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懷遠在範陽軍中任職,擔任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幹的活賊多得的獎勵卻少,有軍情都要帶兵沖在前麵,屢立戰功,可是苦於朝中無人為他說話,晉升的很慢,滿足不了他的職業追求。
他也不是傻的,幾次在生死邊緣掙紮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不管到什麽時候,都得想辦法抱大腿,誰的腿粗抱誰的,誰對他有利抱誰的,隻要保準了大腿,保管有求必應。
他此次回長安述職,想著給朝中幾位大臣送點禮,好讓自己的官位再往前進一步。
送禮也是講究技巧的,京城之中到處都是眼線,除了皇上的,那些政見不同的人也相互監視,眼巴巴地等著抓對方的把柄呢!這時候大喇喇地上門送禮,極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他知道長安城裏有頭有臉的人物在南郊都有莊子,所有悄摸多來,先打通莊子上的管事的門路,在通過他往裏遞東西。這些京官大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等他們實實在在落到好處,不愁他們不給自己美言幾句。
今日出門不利,禮還沒送到就曝光了,朱勇跟著他打仗還行,可是嘴太笨,連個小孩子都應付不了,隻能他親自出馬:
「諸位鄉親,這位小郎君,我們主僕不過是路過此地,根本沒聽說過所謂的譚家村,更別提它在哪裏了,我的這位僕人不通鄉音,估計聽岔了,我在這裏替他向小郎君道歉!」
他眯眼笑著,一副憨厚老實的樣子,看著許勛安眼裏,簡直就是人傻錢多的典型代表。他雖然跟安慶喜熟悉,可是安懷山時候外官,沒有傳召不能回長安,所以他並不認識安懷山,如果認識就好辦了,就算不認識,他也決定不能放過他:
「大人言重了!這個孩子家裏估計也是沒有辦法了,才派這麽小的孩子出來借糧食!真是可憐啊,我路上遇著,看不過去才想著載他一程。
聽過他家裏還有臥病在床的老人,還是上過戰場,為大齊邊疆做過貢獻的人,這樣的人值得尊重。可惜我人小力薄,幫不了他太多,連譚家村都找不到,也不知道家裏的老人能不能熬到他借糧回去……」
許勛安說到這裏特意聽了下來,給圍觀的百姓一些發揮想像的空間和醞釀情緒的時間。
都是一些淳樸善良的百姓,聽到這兒哪能不動容,有些人甚至想到了自己,想起家裏的老人。都是從苦難裏走出來的,常青的情況引起他們的悲傷,紛紛抹淚嘆息。
他們也隻能抹淚,家裏也快沒有餘糧了,老老少少都有不少人口,自古尚且不暇,哪有能力幫助別人。
可是有人有這個能力啊,眼前不就杵著一位嗎!你看這人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有錢人,還長了一臉忠厚良善的模樣,不會不幫吧!
「這孩子估計是記錯了,這附近根本就沒有譚家村。」
「是啊,真是可憐,家裏還等著他借糧回去呢!」
「我看這位大人是個麵善的人,指不定能幫幫他!」
「大人就幫幫著孩子吧!這也是積善求福的事,天上的神仙一定能給你記上一筆。」
「見死不救恐怕會損陰德吧!誰忍心啊!」
……
所以說群眾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就這麽一會功夫,一群扶著家什拿著農具的老百姓就議論開了,每一句話都讓安懷山臉上的神色變換一番。他正在心裏計較得失,算一算到底要不要幫助眼前這個孩子。
他在永隆帝麵前一向表現的忠厚赤誠,眼下這麽多人看著,不管不問也不好,不如趁機幫了這個孩子,也能博個好名聲。
安懷山推開車門,準備從馬車上下來。可是他為了隱蔽低調,特意沒敢用自己特製的馬車,而是選了一輛普通的車廂。車門狹小,他從裏麵出來都費勁,差點被卡在門上,朱勇向前攙了一把,才避免這麽尷尬的情景出現。
洛兒從車窗裏看著,不由地對自己的記憶起了疑心。前世安懷山胡旋舞跳得好,永隆帝每每在宴席上興起,親自打上一段腰鼓,安懷山必然隨著鼓聲旋轉,直到鼓聲落下,他都能靈活又優美地跳著。怎麽眼前這人行動都有些困難的樣子!
