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孤獨終老後我又穿回來了 作者:小世界的世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喬斯年將畫板放置在架子上,鋪上白紙,「就這樣,可以畫畫了,很方便吧!」
「這,」張霖問道,「墨跡不會向下暈染嗎?紙張斜著不好著墨吧!」
喬斯年拿起柳條筆,「我用這個畫。」
張鬆雪接過在畫板上試了試,還用手指擦試,看著手上的黑跡道,「留不了太久,快速記錄還行。」
大佬,喬斯年心中拜服,卻聽張鬆雪道,「我倒是有個想法,把顏料製成這樣的筆,作畫也別有趣味。」
這是彩筆要誕生了!
「先生製出來別忘了斯年。」喬斯年很期待。
「你作一幅畫出來看看,」張雪鬆將柳條筆還給他,「握筆應該也不一樣吧!」
喬斯年接過筆,調整畫架對著亭子的方向,身體自然站直,右手自然向前伸直,用上握式握筆方法起稿打形。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不知道過了多久,有歌聲漸行漸近,「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再次換上青竹磨尖筆尖的柳條筆,做完最後的局部刻畫,喬斯年收筆。
畫紙上冉冉秋光,滿目楓林,風定小亭,亭外風爐火暖蒸氣瀰漫,似乎能聽見鳴泉嗡鳴。
「水開了,」喬斯年提醒。
「喔~喔!」張揚清不由自主應道,反應過來是真的水開了,跳將起來,心道糟糕,這壺青蓮露水算是徹底廢了。
「你用了三種握筆方法,」張鬆雪拿起柳條筆,懸空握筆,「筆觸靈活,可輕可重,可緩可急,適合畫花草樹木。」
「還有這種持棒式,」喬斯年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柳條筆,其餘三隻手指輔助,筆和畫麵成三十五度左右的角,「初時起稿打形或鋪調子也常用。」
「你功底不錯,筆觸熟練,少說也畫了十年!雖然說英雄出少年,讀書作畫卻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你未及弱冠就算畫技自成一派也不大可能體係成熟,」張鬆雪看著手裏用柳條燒製的筆,「說你師從高人,你的畫具又如此粗製濫造,我若是你的師父定要打你手心。」
他又搖頭失笑,「去留無意,內求於心,超然物外,得大自在,這些年是我著相了。」
喬斯年覺得自己有點兒跟不上張鬆雪的思路,張霖卻知道張鬆雪這是撥開迷霧見月明,不僅解了多年心結,心境也變得闊達。
張霖感嘆道,「今日能見到斯年真是幸事!」
「哈哈,不敢當,不敢當。」
山林中人聲漸近,喬斯年揭下畫板上的畫,「前次得了先生的大長卷,斯年甚是喜歡,今日不才把這幅畫送給先生,還望先生不要嫌棄。」
「這一套畫具我都要。」張鬆雪指著畫架畫板。
「行,」喬斯年笑道,「下山的時候給先生背到馬車上去。」
「那倒不用,」張鬆雪拿著畫往亭子走去,「我帶了健仆。」
蒼梧山上遊人越來越多,亭子裏來來去去不少人上前和張鬆雪、張霖問好,也有人向喬斯年點頭示意。
喬斯年廣袖紅衣,摯壺飲酒,聽著亭外的吟詩唱曲打拍子,好不快活!
直到有人唱起了徐再思的《折桂枝·春情》,「這是先生做的曲?」
「聽說是耀京傳來的,不是你送給別人的嗎?」張鬆雪幸災樂禍道,「安平城已經傳唱開,靳將軍遲早會知道!」
「沒有啊!」喬斯年皺眉,他在耀京寫的現世的文章都燒掉了,要說有留存,也就兩個扇麵心血來潮提了詩,送去了無雙苑,也沒有這一首呀!
「還有其他的嗎?」喬斯年問道。
「就這一首,」張鬆雪道,「真不是你寫給別人的。」
喬斯年笑道,「這種詩我能寫給誰?」
想到自己手裏是靳雲庭送來的,張鬆雪放了心,他淺飲一口茶水,提議道,「我給《琵琶行》譜了曲,一人唱一段來聽聽!」
「下次吧,」張霖連忙阻止,喬斯年以後說不得要進鎮北侯府,大庭廣眾之下唱曲不合適,他由己及人,覺得靳雲庭肯定也不願意有這樣的事發生,「今日沒有樂器,下次把你的琵琶帶上。」
「斯文,過來,」喬斯年招手叫來喬斯文,「讓斯文給兩位先生唱一首《天將大任》。」
喬斯文看看眾人,喬斯年點頭鼓舞,「唱一段也行!」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其所不能。」
蒼梧山上,童音清脆,字正腔圓。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逆境奮起,置之死地而後生。」張鬆雪道,「若是能列舉實例佐證,定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好文章。」
這段文章出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是《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孟子所舉的例證是舜帝、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裏奚六人。
「先生說的是。」喬斯年決定塞也要把喬斯文塞給張鬆雪。
「這,」張霖問道,「墨跡不會向下暈染嗎?紙張斜著不好著墨吧!」
喬斯年拿起柳條筆,「我用這個畫。」
張鬆雪接過在畫板上試了試,還用手指擦試,看著手上的黑跡道,「留不了太久,快速記錄還行。」
大佬,喬斯年心中拜服,卻聽張鬆雪道,「我倒是有個想法,把顏料製成這樣的筆,作畫也別有趣味。」
這是彩筆要誕生了!
