王聽從了,就對魏使說:“軍需還未置辦妥當,選個日子就出發。”使者拜別而去。


    吳王派人探聽消息,得知西番兵出西平關,見到馬超,不戰而退;南蠻孟獲起兵攻打四郡,都被魏延用疑兵計殺得退回洞中;上庸孟達的兵走到半路,忽然生病不能前行;曹真兵出陽平關,被趙子龍守住各處險道,真可謂“一將守關,萬夫莫開”,曹真屯兵於斜穀道,不能取勝而回。孫權得知這些情況後,對文武大臣說:“陸伯言真是神機妙算。我要是輕舉妄動,又要與西蜀結怨了。”


    忽然有人報告說西蜀派鄧芝來了。張昭說:“這又是諸葛亮的退兵之計,派鄧芝來當說客的。”吳王問:“那該如何應對?”張昭說:“先在殿前立一個大鼎,裝上幾百斤油,下麵用炭火加熱。等油沸騰了,挑選一千個身材高大、臉盤大的武士,各執兵器,從宮門前一直排到殿上,再叫鄧芝進來。不等他開口說話,就拿酈食其遊說齊王的典故責怪他,效仿著把他烹煮了,看他如何作答。”


    吳王依言而行,立好油鼎,命令武士站在兩旁,各執兵器,召見鄧芝。鄧芝整理好衣冠進來,走到宮門前,隻見兩行武士威風凜凜,手持鋼刀、大斧、長戟、短劍,一直排到殿上。鄧芝明白他們的意圖,卻毫無懼色,昂首前行。到了殿前,看到鼎內熱油沸騰,左右武士用眼神示意他,鄧芝隻是微微而笑。近臣把他領到簾前,鄧芝作長揖而不跪拜。吳王令卷起珠簾,大聲嗬斥:“為何不拜!”鄧芝昂然回答:“我是上國的使者,不拜小邦之主。”吳王大怒:“你不自量力,想憑三寸不爛之舌,效仿酈食其遊說齊國嗎?快進油鼎!”鄧芝大笑:“人人都說東吳賢才眾多,沒想到竟然害怕一個儒生!”吳王轉怒為嗔:“我怎會怕你這個匹夫?”鄧芝說:“既然不怕鄧伯苗,又何必擔心我來遊說呢?”吳王問:“你是想為諸葛亮做說客,來說服我與魏絕交而與蜀交好嗎?”鄧芝說:“我是蜀中的一個儒生,專為吳國的利害而來。如今設兵列鼎,來對待一個使者,氣量怎麽如此狹小,不能容人呢!”吳王聽了既慚愧又惶恐,立即喝退武士,讓鄧芝上殿,賜座後問道:“吳、魏的利害關係如何?希望先生指教。”鄧芝問:“大王是想與蜀交好,還是想與魏交好?”吳王說:“我正想與蜀主和好,但擔心蜀主年輕見識淺,不能善始善終。”鄧芝說:“大王是當世英豪,諸葛亮也是一時俊傑;蜀有山川之險,吳有三江之固。如果兩國聯合,互為唇齒,進可以吞並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如今大王要是向魏稱臣,魏必然希望大王去朝見,還會要求太子入朝做內侍;如果不答應,魏就會興兵來攻,蜀也會順流而下進取東吳,這樣的話,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如果大王覺得我說的不對,我願意死在大王麵前,以斷絕說客之名。”說完,撩起衣服就要下殿往油鼎裏跳。吳王急忙命人製止,請到後殿,以上賓之禮相待。吳王說:“先生的話正合我意。我現在想與蜀主聯盟,先生肯為我牽線搭橋嗎?”鄧芝說:“剛才想烹煮小臣的是大王,現在想任用小臣的也是大王。大王還猶豫不決,怎能取信於人呢?”吳王說:“我的主意已定,先生不要疑慮。”


    於是吳王留下鄧芝,召集眾多官員說:“我掌管江南八十一州,還有荊楚之地,難道還不如西蜀那個偏僻之處嗎?蜀國有鄧芝,不辱沒他的君主;吳卻沒有一人能入蜀傳達我的心意。”忽然有一人站出來說:“臣願意做使者。”眾人一看,是吳郡吳人,姓張,名溫,字惠恕,現任中郎將。吳王說:“恐怕你到蜀見到諸葛亮,不能傳達我的心意。”張溫說:“孔明也是人,臣有什麽好怕他的?”吳王大喜,重賞張溫,讓他和鄧芝一起入川通好。


