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上午,在準備離開老家回省城南江的時候,賈振坤覺得還是要去東山寺看看。每到自己人生的關鍵時刻,賈振坤都會想起慈濟和尚、想起這個東山寺。
一聽說要去東山寺拜佛,張美鳳就說要和賈振坤一起去。以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張美鳳跟賈振坤回他的老家來過好多次、也早就聽說過這個東山寺,以前賈振坤要去東山寺叫她一起去,她都是找理由回拒。現在情況為什麽發生這麽大的變化了呢?
和賈振坤戀愛、結婚,直到後來生了賈朝陽,一直到賈朝陽高中畢業,張美鳳的生活都是充滿希望,或者說總是有寄托的。特別是兒子出生以後,幾乎全身心都在他的身上,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上小學、初中,高中,都是這樣。可是最近兩年來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兒子離開了他們、離開了南江去了北京上大學,盡管心裏也老牽掛著,但畢竟不在身邊,想關心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何況現在兒子也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了,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都聽她的了。兒子去北京上大學以後,一段時間張美鳳很不習慣,成天像丟了魂似的。加上賈振坤一天工作又忙,有時一連幾天都不回家,張美鳳更是沒有了寄托。
不過這種情況也不是她一個人這樣,她的一些朋友也是這樣。女人四十大幾五十來歲,小孩子上大學走了,丈夫事業如日中天,忙得不亦樂乎,自己一時也沒有了生活的方向。也許是受他們影響、也許是自己心靈的需要、也許是祈求內心的安寧,和他們許多人一樣,她也開始信起佛來了。不僅如此,張美鳳還在家裏的一間小房間裏麵放置了一副佛龕,前麵還放了一尊觀世音像。這還是張美鳳從南江最著名的佛教寺廟花了一千元請回來的。觀世音像前麵還有一個香爐,張美鳳每天都要花一個小時再觀世音跪拜、打坐。每次跪拜前還要先上香,然後是三叩首,再才是盤腿坐在蒲團上麵默默地念著佛經。
有一次,賈振坤忙得好幾天沒有回家,一回來就聞到了一股檀香的味道,好在他對這個味道還是比較習慣的。尋著香的味道,賈振坤輕輕推開了那間小屋的房門,看見張美鳳正在那裏打坐,眼睛緊閉、嘴裏還在不停地喃喃自語。賈振坤不好打斷她,又隻好輕輕地關上房門,回到客廳。
“這也算是一件好事吧!一個人總是要有一點寄托的!”賈振坤心裏想,她總算是又有了新的寄托,這也許又是一個新的生活階段的開始吧。從此以後,賈振坤也沒有專門和她說起過這件事,張美鳳心裏也明白,這也算夫妻倆的一種默契吧。
從賈振坤老家屋裏開車到東山寺也就十幾分鍾的路程,一路上,張美鳳盡管坐在後排位置上,但賈振坤仍能感覺到她那異常激動的心情。一個人隻要有了某種信仰,他(她)的精神麵貌就會帶來很大的變化,要不人們總會說“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呢?
