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他們一行人回到京城的時候,少不了一番天翻地覆。言官的奏折都要將趙頊淹沒了,朝堂的事務更是堆積成山。高太後和太皇太後也將趙頊好好的數落了一番,向皇後和幾個膽小的嬪妃也在後宮哭成了一片。
帝王突然扔下整個朝堂私自出行,對朝堂來說無疑都是一場災難。所幸的是趙頊的延州之行避免了一場大的災禍,他的及時預判、殺伐果斷在這次的對峙中都顯露了出來。這對於他個人立威也算是一場好事。就像趙曙臨終的時候對趙頊說的,他想要真正掌握朝堂,就需要一場戰爭的曆練。
這次的延州之行,也為趙頊小麵積的肅清了朝堂的一些勢力——
以燕王為首的宗親勢力在沛王事件中,被清理了大半。特別是與沛王有交好、有往來的宗親,都在沛王的謀逆案中被連帶、被罷免或遠派。或離開朝堂、或離開封地,甚至是流放。
再有就是邊關將領整體做了一遍肅清。所有將領重新接受朝廷審核和排查,但凡與司傲一樣,與宗親有姻親關係的都會被嚴肅排查。另外,結黨營私、以權謀私的,都接受舉報和審查。
於此同時,他還為以高玉玨為首的一些碌碌無為卻領著高俸祿的將領製定了考核機製,也嚴格排查了那些靠著裙帶關係上位的高係將領或官員。對於高太後一脈的勢力給與了沉重的一擊。
趙頊在大刀闊斧的罷免之後,也啟用了很多新人。首當其衝的是李憲,他被趙頊封為永興軍“都總管司走馬承受公事”,為路級監察官員。為趙頊的特派監察使,奉旨密察、考核將帥的言行舉動。相當於是趙頊的眼睛與腿腳,時刻監視著邊關的將領和人員考核。官職不算特別高,但是權利非常大。
邊關的人員也都重新委任了一番,包括種諤以及這次立功的將領,都分別有不同的擢升和提拔。而這些人對趙頊也是十分的感恩。
甚至連降將嵬名山,趙頊都親賜國姓,賜姓名趙懷順,授左監門衛上將軍。
這些事,自然也引發了朝堂上原有勢力的不滿,隻不過因著沛王的謀逆事件和邊關的動亂,沒人敢正麵提出異議。隻是大家對於這位年僅十九歲、殺伐果斷、雷霆手段的帝王,除了有些忌憚之外,還有了更多的不滿和深深的怨恨。
經過這次的事情,朝堂上看起來至少是平和了很多。隻是,暗潮依舊湧動。像一張網,密密的織著,無聲無息的。
高太後聽了高玉玨的哭訴,直接好多天沒有理趙頊,連帶著向皇後也平白受了很多高太後的指責。高煥也委屈的想找趙頊哭訴,可是趙頊連續一個多月都不曾回後宮。
之前事務的積壓、沛王謀逆案的審理與定奪,官員的任免定罪和擢升定位,以及一些言官和理官的控訴,都讓趙頊忙的焦頭爛額。
其中,太皇太後位沛王求過情,畢竟是太祖一脈,況且也是受了奸人挑唆。況且,如果判定沛王謀逆,那麽燕王一脈全都要受到牽連,甚至連秦王一脈也不能全身而退。如此的話,難免會有人說他們太宗一脈是要將太祖一脈清理掉。對於趙頊的名聲,甚至是整個太祖一脈的名聲都不好。
於是,沛王趙偲,最終隻是以聚眾暴亂為由,褫奪番號,流放下三族。並未加以謀逆的罪名。燕王一脈裏,有合謀的也一同流放,未曾參與的仍舊保持封號和封地。
一場聲勢浩大的朝堂震蕩持續了一個多月,等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已經臨近了年關。
過了年,一切都將是新的了,不論是朝堂,還是遠方的大夏國。都已經與之前不同。
帝王突然扔下整個朝堂私自出行,對朝堂來說無疑都是一場災難。所幸的是趙頊的延州之行避免了一場大的災禍,他的及時預判、殺伐果斷在這次的對峙中都顯露了出來。這對於他個人立威也算是一場好事。就像趙曙臨終的時候對趙頊說的,他想要真正掌握朝堂,就需要一場戰爭的曆練。
這次的延州之行,也為趙頊小麵積的肅清了朝堂的一些勢力——
以燕王為首的宗親勢力在沛王事件中,被清理了大半。特別是與沛王有交好、有往來的宗親,都在沛王的謀逆案中被連帶、被罷免或遠派。或離開朝堂、或離開封地,甚至是流放。
再有就是邊關將領整體做了一遍肅清。所有將領重新接受朝廷審核和排查,但凡與司傲一樣,與宗親有姻親關係的都會被嚴肅排查。另外,結黨營私、以權謀私的,都接受舉報和審查。
於此同時,他還為以高玉玨為首的一些碌碌無為卻領著高俸祿的將領製定了考核機製,也嚴格排查了那些靠著裙帶關係上位的高係將領或官員。對於高太後一脈的勢力給與了沉重的一擊。
趙頊在大刀闊斧的罷免之後,也啟用了很多新人。首當其衝的是李憲,他被趙頊封為永興軍“都總管司走馬承受公事”,為路級監察官員。為趙頊的特派監察使,奉旨密察、考核將帥的言行舉動。相當於是趙頊的眼睛與腿腳,時刻監視著邊關的將領和人員考核。官職不算特別高,但是權利非常大。
邊關的人員也都重新委任了一番,包括種諤以及這次立功的將領,都分別有不同的擢升和提拔。而這些人對趙頊也是十分的感恩。
甚至連降將嵬名山,趙頊都親賜國姓,賜姓名趙懷順,授左監門衛上將軍。
這些事,自然也引發了朝堂上原有勢力的不滿,隻不過因著沛王的謀逆事件和邊關的動亂,沒人敢正麵提出異議。隻是大家對於這位年僅十九歲、殺伐果斷、雷霆手段的帝王,除了有些忌憚之外,還有了更多的不滿和深深的怨恨。
經過這次的事情,朝堂上看起來至少是平和了很多。隻是,暗潮依舊湧動。像一張網,密密的織著,無聲無息的。
高太後聽了高玉玨的哭訴,直接好多天沒有理趙頊,連帶著向皇後也平白受了很多高太後的指責。高煥也委屈的想找趙頊哭訴,可是趙頊連續一個多月都不曾回後宮。
之前事務的積壓、沛王謀逆案的審理與定奪,官員的任免定罪和擢升定位,以及一些言官和理官的控訴,都讓趙頊忙的焦頭爛額。
其中,太皇太後位沛王求過情,畢竟是太祖一脈,況且也是受了奸人挑唆。況且,如果判定沛王謀逆,那麽燕王一脈全都要受到牽連,甚至連秦王一脈也不能全身而退。如此的話,難免會有人說他們太宗一脈是要將太祖一脈清理掉。對於趙頊的名聲,甚至是整個太祖一脈的名聲都不好。
於是,沛王趙偲,最終隻是以聚眾暴亂為由,褫奪番號,流放下三族。並未加以謀逆的罪名。燕王一脈裏,有合謀的也一同流放,未曾參與的仍舊保持封號和封地。
一場聲勢浩大的朝堂震蕩持續了一個多月,等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已經臨近了年關。
過了年,一切都將是新的了,不論是朝堂,還是遠方的大夏國。都已經與之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