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振坤晚上一回家就感覺氣氛不大一樣,老婆和兒子都麵帶喜色。有什麽喜事了?賈振坤心裏在想。
兒子賈朝陽見父親回來了就從自己的臥室裏拿出了一個信封遞給他。
錄取通知書!“北京外國語大學!不錯啊!”賈振坤一看也蠻高興的。
老婆張美鳳也附和道,“是的,算不錯了。盡管不是清華北大,但在北京、在全國也算是很好的大學了。”
賈朝陽就說得更詳細些,“北京外國語大學也簡稱“北外”,它可是‘共和國外交官的搖籃’哦,是專門出外交官的地方,沒準以後自己還會成為一個外交家呢。”看來賈朝陽對學校的背景了解的更多。其實賈朝陽還有一個真實的想法沒有說,他一直想擺脫父母在身邊對自己的約束,不想在瀚江讀書、而是到別的地方去上大學,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
“喔,還是德語係呢,不正是你喜歡的專業嗎?”賈振坤又有了新的發現。
“是啊,所以兒子才這麽高興啊!”張美鳳同樣也也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當然對於做母親的來說,兒子高興、母親自然就會高興。
“這下你自學德語看來又要起作用了。”賈振坤對站在一旁的兒子投去了讚許的目光。其實對於賈振坤看來,好的大學固然很重要,真正來說、兒子實現了自己的意願更應該值得高興。
賈朝陽還想得遠一些,“其實我還想在北京讀完大學後再去德國留學深造,以後再想辦法留在德國工作。”他不想像自己的父母那樣,一輩子就在國內工作,連出國的機會也不多。現在都是什麽年代了,世界已經變得很小了啊!賈朝陽躊躇滿誌。
原來從前兩年開始,賈朝陽突然開始對德國感興趣了。說是德國人做什麽都講規則,做事嚴謹、認真、細致,追求精細,不像中國人做什麽都講究變通、喜歡找關係,很多人做事也是馬馬虎虎,很粗糙。上高中時賈朝陽的英語不錯,還抽時間自修了德語,這下子還真排上了用場。
由於兒子錄取的學校和專業都比較理想,母親張美鳳也比較高興,辦“謝師宴”的事也就提上議事日程了。
兒子說,“不少同學們都要請老師吃飯,我們也要表示一下,何況學校的老師對我還是蠻關照的。”
“我覺得也是應該辦一下。一方麵感謝老師,同時兒子考上了比較滿意的學校和專業也應該慶祝慶祝。同時我們兩邊的親戚也可以趁這個機會一起聚一聚,熱鬧一下。”做母親的其實心裏想得更多一些,一晃兒子就要上大學、就要離開自己去獨立生活了,總是有一種酸楚的感覺。盡管上高中時也在學校住讀,但基本上每個周末還是要回家,寒假、暑假基本上也是在家裏過的,兒子的情況也可以隨時掌握。以後他一個人遠在北京,能夠習慣嗎?會不會出什麽事情?一想到這些,張美鳳不免還有些難受。
“那好吧,主要是請一下學校的老師,還有兩邊的親戚,一起聚一聚、意思一下就行了,也不要太聲張,在台裏麵就不要說這個事了。”既然他們母子倆都這麽有興致,賈振坤也不好不同意。後來還要劉曉敏也幫忙張羅一下,其它具體的事他也沒有多過問。
在瀚江大酒店二樓的一間大廳門口,張美鳳穿著一身短袖細花套裙迎接前來赴宴的客人,她滿麵春風,完全不掩飾她內心的高興。
“謝師宴”主要是請了賈朝陽的班主任、語文老師,還有數學、外語老師,年級負責人等。學校還來了一位分管的副校長,現在賈朝陽的爸爸也是瀚江電視台的副台長,學校也還是比較重視這個關係的。其他的主要是賈振坤和張美鳳兩邊的親戚,也就是兒子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娘、表哥表妹啊什麽的。兒子的爺爺奶奶、伯伯姑姑、伯娘嬸嬸,還有堂哥堂姐的也專門從老家趕來,一大家子人真是還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在一起團聚一下的。不僅如此,按照慣例,孩子上大學可是家裏麵的一件大事,來的親戚都還要送上一點賀禮的,當然現在一般都是現金囉,少則一兩千,多的就有五六千,像外公外婆就給了五千元,連從鄉裏來的爺爺奶奶也給了兩千元,像伯伯姑姑、舅舅舅娘一般也是兩千元以上。
