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黑山張燕
三國,在下姓劉,皇家的那個劉 作者:三餘無夢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當張燕麵對魏延的異狀如臨大敵時,探子前來回報,魏延集結大軍忽然轉道向北,殺往了蒲陰徑。...
“什麽?魏延帶兵殺往了蒲陰徑?”
聽完探子的回報,張燕有些吃驚。
他和魏延在井徑交戰一年有餘,雙方為了這條並州和冀州之間最短的要道,已經死傷了太多士卒。現在魏延竟然主動放棄和他在井徑的爭奪,去往了北方的蒲陰徑。
“蒲陰徑?大帥,魏延突然轉道向北,這是有什麽陰謀嗎?”
聽完這個消息,不隻是張燕、楊鳳等人也很吃驚,趕忙問向張燕。
“不知道啊,魏延用兵一向冒險,現在他主動放棄優勢,轉道向北,實在是讓人猜不透。”
因為情報有限,所以張燕根本猜不透魏延的想法。
“大帥,蒲陰徑雖然比井徑要難走一些,但是以魏延麾下的士卒來說,難度並不是很大。而且蒲陰徑以北則是飛狐徑,這裏雖然地勢狹窄,不利大軍行進,但是道路極為通暢。
您說魏延是不是覺得在井徑與我軍相爭多日,寸步難進,所以改變了突襲目標。要知道我軍大部分兵力都布置在井徑一線,其他要徑的兵力並不是很多。
如果魏延擊中優勢兵力,一路橫推。那麽以我軍現在的分散程度,是根本攔不住他們的。”
於毒冷靜的為張燕分析道。
“可是這也有可能是魏延的誘敵之計,他先率軍轉道向北,然後在林中設下埋伏。隻等我軍來追,然後發動伏兵突襲。
我軍兵力雖然和楚軍不分上下,但是在悍勇的程度上卻稍遜三分。一旦被他們抓住機會,造成重大傷亡,屆時魏延在回軍井徑,我軍兵力不足,同樣也無法抵擋。”
白饒不同意於毒的看法,提出了另一種假設。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為什麽之前魏延不這樣做,反而現在忽然轉變戰術呢?要知道我軍久在山林,對外界的消息並不是很靈通,萬一山外發生了什麽事呢?”
楊鳳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一定是發生了什麽他們不知道的事。
三個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搞得張燕也是一陣頭大。作為將軍來說張燕無疑是合格的,但是作為一方統帥來說,他還遠遠不夠格。
而魏軍又沒有多餘的謀士為張燕出謀劃策,這也導致張燕遇事不決的時候,根本沒人可以商量。
“好了,你們先別吵了,讓我好好想想。”
被幾人吵得煩躁的張燕發出一聲大喝,算是鎮住了幾人。他在廳中來回踱步,努力思考對策,思考半天後,忽然開口問向幾人:
“如今蒲陰徑和飛狐徑那邊,都是何人在鎮守?”
“回大帥,蒲陰徑那邊是雷公和張白騎,飛狐徑則是李大目和白雀。”
楊鳳將兩路駐守的兵將,告知張燕。
“這四人都是有勇無謀之輩,而且性格急躁。長久的駐紮在山中,平時也是多有怨言。難道說,他們之中,有人耐不住寂寞,和楚軍暗通款曲?”
於毒想起這四位的脾氣秉性,小心翼翼的猜測道。
“休的胡言亂語,這都是咱們多年的好兄弟,怎麽可能做出背主投敵之事!”
張燕嗬斥一聲,他絕不相信自己的老兄弟,會為了榮華富貴,背棄自己,轉投楚軍。
“大帥,世事難料啊!如今大楚百萬大軍來襲,勢如破竹,主公連丟數州,退守黃河。再加上之前鄴城的事,大魏說是風雨飄搖一點也不為過。”
楊鳳沉默了一下,沒有反對於毒的話,而是附和道。
“若是此時有人生出二心,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老楊,連你也這麽說?”
張燕不可置信的看著楊鳳,這都是他麾下多年的老兄弟啊。怎麽事到如今不團結一致,反而互相猜忌起來了呢?