對於張美鳳來說,能夠親身到這麽有名的寺廟裏麵來跪拜佛祖釋迦摩尼和觀世音菩薩是一件多麽神聖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也應該是一個佛教徒必須經常來做的一件事。自從信佛以後,每遇有寺廟,張美鳳都要進去上香跪拜。特別是四月初八佛祖釋迦摩尼的生日和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修煉成佛之日,張美鳳和她那一幫信徒朋友們更會是要相約一起倒寺廟進香的。
但對於賈振坤來說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和寺廟的緣分、與佛祖的淵源,是兒時母親經常帶他來這裏結下的。在他的心裏,更喜歡那個憨態可掬的彌勒佛,甚至還有在他懷裏酣睡的記憶。上學以後、特別是上大學以後,他對佛學有過一些了解。但對於他來說,從濟慈和尚身上反映出來的則更加具象,那就是安穩大度,態度和藹,知識淵博,洞察世事。特別是到人生的關鍵時刻,或者是對世事迷惑不解的時候,賈振坤都會想到濟慈和尚,都要來請他指點迷津,感覺更像是一種實用主義的信仰。
賈振坤把車停了在東山寺院外的停車場。張美鳳開門下車後並沒有立即跟隨賈振坤往寺廟裏麵走,而是整了整衣服、捋了捋還有些散亂的頭發才向前走去。神情也變得有些莊重,走路也不像平時那樣隨意,而是變得規矩起來。
由於還是節假日,燒香拜佛的人也比平時要多一些。隻是現在才早上八點多鍾,來的人還不算多,三三兩兩地往寺廟裏麵走去。
來到氣勢恢宏的大雄寶殿,張美鳳不由得放慢了腳步。五個高大的香爐在大殿前院擺成一排,每個香爐麵前都已經有一些信徒在燒香祈福。現在東山寺已經不提倡施主來進香時大量地焚燒香燭,這樣不僅弄得整個寺廟煙霧繚繞,而且也很不環保。這樣寺裏就在大雄寶殿旁邊不遠處的偏房處專門設立了一個窗口,向每位前來進香的施主免費發放三根香。
張美鳳從這個窗口領回六根香,自己的三根、當然還有賈振坤的三根。張美鳳來到中間正對著大雄寶殿大門的那個香爐前麵,香爐旁邊還放置有專門為香客點香的香燭。張美鳳把三根香點燃後,規規矩矩地把他們插到了香爐中,然後後退三步,雙手合掌,閉上雙眼,默默祈福。再才是彎腰下去,深深地鞠了三個躬。所有的動作做起來都是那麽認真,一絲不苟,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麽地虔誠。
賈振坤則沒有這麽繁瑣,這個過程對他來說就簡單很多。點燃著三根香以後就把他們插到了香爐裏麵。更多的時間是再看張美鳳如何在完成她那程序化的進香祈福程序的。
進完香,再往前走就到了大雄寶殿的大門了。走到大門前的功德箱前,張美鳳停了下來,從自己隨身背的小包裏麵拿出了兩張一百元的人民幣輕輕地放了進去。站在一旁的賈振坤也從自己的衣服口袋裏掏出錢包,拿出了兩張一百元放了進去。對於一般的香客來說,大多也就是一、二十元的樣子。對於像賈振坤和張美鳳他們這樣的工薪階層,幾百元也就算不錯了。當然不能和那些信佛的大老板相比,他們大多不會在這種場合進行表示,而是在一些特定的時候,比如大年初一淩晨燒第一炷香、大年初五敬財神等有特別含義的日子,他們再一擲千金。
一進大殿裏麵,藏音大悲咒那輕柔舒緩、悠揚悅耳的佛教音樂在耳邊回蕩。碩大的釋迦摩尼像矗立在大殿正中的上方,俯視著前來朝拜的信徒們。張美鳳神情莊重地望著,在她眼裏,釋迦摩尼是那樣地高大神秘,莊重無比。
前麵的龕桌上擺滿了供品。在龕桌的左邊,一位已經有些歲數的和尚坐在木凳上有節奏地敲著木魚,一位年輕的和尚站立在一旁,神情專注。
