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是從宛琴所住的耳房那邊傳過來的。
謝映芬有些沉不住氣,麵色微微一變,就轉身要朝耳房那邊走去。謝慕林拉住了她:“四妹妹,你冷靜一點!不過就是打破了東西,興許隻是意外手滑罷了,算不得什麽大事。”
謝映芬一怔,頓時冷靜了不少:“二姐姐說得對。但為了弄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我還是要去看一看的。”
“四妹妹隻管去。”謝慕林說,“但不必太過慌張。聽起來琴姨娘象是打碎了什麽東西,不是意外手滑,就是聽說了什麽壞消息,一時激動,拿東西撒氣了。如果是前者,那自然沒什麽好說的;如果是後者——如今對她來說是壞消息的,對四妹妹而言,未嚐不是好消息。”
謝映芬想了想,果然如此,整個人都放鬆了不少,還能朝謝慕林笑了一笑:“二姐姐放心,我心裏有數的。”
謝慕林這才放心讓謝映芬獨自去了宛琴所住的耳房,自己則繼續往正房走去。
宛琴住在北邊的耳房裏,屋前是個小天井,種了些花木,眼下自然沒什麽好提的,隻有一株臘梅還勉強能看。謝映芬穿過天井,才到門邊,便聽得宛琴在屋裏訓斥銀杏:“你胡說!定是你弄錯了!”
銀杏帶著哭聲為自己辯解:“我真的沒弄錯!我打聽清楚了,那家布莊的掌櫃娘子說的,整個北平城也就隻有一家綺羅坊罷了!他家的人常到這一片的官邸來的,搶了那家布莊不少生意去,那掌櫃娘子恨他家得很,對他家的消息也是一清二楚。一聽說綺羅坊的東家出了事,連帶的綺羅坊也有兩天關門不做生意了,這幾日沒少在人前幸災樂禍。她家的熟客也都知道。我怕打聽錯了人,特特問明白了,她說的綺羅坊掌櫃,可不正是姓羅?!”
謝映芬在門外吃了一驚,沒想到綺羅坊那邊會有這樣的變故。
宛琴還不大相信銀杏所言呢:“定是那掌櫃娘子弄錯了,綺羅坊背後的東家怎會出事?!”她頓了頓,大概是想到了什麽,又問,“那你可打聽過,綺羅坊背後的東家是誰麽?”想來曹家的耳目是不會公然向外宣揚,自家真正的後台是誰的。若那布莊掌櫃娘子知道自己嘲笑的是曹家,怕不是早就嚇破了膽?
銀杏對宛琴道:“這件事,我也跟那掌櫃娘子打聽了,她說不清楚,隻知道是南邊的一戶極富貴的人家,好象還是皇親國戚,但具體是哪一家,綺羅坊從來沒說過。有官宦人家的太太向他家掌櫃娘子打聽,他們也隻說那是傳聞,當不得真的。可這北平城裏的官宦人家,也沒哪個真信了那隻是傳聞。倒是布莊的熟客裏頭,有一位是住在附近的官家內眷,她是江南人士,近日聽聞京城林家不大穩當,恰好這綺羅坊就在近日出事,便猜測他家背後的靠山,八成是姓林的。”
宛琴冷笑了一聲:“林家也配?笑話!”她低頭沉思,覺得曹家的耳目既然要在北平開店,又不欲暴露自家真正的根底,就算假借了宿敵林家的名號,也不出奇。反正林家也沒什麽親族黨羽在北平為官,哪裏知道這傳聞的真假?林家近日出事,也沒什麽出奇的,他家早就露出了敗相,早晚有這麽一天的。可綺羅坊為什麽會在這時候關門?難不成是掌櫃夫婦出了什麽事?
宛琴心裏暗暗著急。雖然她暫時還下不了決心,要跟曹家的耳目聯係上,正式開始為曹文泰辦事,但她總要想辦法把自己的條件開出去,讓曹家有所動作,確保她女兒和兒子的婚事有了眉目,她才能放心做些什麽。否則,一點好處都沒落到手上,她卻要冒觸怒夫主的風險,豈不是太傻了?!因此,她必須要弄清楚曹家的耳目所在,隨時都能傳喚,有風險就先壓下不提,這樣才能真正占據主動,但在這個過程中,曹家的人卻沒必要知道她有這個打算,更不能主動纏上來催促。
可她要是不能跟綺羅坊的人公然接觸,又想知道綺羅坊都發生了些什麽,那就很麻煩了。光靠幾個丫頭婆子出去打聽消息,收獲總是有限的。她又不能做得太張揚了,免得叫家裏其他人察覺。
宛琴猶自在那裏煩惱著,謝映芬已經推門走了進來,立刻驚醒了前者,換上了不大自然的笑臉:“怎麽這時候過來了?也不敲敲門。你已經看過涵哥兒了吧?他今日如何?”