「先生製出來別忘了斯年。」喬斯年很期待。
「你作一幅畫出來看看,」張雪鬆將柳條筆還給他,「握筆應該也不一樣吧!」
喬斯年接過筆,調整畫架對著亭子的方向,身體自然站直,右手自然向前伸直,用上握式握筆方法起稿打形。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不知道過了多久,有歌聲漸行漸近,「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再次換上青竹磨尖筆尖的柳條筆,做完最後的局部刻畫,喬斯年收筆。
畫紙上冉冉秋光,滿目楓林,風定小亭,亭外風爐火暖蒸氣瀰漫,似乎能聽見鳴泉嗡鳴。
「水開了,」喬斯年提醒。
「喔~喔!」張揚清不由自主應道,反應過來是真的水開了,跳將起來,心道糟糕,這壺青蓮露水算是徹底廢了。
「你用了三種握筆方法,」張鬆雪拿起柳條筆,懸空握筆,「筆觸靈活,可輕可重,可緩可急,適合畫花草樹木。」
「還有這種持棒式,」喬斯年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柳條筆,其餘三隻手指輔助,筆和畫麵成三十五度左右的角,「初時起稿打形或鋪調子也常用。」
「你功底不錯,筆觸熟練,少說也畫了十年!雖然說英雄出少年,讀書作畫卻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你未及弱冠就算畫技自成一派也不大可能體係成熟,」張鬆雪看著手裏用柳條燒製的筆,「說你師從高人,你的畫具又如此粗製濫造,我若是你的師父定要打你手心。」
他又搖頭失笑,「去留無意,內求於心,超然物外,得大自在,這些年是我著相了。」
喬斯年覺得自己有點兒跟不上張鬆雪的思路,張霖卻知道張鬆雪這是撥開迷霧見月明,不僅解了多年心結,心境也變得闊達。
張霖感嘆道,「今日能見到斯年真是幸事!」
「哈哈,不敢當,不敢當。」
山林中人聲漸近,喬斯年揭下畫板上的畫,「前次得了先生的大長卷,斯年甚是喜歡,今日不才把這幅畫送給先生,還望先生不要嫌棄。」
「這一套畫具我都要。」張鬆雪指著畫架畫板。
「行,」喬斯年笑道,「下山的時候給先生背到馬車上去。」
「那倒不用,」張鬆雪拿著畫往亭子走去,「我帶了健仆。」
蒼梧山上遊人越來越多,亭子裏來來去去不少人上前和張鬆雪、張霖問好,也有人向喬斯年點頭示意。
喬斯年廣袖紅衣,摯壺飲酒,聽著亭外的吟詩唱曲打拍子,好不快活!
直到有人唱起了徐再思的《折桂枝·春情》,「這是先生做的曲?」
「聽說是耀京傳來的,不是你送給別人的嗎?」張鬆雪幸災樂禍道,「安平城已經傳唱開,靳將軍遲早會知道!」
「沒有啊!」喬斯年皺眉,他在耀京寫的現世的文章都燒掉了,要說有留存,也就兩個扇麵心血來潮提了詩,送去了無雙苑,也沒有這一首呀!
「還有其他的嗎?」喬斯年問道。
「就這一首,」張鬆雪道,「真不是你寫給別人的。」
喬斯年笑道,「這種詩我能寫給誰?」
想到自己手裏是靳雲庭送來的,張鬆雪放了心,他淺飲一口茶水,提議道,「我給《琵琶行》譜了曲,一人唱一段來聽聽!」
「下次吧,」張霖連忙阻止,喬斯年以後說不得要進鎮北侯府,大庭廣眾之下唱曲不合適,他由己及人,覺得靳雲庭肯定也不願意有這樣的事發生,「今日沒有樂器,下次把你的琵琶帶上。」
「斯文,過來,」喬斯年招手叫來喬斯文,「讓斯文給兩位先生唱一首《天將大任》。」
喬斯文看看眾人,喬斯年點頭鼓舞,「唱一段也行!」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其所不能。」
蒼梧山上,童音清脆,字正腔圓。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逆境奮起,置之死地而後生。」張鬆雪道,「若是能列舉實例佐證,定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好文章。」
這段文章出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是《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孟子所舉的例證是舜帝、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裏奚六人。
「先生說的是。」喬斯年決定塞也要把喬斯文塞給張鬆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