張美鳳把隨身背的小包取下來遞給了賈振坤,再緩慢走近釋迦摩尼雕像,當走到蒲團前停住了腳步,又慢慢地跪了下去。跪著的張美鳳先是很崇敬地望著佛祖,接下來就把雙手合攏、舉過胸前,還閉上了眼睛,心裏在默默祈禱。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許願。
賈振坤這時則是落到了她的後麵,站在她側後方一米多遠的地方,靜靜地注視著張美鳳的一舉一動。在他看來,現在的張美鳳完全像變了一個人,是那樣的安靜、是那樣的虔誠。不用問,賈振坤就知道她許的是什麽願。一是望菩薩保佑老父親早日康複,二是保佑兒子賈朝陽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三是保佑全家平安,生活幸福。因為這次是專門來看望老父親的,因此要把這個願望放在第一位,平時肯定總是把兒子放在第一位的。至於丈夫的事業,她原來是很期待、很看重的,但隨著賈振坤事業不斷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張美鳳反倒覺得沒有什麽期望了。因為越是這樣,她感覺丈夫離她越遠。
許完願,張美鳳開始向菩薩叩頭。和一般信佛的人叩頭時雙手伏地不一樣,張美鳳叩頭時是雙手手心朝上。看來她還是真的成了一個信佛的人了,有些專業的感覺啊,賈振坤心裏想。賈振坤這時想起了,他記得在一本介紹佛教的書上看過,就說起過叩頭的細節。這個細節就是,真正的佛教徒,叩拜時按照佛教對跪拜儀式的規定,應該手心朝上,而一般的隨喜者,則是雙手扶地。所以,你根據這個細微的差別就可以分辨出哪位是修煉已久的人,哪位可能是“菜鳥”。
在跪拜時手心朝上這種姿勢意思是“五心朝天”,即自己身體中的一個“心”,以及兩個手心和兩個腳心都是朝上的,這是佛教跪拜儀式中對崇拜對象的最高形式。
賈振坤不由得對張美鳳另眼相看了。也許是受她的影響,賈振坤也雙手合掌,舉過胸前,對菩薩鞠了三個躬。由於長期在新聞單位工作、又是一名共產黨員、還是一位領導幹部,對於佛教,賈振坤也沒有機會真正和它結緣,基本上是敬而遠之的感覺。盡管從小就隨母親經常來這裏,多年以後也就變成了兒時的記憶。其實和佛教的關係,主要是通過和濟慈方丈那若即若離的關係得以體現。
“小師傅,請問濟慈方丈在嗎?”看見張美鳳叩拜菩薩的程序已經基本結束,賈振坤走到站立在那敲木魚的老和尚旁邊問道。賈振坤看著他好像還有點麵熟,好像還是上次接待他的那個小和尚。
對這位施主,小和尚肯定是認識的。也許是上次接待過,也許是師傅有過交待。
<a href="http:///"></a>
“阿彌陀佛!”小師傅雙手合掌,對著賈振坤微微點頭,算是打過招呼。看見張美鳳也走到了賈振坤身邊,小師傅用手往旁邊一指,“施主請跟我來。”
賈振坤和張美鳳跟著小師傅離開大廳後左拐從大雄寶殿的後門出來,下了幾級台階,朝後院走去。小和尚的步伐不快不慢,像訓練過似的,賈振坤夫婦在後麵跟著也覺得合適。小和尚腳穿一雙黑色圓頭布鞋,身上則是淺灰色的長衫。賈振坤在後麵看著小和尚的背影,印象中覺得這應該是一身絳藍色的長衫,現在已經穿成了淺灰色,長衫上藍色的元素還隱隱約約有些殘留。小和尚走起路來,長衫的下擺還一飄一飄的,著實還有點意味。
走了一會兒,賈振坤看見前麵不遠處有一個圓形的拱門,拱門上方還有“幽境”兩個字。還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小和尚帶他們走了過來。這是一排平房,這裏應該就是方丈和寺廟裏的和尚居住和休息的地方了,賈振坤想。
走到靠裏麵的一間,小和尚輕輕敲了敲門,“師傅,賈施主來了!”
沒有回音。站在門外的賈振坤夫婦有些納悶,而小和尚則沒什麽多的表情。過了好幾秒鍾,這才聽見了濟慈方丈那平和低沉的聲音,“好了,請進吧!”
