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與四皇子進入皇帝的寢宮後,看到如今皇帝的精氣神,都暗暗吃了一驚。


    與昨天神情灰敗中帶著焦慮的皇帝相比,今天的他顯然放鬆了許多,看向燕王的眼神裏帶著親切的笑意,看起來一點兒都不勉強。經過與燕王的一番單獨談話後,皇帝似乎徹底拋開了往日的心結。


    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燕王到底是怎麽跟皇帝說的?


    朱瑞心中抱著疑問,努力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跟在四皇子身後給皇帝與燕王行了禮,又退到一邊,讓四皇子先行開口請安並提出問題。


    四皇子提出的問題,也正好是朱瑞想知道的:“父皇看起來精神好多了,難不成是皇叔跟父皇說了什麽值得高興的事?”


    四皇子隻是想試探一下皇父的口風,但皇帝大概是因為已經把心中最不堪的秘密告訴了兩個兒子的關係,如今也不打算繼續掩飾下去了,直接開門見山道:“確實值得高興,你皇叔跟朕說了些從前的舊事,朕才知道,原來這些年來朕一直都誤會了!”


    四皇子與朱瑞齊齊麵露詫異之色,看向燕王。燕王平靜地衝他們笑了一笑。


    皇帝歎道:“朕這些年都在擔心什麽事,你們也都聽說過了,如今不必再提。總之……這些年朕其實都是自尋煩惱。那件事其實你們皇叔早就知曉了,還拒絕了先帝。先帝是因為覺得朕行事不夠果決,令他生氣,才會故意拿話激朕,希望朕能對曹家多些警惕之心的。如今曹家已經徹底遠離朝廷,無望起複了,皇長子更不可能繼承皇位。朕若是在九泉之下見到先帝,想必也能有所交代了吧?”


    四皇子眨了眨眼,猶豫著不知該不該問得更具體一些,朱瑞已經轉向燕王,先行開了口:“父王,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燕王竟然早就知道先帝有意要把皇位傳給自己了麽?從前可從來沒聽他提起過呀?!


    燕王對朱瑞這個“兒子”顯然要坦率許多:“此事說來話長。那年大戰進入尾聲的時候,我抽空騎快馬回過一趟京城,與重林你的生母,還有靜明,見了一麵。一夜過後,我又回邊疆去了。這件事,你是早就知道的。但你大概不知道,我去山上見你母親之前,曾經進過宮,見過先帝。”


    燕王雖然是聽說未婚妻與同胞兄長有了私情之後,緊急之下趕回京城來問個分明,但並不是衝動之下就亂來了。他挑了一個戰事間隙的時段,又找好了臨時代替自己主持軍務的大將,確保自己這個主將的缺席不會對邊疆戰事產生任何負麵影響。同時,他也沒忘找一個合理的借口去應付自己的親生父親。


    他想得很明白,他在戰事擅自脫離邊疆,是十分犯忌諱的事,但隻要當時在位的皇帝先帝不計較,其他人說什麽都傷害不了他。所以,他到了京城後就先去見了先帝,找到的理由也很完美:當時軍中抓到了幾個犯事的中層武將,其中有一人是順義郡王太妃——也就是先帝在燕王府做世子時的原配——的娘家堂兄弟。雖說此人與順義郡王太妃並非親手足,可他膝下卻有一子是從隔房過繼而來的,那正是順義郡王太妃的親侄兒。


    順義郡王壞了事,順義郡王太妃雖然當時未獲罪,卻因喪子之痛,不久之後就因病去世了。她的娘家受外孫連累,下場不大好,隻有這一個孫子因為事先過繼到了別的房頭,逃過一劫。一旦那位中層武將被法辦,他的兒女們定會受牽連。燕王想到先帝一直為原配與嫡長子之死而傷心,趕在那中層武將被處置之前,通知先帝,請求先帝示下,這是很合情合理的做法。


    由於關係到先帝的私事,燕王沒有交托外人之手,也沒有通過容易泄密的書信文書傳遞消息,而是親自入京稟報,這是對先帝的體貼。先帝也能理解燕王的孝心,自然不會懲罰他,還會暗中替他打點,不讓任何人因為他這次擅自行動而指責他。


    在先帝的示意下,燕王後來回到邊疆,讓那名中層武將因急病而亡了,罪名則由與其同夥合謀的副手頂了,反正他也不冤枉。中層武將既然不是犯官,其家眷兒女自然不會受到牽連,隻是黯然扶棺回鄉了事。燕王後續又讓人留意這一家子的消息,得知順義郡王太妃的侄兒後來讀書科舉,順利考到了舉人後就沒有再往上走,而是在老家讀書做學問,偶爾收幾個學生,安安穩穩地娶妻生子,全家人都沒有再摻和北平權貴圈子的事,也算是安了心。


    總之,當年燕王拿著順義郡王太妃的侄兒做理由,為自己擅自回京一事做了擋箭牌。先帝吩咐完正事後,是跟他抱怨過他那當時剛剛被冊立為儲君的兄長行事過於縱容曹家的。燕王回京就是因為未婚妻蕭明珠不明不白地與兄長有了私情,還心甘情願做其地下情人,心裏自然清楚先帝為什麽會對兄長感到不滿。


    當時,先帝也曾問過燕王,要不要索性回歸皇室來,代替其兄長成為儲君算了?這時候的燕王雖然年紀還輕,但已經曆過數次大戰,又執掌燕王府大權,早就不是剛剛過繼出去時的菜鳥皇子了。先帝覺得他此時無論才智還是能力,都在其兄長之上,手上又有軍功,足以壓製曹家,若是立他為儲,就不用擔心曹家會以外戚的身份威脅到皇權了。


    燕王當時固然是怨著兄長的,但心裏卻很分得清輕重。他直接告訴先帝,自己已經是燕王了,不可能回到皇室來做儲君。就算禮法上可以這麽做,倫理道德上也是不應該的。倘若他真的回了皇室,那麽燕王府又要交給誰呢?老燕王已經去世了,燕王府要執掌北方大軍,可不是隨便哪個皇子都能替代得了燕王的。為了邊疆穩固,為了江山社稷,燕王鄭重地請求先帝打消這個想法。


    燕王相信,兄長隻是在利用曹家這個助力,鞏固自己的地位,並不會真的讓曹家有機會威脅到皇權的。隻要兄長真正坐穩了位子,他對曹家的清算應該就會開始了吧?


    燕王在先帝麵前為自己的同胞兄長打了包票,再三拒絕了先帝的提議。


    雖然先帝有些不肯死心,讓他再好好考慮一下,可既然他當時就已經拒絕過了,過後就算真的及時接到了聖旨,應召回京,他也不會改變想法的。


    皇帝因為當年矯詔之事耿耿於懷,燕王認為完全沒有必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慕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Loev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Loeva並收藏慕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