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從基層做起,可是不同人不同命。
世家公子贏在起跑線上,生而自帶權壕光環,柏誠和景宇在軍營所受之苦的極限,不過是幫德高望重的老將擦了擦刀劍與霸王槍而已。
普通將領哪裏敢支使貴公子做瑣碎粗活,全軍上下都得盡心竭力地護著捧著,因為大家心裏都清楚,柏家和景家的少爺下基層隻是體驗生活罷了,眨眼間的工夫便可完成三級跳,直升為領軍統帥。
投胎也是一種實力,不服不行,多少人奮鬥一輩子的終點,還不及投胎優勝者的起點。
茅石的投胎技術明顯比二憨憨差萬倍,他生而為罪奴,長於邊疆苦寒之地,少時在採石場做苦工,後被徵召入軍,在楚州大軍中做了五年無名小兵,始終混跡於軍營最底層。
罪奴入軍,即為死士,說白了就是戰場炮灰,對戰強敵時,他是先鋒營騎兵,用血肉之軀消耗敵人的戰力,大部隊撤退時,他是殿後的步兵,以性命掩護主力。
扭轉罪奴茅石命運的貴人,是楚州太子楚雲昊。
那時的楚雲昊初赴邊境任主帥,年紀尚輕的他難以鎮住地頭蛇老將,處境十分艱難。
邊境軍的兩名副帥皆為張貴妃的親族,處心積慮謀害新帥,因為楚雲昊一死,張貴妃的兒子楚一鳴便可順理成章獲得太子尊位。
彼時楚州與仙族關係緊張,雙方兵戎相見,楚雲昊親率先鋒營與仙界對戰,戰術巧妙,以少敵多,逼的仙族大部隊步步後退,成功搶占有利地形,隻要發動總攻,便可大獲全勝。
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般的隊友,更怕蛇蠍心腸的豬隊友。
楚雲昊萬萬沒有想到,兩位副將使出卑鄙無恥的招數,不僅未按照原計劃增援,還暗中派人把楚軍無援兵的消息送給了仙軍主帥,目的就是要讓楚雲昊戰死沙場。
本是一場必勝的戰役,卻落得慘敗的下場,三千先鋒精銳傷亡慘重,楚雲昊也身負重傷。
當時的茅石已有豐富的炮灰保命經驗,在刀林箭雨中絲毫不逞強,直接倒地裝死。
作為一名大字不識的罪奴,他全然不知何為家國大義,隻有求生的本能。
勝負已定,再熬下去隻是白白犧牲兵力,楚雲昊不得不下令,命殘部止戰撤離。
當時的茅石有兩條路可選,一是尋機逃走,另謀生路,二是跟隨楚雲昊共同撤退。
幾番猶豫過後,他選擇了後者。
茅石的後頸處有罪奴烙印,右臂還有軍士紋刺,如果逃離,他的後半輩子隻能像老鼠一樣躲躲藏藏地生活,一旦被官府發現,便是逃奴罪加逃兵罪,必死無疑。
後撤的途中兵荒馬亂,兵卒四下逃竄,唯有茅石緊緊跟在楚雲昊的馬後。
那時的他尚不懂何為忠與義,隻是想賭一把。
楚雲昊素有賢德之名,至邊境後從未擺過太子與主帥的架子,治軍公正嚴明且不失仁厚善慈,在茅石眼中,這是一位值得投靠的主子,他的謀劃是藉此機會謀個好前程。
身為罪奴,僅有賤命一條,他決意用性命去賭,賭楚雲昊會被他的虛偽忠心打動。
當時的他想都不敢想副帥之位,隻要能當一位服侍主帥的兵士,不再做炮灰死士,不再餓肚子,不再受人欺辱,便心滿意足。
傷重的楚雲昊體力不支,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茅石抓住時機悉心照顧,以示忠誠。
歹毒的副帥未尋到楚雲昊的屍體,疑心他還活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軍營外設下重重關卡,隻為趕盡殺絕。
茅石充分發揮草根智慧,與重傷初愈的楚雲昊一同喬裝成乞丐的模樣,繞路從邊境商鎮進入楚州。
最終楚雲昊與聞訊前來邊境營救的舅父匯合,平安重返軍營,並依軍規處置了所有策劃陰謀之人,自此才在邊境軍中立穩腳跟。
茅石賭贏了,大贏特贏,重情重義的楚雲昊不僅提拔了他,還慧眼發現了他在軍事謀略方麵的天賦,特意安排人教導他識字、讀書、習兵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為楚雲昊的隨從之後,茅石漸漸褪去了粗鄙功利之氣,不但掌握了兵法的智慧,還明白何謂大將之風,何謂君子之道,何謂國之大義。