小和尚這才把門推開,帶著賈振坤夫婦走了進去。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見賈振坤夫婦走到跟前,濟慈方丈雙手合掌,朝兩人微微點頭。“不巧剛才正在習字,怠慢兩位了。”
賈振坤夫婦也連忙雙手合掌,朝濟慈方丈點點頭,“哪裏、哪裏,是我們打攪方丈的雅興了。”
濟慈方丈請賈振坤夫婦坐下,又要小和尚倒點茶來。(未完待續)
一聽說要去東山寺拜佛,張美鳳就說要和賈振坤一起去。以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張美鳳跟賈振坤回他的老家來過好多次、也早就聽說過這個東山寺,以前賈振坤要去東山寺叫她一起去,她都是找理由回拒。現在情況為什麽發生這麽大的變化了呢?
和賈振坤戀愛、結婚,直到後來生了賈朝陽,一直到賈朝陽高中畢業,張美鳳的生活都是充滿希望,或者說總是有寄托的。特別是兒子出生以後,幾乎全身心都在他的身上,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上小學、初中,高中,都是這樣。可是最近兩年來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兒子離開了他們、離開了南江去了北京上大學,盡管心裏也老牽掛著,但畢竟不在身邊,想關心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何況現在兒子也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了,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都聽她的了。兒子去北京上大學以後,一段時間張美鳳很不習慣,成天像丟了魂似的。加上賈振坤一天工作又忙,有時一連幾天都不回家,張美鳳更是沒有了寄托。
不過這種情況也不是她一個人這樣,她的一些朋友也是這樣。女人四十大幾五十來歲,小孩子上大學走了,丈夫事業如日中天,忙得不亦樂乎,自己一時也沒有了生活的方向。也許是受他們影響、也許是自己心靈的需要、也許是祈求內心的安寧,和他們許多人一樣,她也開始信起佛來了。不僅如此,張美鳳還在家裏的一間小房間裏麵放置了一副佛龕,前麵還放了一尊觀世音像。這還是張美鳳從南江最著名的佛教寺廟花了一千元請回來的。觀世音像前麵還有一個香爐,張美鳳每天都要花一個小時再觀世音跪拜、打坐。每次跪拜前還要先上香,然後是三叩首,再才是盤腿坐在蒲團上麵默默地念著佛經。
有一次,賈振坤忙得好幾天沒有回家,一回來就聞到了一股檀香的味道,好在他對這個味道還是比較習慣的。尋著香的味道,賈振坤輕輕推開了那間小屋的房門,看見張美鳳正在那裏打坐,眼睛緊閉、嘴裏還在不停地喃喃自語。賈振坤不好打斷她,又隻好輕輕地關上房門,回到客廳。
“這也算是一件好事吧!一個人總是要有一點寄托的!”賈振坤心裏想,她總算是又有了新的寄托,這也許又是一個新的生活階段的開始吧。從此以後,賈振坤也沒有專門和她說起過這件事,張美鳳心裏也明白,這也算夫妻倆的一種默契吧。
從賈振坤老家屋裏開車到東山寺也就十幾分鍾的路程,一路上,張美鳳盡管坐在後排位置上,但賈振坤仍能感覺到她那異常激動的心情。一個人隻要有了某種信仰,他(她)的精神麵貌就會帶來很大的變化,要不人們總會說“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呢?
