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煥聽他說這些惡毒話,卻無動於衷:「是啊,報應。我自己種下的孽因,我自己嚐孽果,我們就互相折磨,看誰先誰磨死誰好了。可你聽清楚了,我是不會送你去筧橋尋死的。」
郭阡放聲大笑:「你怎會覺得我是尋死去的,郭景煥?我此去筧橋,是因為我不甘,不忿!」
說到這裏,忽笑出了淚來:「這麽多年來,你從未有一天看得起我過,在你眼裏,郭蔚榕做什麽事都是對的,我做什麽都是錯的!可這次,我偏要證明給你看,在開飛機這件事上,他就是不如我!他死前從沒上過戰場一次,更沒打下一輛敵機,而我,我會飛上天去,把那些他沒打下來的飛機,一駕駕打下來!我會活著回來,帶著我赫赫軍功衣錦還鄉,站在你麵前,讓你後悔你當年輕怠我和我姆媽!」
聽他這樣講,郭景煥久久未言。
再啟唇時,他仿佛又蒼老了幾分:「你哥哥留給你的那些信,我其實都拆過。可我留了一封。」
他從懷中掏出來,將信紙抽出信封,展給他看清楚:
【阿阡,見字如晤。
此去筧橋,生死未卜,然自九一八後,倭寇屢屢進犯,戰局危殆,同窗好友無不從軍抗侮,我焉能置身事外?
以此身許國,我求仁得仁,不懼犧牲,唯恐我犧牲之時,弟妹年幼,父母年邁,無所倚仗。
阿阡,我知父親曾相負於你母親,你亦有恨。但我若不幸殞命,便無人再可相托。隻求你勿要步我後塵,勿要投身前線。請你長留家中,幫扶阿槿,照料小楠,盡我所不能盡之孝道,侍奉雙親。否則魂歸九泉,我心亦難得安寧。
大恩大德,來世必償。
兄蔚榕書於臨去筧橋前】
郭阡讀了一遍,難以置信。
可又讀一遍,確然是郭蔚榕的親筆。
「不可能,不可能的!」他還是不信,咄咄逼問郭景煥,「這是你偽的!你為了攔我去筧橋,竟使出這種下作手段來,連郭蔚榕一個死人你都不放過!」
「你哥哥那一手瘦金書,我們郭家有誰偽得來?我隻問你一句,即便讓你哥哥死不瞑目,你是不是還是鐵了心,要去筧橋?」
郭阡迷茫地又看了那封信一遍,每個字都仿佛一根針,紮在他心上,紮得他的心鮮血淋漓。
可他還是點了點頭:「是。我跑一趟南京,兩箱小黃魚,才換來的入校名額,我不可能不去。」
郭景煥長喟一聲,站起身來,步履蹣跚,佝僂著背,走出了房間,對守在門口的阿旭道:「替三少爺解了繩子罷。」
「老爺!您這是什麽意思!」門外候著的郭太太聽見他的吩咐,激動不已。
「攔不住他,便隻能放他去闖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我們管不了了。」郭景煥囑咐郭太太,「去替他收拾行李罷,杭州比廣州冷,替他多備些冬衣。」
郭太太聽了,哭著跑去找郭蔚槿,叫她一起來整理郭阡的行李。
她的眼淚不住地流,隻能讓郭蔚槿來疊衣服,低低絮語:「我早曉得,郭家的男人,一個個都攔不住,都是要上天飛的。」
郭蔚槿望著郭太太,卻默想:又何止郭家的男人呢。
