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磊一個一個把標註上,「正北方偏五度,疑似堰塞湖,有坍塌風險。」
堰塞湖是地震使山體岩石在山穀堆積聚集積水之後後天形成的湖,最有名的堰塞湖是黑龍江的五大連池,不過大多數堰塞湖十分危險,後天堆積的岩石結構不穩定,一旦水蓄積過多,隨時有坍塌風險,造成泥石流、洪水等次生災害。
想要在這邊建房子,看來得找時間去看看這堰塞湖。
山頂上又冷,大風颳得人臉疼,看著時間還早,程昱銘便放棄了在山頂上露營的計劃,招呼下山。
下山走得是另一條路,倒是有了新發現,背風坡栽種了一大片紅鬆,橫豎相間,走線筆直,一看就是有強迫症的人類才能種出來的。
紅鬆作為一種經濟樹種,種遍全華夏都沒啥奇怪。
這一片林子長得就頗好,時不時都能聽見幾聲細細的鳥叫,地上還有鬆果、鬆香啥的,和地震前的普通林子已經沒兩樣。
徐中磊想起之前看過的雜誌,試探地從一截半朽的鬆樹幹扒拉出一大塊樹幹,用小刀切出指甲蓋大小一塊。
「看我變個魔術。」
他點燃鬆枝,一小塊鬆枝很快就亮起火光,奇怪的是一小塊鬆枝竟然燒十分鍾也沒熄滅,比普通樹枝耐燒十倍不止。
「這叫做鬆明,這截樹幹都是凝結的油脂,所以耐燒。」
「古代人經常用鬆明照明,現代社會驢友們會掛一些鬆明的木屑出來,用來引火。」
徐中磊把這一大塊鬆明裝進背包,打算帶回村裏,畢竟來都來了,不帶點土特產,就算白來一趟。
今後,這些耐寒的鬆樹即將慢慢地擴充領土,直到占據整座山峰,整片山脈。
關於獵人小屋的選址,徐中磊拿不定主意。黃角峰半山腰倒是有適合蓋屋的地方,但是離徐家老屋實在是太遠,來回六天,建造的時間就會拉得無限長,肯定沒法在這個夏天到來之前蓋好屋子……加上這裏荒無人煙、孤立無援,要是大雪封山,肯定會死在這裏。
他對照著之前看過的資料,躊躇不定:
「有個想法……今年我們沒時間在這裏蓋房了,將來肯定要在這裏蓋一座,我們就學大興安嶺的獵戶,每隔幾十公裏蓋一座小屋子,然後再繼續往裏探路,比冒冒失失直接黃角峰蓋房要安全一些。」
「行,我看咱們路上有一個露營點就挺合適的,你合計一下——」
程昱銘本來就有盤算,覺得來山裏蓋屋後勤壓力太大了,徐中磊一提,他便滿口答應。
一口吃不成胖子,他們還年輕,穩紮穩打,慢慢來。
第115章 我佛不渡 破窗理論
徐中磊一家考察完獵人小屋選址回來, 第一件事情就是捕魚。
水車在窯洞裏沉寂一冬,現在冰也化了,是時候上場了。
在魚的誘惑麵前, 有活的、沒活的村裏人, 螞蟻搬家一樣, 把水車各個部件挪到鎮上大堤上。
徐中磊就蹲在路邊,把這些玩意挪到水上浮筒上。
橋墩和小艇非常巧妙地卡住漂浮的浮筒, 看著安全性有保證, 徐中磊索性就將水車盡量往河中靠, 這樣水位更深, 撈到魚的機率就更大一些。
徐中磊拎著他的小錘子在小艇上忙活大幾天, 一個水車就在河邊立起來。
下水的那天,全村人都來了,站在岸邊翹首以待, 水車轉軸借著河水流動緩緩旋轉起來,八個巨大的魚簍順時針往河水裏紮。