後來楚靈犀也來到軍中,全軍上下無人敢得罪這位嬌縱任性的小公主,恨不能當觀音菩薩似的供著,除楚雲昊之外,唯茅石有規勸公主的膽量。
楚靈犀表麵霸道不講理,但心中自有一桿掂量愛與恨的秤,因茅石對兄長有搭救之恩,所以她從未為難過他,對其勸解之言多多少少能聽進去幾句。
為了不讓妹妹在軍營中虛度光陰,楚雲昊請來多位名師,教授治國治軍之道與琴棋書畫各項技藝。
年少的楚靈犀厭學貪玩,整日挖空心思琢磨如何戲弄師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楚雲昊見招拆招,為把學渣妹妹培養成才,特派茅石從旁監督。
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差事,因為在督促學渣公主的同時,茅石也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每一堂課,茅石都恪盡職守,一邊認真聽講,另一邊適時戳醒打瞌睡的楚靈犀,課下還會苦口婆心地勸說厭學公主。
小小年紀的楚靈犀對他的嘮叨煩不勝煩,時不時就擺出一副「不聽不聽,石頭念經」的任性姿態,後來她大開腦洞,想出了「文武知識交流大會」的花樣——
她特為石頭準備了課桌與全套課本,作為交換,石頭必須親自教導她刀法、劍術和騎射。
茅石永遠難忘的一刻,是楚靈犀請他在嶄新的課桌前落座,並講出自黑的大實話——
「我註定成不了學霸,師父們給我講課無異於對牛彈琴,而你是好學上進的可塑之才,成日站著聽課實在是委屈,從今日起你就做本公主的同窗陪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會精髓之後再講給我聽,另外課餘時間必須把軍中的刀法、劍術和騎射技藝都傳授於我!」
那一堂是詩文課,學究所講的古詩《雁門太守行》,正與茅石心中之誌不謀而合。
世家公子贏在起跑線上,生而自帶權壕光環,柏誠和景宇在軍營所受之苦的極限,不過是幫德高望重的老將擦了擦刀劍與霸王槍而已。
普通將領哪裏敢支使貴公子做瑣碎粗活,全軍上下都得盡心竭力地護著捧著,因為大家心裏都清楚,柏家和景家的少爺下基層隻是體驗生活罷了,眨眼間的工夫便可完成三級跳,直升為領軍統帥。
投胎也是一種實力,不服不行,多少人奮鬥一輩子的終點,還不及投胎優勝者的起點。
茅石的投胎技術明顯比二憨憨差萬倍,他生而為罪奴,長於邊疆苦寒之地,少時在採石場做苦工,後被徵召入軍,在楚州大軍中做了五年無名小兵,始終混跡於軍營最底層。
罪奴入軍,即為死士,說白了就是戰場炮灰,對戰強敵時,他是先鋒營騎兵,用血肉之軀消耗敵人的戰力,大部隊撤退時,他是殿後的步兵,以性命掩護主力。
扭轉罪奴茅石命運的貴人,是楚州太子楚雲昊。
那時的楚雲昊初赴邊境任主帥,年紀尚輕的他難以鎮住地頭蛇老將,處境十分艱難。
邊境軍的兩名副帥皆為張貴妃的親族,處心積慮謀害新帥,因為楚雲昊一死,張貴妃的兒子楚一鳴便可順理成章獲得太子尊位。
彼時楚州與仙族關係緊張,雙方兵戎相見,楚雲昊親率先鋒營與仙界對戰,戰術巧妙,以少敵多,逼的仙族大部隊步步後退,成功搶占有利地形,隻要發動總攻,便可大獲全勝。
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般的隊友,更怕蛇蠍心腸的豬隊友。
楚雲昊萬萬沒有想到,兩位副將使出卑鄙無恥的招數,不僅未按照原計劃增援,還暗中派人把楚軍無援兵的消息送給了仙軍主帥,目的就是要讓楚雲昊戰死沙場。
本是一場必勝的戰役,卻落得慘敗的下場,三千先鋒精銳傷亡慘重,楚雲昊也身負重傷。
當時的茅石已有豐富的炮灰保命經驗,在刀林箭雨中絲毫不逞強,直接倒地裝死。
作為一名大字不識的罪奴,他全然不知何為家國大義,隻有求生的本能。
勝負已定,再熬下去隻是白白犧牲兵力,楚雲昊不得不下令,命殘部止戰撤離。
