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滿寵的計策
三國,在下姓劉,皇家的那個劉 作者:三餘無夢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到蔡瑁和龐德趁夜乘船離去後,第二天,徐榮就命人大張旗鼓的打造攻城器械,做出一副準備強攻散關的模樣。...
此刻散關有一萬魏軍,守將是河北降將慕容平。此人武藝高強,而且箭術精湛,夏侯惇很是信任他,所以命他為散關守將。
看到楚軍鬧出如此大的動靜,慕容平就知道他們是打算動真格的了。畢竟夏侯惇打造的司隸防線還是很堅固的,在沒有破綻的情況下,楚軍隻剩下強攻一途。
楚軍打造完攻城器械後,沒有耽誤時間,直接開始對散關展開了進攻。這第一日的進攻隻為試探關上魏軍實力,所以強度並不大。
到了第二日,心裏有底的徐榮派出重兵進攻。他用新兵打頭陣,第一是為了練兵,第二就是有了足夠多的死傷,才能讓魏軍守將相信,他們是真的在猛攻散關。
果然,楚軍新兵的戰鬥素養和魏軍士卒差了不止一籌。第二日的戰鬥中,楚軍新兵沒什麽經驗,所以傷亡比例要大一些。
慕容平感受了一下楚軍攻擊的強度,在看到關下那橫七豎八的屍體,已經百分百相信,徐榮就是想拿人命堆。
夏侯惇的麾下隻有六萬大軍,除了散關的一萬兵馬。小平津和孟津各五千,雒陽城中三萬,剩下的兵力則是遍布其他關隘。
要知道徐榮的兵馬最少有十萬,就算是一換五,散關也擋不了十天半個月的。慕容平既然覺得楚軍是想強攻散關,於是立刻向夏侯惇發出求援。
夏侯惇收到慕容平的求援後,稍微思考了一下番,決定派卞喜率軍一萬進駐散關。
得知魏軍想向散關派出援兵後,徐榮撤下所有的新兵,換上了精銳的老兵。同時將霹靂車也抬了出來,這下子楚軍的攻擊強度直接上升了一個台階。
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把慕容平和卞喜直接打懵了。他們沒想到己方增兵之後,會遭到楚軍這般強力的打擊。
在沒有調整部署的情況下,隻是一天,散關守軍就傷亡了三成以上。這下子可把慕容平和卞喜震住了,無奈之下隻好向夏侯惇再次發出求援信。
夏侯惇第二次收到散關的求援信後,僅剩的一隻獨目裏露出憤怒之色。他將書信一把拍在桌案上,勃然大怒道:“慕容平和卞喜是麽回事,占據關隘還能被楚軍打出這樣的戰績?”
參軍滿寵從桌案上拿起求援信看了看,這才開口勸道:“將軍,楚軍主將乃是徐榮,當初可是正麵擊敗過主公的。
而且他們兵力眾多,實力強橫,再加上有霹靂車這等攻城利器,慕容將軍他們被壓製也是正常。
眼下楚軍攻勢猛烈,若是不向散關增兵,怕是會有失守的危險。”
“伯寧,不是本將不想增援散關。我手裏就六萬兵馬,要防守整個司隸地區,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啊。上一次就已經派出一萬兵馬了,再派的話,雒陽的守備就會極為空虛。”
夏侯惇不是不想增援散關,而是怕兵力不足,反被楚軍趁機所趁。
“將軍言之有理,正所謂久守必失,不如我軍化被動為主動,主動出擊。”
滿寵也知道現在形勢不樂觀,於是建議夏侯惇主動出擊。
夏侯惇聞言頓時來了興趣,開口問道:“怎麽個主動出擊?”