對於張美鳳來說,能夠親身到這麽有名的寺廟裏麵來跪拜佛祖釋迦摩尼和觀世音菩薩是一件多麽神聖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也應該是一個佛教徒必須經常來做的一件事。自從信佛以後,每遇有寺廟,張美鳳都要進去上香跪拜。特別是四月初八佛祖釋迦摩尼的生日和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修煉成佛之日,張美鳳和她那一幫信徒朋友們更會是要相約一起倒寺廟進香的。
但對於賈振坤來說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和寺廟的緣分、與佛祖的淵源,是兒時母親經常帶他來這裏結下的。在他的心裏,更喜歡那個憨態可掬的彌勒佛,甚至還有在他懷裏酣睡的記憶。上學以後、特別是上大學以後,他對佛學有過一些了解。但對於他來說,從濟慈和尚身上反映出來的則更加具象,那就是安穩大度,態度和藹,知識淵博,洞察世事。特別是到人生的關鍵時刻,或者是對世事迷惑不解的時候,賈振坤都會想到濟慈和尚,都要來請他指點迷津,感覺更像是一種實用主義的信仰。
賈振坤把車停了在東山寺院外的停車場。張美鳳開門下車後並沒有立即跟隨賈振坤往寺廟裏麵走,而是整了整衣服、捋了捋還有些散亂的頭發才向前走去。神情也變得有些莊重,走路也不像平時那樣隨意,而是變得規矩起來。
由於還是節假日,燒香拜佛的人也比平時要多一些。隻是現在才早上八點多鍾,來的人還不算多,三三兩兩地往寺廟裏麵走去。
來到氣勢恢宏的大雄寶殿,張美鳳不由得放慢了腳步。五個高大的香爐在大殿前院擺成一排,每個香爐麵前都已經有一些信徒在燒香祈福。現在東山寺已經不提倡施主來進香時大量地焚燒香燭,這樣不僅弄得整個寺廟煙霧繚繞,而且也很不環保。這樣寺裏就在大雄寶殿旁邊不遠處的偏房處專門設立了一個窗口,向每位前來進香的施主免費發放三根香。
張美鳳從這個窗口領回六根香,自己的三根、當然還有賈振坤的三根。張美鳳來到中間正對著大雄寶殿大門的那個香爐前麵,香爐旁邊還放置有專門為香客點香的香燭。張美鳳把三根香點燃後,規規矩矩地把他們插到了香爐中,然後後退三步,雙手合掌,閉上雙眼,默默祈福。再才是彎腰下去,深深地鞠了三個躬。所有的動作做起來都是那麽認真,一絲不苟,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麽地虔誠。
賈振坤則沒有這麽繁瑣,這個過程對他來說就簡單很多。點燃著三根香以後就把他們插到了香爐裏麵。更多的時間是再看張美鳳如何在完成她那程序化的進香祈福程序的。
進完香,再往前走就到了大雄寶殿的大門了。走到大門前的功德箱前,張美鳳停了下來,從自己隨身背的小包裏麵拿出了兩張一百元的人民幣輕輕地放了進去。站在一旁的賈振坤也從自己的衣服口袋裏掏出錢包,拿出了兩張一百元放了進去。對於一般的香客來說,大多也就是一、二十元的樣子。對於像賈振坤和張美鳳他們這樣的工薪階層,幾百元也就算不錯了。當然不能和那些信佛的大老板相比,他們大多不會在這種場合進行表示,而是在一些特定的時候,比如大年初一淩晨燒第一炷香、大年初五敬財神等有特別含義的日子,他們再一擲千金。
一進大殿裏麵,藏音大悲咒那輕柔舒緩、悠揚悅耳的佛教音樂在耳邊回蕩。碩大的釋迦摩尼像矗立在大殿正中的上方,俯視著前來朝拜的信徒們。張美鳳神情莊重地望著,在她眼裏,釋迦摩尼是那樣地高大神秘,莊重無比。
前麵的龕桌上擺滿了供品。在龕桌的左邊,一位已經有些歲數的和尚坐在木凳上有節奏地敲著木魚,一位年輕的和尚站立在一旁,神情專注。
張美鳳把隨身背的小包取下來遞給了賈振坤,再緩慢走近釋迦摩尼雕像,當走到蒲團前停住了腳步,又慢慢地跪了下去。跪著的張美鳳先是很崇敬地望著佛祖,接下來就把雙手合攏、舉過胸前,還閉上了眼睛,心裏在默默祈禱。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許願。