安懷山由朱勇攙著走到常青麵前,臉上的神情特別和藹親切:
「我安懷山半生都是在軍營裏度過的,最敬重的就是大齊的士兵,他們年輕的時候為大齊守家護國,如今臥病在床,竟然連飯也吃不上了,我聽了實在不忍!」
許勛安靜靜地等著他說完,人家好歹是要伸手幫忙的人,樹立個好人形象怎麽了,必須滿足他的這份虛榮心:
「原來您就是安大人啊,久聞大名,真是個大善人!」
許勛安沒聽過安懷山的名號,朝廷的外臣那麽多,有的要在地方待五年才能回長安述職,他一個都記不住,可是這不耽誤他往上捧安懷山。
「大善人不敢當,能為那些退伍的傷殘兵做些貢獻,我自是當仁不讓!我們當兵的上戰場,都是拚盡全力,方不負國家重望,朝廷信賴!
我平日待同我一起上陣殺敵的士兵都如同袍兄弟一般,聽聞那些士兵竟然落得難以生存的境地,簡直如割心般疼痛,我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安懷山就喜歡許勛安這樣的,上路子,話不多說,關鍵時候知道怎麽給他搭梯子,他話音剛落,就聽許勛安接道:
「您這樣的好官,心裏記掛著咱們貧弱百姓,真讓人既佩服又感動!各位老鄉,你們說安懷上大人這樣的好官值不值得咱們稱頌?」
老百姓的回答必須是肯定的,他們卑微慣了,見到官員本就覺得恭敬,更何況心繫百姓的好官,更是值得尊敬,嘴裏齊齊的喊著「安大人大善」、「安大人萬福」,聽得安懷山臉上都樂開花了,微微抬手客氣了一下。
百姓們以為他有話要講,趕緊停止喧譁,齊齊抬頭仰望著他。安懷山隻好收回舉在半空中不尷不尬的胖手,接著說道:
「各位鄉鄰,安某在此碰上這個孩子,是天意也是緣分,我雖然隻是一個邊陲小吏,但是願意拿出一年的俸祿幫助這批人!」
安懷山是正五品的將軍,一年的俸祿有二百石,可是如今哪個官員是靠俸祿生活的,就算有,也是也沽名釣譽之人,麵上裝得清苦,私底下比誰貪的都多。
他在官場混了十幾年,這樣的人見的多了,這樣的事也做得很多,不過是從下麵搜刮,往上麵進獻,一層一層,官越大貪的越多,所以說,如今的大齊雖然富裕,在外稱太平盛世,可是富起來的也隻有少數掌權者而已,底下的百姓隻是享了一份太平。
他也不是傻的,幾次在生死邊緣掙紮讓他悟出了一個道理,不管到什麽時候,都得想辦法抱大腿,誰的腿粗抱誰的,誰對他有利抱誰的,隻要保準了大腿,保管有求必應。
他此次回長安述職,想著給朝中幾位大臣送點禮,好讓自己的官位再往前進一步。
送禮也是講究技巧的,京城之中到處都是眼線,除了皇上的,那些政見不同的人也相互監視,眼巴巴地等著抓對方的把柄呢!這時候大喇喇地上門送禮,極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他知道長安城裏有頭有臉的人物在南郊都有莊子,所有悄摸多來,先打通莊子上的管事的門路,在通過他往裏遞東西。這些京官大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等他們實實在在落到好處,不愁他們不給自己美言幾句。
今日出門不利,禮還沒送到就曝光了,朱勇跟著他打仗還行,可是嘴太笨,連個小孩子都應付不了,隻能他親自出馬:
「諸位鄉親,這位小郎君,我們主僕不過是路過此地,根本沒聽說過所謂的譚家村,更別提它在哪裏了,我的這位僕人不通鄉音,估計聽岔了,我在這裏替他向小郎君道歉!」
他眯眼笑著,一副憨厚老實的樣子,看著許勛安眼裏,簡直就是人傻錢多的典型代表。他雖然跟安慶喜熟悉,可是安懷山時候外官,沒有傳召不能回長安,所以他並不認識安懷山,如果認識就好辦了,就算不認識,他也決定不能放過他:
「大人言重了!這個孩子家裏估計也是沒有辦法了,才派這麽小的孩子出來借糧食!真是可憐啊,我路上遇著,看不過去才想著載他一程。
聽過他家裏還有臥病在床的老人,還是上過戰場,為大齊邊疆做過貢獻的人,這樣的人值得尊重。可惜我人小力薄,幫不了他太多,連譚家村都找不到,也不知道家裏的老人能不能熬到他借糧回去……」
許勛安說到這裏特意聽了下來,給圍觀的百姓一些發揮想像的空間和醞釀情緒的時間。
都是一些淳樸善良的百姓,聽到這兒哪能不動容,有些人甚至想到了自己,想起家裏的老人。都是從苦難裏走出來的,常青的情況引起他們的悲傷,紛紛抹淚嘆息。
他們也隻能抹淚,家裏也快沒有餘糧了,老老少少都有不少人口,自古尚且不暇,哪有能力幫助別人。
可是有人有這個能力啊,眼前不就杵著一位嗎!你看這人白白胖胖的,一看就是有錢人,還長了一臉忠厚良善的模樣,不會不幫吧!