“楚軍在散關猛攻,而小平津和孟津雖說要戒備黃河方向。但是黃河水流端急,不適合大軍泅渡,因此可將兩地的守軍調撥一些,支援散關。
而楚軍看到我方援兵是從北方而來,定會高度戒備那個方向。而將軍可親率一隊精銳,走伊闕關,偷渡洛水,從背後襲擊楚軍。”
滿寵的計策和諸葛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派人吸引對方注意力,然後率軍從背後偷襲。
“可是伯寧,我方兵力太少,縱然偷襲成功,也很難讓楚軍傷筋動骨。”
夏侯惇覺得計策是好計策,但是他們的兵力不足。縱然偷襲成功,估計對楚軍造成的傷害也有限。
“將軍,別忘了主公給我們的命令,是牢牢守住司隸。就算對楚軍造成的傷害有限,也能極大的打擊對方士氣。
而且將軍完成任務後,可就地隱藏起來,派出小股部隊不斷襲擾楚軍,疲憊他們的身心。楚軍久攻不下,士氣必然低落,屆時未有撤軍一途。”
滿寵還有後續的計策,主要目的是打擊楚軍士氣,以此達到逼得他們退軍。
“嗯,此計甚善。”
夏侯惇稍微思索一下,就采納了滿寵的計策。
因為他也知道,隻是一味的防守,就算守住了司隸,他麾下的兵馬也會損失不小。到時候若是曹操那邊失利,他想幫都幫不上忙。
於是夏侯惇和滿寵商議一番,就讓滿寵留下,率軍一萬守備雒陽。然後抽調小平津和孟津的部分兵馬去支援散關。他自己則是帶領剩餘人馬,走伊闕關繞後,偷襲楚軍。
黃河上的一處淺灘,蔡瑁已經在這裏停留了兩天。因為小平津和孟津的防守很是嚴密,他無法悄無聲息的渡過黃河。
直到有斥候返回,向蔡瑁稟告了小平津和孟津的兵馬有所調動後。蔡瑁知道,徐榮已經成功的吸引了魏軍的注意力,於是他冒險夜渡黃河,偷偷從兩關的眼皮子底下通過。
等到水軍來到三川匯口,蔡瑁和龐德告別。
“龐將軍,我會讓蔡中將你運到虎牢關,接下來的事就拜托你了。”
“蔡將軍放心,魔劍定會牢牢守住虎牢關,絕不讓魏軍一兵一卒來到您的身後。”
龐德知道蔡瑁肩負著極其重要的任務,於是向他保證。
“我相信龐將軍的實力,祝你馬到功成。”
蔡瑁拍了拍龐德的肩膀,為他送上祝福。
“多謝將軍,末將告辭了。”
龐德重重的點了點頭,然後帶著人馬繼續乘船向東。
蔡瑁目送龐德離開後,率領船隊從三川口南下,來到伊水上遊,開始找尋合適的地點攔河築壩。
此刻散關有一萬魏軍,守將是河北降將慕容平。此人武藝高強,而且箭術精湛,夏侯惇很是信任他,所以命他為散關守將。
看到楚軍鬧出如此大的動靜,慕容平就知道他們是打算動真格的了。畢竟夏侯惇打造的司隸防線還是很堅固的,在沒有破綻的情況下,楚軍隻剩下強攻一途。
楚軍打造完攻城器械後,沒有耽誤時間,直接開始對散關展開了進攻。這第一日的進攻隻為試探關上魏軍實力,所以強度並不大。
到了第二日,心裏有底的徐榮派出重兵進攻。他用新兵打頭陣,第一是為了練兵,第二就是有了足夠多的死傷,才能讓魏軍守將相信,他們是真的在猛攻散關。
果然,楚軍新兵的戰鬥素養和魏軍士卒差了不止一籌。第二日的戰鬥中,楚軍新兵沒什麽經驗,所以傷亡比例要大一些。
慕容平感受了一下楚軍攻擊的強度,在看到關下那橫七豎八的屍體,已經百分百相信,徐榮就是想拿人命堆。
夏侯惇的麾下隻有六萬大軍,除了散關的一萬兵馬。小平津和孟津各五千,雒陽城中三萬,剩下的兵力則是遍布其他關隘。
要知道徐榮的兵馬最少有十萬,就算是一換五,散關也擋不了十天半個月的。慕容平既然覺得楚軍是想強攻散關,於是立刻向夏侯惇發出求援。
夏侯惇收到慕容平的求援後,稍微思考了一下番,決定派卞喜率軍一萬進駐散關。
得知魏軍想向散關派出援兵後,徐榮撤下所有的新兵,換上了精銳的老兵。同時將霹靂車也抬了出來,這下子楚軍的攻擊強度直接上升了一個台階。
突如其來的猛烈攻擊,把慕容平和卞喜直接打懵了。他們沒想到己方增兵之後,會遭到楚軍這般強力的打擊。
在沒有調整部署的情況下,隻是一天,散關守軍就傷亡了三成以上。這下子可把慕容平和卞喜震住了,無奈之下隻好向夏侯惇再次發出求援信。
夏侯惇第二次收到散關的求援信後,僅剩的一隻獨目裏露出憤怒之色。他將書信一把拍在桌案上,勃然大怒道:“慕容平和卞喜是麽回事,占據關隘還能被楚軍打出這樣的戰績?”
