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裏荒廢水田裏,大家都在緊趕慢趕地勞作,種下白菜、土豆、紅薯,又引來水塘裏的雪水辛勤澆灌。
大雪到來之前每年夏末,農村人需要與時間賽跑,收穫春糧,再種下夏糧,叫做「雙搶」,搶兩茬收成,那時的勞累和現在倒也相差不多。
就算在極盡付出勞動力,疲勞忙累的時候,徐中磊扔下小程和小橙,帶著兩條狗踏出徐家老屋地界,他想看看這世界變成啥樣。
徐中磊第一天就是往鎮上趕,縣裏重金修的馬路現在都七零八碎,冬天太長又太冷,水分結冰之後體積膨脹,再加上水泥的本身熱脹冷縮,兩相作用之下,大馬路裂開數不清的口子,加上地震之後的樹木倒地,土石亂滾,一路走得非常不順。
道旁山林,樹木都死得差不多了,苔蘚在溫度升高之後更加放肆地爬滿了整個丘陵,綠油油的一片。
徐中磊心裏早有準備,南方丘陵地區的亞熱帶山林,大雪之後肯定活不了多少,但是這些死亡的樹木橫陳在他的麵前時,帶來的震撼簡直無法言語。
一整天獨自行路,徐中磊腦子就在琢磨著:新的樹種會有嗎?下一次融雪的時候沒有樹林的緩衝,會不會直接就泥石流了?原來靠這些樹生活的鳥啊蛇啊,都還能活下來嗎?
直到太陽落下,徐中磊才遠遠瞥見鎮上標誌性的大堤。
他找個平坦的地方搭帳篷,拉著兩條狗吃完飯,左擁右抱的時候想起上次來鎮上的場景,那時候是程昱銘和他一起來的……
說起來,和小程形影不離都一年多了……一日不見,總覺得身邊少了些什麽。
徐中磊躺在帳篷裏,身邊摟著小紙,從帳篷的透明屋頂裏看亙古不變的星空,緩慢地進入夢鄉……
第二天一早,徐中磊就穿過農田直接上河堤,他來鎮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看看這條大河的情況。
大河漲水了,離河堤隻有不到兩米的深度——往常這條河隻有夏天水流最大的時候才能達到這樣的流量。徐中磊扔了一片樹葉,樹葉很快就順著水流漂遠——水流很急;河裏還有碎冰、爛木頭……
這條大河最上遊是南嶺山脈,路經九夷山脈,又穿過縣城,往前匯入湘江,直達長江。
徐中磊學過地理「淩汛」,推測上遊山脈的雪還得化一陣,現在水急冰又多,看來捕魚水車還不能上場抓魚。
他被狗拉著往前漫無目的地走,左右看河堤兩岸村莊田地,也觀察看有沒有倖存者留下的痕跡。
倖存者隻是徐中磊的妄想,很明顯,一個人都沒有。
走到草莓大棚這邊,就看見大河上不知道卡了什麽東西在河麵。
一大塊,漂浮著。
「有東西?」
徐中磊好奇心一上來,往前又走了幾百米,終於看清河邊漂的啥,一艘小遊艇,寫著「船上吃魚」「船上釣魚」,還有一個水上漂浮平台。
被倆靠近的河墩攔住。
這河墩是之前鎮上到縣城橋的河墩,地震的時候橋麵被直接振到水下去,留下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橋墩,岸邊這倆橋墩靠的很近,於是結結實實攔住不少東西。
徐中磊一拍腦門,差點笑出聲來,真是走大運了!
這倆都是好東西!