「這孩子估計是記錯了,這附近根本就沒有譚家村。」
「是啊,真是可憐,家裏還等著他借糧回去呢!」
「我看這位大人是個麵善的人,指不定能幫幫他!」
「大人就幫幫著孩子吧!這也是積善求福的事,天上的神仙一定能給你記上一筆。」
「見死不救恐怕會損陰德吧!誰忍心啊!」
……
所以說群眾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就這麽一會功夫,一群扶著家什拿著農具的老百姓就議論開了,每一句話都讓安懷山臉上的神色變換一番。他正在心裏計較得失,算一算到底要不要幫助眼前這個孩子。
他在永隆帝麵前一向表現的忠厚赤誠,眼下這麽多人看著,不管不問也不好,不如趁機幫了這個孩子,也能博個好名聲。
安懷山推開車門,準備從馬車上下來。可是他為了隱蔽低調,特意沒敢用自己特製的馬車,而是選了一輛普通的車廂。車門狹小,他從裏麵出來都費勁,差點被卡在門上,朱勇向前攙了一把,才避免這麽尷尬的情景出現。
洛兒從車窗裏看著,不由地對自己的記憶起了疑心。前世安懷山胡旋舞跳得好,永隆帝每每在宴席上興起,親自打上一段腰鼓,安懷山必然隨著鼓聲旋轉,直到鼓聲落下,他都能靈活又優美地跳著。怎麽眼前這人行動都有些困難的樣子!
安懷山由朱勇攙著走到常青麵前,臉上的神情特別和藹親切:
「我安懷山半生都是在軍營裏度過的,最敬重的就是大齊的士兵,他們年輕的時候為大齊守家護國,如今臥病在床,竟然連飯也吃不上了,我聽了實在不忍!」
許勛安靜靜地等著他說完,人家好歹是要伸手幫忙的人,樹立個好人形象怎麽了,必須滿足他的這份虛榮心:
「原來您就是安大人啊,久聞大名,真是個大善人!」
許勛安沒聽過安懷山的名號,朝廷的外臣那麽多,有的要在地方待五年才能回長安述職,他一個都記不住,可是這不耽誤他往上捧安懷山。
「大善人不敢當,能為那些退伍的傷殘兵做些貢獻,我自是當仁不讓!我們當兵的上戰場,都是拚盡全力,方不負國家重望,朝廷信賴!
我平日待同我一起上陣殺敵的士兵都如同袍兄弟一般,聽聞那些士兵竟然落得難以生存的境地,簡直如割心般疼痛,我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安懷山就喜歡許勛安這樣的,上路子,話不多說,關鍵時候知道怎麽給他搭梯子,他話音剛落,就聽許勛安接道:
「您這樣的好官,心裏記掛著咱們貧弱百姓,真讓人既佩服又感動!各位老鄉,你們說安懷上大人這樣的好官值不值得咱們稱頌?」
老百姓的回答必須是肯定的,他們卑微慣了,見到官員本就覺得恭敬,更何況心繫百姓的好官,更是值得尊敬,嘴裏齊齊的喊著「安大人大善」、「安大人萬福」,聽得安懷山臉上都樂開花了,微微抬手客氣了一下。
百姓們以為他有話要講,趕緊停止喧譁,齊齊抬頭仰望著他。安懷山隻好收回舉在半空中不尷不尬的胖手,接著說道:
「各位鄉鄰,安某在此碰上這個孩子,是天意也是緣分,我雖然隻是一個邊陲小吏,但是願意拿出一年的俸祿幫助這批人!」
安懷山是正五品的將軍,一年的俸祿有二百石,可是如今哪個官員是靠俸祿生活的,就算有,也是也沽名釣譽之人,麵上裝得清苦,私底下比誰貪的都多。
他在官場混了十幾年,這樣的人見的多了,這樣的事也做得很多,不過是從下麵搜刮,往上麵進獻,一層一層,官越大貪的越多,所以說,如今的大齊雖然富裕,在外稱太平盛世,可是富起來的也隻有少數掌權者而已,底下的百姓隻是享了一份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