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三顧荀府
三國,在下姓劉,皇家的那個劉 作者:三餘無夢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荀彧府邸的書房內,劉睿正和荀彧對視而坐。兩人誰也沒有先開口,而是比較耐性。...
不知過了多久,看著劉睿臉上那悠然自得的模樣,荀彧還是忍不住先開口了:“楚王,大戰過後,您不應該整頓軍務,張榜安民,穩定人心嗎?為何有空來在下的府中?”
見荀彧主動開口,劉睿臉上笑意更甚,他緩緩放下茶盞說道:“有勞令君費心了,這段時間以來,本王殫精竭慮想要攻破許昌。
如今心願得償,難道不應該好生休息幾日嗎?要知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啊。”
“話雖如此,但是昨夜廝殺正酣,不少民屋房舍都被燒毀。還有一些無辜百姓,也被迫卷入了戰鬥造成了傷亡。城中數十萬百姓的眼睛,可都看著您呢。”
聽完劉睿的回答,荀彧也是無語,但出於好心,他還是提醒劉睿要關注民心。
“被燒毀的房屋民舍,我軍士卒自會在原址重新搭建。至於被昨夜戰鬥波及的百姓,本王也會派人好生照料,予以補償,這樣做令君覺得可好?”
見荀彧賦閑多年還心係百姓,劉睿心中很是欣慰。
“楚王的安排足夠妥當,是在下杞人憂天了。”
聽到劉睿已經妥善安排這些事務,荀彧苦笑一聲,自己這是操的什麽閑心。想罷,他起身準備送客了。
“楚王要事繁忙,在下也就不留您了。”
“哎,本王與令君多年未見,如今特意前來探望,您卻如此冷淡,這可不是待客之道啊!”
哪怕聽到了荀彧的送客之言,劉睿依舊穩坐如山,絲毫沒有要起身離開的意思。
“哦?那在下要多謝楚王的關愛了。”
荀彧是聰明人,他可不信劉睿是專門來看望他的,語氣中滿是淡淡的嘲諷之意。
“這已經臨近中午,本王來的時候並未用早膳,如今腹中饑餓,可否叨擾令君一頓午膳?”
劉睿看了看窗外的天色,直接開口要在荀彧府上用餐。
“在下府中隻有粗茶淡飯,隻怕楚王吃不慣。”
荀彧淡淡的說道。
“無妨,本王也不是什麽精細之人,有的吃就心滿意足了。”
不管荀彧明裏暗裏拒絕,劉睿就是死皮賴臉的留在這裏不走。
“既然如此,那就請楚王稍待一會,在下這就去通知內子,多備上一些飯食。”
眼看劉睿耍無賴,荀彧絲毫沒有辦法,隻能起身去通知夫人。
荀夫人也是名門大戶出身,和荀彧伉儷情深,受了這麽多年的苦,也絲毫沒有怨言。她聽到劉睿要在這裏用餐,心中有些擔心。
“夫君,咱們府上隻有一些粗茶淡飯,楚王身份高貴,怕是難以下咽。妾身這就去找相熟的姐妹,借一些銀錢,買些肉食。”
“不必如此麻煩,咱們平時吃什麽,就給楚王上什麽就是,無需刻意逢迎。”
荀彧攔下自家夫人,他們的生活拮據,不應該為此事而麻煩別人。
“這,好吧。”
荀夫人稍微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夫君。
大約一刻鍾後,荀夫人就為劉睿和荀彧端上了飯食,劉睿點頭向荀夫人道謝。
“多謝夫人了。”
荀夫人隻是拘謹的回了一禮,沒有說話。
“府中隻有這些,還請楚王莫要嫌棄。”
荀彧向夫人示意,讓她離開,然後開口說道。
劉睿聞言,低頭看向麵前的飯食。荀府的午膳很簡單,一人一碗麥飯,一碟青菜,可能是因為劉睿的關係,竟然還有一條魚。
“多謝令君款待,本王就不客氣了。”
劉睿絲毫沒有嫌棄飯菜簡單,向荀彧道了一聲謝,便開始吃了起來。
看著劉睿吃的津津有味,荀彧也不禁對他刮目相看。殊不知劉睿身為楚王,並不留戀口舌之欲,平時他的膳食也並不是什麽山珍海味,隻是一些家常菜。
吃完午飯後,劉睿又和荀彧聊了一會天,兩人隻聊風月,絲毫不聊國家大事。這樣也讓荀彧心中放鬆一些,兩人聊得還算融洽。
到了晚間,劉睿沒有再繼續打擾的意思,主動起身告辭,這讓荀彧有些摸不清頭腦。
而第二日,劉睿又準時來到荀彧府上。還是和昨天一樣,在府中吃了午飯,和荀彧聊了半天,晚些時候主動離開。
這時,荀彧對劉睿的感觀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他發現劉睿和曹操看似相像,其實兩人性格截然相反。
曹操看似平和,實則內心霸道,有梟雄之姿。而劉睿表裏如一,溫良恭順,卻又堅持原則,凡事以百姓為先。
第三日,劉睿再次來到荀彧府中拜訪。等到兩人下午聊完,這一次劉睿卻沒有了離開的意思,他目光灼灼的盯著荀彧,一臉誠懇的開口道:
“令君,本王三次而來,相信您也感受到了本王的誠意。如今天下一統在即,本王誠摯的邀請令君加入大楚,為中興大漢而出一份力。”
荀彧聞言一愣,然後緩緩搖了搖頭:“多謝楚王美意,在下已經閑賦多年,怕是無法擔起這樣的重擔。中興大漢有您就足夠了,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
“令君又何必自欺欺人呢?若你心中沒有大漢,又怎麽會暗中幫助我軍呢?潁川荀氏,世代為官,都是忠於大漢之臣。
多年的閑賦,怕是難以澆滅令君心中熱血。大漢崩亂多年,卻有一絲尚存,如今本王欲重振大漢輝煌,令君號稱王佐之才,難道不應該輔佐本王一展心中抱負嗎?”