嘎吱, 嘎吱。
嘩啦,嘩啦。
大家一聲不吭, 靜靜等著獵物入坑。
下水十分成功,不到一刻鍾, 第一條魚被魚簍帶起,轉動到最高點之後, 順著預定的木質滑軌向下滑,安安穩穩地落在一個鏤空的大木筐裏。
入簍的一路安排得明明白白, 雪白魚肚皮拋起一道靚麗的弧線。
徐中磊伸進木框,把第一條魚拎起來,稍微展示了一下這條大魚的大小。
然後塞給最近的徐誌平, 「一會煮一大鍋,咱們都嚐嚐味道——」
徐誌平仔仔細細端詳這條魚,笑得見牙不見眼:
「好青魚!壯實得很,有個五六斤!」
「讓我瞅瞅!讓我瞅瞅!好久沒見著肉了——」
「我來剖——石頭,你這抓魚的什麽時候能教教我咋做?比我用網子撈可快太多……」
徐中磊隨口答:「您那是也幫了忙的,這東西可不好做!到時候咱村裏人都閑下來,一起多做幾個!」
他確實沒有藏私的想法,現在這條河上隻有徐家老屋村在捕魚,就算是多十幾二十個水車,也影響不到什麽。
倒是趁著群情激昂,徐中磊提到:
「各位,水車抓魚開始就不會停,收穫肯定不小,怕到時候殺魚曬魚忙不贏,咱們這兩天搭棚子,蓋屋子,到時候收了魚,到時候就直接處理好,再拉回咱家。」
「這有啥?你石頭的話,咱聽!」徐誌平漲紅臉,「鄉親們,咱們今天就開幹!幹完再回家!」
不知道是水車神力非凡,還是這條河裏的魚一年多沒人抓過,太陽下山,鏤空木框已經裝滿了魚。
徐中磊換上新的木框,這些魚就全部讓小程幫著抬到河堤下的鎮子裏邊。
「嘩啦」一下,倒得滿地都是銀白色的魚肚皮。
村裏人一遍又一遍觀摩著這些個頭肥大的魚,喜上眉梢,口水不止。
堰塞湖是地震使山體岩石在山穀堆積聚集積水之後後天形成的湖,最有名的堰塞湖是黑龍江的五大連池,不過大多數堰塞湖十分危險,後天堆積的岩石結構不穩定,一旦水蓄積過多,隨時有坍塌風險,造成泥石流、洪水等次生災害。
想要在這邊建房子,看來得找時間去看看這堰塞湖。
山頂上又冷,大風颳得人臉疼,看著時間還早,程昱銘便放棄了在山頂上露營的計劃,招呼下山。
下山走得是另一條路,倒是有了新發現,背風坡栽種了一大片紅鬆,橫豎相間,走線筆直,一看就是有強迫症的人類才能種出來的。
紅鬆作為一種經濟樹種,種遍全華夏都沒啥奇怪。
這一片林子長得就頗好,時不時都能聽見幾聲細細的鳥叫,地上還有鬆果、鬆香啥的,和地震前的普通林子已經沒兩樣。
徐中磊想起之前看過的雜誌,試探地從一截半朽的鬆樹幹扒拉出一大塊樹幹,用小刀切出指甲蓋大小一塊。
「看我變個魔術。」
他點燃鬆枝,一小塊鬆枝很快就亮起火光,奇怪的是一小塊鬆枝竟然燒十分鍾也沒熄滅,比普通樹枝耐燒十倍不止。
「這叫做鬆明,這截樹幹都是凝結的油脂,所以耐燒。」
「古代人經常用鬆明照明,現代社會驢友們會掛一些鬆明的木屑出來,用來引火。」
徐中磊把這一大塊鬆明裝進背包,打算帶回村裏,畢竟來都來了,不帶點土特產,就算白來一趟。
今後,這些耐寒的鬆樹即將慢慢地擴充領土,直到占據整座山峰,整片山脈。