    再說孔明自從鄧芝走後,上奏後主說:“鄧芝此去,事情必定成功。吳地多賢才,肯定會有人來答禮。陛下應當以禮相待,讓他回吳,以通聯盟之好。吳若通和,魏必然不敢對蜀用兵。吳、魏安寧,臣就可以征討南方,平定蠻方,然後再圖謀魏國。魏國削弱,東吳也不能長久存在,這樣就可以恢複大一統的基業了。”後主表示同意。


    忽然有人報告說東吳派張溫與鄧芝入川答禮。後主召集文武官員於殿前,命鄧芝、張溫入宮。張溫自以為得意,昂首上殿,向後主施禮。後主賜給他錦墩,讓他坐在殿左,設禦宴招待。後主隻是以禮相待。宴會結束後,百官送張溫到館舍。第二天,孔明設宴招待張溫。孔明對張溫說:“先帝在世時,與吳不和睦,如今先帝已逝。當今主上非常仰慕吳王,想捐棄前嫌,永結盟好,共同對抗魏國。希望大夫回去後好好奏明。”張溫答應了。酒喝到半醉,張溫談笑自若,頗有傲慢之意。


    第二天,後主將金帛賞賜給張溫,在城南郵亭設宴,命眾官送行。孔明殷勤勸酒。正在飲酒的時候,忽然有一人醉醺醺地進來,昂首作揖後就入座。張溫覺得奇怪,就問孔明:“這人是誰?”孔明回答:“姓秦,名宓,字子來力,現任益州學士。”張溫笑著說:“號稱學士,不知道肚子裏有沒有學問?”秦宓嚴肅地說:“蜀中三尺小童都在學習,何況我呢?”張溫說:“那你都學了些什麽?”秦宓回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古今興衰,聖賢經傳,無所不覽。”張溫笑道:“你既然這麽大口氣,那就先以天來問你:天有頭嗎?”秦宓說:“有頭。”張溫問:“頭在哪裏?”秦宓說:“在西方。《詩經》上說:‘乃眷西顧。’由此推斷,頭在西方。”張溫又問:“天有耳朵嗎?”秦宓回答:“天處在高處卻能聽到低處的聲音。《詩經》說:‘鶴鳴九皋,聲聞於天。’沒有耳朵怎麽能聽呢?”張溫又問:“天有腳嗎?”秦宓說:“有腳。《詩經》說:‘天步艱難。’沒有腳怎麽能走呢?”張溫又問:“天有姓嗎?”秦宓說:“怎麽會沒有姓!”張溫問:“姓什麽?”秦宓回答:“姓劉。”張溫問:“怎麽知道的?”秦宓說:“天子姓劉,所以知道。”張溫又問:“太陽是從東方升起嗎?”秦宓回答:“雖然從東方升起,但在西方落下。”此時秦宓言辭清朗,對答如流,滿座的人都很驚訝。張溫無話可說,秦宓便問:“先生是東吳名士,既然以天事來問我,必然能深知天理。從前混沌初分,陰陽分開;輕清者上浮成為天,重濁者下沉成為地;到共工氏戰敗,頭撞不周山,天柱折斷,地維缺損:天向西北傾斜,地向東南下陷。天既然是輕清而上浮的,為什麽會向西北傾斜呢?又不知道輕清之外是什麽東西?希望先生教導我。”張溫無言以對,於是離席道歉說:“沒想到蜀中多有俊傑!剛剛聽了這番談論,讓我茅塞頓開。”孔明擔心張溫羞愧,就用好話勸解道:“席間的問答,都是玩笑話。您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何必在意這些口舌之爭呢!”張溫拜謝。孔明又命鄧芝入吳答禮,與張溫同行。張、鄧二人拜別孔明,回東吳去了。


    再說吳王見張溫入蜀未歸,就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忽然近臣奏報:“蜀派鄧芝同張溫入國答禮。”吳王召他們進來。張溫在殿前跪拜,詳細陳述後主、孔明的品德,表達希望永結盟好的意願,還說蜀主特意派鄧尚書來答禮。吳王大喜,設宴招待。吳王問鄧芝:“如果吳、蜀二國同心滅魏,天下太平,二位君主分治天下,不是很快樂嗎?”鄧芝回答:“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果滅魏之後,不知道天命歸於誰。但做君主的各自修養品德,做臣子的各自盡忠,戰爭才能停止。”吳王大笑:“您真是誠懇啊!”於是厚贈鄧芝送他回蜀。從此吳、蜀交好。