劉睿知道荀彧不是不動心,隻是還過了自己心裏那一關。
荀彧苦笑一聲,開口說道:“多謝楚王美意,在下年逾五旬,年老力衰,是真的難當此大任了。”
“令君莫要自欺欺人了,年紀大真的是理由嗎?本王麾下尚有不少老臣,他們不辭辛勞,兢兢業業,隻為實現心中理想。
而你荀文若,如今還不到五十,便推托說老,你將那些憂國憂民的前輩置於何地?不瞞令君,三日後,我軍將繼續北上,收複大漢河山,希望你能好生考慮。”
劉睿三顧荀府,話也說到了,禮也盡到了,至於荀彧願不願意加入大楚,全憑他自身意願。
三日後,當劉睿率軍準備離開許昌,繼續前往陳留時,荀彧出現在了城門口。看到荀彧出現,劉睿笑了,看來他還是想通了,決定加入大楚。
於是劉睿以荀彧為許昌太守,孟建為功曹,趙累為騎都尉。留下大將賴恭和一萬兵馬,守護自己的背後,自己則是親率主力,繼續北上。
不知過了多久,看著劉睿臉上那悠然自得的模樣,荀彧還是忍不住先開口了:“楚王,大戰過後,您不應該整頓軍務,張榜安民,穩定人心嗎?為何有空來在下的府中?”
見荀彧主動開口,劉睿臉上笑意更甚,他緩緩放下茶盞說道:“有勞令君費心了,這段時間以來,本王殫精竭慮想要攻破許昌。
如今心願得償,難道不應該好生休息幾日嗎?要知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啊。”
“話雖如此,但是昨夜廝殺正酣,不少民屋房舍都被燒毀。還有一些無辜百姓,也被迫卷入了戰鬥造成了傷亡。城中數十萬百姓的眼睛,可都看著您呢。”
聽完劉睿的回答,荀彧也是無語,但出於好心,他還是提醒劉睿要關注民心。
“被燒毀的房屋民舍,我軍士卒自會在原址重新搭建。至於被昨夜戰鬥波及的百姓,本王也會派人好生照料,予以補償,這樣做令君覺得可好?”
見荀彧賦閑多年還心係百姓,劉睿心中很是欣慰。
“楚王的安排足夠妥當,是在下杞人憂天了。”
聽到劉睿已經妥善安排這些事務,荀彧苦笑一聲,自己這是操的什麽閑心。想罷,他起身準備送客了。
“楚王要事繁忙,在下也就不留您了。”
“哎,本王與令君多年未見,如今特意前來探望,您卻如此冷淡,這可不是待客之道啊!”
哪怕聽到了荀彧的送客之言,劉睿依舊穩坐如山,絲毫沒有要起身離開的意思。
“哦?那在下要多謝楚王的關愛了。”
荀彧是聰明人,他可不信劉睿是專門來看望他的,語氣中滿是淡淡的嘲諷之意。
“這已經臨近中午,本王來的時候並未用早膳,如今腹中饑餓,可否叨擾令君一頓午膳?”