“大帥,當年咱們投奔大魏時候,大魏剛剛吞並大趙,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現在經過多年角逐,大楚已經勝過大魏多矣。
這次大楚舉國之兵北伐,我看大魏這一次怕是很難渡過難關。”
於毒剛開始就不是很看好曹操,奈何張燕的關係,也不好多說什麽。
要知道黑山軍的前身就是黃巾軍,張燕的原名本為褚飛燕。而他的義父張牛角,更是當年‘天公將軍’張角那三十六名親傳弟子之一。
後來黃巾敗亡,張牛角也得了重病,臨終之際將麾下兵馬交給義子褚飛燕。褚飛燕為了繼承張牛角的遺誌,也為了名正言順的接管兵馬,所以改名張燕。
張燕接手黃巾殘軍後,將他們拉到太行山,經過多年摸爬滾打,這才有了後麵威名赫赫的黑山軍。
當年的黑山軍號稱百萬眾,牢牢占據太行山,幾乎和當時的秦、趙、魏、楚四國都交過手。後來大秦為大楚所滅,曹魏又吞並了袁趙。
此時天下隻剩兩國相爭,張燕秉承著張牛角的遺誌,所以拒絕了大楚的招攬,轉頭投入了曹魏的懷抱。
所以哪怕當時一些黑山軍的將領更看好大楚,但因為張燕的關係,所以不得不加入大魏。
“好了,不要再妄自揣測了。立刻通知雷公、張白騎、李大目和白雀四人,要他們小心防備,謹防楚軍偷襲。
同時傳令其他各部,向本帥這裏聚攏。不管魏延的真正目的是蒲陰徑還是飛狐徑,我們都可以隨時支援。
如果可以的話,趁著楚軍放棄井徑,說不定咱們還可以從此路殺向並州,攪他個天翻地覆。”
張燕不想因為毫無證據的猜測,便懷疑身邊多年的兄弟。於是打斷幾人的想法,對他們下令召集部眾。
既然張燕都開口了,楊鳳三人也不好多說什麽,於是躬身領命。
“是,大帥。”
等到幾人走後,張燕卻派人去往鄴城,查詢最近發生的要事。同時還派出人手,暗中打探雷公幾人今日的動態。
眼下正是兩國相爭的重要階段,張燕不想因為自己這邊掉鏈子,導致大魏戰敗。他是不喜歡曹操,但是更不喜歡劉睿,誰叫他是漢室宗親呢。
這麽多年,張燕一直沒有忘記義父是如何死的。若不是漢軍擊敗黃巾軍,張牛角也不會因為受傷染疾,最後不治身亡。
所以張燕並不是為了大魏,而是單純的想要為義父報仇,所以才會和大楚對抗到底。
“什麽?魏延帶兵殺往了蒲陰徑?”
聽完探子的回報,張燕有些吃驚。
他和魏延在井徑交戰一年有餘,雙方為了這條並州和冀州之間最短的要道,已經死傷了太多士卒。現在魏延竟然主動放棄和他在井徑的爭奪,去往了北方的蒲陰徑。
“蒲陰徑?大帥,魏延突然轉道向北,這是有什麽陰謀嗎?”
聽完這個消息,不隻是張燕、楊鳳等人也很吃驚,趕忙問向張燕。
“不知道啊,魏延用兵一向冒險,現在他主動放棄優勢,轉道向北,實在是讓人猜不透。”
因為情報有限,所以張燕根本猜不透魏延的想法。
“大帥,蒲陰徑雖然比井徑要難走一些,但是以魏延麾下的士卒來說,難度並不是很大。而且蒲陰徑以北則是飛狐徑,這裏雖然地勢狹窄,不利大軍行進,但是道路極為通暢。
您說魏延是不是覺得在井徑與我軍相爭多日,寸步難進,所以改變了突襲目標。要知道我軍大部分兵力都布置在井徑一線,其他要徑的兵力並不是很多。
如果魏延擊中優勢兵力,一路橫推。那麽以我軍現在的分散程度,是根本攔不住他們的。”
於毒冷靜的為張燕分析道。
“可是這也有可能是魏延的誘敵之計,他先率軍轉道向北,然後在林中設下埋伏。隻等我軍來追,然後發動伏兵突襲。
我軍兵力雖然和楚軍不分上下,但是在悍勇的程度上卻稍遜三分。一旦被他們抓住機會,造成重大傷亡,屆時魏延在回軍井徑,我軍兵力不足,同樣也無法抵擋。”
白饒不同意於毒的看法,提出了另一種假設。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是為什麽之前魏延不這樣做,反而現在忽然轉變戰術呢?要知道我軍久在山林,對外界的消息並不是很靈通,萬一山外發生了什麽事呢?”