讓賈振坤沒有想到的是,兒子考上大學要辦“謝師宴”的消息還是傳了出去,新聞中心以及台裏其它部門的許多同事和朋友終於有了這樣一個“趕情”的機會。賈振坤一貫不喜歡搞這種事,在他的印象中好像還是十幾年前結婚和生兒子時辦過酒席。新聞中心和台裏的同事也是覺得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因此紛紛前來表示“祝賀”,一般都是一千元以上,不少還是兩千元,最多的甚至有五千元,新聞中心的陳曉華就拿了一個五千元的紅包塞到了張美鳳手裏。有的人自己來不了就托別人帶來,來的人也沒有吃飯的意思,表示祝賀以後就離開了。領導家裏有這樣的喜事,能來表示一下,說明你和領導關係還不錯,當然這裏麵確實有一些人是比較親近的,通過這樣的機會來表示一下感謝之情。有的人則是要表明一種態度,你沒有表示那可也是一種態度啊!如果一個領導比較計較這個事的話,裏麵的問題就有點複雜了,不過賈振坤不是在意這種事的人。隻是這幾十人次下來,一起恐怕也有大幾萬元哪,到這個時候,賈振坤也是無可奈何了。
第二天上午,賈振坤就開始收拾辦公室的東西了,因為一上班就接到台辦周興主任的電話,說是十一樓新的辦公室已經為他布置好了,現在可以搬上去了,請他自己先收拾一下,台辦公室安排的人一會兒就來搬。他一想也是的,隻有自己搬走了,林主任才能搬進來、才好切實安排指揮新聞中心的工作。
台裏麵一般部門的一把手才有這麽一小間單獨的辦公室。新聞中心主任的辦公室麵積也就十四、五個平方米,除了一張辦公桌、幾把椅子、兩個一米來寬的文件櫃以外,也沒有太多的空餘的地方。辦公室裏賈振坤的東西也不多,除開省委宣傳部和局台的一些相關文件以外,其它的主要就是一些專業雜誌和書籍,稍加整理一下就可以了。平時工作忙,這些東西也是隨便在放,比較雜亂,趁這個機會整理一下也好,要是以後要找什麽,也就知道在什麽地方。
不過在文件櫃裏麵有一個比較精致的小木盒賈振坤是不會忘記的,甚至是經常會記掛的。打開文件櫃的門,賈振坤小心翼翼把這個木盒拿出來放到了辦公桌上。拉開木盒的小梭蓋,一朵蓮花呈現在眼前,展開一看、其實就是一塊折疊整齊的圓形繡品,直徑約六十厘米,中間就是一朵錦繡的荷花,四周一圈則是秀了一些像祥雲的圖案,底布則是大紅色的棉布。
說起這件繡品的來曆,那和賈振坤就是頗有淵源了。小的時候,賈振坤經常隨母親去離家不遠的東山寺進香拜佛,每次去都會遇上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和尚。見賈振坤母子來寺廟,這位年輕和尚都會把手掌和在一起、舉至胸前,口裏喃喃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後來去的次數多了,賈振坤知道這位年輕的和尚叫濟慈,聽說還是一個小孩子時就來這裏,跟著廟裏的老和尚也有十多年了。
在賈振坤的印象裏,那個時候的東山寺主要就是一座有些破舊的寺廟,大門上方橫匾上書寫的大雄寶殿幾個字還依稀可見,前來進香拜佛的信徒都是來這裏磕頭,有的還向功德箱裏麵捐點錢。不過也有不少人是提著大米、土豆、紅苕啊什麽來,甚至還有拎著一些蔬菜來的。不管是什麽,都是一種信仰、一種樸素的情感。
大雄寶殿的旁邊和後麵還有幾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和尚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了。盡管當時的東山寺一起也沒有幾間房屋,但卻有一大片參天的古樹,這些寺廟掩映在這些高大的古樹下麵,透露出一種安靜隱秘的氣氛。
賈振坤記得他和母親每一次來都看見濟慈和尚和他的師父坐在高大的彌勒佛坐像下麵念經,專注而又虔誠,心裏想,他們是在幹什麽呢?有什麽事情能讓他們這麽用心呢?他不知道,也不敢問他們。每一次來他都會想這個問題,有一次實在是忍不住了,他就問母親。母親告訴他說,這是和尚師父在念經。念經又是幹什麽呢?那是和尚在和菩薩說話呢。菩薩告訴他們什麽應該做、什麽不能做,菩薩都知道。從此,在賈振坤的心裏,這個表情嚴肅的菩薩就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了,他可什麽都知道。