賈振坤這時則是落到了她的後麵,站在她側後方一米多遠的地方,靜靜地注視著張美鳳的一舉一動。在他看來,現在的張美鳳完全像變了一個人,是那樣的安靜、是那樣的虔誠。不用問,賈振坤就知道她許的是什麽願。一是望菩薩保佑老父親早日康複,二是保佑兒子賈朝陽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三是保佑全家平安,生活幸福。因為這次是專門來看望老父親的,因此要把這個願望放在第一位,平時肯定總是把兒子放在第一位的。至於丈夫的事業,她原來是很期待、很看重的,但隨著賈振坤事業不斷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張美鳳反倒覺得沒有什麽期望了。因為越是這樣,她感覺丈夫離她越遠。
許完願,張美鳳開始向菩薩叩頭。和一般信佛的人叩頭時雙手伏地不一樣,張美鳳叩頭時是雙手手心朝上。看來她還是真的成了一個信佛的人了,有些專業的感覺啊,賈振坤心裏想。賈振坤這時想起了,他記得在一本介紹佛教的書上看過,就說起過叩頭的細節。這個細節就是,真正的佛教徒,叩拜時按照佛教對跪拜儀式的規定,應該手心朝上,而一般的隨喜者,則是雙手扶地。所以,你根據這個細微的差別就可以分辨出哪位是修煉已久的人,哪位可能是“菜鳥”。
在跪拜時手心朝上這種姿勢意思是“五心朝天”,即自己身體中的一個“心”,以及兩個手心和兩個腳心都是朝上的,這是佛教跪拜儀式中對崇拜對象的最高形式。
賈振坤不由得對張美鳳另眼相看了。也許是受她的影響,賈振坤也雙手合掌,舉過胸前,對菩薩鞠了三個躬。由於長期在新聞單位工作、又是一名共產黨員、還是一位領導幹部,對於佛教,賈振坤也沒有機會真正和它結緣,基本上是敬而遠之的感覺。盡管從小就隨母親經常來這裏,多年以後也就變成了兒時的記憶。其實和佛教的關係,主要是通過和濟慈方丈那若即若離的關係得以體現。
“小師傅,請問濟慈方丈在嗎?”看見張美鳳叩拜菩薩的程序已經基本結束,賈振坤走到站立在那敲木魚的老和尚旁邊問道。賈振坤看著他好像還有點麵熟,好像還是上次接待他的那個小和尚。
對這位施主,小和尚肯定是認識的。也許是上次接待過,也許是師傅有過交待。
<a href="http:///"></a>
“阿彌陀佛!”小師傅雙手合掌,對著賈振坤微微點頭,算是打過招呼。看見張美鳳也走到了賈振坤身邊,小師傅用手往旁邊一指,“施主請跟我來。”
賈振坤和張美鳳跟著小師傅離開大廳後左拐從大雄寶殿的後門出來,下了幾級台階,朝後院走去。小和尚的步伐不快不慢,像訓練過似的,賈振坤夫婦在後麵跟著也覺得合適。小和尚腳穿一雙黑色圓頭布鞋,身上則是淺灰色的長衫。賈振坤在後麵看著小和尚的背影,印象中覺得這應該是一身絳藍色的長衫,現在已經穿成了淺灰色,長衫上藍色的元素還隱隱約約有些殘留。小和尚走起路來,長衫的下擺還一飄一飄的,著實還有點意味。
走了一會兒,賈振坤看見前麵不遠處有一個圓形的拱門,拱門上方還有“幽境”兩個字。還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小和尚帶他們走了過來。這是一排平房,這裏應該就是方丈和寺廟裏的和尚居住和休息的地方了,賈振坤想。
走到靠裏麵的一間,小和尚輕輕敲了敲門,“師傅,賈施主來了!”
沒有回音。站在門外的賈振坤夫婦有些納悶,而小和尚則沒什麽多的表情。過了好幾秒鍾,這才聽見了濟慈方丈那平和低沉的聲音,“好了,請進吧!”
小和尚這才把門推開,帶著賈振坤夫婦走了進去。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見賈振坤夫婦走到跟前,濟慈方丈雙手合掌,朝兩人微微點頭。“不巧剛才正在習字,怠慢兩位了。”
賈振坤夫婦也連忙雙手合掌,朝濟慈方丈點點頭,“哪裏、哪裏,是我們打攪方丈的雅興了。”
濟慈方丈請賈振坤夫婦坐下,又要小和尚倒點茶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