南方大河裏,常有小船幹「船上吃魚」的生意,在船頭擺上煤爐灶,船尾拉漁網,也垂釣,釣上啥就是啥,吃得就是一個「鮮」字,但是由於安全沒得保證,船老闆也喜歡圖方便亂倒垃圾,時常被監管局盯上整改,小遊艇就是做這東逃西竄生意的。
至於水上漂浮平台,那更是好東西,徐中磊的老本行,學名叫做「漂浮式水上浮筒」,眼前這個有三四米長,兩米多寬,整體亮橘色,看著像是之前人用來做登船輔助的……
這倆之前幹什麽不重要,有了它們,徐中磊的捕魚大計簡直就是板上釘釘,勝利就在眼前。
漂浮式水上浮筒卡在橋墩上,小船一麵靠著水上浮筒,一邊也靠岸,看著十分牢固,但是徐中磊保險起見,又殷勤地找到倆船的錨,纏繞在河邊的大木樁上,這才樂滋滋地打道回府。
不虛此行啊,有肉吃了!
第114章 黃角峰 鬆樹統治世界
從鎮上回來, 捕魚計劃正式提上日程,徐中磊和村裏一說,說隻等河裏冰化得差不多, 就全村上陣裝機器。
伴隨(可能存在的)烤魚香, 徐家老屋人種菜、蓋房就更加賣力, 日出就起,幹到月上柳梢頭, 偶爾還熬個夜, 撐著做些施肥鬆土的活。
可以說是996本6了。
徐中磊和程昱銘灰頭土臉在泥土地上侍弄一陣, 由於沒有迫切建造需求, 是最先在村裏閑下來的人, 此時公曆翻到五月,徐中磊看著日曆,覺得每一行都寫著「宜出行」。
他想去九夷山脈看看, 走白羊村那條道,再往裏三十公裏, 就是無窮無盡的九夷山脈,本地許多小溪從此發源, 流入大海。
山林裏,肯定有比苔蘚更好吃的食材。
徐中磊如此堅決, 於是準備工作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一家三口加上兩隻狗, 滿打滿算八天的出行,要準備食物就是一個巨大工程。
小程老廣安人, 入口有些講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要均衡配比, 又要保證便攜,著實在廚房奮鬥了兩天才做好一家人的飯。
家大業大,徐中磊把家裏要澆水施肥的植物們全部澆得透透的,在雞籠裏放了夠吃二十天的飼料,順便拜託徐誌平沒事時幫忙照看……
大雪到來之前每年夏末,農村人需要與時間賽跑,收穫春糧,再種下夏糧,叫做「雙搶」,搶兩茬收成,那時的勞累和現在倒也相差不多。
就算在極盡付出勞動力,疲勞忙累的時候,徐中磊扔下小程和小橙,帶著兩條狗踏出徐家老屋地界,他想看看這世界變成啥樣。
徐中磊第一天就是往鎮上趕,縣裏重金修的馬路現在都七零八碎,冬天太長又太冷,水分結冰之後體積膨脹,再加上水泥的本身熱脹冷縮,兩相作用之下,大馬路裂開數不清的口子,加上地震之後的樹木倒地,土石亂滾,一路走得非常不順。
道旁山林,樹木都死得差不多了,苔蘚在溫度升高之後更加放肆地爬滿了整個丘陵,綠油油的一片。
徐中磊心裏早有準備,南方丘陵地區的亞熱帶山林,大雪之後肯定活不了多少,但是這些死亡的樹木橫陳在他的麵前時,帶來的震撼簡直無法言語。
一整天獨自行路,徐中磊腦子就在琢磨著:新的樹種會有嗎?下一次融雪的時候沒有樹林的緩衝,會不會直接就泥石流了?原來靠這些樹生活的鳥啊蛇啊,都還能活下來嗎?