有一次賈振坤和母親是帶了一點土豆和白菜來東山寺的,在前麵的寺廟裏沒有看見有這師徒倆,他們就直接到後麵他們做飯的地方來了。師徒倆這時正在吃午飯,見這娘倆進來,連忙起身,雙手合在一起舉到胸前,身體略微前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算是打個招呼和表示感謝,賈振坤心裏想。母親把帶來的東西放到了廚房的一角。賈振坤好奇地看了一下他們到底吃的是什麽,原來就是一碗玉米飯和一小碗菜湯。好簡單啊,賈振坤想,自己在家裏麵吃飯一般也有兩三個菜、母親有時還給他們做點肉吃。在回家的路上,賈振坤就問母親,廟裏的和尚他們吃肉嗎?母親說,他們不吃肉、隻吃素。喔,難怪他們都長得這麽瘦,賈振坤心裏明白了。
賈振坤和濟慈和尚再次見麵已是好多年以後。那是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期間,原來的濟慈小和尚現在已是濟慈大和尚、東山寺住持,還是瀚江省佛教協會的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這時的賈振坤來瀚江電視台已有些年頭,已擔任新聞中心社會組組長,作為瀚江電視台兩會報道組成員來北京采訪報道全國兩會。在瀚江代表團駐地,兩人見麵了。似曾相識?還是有一種親近感?反正一碰麵,兩人覺得都好像以前見過。哦,好像是那個身材消瘦的年輕和尚。哦,是那個眼睛裏充滿疑問、喜歡在寺廟裏麵睡覺的小男孩。還是那個習慣性的姿勢,濟慈和尚先打了一聲招呼,“阿彌陀佛!”賈振坤連忙回道,“濟慈師父,您好!”這裏畢竟不是寺廟,接下來氣氛就隨和了許多。賈振坤來到了濟慈師父住的房間,濟慈師父簡單介紹了這些年來東山寺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由於東山寺有著悠久的曆史淵源,恢複修建工作得到了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東山寺已是瀚江省規模最大的佛教寺廟之一,香火鼎盛,經常還有來自省外以及國外的人士前來進香拜佛。其實這些賈振坤以前也有所耳聞,今天聽得濟慈師父講來,更是對東山寺增添了向往,於是向濟慈師父表示明年春節期間回老家時一定登門拜訪。
當賈振坤多少年後再一次來到東山寺時,他真是沒有想到現在的東山寺會有這麽大的規模。遠遠望去,前後的建築呈四進結構,大小房間足足有二十多幢,整個寺廟已占去了一大片山,用氣勢恢宏來形容也一點也不過分。賈振坤是自己開車來的,寺廟前麵有一個麵積很大的停車場,停車也非常方便。來廟裏進香一般是大年三十的深夜、或者是大年初一的淩晨,還有就是大年初五是最為熱鬧,一個是大家都想進新年的第一柱香,討個好彩頭;初五則是接財神,希望新的一年有好的財運。
這天是大年初二,香客相對來說要少一些。年前剛下過一場大雪,這兩天才開始融化。不過從地上淩亂的腳印還是可以感覺到初一這天香客的熱鬧程度。一進廟門,看見的是由眾多廟宇頂上的白雪、雪下麵的黃色瓦當和寺廟的紅牆構成的白、黃、紅三色畫麵。穿過天王殿後才是整個寺廟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它是整個寺廟的中心,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在賈振坤的印象中,這裏就是當年那個大雄寶殿修建的地方,也是他們經常來的那個已經破損嚴重的寺廟。
進到大雄寶殿裏麵,宏大、威嚴而神秘的氣氛讓賈振坤一下子停住了腳步。一抬頭正前方供奉的是佛祖釋迦摩尼,盡管不信佛,但賈振坤對佛學還是很向往,向釋迦摩尼佛像三鞠躬,向旁邊的功德箱裏捐了一張一百元大鈔。見不遠處肅立一名年輕和尚,就走過去問道,濟慈師父在嗎?年輕和尚細聲問道,是賈施主嗎?賈振坤點點頭。年輕和尚就從旁邊的櫃子裏拿出了一個帶梭蓋的小木盒遞給賈振坤。說,濟慈師父外出了,他知道施主這幾天要過來,要我把這個交給你。賈振坤連忙說,謝謝,謝謝!
