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龍他們很快就回來了,看到已經大變樣的京城,與王允談了一整晚,然後卸下軍務和金釧在家裏陪著父母,金釧和王母對此接受良好,自己妹妹謀反成功隻能說天命在王家,不然怎麽會成功呢?
運和在各地官員的幫助下順利登基,國號沿用大唐,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身為大唐子民從不覺得丟人,給各地封賞過後就是王家眾人,王允不接受冊封,他覺得自己是忠臣,隻想等閨女的朝局穩定後,有人接替他,然後回家帶孫兒,雖然現在三姐妹都沒孩子。
所以王母冊為東宮太後,金釧為大長公主,到寶釧時,她拒絕了公主的冊封,轉身要了一個女官的位置,後半生都在為保障女性權益作鬥爭,不僅規劃了女孩子在繼承家產時各種情況的份額,比如父母過世但是家中沒有兄弟姊妹者,可繼承七成遺產,剩下三成與祖父母、外祖父母平分;若是有姊妹,外嫁女可獲得兩成,未嫁女獨得五成,剩下三成與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姊妹平分;若是有兄弟,則已成婚的嫡長兄獨得四成,未婚的女子可得三成,已婚的女子可得一成,剩餘剩下三成與祖父母、外祖父母所有兄弟姊妹平分。
凡婚姻期間遇到家中欺淩者,不論男女都可憑傷去官府要求和離,傷者可得分七成財產,凡是婚姻期間遭受欺淩證實者,殺害伴侶需服一年勞役。孩子去留由日常陪伴方做主,撫養費需一直給到孩子成婚為止。
若是遇到騙婚者,不論男女一經查實沒收全部家財,其中五成賠付給受騙者。
她為了實施自己定下的法度,跑遍大唐偏遠地區,一般剛打下來的新區域過個一兩年她就會到當地,監管幾個月再離開,臨終前將自己一生所到之處都編成回憶錄,一生沒有生育,死後萬民送行。
金釧和蘇龍在兩人有了孩子後,兩人商量後,給孩子取名王行衍,孩子留給王家兩個老人教導,自己則去學堂教書,一個教算賬理財,另一個教人習武。
而魏虎回來後,很自然的把軍隊的事務交給魏豹,他跟著運和全國各地視察,有時還會給出自己的見解,一直陪著運和,保護運和,兩人在運和三十多歲時有了一個孩子,在王家生產完後,孩子也留在王家長大。
運和想起那是一個很平常的晚上,她剛和當地的官員交談後在外麵走著,這個時候魏虎來接自己回住處,那時候她就想著有一個孩子也不錯,剩下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生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她和魏虎回到京城直奔王允住處,說明情況後住了八個多月,這期間都是魏虎監管前朝,懷孕時有時會想到自己的衝動,但是索性她沒信錯人。
劉忠被副將控製後,一直靜靜的等待,沒幾天動亂就結束了,副將在知道皇城換話事人之後,就找人聯係上了魏虎,很順利的做完權力的交接後,劉忠被送到一處全是軍戶的村落,在裏麵安享晚年,他之前的同僚們每隔段時間就會送上大唐的新版圖,看到不斷增加的領土,他與自己和解了,將自己一生作戰經驗編成書籍,不僅開始向村子裏的孩童授課,還將劉家的家傳武藝教給他們,年邁之時被整個村子供養,六十歲時病逝於村落中,由村中人為其收斂骸骨,葬於村旁山頭最高處,看著大唐的子民。
薛琪帶著老爹離開後,兩人一路往邊境走,走到一半時碰到城中起義,薛父不敢讓薛琪出門,自己去打探消息,結果剛買好米麵後,起義已經結束了,他們在城中又住了半個月看城內情況確實安定下來才再次出門,此時大唐的第二位女皇已經登基了,薛琪看到新頒布的法律,與薛父商量後,去考了女官,之後就在當地成為了一個女捕快,每日下值帶著薛父出去轉。