直到太陽落下,徐中磊才遠遠瞥見鎮上標誌性的大堤。
他找個平坦的地方搭帳篷,拉著兩條狗吃完飯,左擁右抱的時候想起上次來鎮上的場景,那時候是程昱銘和他一起來的……
說起來,和小程形影不離都一年多了……一日不見,總覺得身邊少了些什麽。
徐中磊躺在帳篷裏,身邊摟著小紙,從帳篷的透明屋頂裏看亙古不變的星空,緩慢地進入夢鄉……
第二天一早,徐中磊就穿過農田直接上河堤,他來鎮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看看這條大河的情況。
大河漲水了,離河堤隻有不到兩米的深度——往常這條河隻有夏天水流最大的時候才能達到這樣的流量。徐中磊扔了一片樹葉,樹葉很快就順著水流漂遠——水流很急;河裏還有碎冰、爛木頭……
這條大河最上遊是南嶺山脈,路經九夷山脈,又穿過縣城,往前匯入湘江,直達長江。
徐中磊學過地理「淩汛」,推測上遊山脈的雪還得化一陣,現在水急冰又多,看來捕魚水車還不能上場抓魚。
他被狗拉著往前漫無目的地走,左右看河堤兩岸村莊田地,也觀察看有沒有倖存者留下的痕跡。
倖存者隻是徐中磊的妄想,很明顯,一個人都沒有。
走到草莓大棚這邊,就看見大河上不知道卡了什麽東西在河麵。
一大塊,漂浮著。
「有東西?」
徐中磊好奇心一上來,往前又走了幾百米,終於看清河邊漂的啥,一艘小遊艇,寫著「船上吃魚」「船上釣魚」,還有一個水上漂浮平台。
被倆靠近的河墩攔住。
這河墩是之前鎮上到縣城橋的河墩,地震的時候橋麵被直接振到水下去,留下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橋墩,岸邊這倆橋墩靠的很近,於是結結實實攔住不少東西。
徐中磊一拍腦門,差點笑出聲來,真是走大運了!
這倆都是好東西!
南方大河裏,常有小船幹「船上吃魚」的生意,在船頭擺上煤爐灶,船尾拉漁網,也垂釣,釣上啥就是啥,吃得就是一個「鮮」字,但是由於安全沒得保證,船老闆也喜歡圖方便亂倒垃圾,時常被監管局盯上整改,小遊艇就是做這東逃西竄生意的。
至於水上漂浮平台,那更是好東西,徐中磊的老本行,學名叫做「漂浮式水上浮筒」,眼前這個有三四米長,兩米多寬,整體亮橘色,看著像是之前人用來做登船輔助的……
這倆之前幹什麽不重要,有了它們,徐中磊的捕魚大計簡直就是板上釘釘,勝利就在眼前。
漂浮式水上浮筒卡在橋墩上,小船一麵靠著水上浮筒,一邊也靠岸,看著十分牢固,但是徐中磊保險起見,又殷勤地找到倆船的錨,纏繞在河邊的大木樁上,這才樂滋滋地打道回府。
不虛此行啊,有肉吃了!
第114章 黃角峰 鬆樹統治世界
從鎮上回來, 捕魚計劃正式提上日程,徐中磊和村裏一說,說隻等河裏冰化得差不多, 就全村上陣裝機器。
伴隨(可能存在的)烤魚香, 徐家老屋人種菜、蓋房就更加賣力, 日出就起,幹到月上柳梢頭, 偶爾還熬個夜, 撐著做些施肥鬆土的活。
可以說是996本6了。
徐中磊和程昱銘灰頭土臉在泥土地上侍弄一陣, 由於沒有迫切建造需求, 是最先在村裏閑下來的人, 此時公曆翻到五月,徐中磊看著日曆,覺得每一行都寫著「宜出行」。
他想去九夷山脈看看, 走白羊村那條道,再往裏三十公裏, 就是無窮無盡的九夷山脈,本地許多小溪從此發源, 流入大海。
山林裏,肯定有比苔蘚更好吃的食材。
徐中磊如此堅決, 於是準備工作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一家三口加上兩隻狗, 滿打滿算八天的出行,要準備食物就是一個巨大工程。
小程老廣安人, 入口有些講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要均衡配比, 又要保證便攜,著實在廚房奮鬥了兩天才做好一家人的飯。
家大業大,徐中磊把家裏要澆水施肥的植物們全部澆得透透的,在雞籠裏放了夠吃二十天的飼料,順便拜託徐誌平沒事時幫忙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