賈振坤虔誠地捧著小木盒走出了大雄寶殿,又慢慢地走出了東山寺,回到了車上。按照常理,應該回到家裏才打開這個小木盒的,但賈振坤實在是不想再控製自己的好奇心,拉開了梭蓋,其實這就是一塊佛教寺廟裏麵用的跪墊,非常普通的一塊跪墊。
為什麽濟慈和尚要送我這麽一塊跪墊呢?汽車在往回家的路上開,賈振坤手握方向盤,心裏已無法平靜。開著、想著,幾公裏路一會就到家了。
賈振坤家的老屋修建在山腳下,是一棟一層的磚瓦房,現在旁邊又修起了一棟兩層新樓。前麵有一個小院壩,後麵基本上被一片樹林和竹林所包圍。這棟老磚瓦房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曆史了,賈振坤三兄妹都是在出生和長大的。兄妹仨後來都出來工作了,就一起出錢修了這棟兩層小樓,讓父母住得更加舒適一些。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年春節賈振坤都要回來住一兩天,這次把老婆孩子都一起帶來了,他們對寺廟沒有什麽興趣,而是要去爬後麵這座山,看站在山頂上能看到什麽好的風景。賈振坤回來不一會兒,他們娘倆也回來了。吃飯的時候,他們興高采烈地談起一路上的觀感,可賈振坤的大腦裏卻老是浮現那個裝有跪墊的小木盒。(未完待續)
<a href="http:///"></a>
兒子賈朝陽見父親回來了就從自己的臥室裏拿出了一個信封遞給他。
錄取通知書!“北京外國語大學!不錯啊!”賈振坤一看也蠻高興的。
老婆張美鳳也附和道,“是的,算不錯了。盡管不是清華北大,但在北京、在全國也算是很好的大學了。”
賈朝陽就說得更詳細些,“北京外國語大學也簡稱“北外”,它可是‘共和國外交官的搖籃’哦,是專門出外交官的地方,沒準以後自己還會成為一個外交家呢。”看來賈朝陽對學校的背景了解的更多。其實賈朝陽還有一個真實的想法沒有說,他一直想擺脫父母在身邊對自己的約束,不想在瀚江讀書、而是到別的地方去上大學,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
“喔,還是德語係呢,不正是你喜歡的專業嗎?”賈振坤又有了新的發現。
“是啊,所以兒子才這麽高興啊!”張美鳳同樣也也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當然對於做母親的來說,兒子高興、母親自然就會高興。
“這下你自學德語看來又要起作用了。”賈振坤對站在一旁的兒子投去了讚許的目光。其實對於賈振坤看來,好的大學固然很重要,真正來說、兒子實現了自己的意願更應該值得高興。
賈朝陽還想得遠一些,“其實我還想在北京讀完大學後再去德國留學深造,以後再想辦法留在德國工作。”他不想像自己的父母那樣,一輩子就在國內工作,連出國的機會也不多。現在都是什麽年代了,世界已經變得很小了啊!賈朝陽躊躇滿誌。
原來從前兩年開始,賈朝陽突然開始對德國感興趣了。說是德國人做什麽都講規則,做事嚴謹、認真、細致,追求精細,不像中國人做什麽都講究變通、喜歡找關係,很多人做事也是馬馬虎虎,很粗糙。上高中時賈朝陽的英語不錯,還抽時間自修了德語,這下子還真排上了用場。
由於兒子錄取的學校和專業都比較理想,母親張美鳳也比較高興,辦“謝師宴”的事也就提上議事日程了。
兒子說,“不少同學們都要請老師吃飯,我們也要表示一下,何況學校的老師對我還是蠻關照的。”
“我覺得也是應該辦一下。一方麵感謝老師,同時兒子考上了比較滿意的學校和專業也應該慶祝慶祝。同時我們兩邊的親戚也可以趁這個機會一起聚一聚,熱鬧一下。”做母親的其實心裏想得更多一些,一晃兒子就要上大學、就要離開自己去獨立生活了,總是有一種酸楚的感覺。盡管上高中時也在學校住讀,但基本上每個周末還是要回家,寒假、暑假基本上也是在家裏過的,兒子的情況也可以隨時掌握。以後他一個人遠在北京,能夠習慣嗎?會不會出什麽事情?一想到這些,張美鳳不免還有些難受。