“四弟很好。”謝映芬在炕邊坐下,看了宛琴幾眼,又看向銀杏。銀杏與她迅速交換了一個眼色,便垂下頭去。
宛琴還不知道自己的女兒跟近身大丫頭是一夥兒的,生怕女兒問起自己為什麽要罵丫頭,連忙支開銀杏:“傻愣著做什麽?姑娘來了,你快去取熱***來。”又對謝映芬笑道,“太太早上命人送過來的,說是這邊的人習慣吃這個,我受不了那個味道,就撇在一邊了。但聽說女孩兒吃這個好,可以讓皮膚豐潤白晳,四姑娘正好嚐嚐。”
謝映芬如今時不時就有奶喝,二姐謝慕林還勸她姐弟倆多吃一些呢,並不稀罕,隻當是免得姨娘浪費東西了。她直接問宛琴:“姨娘方才罵銀杏什麽?你在打聽什麽鋪子?怎麽又跟林家扯上關係了?林家是曹家的仇敵,卻與我們有何相幹?你理會他們做什麽?”
宛琴隻當她才聽了半截,連忙笑道:“不過是幾句市井閑話罷了,隨口說說,姑娘又何必在意?”
謝映芬又問:“姨娘先前打碎了什麽東西?該不會是為了發火才摔的吧?我在院子裏都聽到聲音了。”
宛琴又辯解說:“那是我一時手滑,不小心打碎了。”
謝映芬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姨娘沒傷著手吧?”
“沒事。”宛琴裝作沒事人一般,拿起炕桌上的針線,轉移了話題,“姑娘是聽到聲音才過來的吧?我說呢,近來也沒見你到我這裏來坐坐,怎麽今兒忽然就過來了?我本來還以為姑娘嫌棄我這屋子簡陋呢。”
宛琴住的這間耳房其實並不簡陋,算是相當寬敞的屋子了,前後有窗,通風不錯,就是采光差些。屋裏盤了個大炕,平日起居坐臥都在炕上,其他衣櫃箱籠、妝台桌椅什麽的,也是一應俱全,所有生活用品,文氏都提供了上等貨色。可對比宛琴在京城時打通的三間廂房,以及在湖陰老家的單獨院子,這間帶天井的小小耳房自然差得遠了。宛琴隻覺得自己受到了怠慢,再加上向石婆婆賠禮一事,心中怨上加怨,幾乎是怨氣衝天。
可她不住在這裏,還能住在哪兒呢?這官邸裏院子雖多,八位少爺小姐就各占了一間,連謝老太太與宋氏都分住一個大院子呢,一家子住得滿滿當當的,還能把宛琴安排在哪裏?
謝映芬看著自己的生母,想起自己接連照顧了生病的弟弟好幾日,直到這兩天才能稍微安下心來,便知道她鑽了牛角尖,怕是不可能輕易扭轉回來了。
謝映芬有些沉不住氣,麵色微微一變,就轉身要朝耳房那邊走去。謝慕林拉住了她:“四妹妹,你冷靜一點!不過就是打破了東西,興許隻是意外手滑罷了,算不得什麽大事。”
謝映芬一怔,頓時冷靜了不少:“二姐姐說得對。但為了弄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我還是要去看一看的。”
“四妹妹隻管去。”謝慕林說,“但不必太過慌張。聽起來琴姨娘象是打碎了什麽東西,不是意外手滑,就是聽說了什麽壞消息,一時激動,拿東西撒氣了。如果是前者,那自然沒什麽好說的;如果是後者——如今對她來說是壞消息的,對四妹妹而言,未嚐不是好消息。”
謝映芬想了想,果然如此,整個人都放鬆了不少,還能朝謝慕林笑了一笑:“二姐姐放心,我心裏有數的。”
謝慕林這才放心讓謝映芬獨自去了宛琴所住的耳房,自己則繼續往正房走去。
宛琴住在北邊的耳房裏,屋前是個小天井,種了些花木,眼下自然沒什麽好提的,隻有一株臘梅還勉強能看。謝映芬穿過天井,才到門邊,便聽得宛琴在屋裏訓斥銀杏:“你胡說!定是你弄錯了!”
銀杏帶著哭聲為自己辯解:“我真的沒弄錯!我打聽清楚了,那家布莊的掌櫃娘子說的,整個北平城也就隻有一家綺羅坊罷了!他家的人常到這一片的官邸來的,搶了那家布莊不少生意去,那掌櫃娘子恨他家得很,對他家的消息也是一清二楚。一聽說綺羅坊的東家出了事,連帶的綺羅坊也有兩天關門不做生意了,這幾日沒少在人前幸災樂禍。她家的熟客也都知道。我怕打聽錯了人,特特問明白了,她說的綺羅坊掌櫃,可不正是姓羅?!”
謝映芬在門外吃了一驚,沒想到綺羅坊那邊會有這樣的變故。
宛琴還不大相信銀杏所言呢:“定是那掌櫃娘子弄錯了,綺羅坊背後的東家怎會出事?!”她頓了頓,大概是想到了什麽,又問,“那你可打聽過,綺羅坊背後的東家是誰麽?”想來曹家的耳目是不會公然向外宣揚,自家真正的後台是誰的。若那布莊掌櫃娘子知道自己嘲笑的是曹家,怕不是早就嚇破了膽?
