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3章 被收留的那十三年(6)
係統沙雕我添堵,一身反骨離大譜 作者:偶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如蘭經常瘋瘋癲癲的,葉遠軍把她關在小黑屋裏,村裏那些老光棍還經常過去欺負她呢,我聽我家裏人說,葉遠軍每次都是故意躲出去的,他收錢了呢……”
“葉遠軍給楊如蘭尋親,就是想要給孩子上戶口,還有混低保……”
“楊如蘭現在又不能生了,生活還不能自理,葉遠軍早就嫌棄她是累贅了,給她尋親就是想要甩掉這個累贅的,咱們村誰不知道他怎麽想的啊……”
“楊如蘭剛來村裏的時候,葉遠軍怕她跑掉,經常都是關在小黑屋裏,吃喝拉撒都在裏麵,偶爾才放出來放放風而已……”
甚至還有一些人為了證明自己說的話的真實性,還放出了自己拍的照片。
這些評論,顧陌全部錄屏保存。
沒多久,原主的兒女回來了,“媽,我們去了葉家村和隔壁幾個村子,葉家村的人很排斥我們問這些,也很警惕,什麽都不告訴我們,但是我們從隔壁幾個村子問到了不少事,那個葉遠軍實在是太過分了!他根本就沒把姑姑當人!”
一想到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真把葉遠軍當成收留楊如蘭的好心人感恩戴德,就恨不得抽自己幾個耳刮子。
“我這邊也有一些進展,你們看看……”
看到顧陌收集到的這些,全家拳頭梆硬,眼眶通紅。
楊如蘭這十三年過得日子,遠遠比他們想象中的更加可怕。
他們完全不敢想,當初的楊如蘭被葉遠軍侵犯、拘禁時,有多絕望無助。
他們也不敢想,楊如蘭是怎麽一點一點被折磨成了現在的樣子。
她高度近視,看不清路,認不清人,想跑都跑不了。
一開始看到爸爸和哥哥的時候,也完全認不出來,一直在罵老色鬼。
後來戴上了眼鏡,才慢慢認出了自己的親人,這些日子在親人的陪伴下,當年的那個知書達理、出口成章的楊如蘭好像逐漸回來了。
可誰都無法忽視這十三年她遭受的苦難。
“我們如珠似寶疼愛長大的孩子,卻過了十三年豬狗不如的生活,我是無論如何都忍不下這口氣,即便我們做的再多,如蘭的人生也回不到從前了,但我們也不能什麽都不做,就這樣忍下了。”
楊慶傑一拳捶在桌上,“對!我忍不了!”
“我們也是!”
原主的一雙兒女義憤填膺,“我姑姑是個人!是活生生的人!那些人怎麽能這麽對她!”
同樣是人,他們怎麽能把另一個人折磨成這個樣子?
楊父隻是紅著眼眶沉默著,身體微微顫抖著。
顧陌看向屋子裏眾人,說道:“我們為如蘭討回公道,可能會為家裏帶來一些麻煩,你們怕不怕?”
兩個孩子搶先說道:“媽,我們不怕,我們要為姑姑討回公道!”
十三年前姑姑失蹤的時候他們還小,但他們是從小在姑姑的光環下長大的,從小最崇拜的就是特別會讀書的姑姑。
姑姑如果真的是被他們好心收留,他們感激。
可這是好心收留嗎?這明擺著是有預謀的拐賣,是盯上了姑姑的子宮。
那麽優秀的一個人,他們看不到她身上閃閃發光的地方,卻隻看到了她的子宮!
而他們破壞了一個本該擁有光明未來的女人,卻還能舔著臉說對她是收留,是有恩的。
顧陌見全家意見一致,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行動。”
她看向原主的兒女,“這些資料我發給你們,還有你姑姑的身體檢測報告、當年的學曆證明、論文……你們琢磨著寫一篇文章出來,再做個視頻,重點突出一下你姑姑學習成績優異,是碩士學曆。”
就算楊如蘭隻是一個普通女性,她也不應該被如此對待。
顧陌特意強調學曆,是因為隻有加上高學曆這樣的標簽,才會讓人更加為楊如蘭的遭遇痛心,才能讓這件事的輿論正常化。
什麽時候,一個女性遭遇的不公,要通過學曆來凸顯了呢?
