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裏的除夕夜顯得格外平淡,因趙曙小年夜病倒之後,太後又撤了簾,趙頊對外宣布今年的一切慶賀活動全免,百官元宵前無須進宮慶賀。


    百官們自是心知肚明,趙曙怕是病的不輕。老百姓也不敢大肆慶祝,人人都怕犯了忌諱。京城裏也冷冷的,沒有什麽慶賀的喜慶模樣。每家每戶都關著門自己慶祝著這個冷清的新年。


    除夕夜趙頊守著趙曙,喂趙曙喝了半碗雞湯人參粥,又聊了許久話,並沒有回東宮。太後在自己宮裏,關著門沒有出門。高滔滔則是心裏帶著對趙曙的怨恨,稱病沒有去吃團圓飯。


    東宮裏,向氏看著各位長輩的動向,也稱病沒有大肆擺宴,窩在自己院子裏。隻安排廚娘做了一桌宴席,讓兩個側妃和三個承徽隨便聚聚就早早散了,回去各自守歲。幾人自然明白現在宮裏的情形,自然就簡單吃了飯早早回屋。幾雙期待除夕夜能見到趙頊的眼睛也充滿了無奈。


    趙頊陪趙曙聊了一陣,見趙曙精神不濟讓他早些睡去。自己則在一旁看著些奏折。如今跟隨趙曙和幾位大臣學習政務也有了十日左右,已經把從仁宗到現在的一些重要卷宗都看了一遍。雖談不上十分精通,卻也算略有心得。特別是關於現在大宋的積症,他也越來越明了。


    之前仁宗慶曆年間,範仲淹提出的改革新政——“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條內容從吏治、經濟、軍事、法律等四個方麵對大宋進行改革,而今看來,每一條都讓人觸目驚心。隻是可惜,新政實施不足兩年,三位慶曆新政的領導者範仲淹、富弼、杜衍都被罷黜出京。仁宗皇帝罷磨勘新法、任子新法,複行舊製。最後隨著仁宗下令廢除科舉新法,開始全麵恢複舊製,宣告了慶曆新政正式的全麵失敗。


    趙頊看著,隻覺得一陣惋惜。新政的失敗也正足以說明朝堂是需要改變的,那些庸庸碌碌的權貴承襲者、那些靠著恩蔭製度躺著享受上位者權利的蛀蟲,無時無刻不在蠶食著大宋的利益,更阻礙著大宋的發展與進步。正是這些新政損壞了他們的一己私利,他們才給範文正公帶上“朋黨之爭”的大帽子,親手毀了這一切。


    趙頊心頭湧上些陰鬱,也許這也是太後的心病吧。此前仁宗嘉佑三年,王安石進京述職,作《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也曾係統地提出沿襲範文正公新政的變法主張,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請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但當時仁宗皇爺爺身體越來越差,又剛剛經曆了喪子之痛,沒有心情兼顧,隻能暫時擱置。後來他曾跟當時還為大將軍的趙曙交辦此事,更是了無下文。而自趙曙登基之後,再也沒有提起過變法、新政等想要改變大宋朝堂的事情。


    趙頊不由得眉頭皺了起來,如果說仁宗皇爺爺彌留之際應該還是想要彌補改革的遺憾,太後皇祖母也是極力推崇,那麽父親為什麽沒有去做這樣一件顯然正確的事情呢?


    他轉頭看向床榻,見趙曙沉沉的睡著,隻是時不時傳來一兩聲因為病痛帶來的呻吟。他為趙曙續點了安神的香,披了件大氅走到殿外。殿外的空氣冷冽如刀,直衝鼻腔,瞬間讓頭腦變的清明。天空中沒有什麽星子,濃濃的墨色融成一團,就好像他的心境一般。


    趙頊這一刻,孤獨的站在皇城最中心,望著漫天的濃雲,像一個帝王一般的思考著大宋的迷霧一樣的未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寵妃陳三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蒲扇撲流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蒲扇撲流螢並收藏大宋寵妃陳三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