運和登基後,西涼雖然已經並入大唐,但是城內城內百姓的安置成了問題,商議後決定將其命名為涼族,十歲以下的孩子送入京城學習,滿十六歲準許其回到西涼,並且釋放了天牢中的代戰。
看到女兒的西涼王與王後二人也沒有了鬥誌,隻是幫助涼族爭取了很多權益後,成為涼民中的一員,代戰在知道自己的子民為自己向大唐開戰後,自請入大唐學習,待滿五年後成為涼城的二把手,開始用學來的東西建設涼族。
三十年後,運和卸任,將國家交給女兒,此時女兒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君主繼承人,年輕時她也愛過痛過,隻是身邊的姨母們和母親的言傳身教讓她明白,情愛從來不是人生的必須品,在發現自己得不到父親對母親那樣的情感後,也就不再執著了。
將重心都放在處理朝政上,她不喜歡什麽你若盛開,蜜蜂自來的話,隻是堅信抓在手裏的才是自己的,在成為女皇前,她已有一子一女,史書記載都是父不詳。
運和曾問過她若是有一天孩子生父被人找出,要認孩子怎麽辦?她回答的是,“亂臣賊子總是為自己不能成功找理由,或是說繼承人血脈混雜,或是說狸貓換太子之事,但是這些都隻是想動搖江山穩定,所以但有苗頭誅殺即可,若是孩子們有異議,那說明他們並不適合這個位置,我之血脈這沒有優柔寡斷之人。”
運和看到如此幹脆的女兒,帶著魏虎回王家修養身體了,他早年征戰,對身體還是有損傷的,這年齡漸大是病都出來了。
此時王允和王母早已亡故,王允在金釧生子後,就和王母帶著孩子回了故鄉,開辦了個小學堂,日常就是教書拌嘴。七十而亡,喜喪。
魏虎一年後還是離開了,臨終前握著運和的手,總是不鬆開。
運和沉默良久,將事情安排好之後,服下毒藥,與魏虎躺在一起。皇帝看到很是崩潰,她猜到母親會不好受,但是沒想到是這個結局,獨自陪父親母親待了半天,她走出房門安排好喪儀,民間百姓知道先皇夫婦去逝後,自發立廟著書,將運和的政績編成書,將皇夫隨行之事印成畫冊,流芳千古。
運和在各地官員的幫助下順利登基,國號沿用大唐,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身為大唐子民從不覺得丟人,給各地封賞過後就是王家眾人,王允不接受冊封,他覺得自己是忠臣,隻想等閨女的朝局穩定後,有人接替他,然後回家帶孫兒,雖然現在三姐妹都沒孩子。
所以王母冊為東宮太後,金釧為大長公主,到寶釧時,她拒絕了公主的冊封,轉身要了一個女官的位置,後半生都在為保障女性權益作鬥爭,不僅規劃了女孩子在繼承家產時各種情況的份額,比如父母過世但是家中沒有兄弟姊妹者,可繼承七成遺產,剩下三成與祖父母、外祖父母平分;若是有姊妹,外嫁女可獲得兩成,未嫁女獨得五成,剩下三成與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姊妹平分;若是有兄弟,則已成婚的嫡長兄獨得四成,未婚的女子可得三成,已婚的女子可得一成,剩餘剩下三成與祖父母、外祖父母所有兄弟姊妹平分。
凡婚姻期間遇到家中欺淩者,不論男女都可憑傷去官府要求和離,傷者可得分七成財產,凡是婚姻期間遭受欺淩證實者,殺害伴侶需服一年勞役。孩子去留由日常陪伴方做主,撫養費需一直給到孩子成婚為止。
若是遇到騙婚者,不論男女一經查實沒收全部家財,其中五成賠付給受騙者。
她為了實施自己定下的法度,跑遍大唐偏遠地區,一般剛打下來的新區域過個一兩年她就會到當地,監管幾個月再離開,臨終前將自己一生所到之處都編成回憶錄,一生沒有生育,死後萬民送行。
金釧和蘇龍在兩人有了孩子後,兩人商量後,給孩子取名王行衍,孩子留給王家兩個老人教導,自己則去學堂教書,一個教算賬理財,另一個教人習武。