參軍滿寵從桌案上拿起求援信看了看,這才開口勸道:“將軍,楚軍主將乃是徐榮,當初可是正麵擊敗過主公的。
而且他們兵力眾多,實力強橫,再加上有霹靂車這等攻城利器,慕容將軍他們被壓製也是正常。
眼下楚軍攻勢猛烈,若是不向散關增兵,怕是會有失守的危險。”
“伯寧,不是本將不想增援散關。我手裏就六萬兵馬,要防守整個司隸地區,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啊。上一次就已經派出一萬兵馬了,再派的話,雒陽的守備就會極為空虛。”
夏侯惇不是不想增援散關,而是怕兵力不足,反被楚軍趁機所趁。
“將軍言之有理,正所謂久守必失,不如我軍化被動為主動,主動出擊。”
滿寵也知道現在形勢不樂觀,於是建議夏侯惇主動出擊。
夏侯惇聞言頓時來了興趣,開口問道:“怎麽個主動出擊?”
“楚軍在散關猛攻,而小平津和孟津雖說要戒備黃河方向。但是黃河水流端急,不適合大軍泅渡,因此可將兩地的守軍調撥一些,支援散關。
而楚軍看到我方援兵是從北方而來,定會高度戒備那個方向。而將軍可親率一隊精銳,走伊闕關,偷渡洛水,從背後襲擊楚軍。”
滿寵的計策和諸葛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派人吸引對方注意力,然後率軍從背後偷襲。
“可是伯寧,我方兵力太少,縱然偷襲成功,也很難讓楚軍傷筋動骨。”
夏侯惇覺得計策是好計策,但是他們的兵力不足。縱然偷襲成功,估計對楚軍造成的傷害也有限。
“將軍,別忘了主公給我們的命令,是牢牢守住司隸。就算對楚軍造成的傷害有限,也能極大的打擊對方士氣。
而且將軍完成任務後,可就地隱藏起來,派出小股部隊不斷襲擾楚軍,疲憊他們的身心。楚軍久攻不下,士氣必然低落,屆時未有撤軍一途。”
滿寵還有後續的計策,主要目的是打擊楚軍士氣,以此達到逼得他們退軍。
“嗯,此計甚善。”
夏侯惇稍微思索一下,就采納了滿寵的計策。
因為他也知道,隻是一味的防守,就算守住了司隸,他麾下的兵馬也會損失不小。到時候若是曹操那邊失利,他想幫都幫不上忙。
於是夏侯惇和滿寵商議一番,就讓滿寵留下,率軍一萬守備雒陽。然後抽調小平津和孟津的部分兵馬去支援散關。他自己則是帶領剩餘人馬,走伊闕關繞後,偷襲楚軍。
黃河上的一處淺灘,蔡瑁已經在這裏停留了兩天。因為小平津和孟津的防守很是嚴密,他無法悄無聲息的渡過黃河。
直到有斥候返回,向蔡瑁稟告了小平津和孟津的兵馬有所調動後。蔡瑁知道,徐榮已經成功的吸引了魏軍的注意力,於是他冒險夜渡黃河,偷偷從兩關的眼皮子底下通過。
等到水軍來到三川匯口,蔡瑁和龐德告別。
“龐將軍,我會讓蔡中將你運到虎牢關,接下來的事就拜托你了。”
“蔡將軍放心,魔劍定會牢牢守住虎牢關,絕不讓魏軍一兵一卒來到您的身後。”
龐德知道蔡瑁肩負著極其重要的任務,於是向他保證。
“我相信龐將軍的實力,祝你馬到功成。”
蔡瑁拍了拍龐德的肩膀,為他送上祝福。
“多謝將軍,末將告辭了。”
龐德重重的點了點頭,然後帶著人馬繼續乘船向東。
蔡瑁目送龐德離開後,率領船隊從三川口南下,來到伊水上遊,開始找尋合適的地點攔河築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