若不是阿阡走後,無人再能看顧家裏,她也好想上天飛一飛。
***
郭阡本想在郭景煥放行後的那個早晨,趁天一亮,就動身去杭州。
可他提著行李箱,打算出發時,甫下樓,卻見郭景煥身姿端正地坐在沙發裏,抽著菸鬥,極有耐心地等他走過來:「先陪我去個地方,再走也來得及。」
郭景煥帶他來的竟是郭家的祠堂。
他從不曉得郭家的祠堂長什麽樣,因他是私生子,名字入不了族譜,祭祖時進不了祠堂,死後靈位也擺不進來的。
卻從未想過,他臨走前,還能得此一見。但見了才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
祠堂陰冷晦暗,香霧縈繞中,朱木牌上鐫刻的名字被籠在層層煙霧裏,已看不分明。
郭景煥與他並肩而立,看過一個又一個祖先的名諱,聲音蒼涼難辨:「人人都說蔚榕像我,可我自己心裏清楚,你才是最像我的那個。你心裏想什麽,總以為我看不出,可我卻像看我自己的二十歲一樣,什麽都看得很分明。」
「你昨日罵我同你大娘,除了想激我放了你走,無非就是想讓我們最好能怨你憎你。這樣一來,你若真出了事,我們也不會傷心難過。你說你是嫉妒你哥哥才去筧橋的,可你若真嫉恨他,看了他的臨行信,為何又會神色黯然呢?」
「祖宗麵前,不可妄言。」郭景煥轉過頭來,望著他那個僅剩於世間的親生兒子,「告訴我,你到底是何時決意去筧橋的?」
不止是郭景煥在等著他的回答,他麵前的朱木牌位們,也在等著他的回答。
「在法國,收到電報,說哥哥意外離世時。或許……或許是更早些的時候……」已疲於再扯謊了,郭阡卸下了滿身荊刺,對父親推心置腹道,「我從未有哥哥這般救民濟世的宏才遠誌,我去法國學飛,本是為了好玩。可當我身在法國,聽人人都在講『航空救國』;聽那些鬼佬用法語笑罵我們無能;聽街上有人在高唱《義勇軍進行曲》;聽教官說中國人懦弱怕事,本就不適合飛行……我自己都不曉得是從哪一刻起,我已下定了決心——我要去筧橋,我要上天飛!我要做一個真正的男人該做的事,去翱翔長空,去奮勇殺敵,保家衛國!」
郭阡放聲大笑:「你怎會覺得我是尋死去的,郭景煥?我此去筧橋,是因為我不甘,不忿!」
說到這裏,忽笑出了淚來:「這麽多年來,你從未有一天看得起我過,在你眼裏,郭蔚榕做什麽事都是對的,我做什麽都是錯的!可這次,我偏要證明給你看,在開飛機這件事上,他就是不如我!他死前從沒上過戰場一次,更沒打下一輛敵機,而我,我會飛上天去,把那些他沒打下來的飛機,一駕駕打下來!我會活著回來,帶著我赫赫軍功衣錦還鄉,站在你麵前,讓你後悔你當年輕怠我和我姆媽!」
聽他這樣講,郭景煥久久未言。
再啟唇時,他仿佛又蒼老了幾分:「你哥哥留給你的那些信,我其實都拆過。可我留了一封。」
他從懷中掏出來,將信紙抽出信封,展給他看清楚:
【阿阡,見字如晤。
此去筧橋,生死未卜,然自九一八後,倭寇屢屢進犯,戰局危殆,同窗好友無不從軍抗侮,我焉能置身事外?