而魏虎回來後,很自然的把軍隊的事務交給魏豹,他跟著運和全國各地視察,有時還會給出自己的見解,一直陪著運和,保護運和,兩人在運和三十多歲時有了一個孩子,在王家生產完後,孩子也留在王家長大。
運和想起那是一個很平常的晚上,她剛和當地的官員交談後在外麵走著,這個時候魏虎來接自己回住處,那時候她就想著有一個孩子也不錯,剩下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生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她和魏虎回到京城直奔王允住處,說明情況後住了八個多月,這期間都是魏虎監管前朝,懷孕時有時會想到自己的衝動,但是索性她沒信錯人。
劉忠被副將控製後,一直靜靜的等待,沒幾天動亂就結束了,副將在知道皇城換話事人之後,就找人聯係上了魏虎,很順利的做完權力的交接後,劉忠被送到一處全是軍戶的村落,在裏麵安享晚年,他之前的同僚們每隔段時間就會送上大唐的新版圖,看到不斷增加的領土,他與自己和解了,將自己一生作戰經驗編成書籍,不僅開始向村子裏的孩童授課,還將劉家的家傳武藝教給他們,年邁之時被整個村子供養,六十歲時病逝於村落中,由村中人為其收斂骸骨,葬於村旁山頭最高處,看著大唐的子民。
薛琪帶著老爹離開後,兩人一路往邊境走,走到一半時碰到城中起義,薛父不敢讓薛琪出門,自己去打探消息,結果剛買好米麵後,起義已經結束了,他們在城中又住了半個月看城內情況確實安定下來才再次出門,此時大唐的第二位女皇已經登基了,薛琪看到新頒布的法律,與薛父商量後,去考了女官,之後就在當地成為了一個女捕快,每日下值帶著薛父出去轉。
運和登基後,西涼雖然已經並入大唐,但是城內城內百姓的安置成了問題,商議後決定將其命名為涼族,十歲以下的孩子送入京城學習,滿十六歲準許其回到西涼,並且釋放了天牢中的代戰。
看到女兒的西涼王與王後二人也沒有了鬥誌,隻是幫助涼族爭取了很多權益後,成為涼民中的一員,代戰在知道自己的子民為自己向大唐開戰後,自請入大唐學習,待滿五年後成為涼城的二把手,開始用學來的東西建設涼族。
三十年後,運和卸任,將國家交給女兒,此時女兒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君主繼承人,年輕時她也愛過痛過,隻是身邊的姨母們和母親的言傳身教讓她明白,情愛從來不是人生的必須品,在發現自己得不到父親對母親那樣的情感後,也就不再執著了。
將重心都放在處理朝政上,她不喜歡什麽你若盛開,蜜蜂自來的話,隻是堅信抓在手裏的才是自己的,在成為女皇前,她已有一子一女,史書記載都是父不詳。
運和曾問過她若是有一天孩子生父被人找出,要認孩子怎麽辦?她回答的是,“亂臣賊子總是為自己不能成功找理由,或是說繼承人血脈混雜,或是說狸貓換太子之事,但是這些都隻是想動搖江山穩定,所以但有苗頭誅殺即可,若是孩子們有異議,那說明他們並不適合這個位置,我之血脈這沒有優柔寡斷之人。”
運和看到如此幹脆的女兒,帶著魏虎回王家修養身體了,他早年征戰,對身體還是有損傷的,這年齡漸大是病都出來了。
此時王允和王母早已亡故,王允在金釧生子後,就和王母帶著孩子回了故鄉,開辦了個小學堂,日常就是教書拌嘴。七十而亡,喜喪。
魏虎一年後還是離開了,臨終前握著運和的手,總是不鬆開。
運和沉默良久,將事情安排好之後,服下毒藥,與魏虎躺在一起。皇帝看到很是崩潰,她猜到母親會不好受,但是沒想到是這個結局,獨自陪父親母親待了半天,她走出房門安排好喪儀,民間百姓知道先皇夫婦去逝後,自發立廟著書,將運和的政績編成書,將皇夫隨行之事印成畫冊,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