“那好吧,主要是請一下學校的老師,還有兩邊的親戚,一起聚一聚、意思一下就行了,也不要太聲張,在台裏麵就不要說這個事了。”既然他們母子倆都這麽有興致,賈振坤也不好不同意。後來還要劉曉敏也幫忙張羅一下,其它具體的事他也沒有多過問。
在瀚江大酒店二樓的一間大廳門口,張美鳳穿著一身短袖細花套裙迎接前來赴宴的客人,她滿麵春風,完全不掩飾她內心的高興。
“謝師宴”主要是請了賈朝陽的班主任、語文老師,還有數學、外語老師,年級負責人等。學校還來了一位分管的副校長,現在賈朝陽的爸爸也是瀚江電視台的副台長,學校也還是比較重視這個關係的。其他的主要是賈振坤和張美鳳兩邊的親戚,也就是兒子的外公外婆、舅舅舅娘、表哥表妹啊什麽的。兒子的爺爺奶奶、伯伯姑姑、伯娘嬸嬸,還有堂哥堂姐的也專門從老家趕來,一大家子人真是還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在一起團聚一下的。不僅如此,按照慣例,孩子上大學可是家裏麵的一件大事,來的親戚都還要送上一點賀禮的,當然現在一般都是現金囉,少則一兩千,多的就有五六千,像外公外婆就給了五千元,連從鄉裏來的爺爺奶奶也給了兩千元,像伯伯姑姑、舅舅舅娘一般也是兩千元以上。
讓賈振坤沒有想到的是,兒子考上大學要辦“謝師宴”的消息還是傳了出去,新聞中心以及台裏其它部門的許多同事和朋友終於有了這樣一個“趕情”的機會。賈振坤一貫不喜歡搞這種事,在他的印象中好像還是十幾年前結婚和生兒子時辦過酒席。新聞中心和台裏的同事也是覺得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因此紛紛前來表示“祝賀”,一般都是一千元以上,不少還是兩千元,最多的甚至有五千元,新聞中心的陳曉華就拿了一個五千元的紅包塞到了張美鳳手裏。有的人自己來不了就托別人帶來,來的人也沒有吃飯的意思,表示祝賀以後就離開了。領導家裏有這樣的喜事,能來表示一下,說明你和領導關係還不錯,當然這裏麵確實有一些人是比較親近的,通過這樣的機會來表示一下感謝之情。有的人則是要表明一種態度,你沒有表示那可也是一種態度啊!如果一個領導比較計較這個事的話,裏麵的問題就有點複雜了,不過賈振坤不是在意這種事的人。隻是這幾十人次下來,一起恐怕也有大幾萬元哪,到這個時候,賈振坤也是無可奈何了。
第二天上午,賈振坤就開始收拾辦公室的東西了,因為一上班就接到台辦周興主任的電話,說是十一樓新的辦公室已經為他布置好了,現在可以搬上去了,請他自己先收拾一下,台辦公室安排的人一會兒就來搬。他一想也是的,隻有自己搬走了,林主任才能搬進來、才好切實安排指揮新聞中心的工作。
台裏麵一般部門的一把手才有這麽一小間單獨的辦公室。新聞中心主任的辦公室麵積也就十四、五個平方米,除了一張辦公桌、幾把椅子、兩個一米來寬的文件櫃以外,也沒有太多的空餘的地方。辦公室裏賈振坤的東西也不多,除開省委宣傳部和局台的一些相關文件以外,其它的主要就是一些專業雜誌和書籍,稍加整理一下就可以了。平時工作忙,這些東西也是隨便在放,比較雜亂,趁這個機會整理一下也好,要是以後要找什麽,也就知道在什麽地方。
不過在文件櫃裏麵有一個比較精致的小木盒賈振坤是不會忘記的,甚至是經常會記掛的。打開文件櫃的門,賈振坤小心翼翼把這個木盒拿出來放到了辦公桌上。拉開木盒的小梭蓋,一朵蓮花呈現在眼前,展開一看、其實就是一塊折疊整齊的圓形繡品,直徑約六十厘米,中間就是一朵錦繡的荷花,四周一圈則是秀了一些像祥雲的圖案,底布則是大紅色的棉布。