    卻說魏國的細作探聽到這件事,火速報入中原。魏主曹丕得知後,大怒道:“吳、蜀聯盟,必然有圖謀中原的意圖。不如我先去討伐他們。”於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議起兵討伐吳。此時大司馬曹仁、太尉賈詡已經去世。侍中辛毗出班奏道:“中原之地,地廣人稀,想要用兵,沒有什麽好處。現在的計策,不如養兵屯田十年,糧食充足、兵強馬壯之後再用兵,這樣吳、蜀才能被攻破。”曹丕發怒說:“這是迂腐書生的論調!現在吳、蜀聯盟,早晚會來侵犯邊境,哪有時間等十年!”當即傳旨起兵討伐吳。司馬懿奏道:“吳有長江天險,沒有船不能渡過。陛下必須禦駕親征,可以挑選大小戰船,從蔡、穎進入淮河,取壽春,到廣陵,渡江口,直接攻取南徐,這是上策。”曹丕聽從了。於是日夜趕工,造了十隻龍舟,長二十多丈,可容納兩千多人,又準備了三千多隻戰船。魏黃初五年秋八月,召集大小將士,令曹真為前部,張遼、張 、文聘、徐晃等為大將先行,許褚、呂虔為中軍護衛,曹休為合後,劉曄、蔣濟為參謀官。前後水陸軍馬三十多萬,擇日起兵。封司馬懿為尚書仆射,留在許昌,凡國家大事,都由司馬懿決斷。暫且不說魏兵起程。


    卻說東吳的細作探聽到這個消息,報告給吳王。近臣慌張地奏報吳王:“如今魏王曹丕,親自乘坐龍舟,率領水陸大軍三十多萬,從蔡、穎出發入淮,必然取廣陵渡江,來攻打江南,非常厲害。”孫權大驚,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議。顧雍說:“如今主上既然與西蜀聯盟,可以寫信給諸葛孔明,讓他起兵出漢中,分散魏軍的勢力;同時派遣一名大將,屯兵南徐來抵禦。”吳王說:“非陸伯言不能擔當此任。”顧雍說:“陸伯言鎮守荊州,不可輕易調動。”吳王說:“我不是不知道,隻是眼前沒有能替代他的人。”話還沒說完,有一人從班部中站出來說:“臣雖然沒有什麽才能,但願意率領一軍抵禦魏兵。如果曹丕親自渡江,臣一定活捉他獻給殿下;如果他不渡江,也能殺掉大半魏兵,讓魏兵不敢正視東吳。”吳王一看,是徐盛。吳王大喜說:“如果有你守衛江南一帶,我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於是封徐盛為安東將軍,總鎮都督建業、南徐的軍馬。徐盛謝恩,領命而退,立即傳令讓眾官軍多準備器械,多設置旌旗,用來守護江岸。忽然有一人挺身而出說:“今天大王把重任交給將軍,想要打敗魏兵活捉曹丕,將軍為什麽不早點發兵渡江,到淮南之地迎敵?等到曹丕的兵到了,恐怕就來不及了。”徐盛一看,是吳王的侄孫韶。孫韶字公禮,官授揚威將軍,曾經在廣陵防守;年輕氣盛,非常有膽量勇氣。徐盛說:“曹丕勢力強大,還有名將做先鋒,不能渡江迎敵。等他們的船都聚集在北岸,我自有計策破敵。”孫韶說:“我手下自有三千軍馬,而且我非常熟悉廣陵的地勢,我願意自己到江北,和曹丕決一死戰。如果不勝,甘願受軍法處置。”徐盛不同意。孫韶執意要去,徐盛就是不肯,孫韶再三要求。徐盛發怒說:“你如此不聽號令,我怎麽能指揮其他將領呢?”喝令武士把孫韶推出斬首。刀斧手把孫韶推出轅門之外,豎起了皂旗。孫韶的部將飛報孫權。孫權得知後,急忙上馬趕來營救。武士正要行刑,孫權趕到,喝散刀斧手,救下了孫韶。孫韶哭著上奏說:“臣往年在廣陵,非常熟悉那裏的地形;不在那裏和曹丕廝殺,等到他下了長江,東吳就快完了!”孫權直接進入營帳。徐盛迎接入帳,奏道:“大王命臣為都督,領兵抵禦魏兵;如今揚威將軍孫韶,不遵守軍法,違抗命令應當斬首,大王為什麽要赦免他呢?”孫權說:“孫韶仗著年輕氣盛,誤犯軍法,希望你能寬恕他。”徐盛說:“軍法不是臣製定的,也不是大王製定的,是國家的法典。如果因為是親人就赦免他,怎麽能讓眾人信服呢?”孫權說:“孫韶犯法,本來應該由將軍處置;但這個孩子雖然本姓俞氏,可是我的兄長很喜愛他,賜他姓孫,他對我也有功勞。如今要是殺了他,就辜負兄長的情義了。”徐盛說:“看在大王的麵上,暫且記下死罪。”孫權讓孫韶拜謝。孫韶不肯拜,厲聲說道:“依我的看法,就是要帶兵去打敗曹丕!就算死也不服你的見識!”徐盛臉色一變。孫權喝退孫韶,對徐盛說:“就算沒有這個小子,對軍隊又有什麽損害呢?以後不要再用他了。”說完就回去了。