這是很悲哀的,但她卻隻能這麽做。
隨後,顧陌又看向楊父和楊慶傑,“爸,慶傑,我們分頭行動,去聯係如蘭當年的同學、還有導師。”
楊如蘭當年的同學,都已經出人頭地了,不是大學教授就是部門幹部。
而她的導師們,如今也都是行業泰鬥級別的人物。
要擴大輿論影響,要伸張正義,僅僅隻是楊家人是不夠的,因為他們無權無勢,因為葉豪會有係統金手指進行壓製楊家的熱度。
但是如果有大人物們站出來說話就不一樣了,至少他們的份量,讓警方也不敢對楊如蘭的事輕易定性,讓葉豪也無法在網絡上靠著金手指隻手遮天。
一家人行動起來,很快,兄妹倆將文章和視頻都弄好了,一家人圍在一起看,看還有哪裏需要補充的。
確定沒問題後,兄妹倆就注冊新賬號發了出去,然後在自己一直用著的賬號上,就發一些楊如蘭現在的視頻。
現在的楊如蘭,每天都在家裏看書、寫字。
她是力學工程碩士,這麽多年過去了,力學專業的書籍她依然看的很輕鬆,而且因為錯過了十三年的力學發展,她每天都看得如饑似渴。
除此之外,文言文、全英文書籍,她也看的毫不費力。
她戴著眼鏡,讀文言文的時候,知性優雅,真的讓人有種夢回十三多年前的感覺。
而通過這些視頻,網友們就會知道,在葉家的十三年的楊如蘭和現在的楊如蘭,對比到底有多強烈。
隻有這樣的對比,才能讓人深刻的感覺到這十三年楊如蘭被奪走了什麽。
楊家這邊行動起來以後,楊如蘭的同學、導師們也開始發聲了。
對於楊如蘭失蹤十三年的真相,他們從顧陌收集到的資料裏知道了大概,但這一部分尚且沒有官方下論斷,他們不好說什麽。
然而,楊如蘭過去是如何的優秀,他們是完全可以證明的,他們隻需要在網上為楊如蘭曾經的優秀發聲、為楊如蘭的現在感到唏噓,引發熱度就可以了。
“葉遠軍給楊如蘭尋親,就是想要給孩子上戶口,還有混低保……”
“楊如蘭現在又不能生了,生活還不能自理,葉遠軍早就嫌棄她是累贅了,給她尋親就是想要甩掉這個累贅的,咱們村誰不知道他怎麽想的啊……”
“楊如蘭剛來村裏的時候,葉遠軍怕她跑掉,經常都是關在小黑屋裏,吃喝拉撒都在裏麵,偶爾才放出來放放風而已……”
甚至還有一些人為了證明自己說的話的真實性,還放出了自己拍的照片。
這些評論,顧陌全部錄屏保存。
沒多久,原主的兒女回來了,“媽,我們去了葉家村和隔壁幾個村子,葉家村的人很排斥我們問這些,也很警惕,什麽都不告訴我們,但是我們從隔壁幾個村子問到了不少事,那個葉遠軍實在是太過分了!他根本就沒把姑姑當人!”
一想到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真把葉遠軍當成收留楊如蘭的好心人感恩戴德,就恨不得抽自己幾個耳刮子。
“我這邊也有一些進展,你們看看……”
看到顧陌收集到的這些,全家拳頭梆硬,眼眶通紅。
楊如蘭這十三年過得日子,遠遠比他們想象中的更加可怕。
他們完全不敢想,當初的楊如蘭被葉遠軍侵犯、拘禁時,有多絕望無助。
他們也不敢想,楊如蘭是怎麽一點一點被折磨成了現在的樣子。
她高度近視,看不清路,認不清人,想跑都跑不了。
一開始看到爸爸和哥哥的時候,也完全認不出來,一直在罵老色鬼。
後來戴上了眼鏡,才慢慢認出了自己的親人,這些日子在親人的陪伴下,當年的那個知書達理、出口成章的楊如蘭好像逐漸回來了。
可誰都無法忽視這十三年她遭受的苦難。
“我們如珠似寶疼愛長大的孩子,卻過了十三年豬狗不如的生活,我是無論如何都忍不下這口氣,即便我們做的再多,如蘭的人生也回不到從前了,但我們也不能什麽都不做,就這樣忍下了。”
楊慶傑一拳捶在桌上,“對!我忍不了!”