當時的茅石有兩條路可選,一是尋機逃走,另謀生路,二是跟隨楚雲昊共同撤退。
幾番猶豫過後,他選擇了後者。
茅石的後頸處有罪奴烙印,右臂還有軍士紋刺,如果逃離,他的後半輩子隻能像老鼠一樣躲躲藏藏地生活,一旦被官府發現,便是逃奴罪加逃兵罪,必死無疑。
後撤的途中兵荒馬亂,兵卒四下逃竄,唯有茅石緊緊跟在楚雲昊的馬後。
那時的他尚不懂何為忠與義,隻是想賭一把。
楚雲昊素有賢德之名,至邊境後從未擺過太子與主帥的架子,治軍公正嚴明且不失仁厚善慈,在茅石眼中,這是一位值得投靠的主子,他的謀劃是藉此機會謀個好前程。
身為罪奴,僅有賤命一條,他決意用性命去賭,賭楚雲昊會被他的虛偽忠心打動。
當時的他想都不敢想副帥之位,隻要能當一位服侍主帥的兵士,不再做炮灰死士,不再餓肚子,不再受人欺辱,便心滿意足。
傷重的楚雲昊體力不支,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茅石抓住時機悉心照顧,以示忠誠。
歹毒的副帥未尋到楚雲昊的屍體,疑心他還活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軍營外設下重重關卡,隻為趕盡殺絕。
茅石充分發揮草根智慧,與重傷初愈的楚雲昊一同喬裝成乞丐的模樣,繞路從邊境商鎮進入楚州。
最終楚雲昊與聞訊前來邊境營救的舅父匯合,平安重返軍營,並依軍規處置了所有策劃陰謀之人,自此才在邊境軍中立穩腳跟。
茅石賭贏了,大贏特贏,重情重義的楚雲昊不僅提拔了他,還慧眼發現了他在軍事謀略方麵的天賦,特意安排人教導他識字、讀書、習兵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為楚雲昊的隨從之後,茅石漸漸褪去了粗鄙功利之氣,不但掌握了兵法的智慧,還明白何謂大將之風,何謂君子之道,何謂國之大義。
後來楚靈犀也來到軍中,全軍上下無人敢得罪這位嬌縱任性的小公主,恨不能當觀音菩薩似的供著,除楚雲昊之外,唯茅石有規勸公主的膽量。
楚靈犀表麵霸道不講理,但心中自有一桿掂量愛與恨的秤,因茅石對兄長有搭救之恩,所以她從未為難過他,對其勸解之言多多少少能聽進去幾句。
為了不讓妹妹在軍營中虛度光陰,楚雲昊請來多位名師,教授治國治軍之道與琴棋書畫各項技藝。
年少的楚靈犀厭學貪玩,整日挖空心思琢磨如何戲弄師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楚雲昊見招拆招,為把學渣妹妹培養成才,特派茅石從旁監督。
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差事,因為在督促學渣公主的同時,茅石也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每一堂課,茅石都恪盡職守,一邊認真聽講,另一邊適時戳醒打瞌睡的楚靈犀,課下還會苦口婆心地勸說厭學公主。
小小年紀的楚靈犀對他的嘮叨煩不勝煩,時不時就擺出一副「不聽不聽,石頭念經」的任性姿態,後來她大開腦洞,想出了「文武知識交流大會」的花樣——
她特為石頭準備了課桌與全套課本,作為交換,石頭必須親自教導她刀法、劍術和騎射。
茅石永遠難忘的一刻,是楚靈犀請他在嶄新的課桌前落座,並講出自黑的大實話——
「我註定成不了學霸,師父們給我講課無異於對牛彈琴,而你是好學上進的可塑之才,成日站著聽課實在是委屈,從今日起你就做本公主的同窗陪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會精髓之後再講給我聽,另外課餘時間必須把軍中的刀法、劍術和騎射技藝都傳授於我!」
那一堂是詩文課,學究所講的古詩《雁門太守行》,正與茅石心中之誌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