楊鳳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一定是發生了什麽他們不知道的事。
三個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搞得張燕也是一陣頭大。作為將軍來說張燕無疑是合格的,但是作為一方統帥來說,他還遠遠不夠格。
而魏軍又沒有多餘的謀士為張燕出謀劃策,這也導致張燕遇事不決的時候,根本沒人可以商量。
“好了,你們先別吵了,讓我好好想想。”
被幾人吵得煩躁的張燕發出一聲大喝,算是鎮住了幾人。他在廳中來回踱步,努力思考對策,思考半天後,忽然開口問向幾人:
“如今蒲陰徑和飛狐徑那邊,都是何人在鎮守?”
“回大帥,蒲陰徑那邊是雷公和張白騎,飛狐徑則是李大目和白雀。”
楊鳳將兩路駐守的兵將,告知張燕。
“這四人都是有勇無謀之輩,而且性格急躁。長久的駐紮在山中,平時也是多有怨言。難道說,他們之中,有人耐不住寂寞,和楚軍暗通款曲?”
於毒想起這四位的脾氣秉性,小心翼翼的猜測道。
“休的胡言亂語,這都是咱們多年的好兄弟,怎麽可能做出背主投敵之事!”
張燕嗬斥一聲,他絕不相信自己的老兄弟,會為了榮華富貴,背棄自己,轉投楚軍。
“大帥,世事難料啊!如今大楚百萬大軍來襲,勢如破竹,主公連丟數州,退守黃河。再加上之前鄴城的事,大魏說是風雨飄搖一點也不為過。”
楊鳳沉默了一下,沒有反對於毒的話,而是附和道。
“若是此時有人生出二心,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老楊,連你也這麽說?”
張燕不可置信的看著楊鳳,這都是他麾下多年的老兄弟啊。怎麽事到如今不團結一致,反而互相猜忌起來了呢?
“大帥,當年咱們投奔大魏時候,大魏剛剛吞並大趙,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現在經過多年角逐,大楚已經勝過大魏多矣。
這次大楚舉國之兵北伐,我看大魏這一次怕是很難渡過難關。”
於毒剛開始就不是很看好曹操,奈何張燕的關係,也不好多說什麽。
要知道黑山軍的前身就是黃巾軍,張燕的原名本為褚飛燕。而他的義父張牛角,更是當年‘天公將軍’張角那三十六名親傳弟子之一。
後來黃巾敗亡,張牛角也得了重病,臨終之際將麾下兵馬交給義子褚飛燕。褚飛燕為了繼承張牛角的遺誌,也為了名正言順的接管兵馬,所以改名張燕。
張燕接手黃巾殘軍後,將他們拉到太行山,經過多年摸爬滾打,這才有了後麵威名赫赫的黑山軍。
當年的黑山軍號稱百萬眾,牢牢占據太行山,幾乎和當時的秦、趙、魏、楚四國都交過手。後來大秦為大楚所滅,曹魏又吞並了袁趙。
此時天下隻剩兩國相爭,張燕秉承著張牛角的遺誌,所以拒絕了大楚的招攬,轉頭投入了曹魏的懷抱。
所以哪怕當時一些黑山軍的將領更看好大楚,但因為張燕的關係,所以不得不加入大魏。
“好了,不要再妄自揣測了。立刻通知雷公、張白騎、李大目和白雀四人,要他們小心防備,謹防楚軍偷襲。
同時傳令其他各部,向本帥這裏聚攏。不管魏延的真正目的是蒲陰徑還是飛狐徑,我們都可以隨時支援。
如果可以的話,趁著楚軍放棄井徑,說不定咱們還可以從此路殺向並州,攪他個天翻地覆。”
張燕不想因為毫無證據的猜測,便懷疑身邊多年的兄弟。於是打斷幾人的想法,對他們下令召集部眾。
既然張燕都開口了,楊鳳三人也不好多說什麽,於是躬身領命。
“是,大帥。”
等到幾人走後,張燕卻派人去往鄴城,查詢最近發生的要事。同時還派出人手,暗中打探雷公幾人今日的動態。
眼下正是兩國相爭的重要階段,張燕不想因為自己這邊掉鏈子,導致大魏戰敗。他是不喜歡曹操,但是更不喜歡劉睿,誰叫他是漢室宗親呢。
這麽多年,張燕一直沒有忘記義父是如何死的。若不是漢軍擊敗黃巾軍,張牛角也不會因為受傷染疾,最後不治身亡。
所以張燕並不是為了大魏,而是單純的想要為義父報仇,所以才會和大楚對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