劉睿看了看窗外的天色,直接開口要在荀彧府上用餐。
“在下府中隻有粗茶淡飯,隻怕楚王吃不慣。”
荀彧淡淡的說道。
“無妨,本王也不是什麽精細之人,有的吃就心滿意足了。”
不管荀彧明裏暗裏拒絕,劉睿就是死皮賴臉的留在這裏不走。
“既然如此,那就請楚王稍待一會,在下這就去通知內子,多備上一些飯食。”
眼看劉睿耍無賴,荀彧絲毫沒有辦法,隻能起身去通知夫人。
荀夫人也是名門大戶出身,和荀彧伉儷情深,受了這麽多年的苦,也絲毫沒有怨言。她聽到劉睿要在這裏用餐,心中有些擔心。
“夫君,咱們府上隻有一些粗茶淡飯,楚王身份高貴,怕是難以下咽。妾身這就去找相熟的姐妹,借一些銀錢,買些肉食。”
“不必如此麻煩,咱們平時吃什麽,就給楚王上什麽就是,無需刻意逢迎。”
荀彧攔下自家夫人,他們的生活拮據,不應該為此事而麻煩別人。
“這,好吧。”
荀夫人稍微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夫君。
大約一刻鍾後,荀夫人就為劉睿和荀彧端上了飯食,劉睿點頭向荀夫人道謝。
“多謝夫人了。”
荀夫人隻是拘謹的回了一禮,沒有說話。
“府中隻有這些,還請楚王莫要嫌棄。”
荀彧向夫人示意,讓她離開,然後開口說道。
劉睿聞言,低頭看向麵前的飯食。荀府的午膳很簡單,一人一碗麥飯,一碟青菜,可能是因為劉睿的關係,竟然還有一條魚。
“多謝令君款待,本王就不客氣了。”
劉睿絲毫沒有嫌棄飯菜簡單,向荀彧道了一聲謝,便開始吃了起來。
看著劉睿吃的津津有味,荀彧也不禁對他刮目相看。殊不知劉睿身為楚王,並不留戀口舌之欲,平時他的膳食也並不是什麽山珍海味,隻是一些家常菜。
吃完午飯後,劉睿又和荀彧聊了一會天,兩人隻聊風月,絲毫不聊國家大事。這樣也讓荀彧心中放鬆一些,兩人聊得還算融洽。
到了晚間,劉睿沒有再繼續打擾的意思,主動起身告辭,這讓荀彧有些摸不清頭腦。
而第二日,劉睿又準時來到荀彧府上。還是和昨天一樣,在府中吃了午飯,和荀彧聊了半天,晚些時候主動離開。
這時,荀彧對劉睿的感觀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他發現劉睿和曹操看似相像,其實兩人性格截然相反。
曹操看似平和,實則內心霸道,有梟雄之姿。而劉睿表裏如一,溫良恭順,卻又堅持原則,凡事以百姓為先。
第三日,劉睿再次來到荀彧府中拜訪。等到兩人下午聊完,這一次劉睿卻沒有了離開的意思,他目光灼灼的盯著荀彧,一臉誠懇的開口道:
“令君,本王三次而來,相信您也感受到了本王的誠意。如今天下一統在即,本王誠摯的邀請令君加入大楚,為中興大漢而出一份力。”
荀彧聞言一愣,然後緩緩搖了搖頭:“多謝楚王美意,在下已經閑賦多年,怕是無法擔起這樣的重擔。中興大漢有您就足夠了,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
“令君又何必自欺欺人呢?若你心中沒有大漢,又怎麽會暗中幫助我軍呢?潁川荀氏,世代為官,都是忠於大漢之臣。
多年的閑賦,怕是難以澆滅令君心中熱血。大漢崩亂多年,卻有一絲尚存,如今本王欲重振大漢輝煌,令君號稱王佐之才,難道不應該輔佐本王一展心中抱負嗎?”
劉睿知道荀彧不是不動心,隻是還過了自己心裏那一關。
荀彧苦笑一聲,開口說道:“多謝楚王美意,在下年逾五旬,年老力衰,是真的難當此大任了。”
“令君莫要自欺欺人了,年紀大真的是理由嗎?本王麾下尚有不少老臣,他們不辭辛勞,兢兢業業,隻為實現心中理想。
而你荀文若,如今還不到五十,便推托說老,你將那些憂國憂民的前輩置於何地?不瞞令君,三日後,我軍將繼續北上,收複大漢河山,希望你能好生考慮。”
劉睿三顧荀府,話也說到了,禮也盡到了,至於荀彧願不願意加入大楚,全憑他自身意願。
三日後,當劉睿率軍準備離開許昌,繼續前往陳留時,荀彧出現在了城門口。看到荀彧出現,劉睿笑了,看來他還是想通了,決定加入大楚。
於是劉睿以荀彧為許昌太守,孟建為功曹,趙累為騎都尉。留下大將賴恭和一萬兵馬,守護自己的背後,自己則是親率主力,繼續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