關於獵人小屋的選址,徐中磊拿不定主意。黃角峰半山腰倒是有適合蓋屋的地方,但是離徐家老屋實在是太遠,來回六天,建造的時間就會拉得無限長,肯定沒法在這個夏天到來之前蓋好屋子……加上這裏荒無人煙、孤立無援,要是大雪封山,肯定會死在這裏。
他對照著之前看過的資料,躊躇不定:
「有個想法……今年我們沒時間在這裏蓋房了,將來肯定要在這裏蓋一座,我們就學大興安嶺的獵戶,每隔幾十公裏蓋一座小屋子,然後再繼續往裏探路,比冒冒失失直接黃角峰蓋房要安全一些。」
「行,我看咱們路上有一個露營點就挺合適的,你合計一下——」
程昱銘本來就有盤算,覺得來山裏蓋屋後勤壓力太大了,徐中磊一提,他便滿口答應。
一口吃不成胖子,他們還年輕,穩紮穩打,慢慢來。
第115章 我佛不渡 破窗理論
徐中磊一家考察完獵人小屋選址回來, 第一件事情就是捕魚。
水車在窯洞裏沉寂一冬,現在冰也化了,是時候上場了。
在魚的誘惑麵前, 有活的、沒活的村裏人, 螞蟻搬家一樣, 把水車各個部件挪到鎮上大堤上。
徐中磊就蹲在路邊,把這些玩意挪到水上浮筒上。
橋墩和小艇非常巧妙地卡住漂浮的浮筒, 看著安全性有保證, 徐中磊索性就將水車盡量往河中靠, 這樣水位更深, 撈到魚的機率就更大一些。
徐中磊拎著他的小錘子在小艇上忙活大幾天, 一個水車就在河邊立起來。
下水的那天,全村人都來了,站在岸邊翹首以待, 水車轉軸借著河水流動緩緩旋轉起來,八個巨大的魚簍順時針往河水裏紮。
嘎吱, 嘎吱。
嘩啦,嘩啦。
大家一聲不吭, 靜靜等著獵物入坑。
下水十分成功,不到一刻鍾, 第一條魚被魚簍帶起,轉動到最高點之後, 順著預定的木質滑軌向下滑,安安穩穩地落在一個鏤空的大木筐裏。
入簍的一路安排得明明白白, 雪白魚肚皮拋起一道靚麗的弧線。
徐中磊伸進木框,把第一條魚拎起來,稍微展示了一下這條大魚的大小。
然後塞給最近的徐誌平, 「一會煮一大鍋,咱們都嚐嚐味道——」
徐誌平仔仔細細端詳這條魚,笑得見牙不見眼:
「好青魚!壯實得很,有個五六斤!」
「讓我瞅瞅!讓我瞅瞅!好久沒見著肉了——」
「我來剖——石頭,你這抓魚的什麽時候能教教我咋做?比我用網子撈可快太多……」
徐中磊隨口答:「您那是也幫了忙的,這東西可不好做!到時候咱村裏人都閑下來,一起多做幾個!」
他確實沒有藏私的想法,現在這條河上隻有徐家老屋村在捕魚,就算是多十幾二十個水車,也影響不到什麽。
倒是趁著群情激昂,徐中磊提到:
「各位,水車抓魚開始就不會停,收穫肯定不小,怕到時候殺魚曬魚忙不贏,咱們這兩天搭棚子,蓋屋子,到時候收了魚,到時候就直接處理好,再拉回咱家。」
「這有啥?你石頭的話,咱聽!」徐誌平漲紅臉,「鄉親們,咱們今天就開幹!幹完再回家!」
不知道是水車神力非凡,還是這條河裏的魚一年多沒人抓過,太陽下山,鏤空木框已經裝滿了魚。
徐中磊換上新的木框,這些魚就全部讓小程幫著抬到河堤下的鎮子裏邊。
「嘩啦」一下,倒得滿地都是銀白色的魚肚皮。
村裏人一遍又一遍觀摩著這些個頭肥大的魚,喜上眉梢,口水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