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沒有顯露自己的心思,隻是笑著回問:“他那外祖可是當世大儒,哪裏就略略讀了些書?聽說準備科考,不知開春了可否參加?”


    楊素曉心裏低低歎了一下:“前兩天我們見了官家,官家說,還是走推舉。”


    看到楊素曉神色暗了下去,馮氏接著說:“推舉好、推舉好,能得了官家青眼總是最好的。天子推舉,將來必定仕途順遂。”然後又接著問:“不知是何人主推?”楊素曉答:“曾公亮,曾相公。”


    “曾相公是不錯的,剛正有威望,想來靜楠定然有個好前途。”馮氏倒是挺滿意官家的這個安排。說完,她不等楊素曉說話,就讓“國泰民安”和三個宜來給楊素曉請安;“我家這幾個雖然不及你家哥兒出色,也還算的上端正。那是三個姐兒。你們都過來,給陳家嬸娘見禮。”馮氏一邊招呼著,一邊一一介紹。


    楊素曉也很周全,給每個人準備了一份禮品,男孩子是上好的西北狼毫和楊老夫子的讀書劄記,女孩們是江南特有的絞金絲珍珠絹花。另外給曹承國半歲的長子備了一個小金鎖,金鎖不大,中空,裏麵放著江南傳來的香料,有艾草、荊芥等驅蟲醒腦的草藥。雖說東西都不算貴重,但重在心意和特色。馮氏看了讚不絕口。


    一來二去,一屋子人就熱鬧了起來。特別是曹宜淑,歡歡喜喜的站到了三娘的旁邊。曹承安也拉著靜楠問東問西。


    過了一會,下人來通知,可以用膳了。


    家宴擺在了花廳,共兩桌,中間用簡單的屏風隔開。靠外廳是男桌,以曹承國為首,下麵坐著承泰、承民、承安和陳靜楠。靠內廳的桌上,曹家大太太馮氏坐在主位,二太太許氏坐在側首。大少夫人蘇氏站在馮氏身後伺候。曹宜淑、曹宜琳、曹宜嬡一字排開。馮氏另一側的首位則是留給了楊素曉和三娘。


    不多時就上菜了。一頓飯女桌吃的熱鬧溫馨,男桌就不是了。整場吃下來隻有曹承國和靜楠說些話。承泰、承民二人一個整場懷著戲謔眼光看靜楠,並不把他看在眼裏;一個沉悶內斂,隻是低眉垂首靜靜的聽著,隻是偶爾聽到有興趣的地方,略略用眼神看一眼。承安則是一心想要插話,但是又畏懼母親和長兄,不敢隨意插嘴,一直很認真的聽二人講話。


    曹承國和陳靜楠略有些相見恨晚,二人從諸子百家聊到西北風情,從國家局勢聊到民生百態。二人地位不同、見識不同,卻相互補充、相得益彰。陳靜楠佩服曹承國的大局觀與運籌帷幄,曹承國欣賞陳靜楠的眼界廣與一針見血。一頓飯吃的二人惺惺相惜。


    女桌這邊,除了曹宜琳心裏還有些不太舒心,總覺得三娘處處都很出風頭的樣子,其他人都很欣賞楊素曉的才情、堅毅,同情她們母子的遭遇,同時,對三娘也格外看重。她們都對陳家的回京表示祝賀和高興。並商量著後麵會多多走動。聽說楊家也會來京,還打算開個學堂,曹家也很驚喜,想著等安定好了定要去拜訪。


    等楊素曉他們三人離開的時候,都已經偏了傍晚。國泰民安四兄弟送三人到大門口。陳靜楠和楊素曉走在前麵,曹承國、曹成泰與曹承安簇擁著他們。三娘走在三人最末,曹承民也走在兄弟四人最後。


    曹承民看著比自己快一個身位的三娘,思慮終歸有些悻悻,若不是那一晚的錯過,也許今時今日會有些不一樣。冬日的陽光白白的,照著清瘦的三娘,將她的身形描出一個發光的輪廓,帶著一片朦朧。曹承民連忙挪開眼睛,可剛剛那團光卻印在了心底,擦也擦不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寵妃陳三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蒲扇撲流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蒲扇撲流螢並收藏大宋寵妃陳三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