銀杏對宛琴道:“這件事,我也跟那掌櫃娘子打聽了,她說不清楚,隻知道是南邊的一戶極富貴的人家,好象還是皇親國戚,但具體是哪一家,綺羅坊從來沒說過。有官宦人家的太太向他家掌櫃娘子打聽,他們也隻說那是傳聞,當不得真的。可這北平城裏的官宦人家,也沒哪個真信了那隻是傳聞。倒是布莊的熟客裏頭,有一位是住在附近的官家內眷,她是江南人士,近日聽聞京城林家不大穩當,恰好這綺羅坊就在近日出事,便猜測他家背後的靠山,八成是姓林的。”
宛琴冷笑了一聲:“林家也配?笑話!”她低頭沉思,覺得曹家的耳目既然要在北平開店,又不欲暴露自家真正的根底,就算假借了宿敵林家的名號,也不出奇。反正林家也沒什麽親族黨羽在北平為官,哪裏知道這傳聞的真假?林家近日出事,也沒什麽出奇的,他家早就露出了敗相,早晚有這麽一天的。可綺羅坊為什麽會在這時候關門?難不成是掌櫃夫婦出了什麽事?
宛琴心裏暗暗著急。雖然她暫時還下不了決心,要跟曹家的耳目聯係上,正式開始為曹文泰辦事,但她總要想辦法把自己的條件開出去,讓曹家有所動作,確保她女兒和兒子的婚事有了眉目,她才能放心做些什麽。否則,一點好處都沒落到手上,她卻要冒觸怒夫主的風險,豈不是太傻了?!因此,她必須要弄清楚曹家的耳目所在,隨時都能傳喚,有風險就先壓下不提,這樣才能真正占據主動,但在這個過程中,曹家的人卻沒必要知道她有這個打算,更不能主動纏上來催促。
可她要是不能跟綺羅坊的人公然接觸,又想知道綺羅坊都發生了些什麽,那就很麻煩了。光靠幾個丫頭婆子出去打聽消息,收獲總是有限的。她又不能做得太張揚了,免得叫家裏其他人察覺。
宛琴猶自在那裏煩惱著,謝映芬已經推門走了進來,立刻驚醒了前者,換上了不大自然的笑臉:“怎麽這時候過來了?也不敲敲門。你已經看過涵哥兒了吧?他今日如何?”
“四弟很好。”謝映芬在炕邊坐下,看了宛琴幾眼,又看向銀杏。銀杏與她迅速交換了一個眼色,便垂下頭去。
宛琴還不知道自己的女兒跟近身大丫頭是一夥兒的,生怕女兒問起自己為什麽要罵丫頭,連忙支開銀杏:“傻愣著做什麽?姑娘來了,你快去取熱***來。”又對謝映芬笑道,“太太早上命人送過來的,說是這邊的人習慣吃這個,我受不了那個味道,就撇在一邊了。但聽說女孩兒吃這個好,可以讓皮膚豐潤白晳,四姑娘正好嚐嚐。”
謝映芬如今時不時就有奶喝,二姐謝慕林還勸她姐弟倆多吃一些呢,並不稀罕,隻當是免得姨娘浪費東西了。她直接問宛琴:“姨娘方才罵銀杏什麽?你在打聽什麽鋪子?怎麽又跟林家扯上關係了?林家是曹家的仇敵,卻與我們有何相幹?你理會他們做什麽?”
宛琴隻當她才聽了半截,連忙笑道:“不過是幾句市井閑話罷了,隨口說說,姑娘又何必在意?”
謝映芬又問:“姨娘先前打碎了什麽東西?該不會是為了發火才摔的吧?我在院子裏都聽到聲音了。”
宛琴又辯解說:“那是我一時手滑,不小心打碎了。”
謝映芬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姨娘沒傷著手吧?”
“沒事。”宛琴裝作沒事人一般,拿起炕桌上的針線,轉移了話題,“姑娘是聽到聲音才過來的吧?我說呢,近來也沒見你到我這裏來坐坐,怎麽今兒忽然就過來了?我本來還以為姑娘嫌棄我這屋子簡陋呢。”
宛琴住的這間耳房其實並不簡陋,算是相當寬敞的屋子了,前後有窗,通風不錯,就是采光差些。屋裏盤了個大炕,平日起居坐臥都在炕上,其他衣櫃箱籠、妝台桌椅什麽的,也是一應俱全,所有生活用品,文氏都提供了上等貨色。可對比宛琴在京城時打通的三間廂房,以及在湖陰老家的單獨院子,這間帶天井的小小耳房自然差得遠了。宛琴隻覺得自己受到了怠慢,再加上向石婆婆賠禮一事,心中怨上加怨,幾乎是怨氣衝天。
可她不住在這裏,還能住在哪兒呢?這官邸裏院子雖多,八位少爺小姐就各占了一間,連謝老太太與宋氏都分住一個大院子呢,一家子住得滿滿當當的,還能把宛琴安排在哪裏?
謝映芬看著自己的生母,想起自己接連照顧了生病的弟弟好幾日,直到這兩天才能稍微安下心來,便知道她鑽了牛角尖,怕是不可能輕易扭轉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