“我們也是!”
原主的一雙兒女義憤填膺,“我姑姑是個人!是活生生的人!那些人怎麽能這麽對她!”
同樣是人,他們怎麽能把另一個人折磨成這個樣子?
楊父隻是紅著眼眶沉默著,身體微微顫抖著。
顧陌看向屋子裏眾人,說道:“我們為如蘭討回公道,可能會為家裏帶來一些麻煩,你們怕不怕?”
兩個孩子搶先說道:“媽,我們不怕,我們要為姑姑討回公道!”
十三年前姑姑失蹤的時候他們還小,但他們是從小在姑姑的光環下長大的,從小最崇拜的就是特別會讀書的姑姑。
姑姑如果真的是被他們好心收留,他們感激。
可這是好心收留嗎?這明擺著是有預謀的拐賣,是盯上了姑姑的子宮。
那麽優秀的一個人,他們看不到她身上閃閃發光的地方,卻隻看到了她的子宮!
而他們破壞了一個本該擁有光明未來的女人,卻還能舔著臉說對她是收留,是有恩的。
顧陌見全家意見一致,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們現在就開始行動。”
她看向原主的兒女,“這些資料我發給你們,還有你姑姑的身體檢測報告、當年的學曆證明、論文……你們琢磨著寫一篇文章出來,再做個視頻,重點突出一下你姑姑學習成績優異,是碩士學曆。”
就算楊如蘭隻是一個普通女性,她也不應該被如此對待。
顧陌特意強調學曆,是因為隻有加上高學曆這樣的標簽,才會讓人更加為楊如蘭的遭遇痛心,才能讓這件事的輿論正常化。
什麽時候,一個女性遭遇的不公,要通過學曆來凸顯了呢?
這是很悲哀的,但她卻隻能這麽做。
隨後,顧陌又看向楊父和楊慶傑,“爸,慶傑,我們分頭行動,去聯係如蘭當年的同學、還有導師。”
楊如蘭當年的同學,都已經出人頭地了,不是大學教授就是部門幹部。
而她的導師們,如今也都是行業泰鬥級別的人物。
要擴大輿論影響,要伸張正義,僅僅隻是楊家人是不夠的,因為他們無權無勢,因為葉豪會有係統金手指進行壓製楊家的熱度。
但是如果有大人物們站出來說話就不一樣了,至少他們的份量,讓警方也不敢對楊如蘭的事輕易定性,讓葉豪也無法在網絡上靠著金手指隻手遮天。
一家人行動起來,很快,兄妹倆將文章和視頻都弄好了,一家人圍在一起看,看還有哪裏需要補充的。
確定沒問題後,兄妹倆就注冊新賬號發了出去,然後在自己一直用著的賬號上,就發一些楊如蘭現在的視頻。
現在的楊如蘭,每天都在家裏看書、寫字。
她是力學工程碩士,這麽多年過去了,力學專業的書籍她依然看的很輕鬆,而且因為錯過了十三年的力學發展,她每天都看得如饑似渴。
除此之外,文言文、全英文書籍,她也看的毫不費力。
她戴著眼鏡,讀文言文的時候,知性優雅,真的讓人有種夢回十三多年前的感覺。
而通過這些視頻,網友們就會知道,在葉家的十三年的楊如蘭和現在的楊如蘭,對比到底有多強烈。
隻有這樣的對比,才能讓人深刻的感覺到這十三年楊如蘭被奪走了什麽。
楊家這邊行動起來以後,楊如蘭的同學、導師們也開始發聲了。
對於楊如蘭失蹤十三年的真相,他們從顧陌收集到的資料裏知道了大概,但這一部分尚且沒有官方下論斷,他們不好說什麽。
然而,楊如蘭過去是如何的優秀,他們是完全可以證明的,他們隻需要在網上為楊如蘭曾經的優秀發聲、為楊如蘭的現在感到唏噓,引發熱度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