說起這件繡品的來曆,那和賈振坤就是頗有淵源了。小的時候,賈振坤經常隨母親去離家不遠的東山寺進香拜佛,每次去都會遇上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和尚。見賈振坤母子來寺廟,這位年輕和尚都會把手掌和在一起、舉至胸前,口裏喃喃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後來去的次數多了,賈振坤知道這位年輕的和尚叫濟慈,聽說還是一個小孩子時就來這裏,跟著廟裏的老和尚也有十多年了。
在賈振坤的印象裏,那個時候的東山寺主要就是一座有些破舊的寺廟,大門上方橫匾上書寫的大雄寶殿幾個字還依稀可見,前來進香拜佛的信徒都是來這裏磕頭,有的還向功德箱裏麵捐點錢。不過也有不少人是提著大米、土豆、紅苕啊什麽來,甚至還有拎著一些蔬菜來的。不管是什麽,都是一種信仰、一種樸素的情感。
大雄寶殿的旁邊和後麵還有幾座小房子,大概就是和尚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了。盡管當時的東山寺一起也沒有幾間房屋,但卻有一大片參天的古樹,這些寺廟掩映在這些高大的古樹下麵,透露出一種安靜隱秘的氣氛。
賈振坤記得他和母親每一次來都看見濟慈和尚和他的師父坐在高大的彌勒佛坐像下麵念經,專注而又虔誠,心裏想,他們是在幹什麽呢?有什麽事情能讓他們這麽用心呢?他不知道,也不敢問他們。每一次來他都會想這個問題,有一次實在是忍不住了,他就問母親。母親告訴他說,這是和尚師父在念經。念經又是幹什麽呢?那是和尚在和菩薩說話呢。菩薩告訴他們什麽應該做、什麽不能做,菩薩都知道。從此,在賈振坤的心裏,這個表情嚴肅的菩薩就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了,他可什麽都知道。
有一次賈振坤和母親是帶了一點土豆和白菜來東山寺的,在前麵的寺廟裏沒有看見有這師徒倆,他們就直接到後麵他們做飯的地方來了。師徒倆這時正在吃午飯,見這娘倆進來,連忙起身,雙手合在一起舉到胸前,身體略微前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算是打個招呼和表示感謝,賈振坤心裏想。母親把帶來的東西放到了廚房的一角。賈振坤好奇地看了一下他們到底吃的是什麽,原來就是一碗玉米飯和一小碗菜湯。好簡單啊,賈振坤想,自己在家裏麵吃飯一般也有兩三個菜、母親有時還給他們做點肉吃。在回家的路上,賈振坤就問母親,廟裏的和尚他們吃肉嗎?母親說,他們不吃肉、隻吃素。喔,難怪他們都長得這麽瘦,賈振坤心裏明白了。
賈振坤和濟慈和尚再次見麵已是好多年以後。那是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期間,原來的濟慈小和尚現在已是濟慈大和尚、東山寺住持,還是瀚江省佛教協會的副會長,全國政協委員。這時的賈振坤來瀚江電視台已有些年頭,已擔任新聞中心社會組組長,作為瀚江電視台兩會報道組成員來北京采訪報道全國兩會。在瀚江代表團駐地,兩人見麵了。似曾相識?還是有一種親近感?反正一碰麵,兩人覺得都好像以前見過。哦,好像是那個身材消瘦的年輕和尚。哦,是那個眼睛裏充滿疑問、喜歡在寺廟裏麵睡覺的小男孩。還是那個習慣性的姿勢,濟慈和尚先打了一聲招呼,“阿彌陀佛!”賈振坤連忙回道,“濟慈師父,您好!”這裏畢竟不是寺廟,接下來氣氛就隨和了許多。賈振坤來到了濟慈師父住的房間,濟慈師父簡單介紹了這些年來東山寺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由於東山寺有著悠久的曆史淵源,恢複修建工作得到了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東山寺已是瀚江省規模最大的佛教寺廟之一,香火鼎盛,經常還有來自省外以及國外的人士前來進香拜佛。其實這些賈振坤以前也有所耳聞,今天聽得濟慈師父講來,更是對東山寺增添了向往,於是向濟慈師父表示明年春節期間回老家時一定登門拜訪。