    當天夜裏,有人報告徐盛說:“孫韶率領本部三千精兵,偷偷地過江去了。”徐盛擔心他有閃失,對吳王不好交代,就叫來丁奉,傳授他一個密計,讓他帶領三千兵渡江接應。


    再說魏主曹丕乘坐龍舟到廣陵,前部曹真已經領兵列於大江之岸。曹丕問:“江岸有多少兵?”曹真說:“隔岸遠望,看不到一個人,也沒有旌旗營寨。”曹丕說:“這肯定是詭計。我親自去看看虛實。”於是大開江道,放龍舟直到大江,停泊在江岸。船上樹立龍鳳日月五色旌旗,儀鑾簇擁,光彩奪目。曹丕端坐在舟中,遙望江南,看不到一個人,回頭對劉曄、蔣濟說:“可以渡江嗎?”劉曄說:“兵法講究虛虛實實。他們看到大軍來了,怎麽會不做準備呢?陛下不可輕舉妄動。先等個三五日,看看他們的動靜,然後再派先鋒渡江去探查。”曹丕說:“你的話正合我意。”當天晚上,就在江中住宿。當夜月黑,軍士們都拿著燈火,把天地照得如同白晝。遙望江南,看不到一點火光。曹丕問左右:“這是為什麽呢?”近臣奏道:“想必是聽到陛下天兵到來,所以望風而逃了。”曹丕暗自好笑。


    到了天亮,大霧彌漫,對麵看不見人。一會兒風起來了,霧散雲開,看到江南一帶都是連城:城樓上槍刀在陽光下閃耀,城中到處插著旌旗彩帶。不一會兒就有好幾個人來報告:“南徐沿江一帶,直到石頭城,一連數百裏,城郭舟車,連綿不絕,一夜之間就建成了。”曹丕大驚。原來徐盛用蘆葦紮成人形,都穿上青衣,拿著旌旗,站在假城和了望樓上。魏兵看到城上這麽多人馬,怎能不膽寒?曹丕歎息道:“魏雖然有眾多武士,卻沒有用武之地。江南有這樣的能人,不可圖謀啊!”


    正在驚訝的時候,忽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江水濺濕了曹丕的龍袍,大船眼看就要翻了。曹真慌忙命令文聘撐著小舟快來救駕。龍舟上的人都站不穩了,文聘跳上龍舟,背著曹丕下到小舟裏,逃進河港之中。


    忽然流星馬前來報道:“趙雲帶兵出了陽平關,直接奔長安去了。”曹丕一聽,大驚失色,立刻下令回軍。眾軍各自逃竄。背後東吳的兵追了上來,曹丕傳旨讓把禦用的東西都扔掉然後逃跑。龍舟快要進入淮河的時候,忽然鼓角齊鳴,喊聲震天,斜刺裏殺出一隊人馬,為首的大將正是孫韶。魏兵抵擋不住,大半被殺,淹死的不計其數。眾將奮力才救出魏主。


    魏主渡過淮河,走了不到三十裏,淮河中的蘆葦早就被灌了魚油,全都燒著了,順著風勢,火焰漫天,把龍舟都給攔住了。曹丕大驚,急忙下到小船靠岸,這時候龍舟已經著火了。曹丕慌忙上馬,岸上又有一隊人馬殺來,為首的將領是丁奉。張遼急忙拍馬迎戰,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幸虧徐晃趕來救了他,一起保護魏主逃走,魏軍折損無數。背後孫韶、丁奉繳獲了馬匹、車輛、船隻、器械不計其數。魏兵大敗而回。東吳將領徐盛立下大功,吳王重重地賞賜了他。張遼回到許昌後,箭瘡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了他,這就不多說了。


    再說趙雲帶兵殺出陽平關之後,忽然有人報告丞相有文書到來,說是益州的耆帥雍闓聯合蠻王孟獲,發動了十萬蠻兵,侵略四郡。因此趙雲被召回,丞相讓馬超堅守陽平關,自己要親自南征。趙雲於是急忙收兵回營。此時孔明正在成都整頓軍馬,準備親自南征。正是:方見東吳敵北魏,又看西蜀戰南蠻。也不知道勝負如何,那就且看下文分解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演義白話詼諧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雷影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雷影少並收藏三國演義白話詼諧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