以此身許國,我求仁得仁,不懼犧牲,唯恐我犧牲之時,弟妹年幼,父母年邁,無所倚仗。
阿阡,我知父親曾相負於你母親,你亦有恨。但我若不幸殞命,便無人再可相托。隻求你勿要步我後塵,勿要投身前線。請你長留家中,幫扶阿槿,照料小楠,盡我所不能盡之孝道,侍奉雙親。否則魂歸九泉,我心亦難得安寧。
大恩大德,來世必償。
兄蔚榕書於臨去筧橋前】
郭阡讀了一遍,難以置信。
可又讀一遍,確然是郭蔚榕的親筆。
「不可能,不可能的!」他還是不信,咄咄逼問郭景煥,「這是你偽的!你為了攔我去筧橋,竟使出這種下作手段來,連郭蔚榕一個死人你都不放過!」
「你哥哥那一手瘦金書,我們郭家有誰偽得來?我隻問你一句,即便讓你哥哥死不瞑目,你是不是還是鐵了心,要去筧橋?」
郭阡迷茫地又看了那封信一遍,每個字都仿佛一根針,紮在他心上,紮得他的心鮮血淋漓。
可他還是點了點頭:「是。我跑一趟南京,兩箱小黃魚,才換來的入校名額,我不可能不去。」
郭景煥長喟一聲,站起身來,步履蹣跚,佝僂著背,走出了房間,對守在門口的阿旭道:「替三少爺解了繩子罷。」
「老爺!您這是什麽意思!」門外候著的郭太太聽見他的吩咐,激動不已。
「攔不住他,便隻能放他去闖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我們管不了了。」郭景煥囑咐郭太太,「去替他收拾行李罷,杭州比廣州冷,替他多備些冬衣。」
郭太太聽了,哭著跑去找郭蔚槿,叫她一起來整理郭阡的行李。
她的眼淚不住地流,隻能讓郭蔚槿來疊衣服,低低絮語:「我早曉得,郭家的男人,一個個都攔不住,都是要上天飛的。」
郭蔚槿望著郭太太,卻默想:又何止郭家的男人呢。
若不是阿阡走後,無人再能看顧家裏,她也好想上天飛一飛。
***
郭阡本想在郭景煥放行後的那個早晨,趁天一亮,就動身去杭州。
可他提著行李箱,打算出發時,甫下樓,卻見郭景煥身姿端正地坐在沙發裏,抽著菸鬥,極有耐心地等他走過來:「先陪我去個地方,再走也來得及。」
郭景煥帶他來的竟是郭家的祠堂。
他從不曉得郭家的祠堂長什麽樣,因他是私生子,名字入不了族譜,祭祖時進不了祠堂,死後靈位也擺不進來的。
卻從未想過,他臨走前,還能得此一見。但見了才發現,原來也不過如此。
祠堂陰冷晦暗,香霧縈繞中,朱木牌上鐫刻的名字被籠在層層煙霧裏,已看不分明。
郭景煥與他並肩而立,看過一個又一個祖先的名諱,聲音蒼涼難辨:「人人都說蔚榕像我,可我自己心裏清楚,你才是最像我的那個。你心裏想什麽,總以為我看不出,可我卻像看我自己的二十歲一樣,什麽都看得很分明。」
「你昨日罵我同你大娘,除了想激我放了你走,無非就是想讓我們最好能怨你憎你。這樣一來,你若真出了事,我們也不會傷心難過。你說你是嫉妒你哥哥才去筧橋的,可你若真嫉恨他,看了他的臨行信,為何又會神色黯然呢?」
「祖宗麵前,不可妄言。」郭景煥轉過頭來,望著他那個僅剩於世間的親生兒子,「告訴我,你到底是何時決意去筧橋的?」
不止是郭景煥在等著他的回答,他麵前的朱木牌位們,也在等著他的回答。
「在法國,收到電報,說哥哥意外離世時。或許……或許是更早些的時候……」已疲於再扯謊了,郭阡卸下了滿身荊刺,對父親推心置腹道,「我從未有哥哥這般救民濟世的宏才遠誌,我去法國學飛,本是為了好玩。可當我身在法國,聽人人都在講『航空救國』;聽那些鬼佬用法語笑罵我們無能;聽街上有人在高唱《義勇軍進行曲》;聽教官說中國人懦弱怕事,本就不適合飛行……我自己都不曉得是從哪一刻起,我已下定了決心——我要去筧橋,我要上天飛!我要做一個真正的男人該做的事,去翱翔長空,去奮勇殺敵,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