當賈振坤多少年後再一次來到東山寺時,他真是沒有想到現在的東山寺會有這麽大的規模。遠遠望去,前後的建築呈四進結構,大小房間足足有二十多幢,整個寺廟已占去了一大片山,用氣勢恢宏來形容也一點也不過分。賈振坤是自己開車來的,寺廟前麵有一個麵積很大的停車場,停車也非常方便。來廟裏進香一般是大年三十的深夜、或者是大年初一的淩晨,還有就是大年初五是最為熱鬧,一個是大家都想進新年的第一柱香,討個好彩頭;初五則是接財神,希望新的一年有好的財運。
這天是大年初二,香客相對來說要少一些。年前剛下過一場大雪,這兩天才開始融化。不過從地上淩亂的腳印還是可以感覺到初一這天香客的熱鬧程度。一進廟門,看見的是由眾多廟宇頂上的白雪、雪下麵的黃色瓦當和寺廟的紅牆構成的白、黃、紅三色畫麵。穿過天王殿後才是整個寺廟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它是整個寺廟的中心,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在賈振坤的印象中,這裏就是當年那個大雄寶殿修建的地方,也是他們經常來的那個已經破損嚴重的寺廟。
進到大雄寶殿裏麵,宏大、威嚴而神秘的氣氛讓賈振坤一下子停住了腳步。一抬頭正前方供奉的是佛祖釋迦摩尼,盡管不信佛,但賈振坤對佛學還是很向往,向釋迦摩尼佛像三鞠躬,向旁邊的功德箱裏捐了一張一百元大鈔。見不遠處肅立一名年輕和尚,就走過去問道,濟慈師父在嗎?年輕和尚細聲問道,是賈施主嗎?賈振坤點點頭。年輕和尚就從旁邊的櫃子裏拿出了一個帶梭蓋的小木盒遞給賈振坤。說,濟慈師父外出了,他知道施主這幾天要過來,要我把這個交給你。賈振坤連忙說,謝謝,謝謝!
賈振坤虔誠地捧著小木盒走出了大雄寶殿,又慢慢地走出了東山寺,回到了車上。按照常理,應該回到家裏才打開這個小木盒的,但賈振坤實在是不想再控製自己的好奇心,拉開了梭蓋,其實這就是一塊佛教寺廟裏麵用的跪墊,非常普通的一塊跪墊。
為什麽濟慈和尚要送我這麽一塊跪墊呢?汽車在往回家的路上開,賈振坤手握方向盤,心裏已無法平靜。開著、想著,幾公裏路一會就到家了。
賈振坤家的老屋修建在山腳下,是一棟一層的磚瓦房,現在旁邊又修起了一棟兩層新樓。前麵有一個小院壩,後麵基本上被一片樹林和竹林所包圍。這棟老磚瓦房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曆史了,賈振坤三兄妹都是在出生和長大的。兄妹仨後來都出來工作了,就一起出錢修了這棟兩層小樓,讓父母住得更加舒適一些。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年春節賈振坤都要回來住一兩天,這次把老婆孩子都一起帶來了,他們對寺廟沒有什麽興趣,而是要去爬後麵這座山,看站在山頂上能看到什麽好的風景。賈振坤回來不一會兒,他們娘倆也回來了。吃飯的時候,他們興高采烈地談起一路上的觀感,可賈振坤的大腦裏卻老是浮現那個裝有跪墊的小木盒。(未完待續)
<a href="htt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