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三日,除夕。
相較於去年還有臘魚臘雞,今年的除夕宴簡直就沒有一丁點值得準備的地方。
沒有葷菜,沒有花式繁多的主食,隻有土豆,無盡的土豆,還有數不清的白菜、苔蘚……
於是,也不需要女人們辛苦準備年夜飯了,大家圍成一團,在烘幹房燒起大坑,躺著、坐著嘮嗑,對於年夜飯簡直一點期待也無。
等到正午,春娟姐一嗓子喊道:「吃飯了!」
徐中磊拉著一家三口,帶著自己的大陶碗也跟著往餐桌麵前湊,發現竟然做得有模有樣。
分了兩桌,每桌都踏踏實實上三大盆:紅薯粉燴土豆,辣炒大白菜,還有一個盆大餅子,用的是土豆和綠苔蘚——味道最好的一種苔蘚。
結結實實三個大臉盆裝著,兩個大菜盆邊肉眼可見許多油花花,看著便是真材實料。
大家一哄而上,瞬間圍住兩個大桌。
徐中磊第一碗紅薯粉絲還沒吃到一半,看見一旁徐大利已經滿上了第二碗,不由得讓人感慨「幹飯人」群體的內部競爭如此激烈!
稍微一掃視,原來在桌男男女女都已經端上吃上了第二碗……而大盆裏的紅薯粉已經所剩無幾。
這波是內卷。
兩盆有油水大菜吃完,剩下的苔蘚餅子也用鍋底的湯汁浸了,珍惜地吃進嘴裏,最後剩下六個大臉盆,無一不瓦光鋥亮,淨可照人。
飯後吹牛時間,鐵叔一磕鞋底灰,摸著自己小鬍子,笑道:「……我們年輕時得去鎮上修水庫,壯勞力一天算兩個工分,管中午一頓稀飯。那時候也是窮,我們窮,鎮上也窮。中午吃飯的時候還有個人盯著,讓我們吃完第一碗才能第二碗,我第一碗就下死力氣裝,堆得跟碗一樣平。稀裏嘩啦喝完稀飯之後,一看,嘿!一桶稀飯就沒了!但是別人都端著第二碗細嚼慢咽……我當時就說!這不對啊!咋滴我就沒喝到第二碗呢?!」
「為啥呢?」程昱銘好奇地問。
躺著坐著的眾人嬉笑著一起回答:
「因為大家第一碗都隻裝半——碗——」
徐誌平笑道:「每次村裏吃席,鐵叔都把這事說一遍,不知道這事都不能算徐家老屋人!」
……
除夕隻能算是短暫的放縱,意思意思過完大年初一,徐家老屋又回到了「貓冬」的狀態。
掛曆一頁一頁地撕去,在四月之後的某一個清晨,「哢擦」「哢嚓」的冰層斷裂聲響起,想到某種可能,徐中磊著急地拉開窗簾。
「嘩啦——」
久違的太陽從東邊升起,遠處的雲層逐漸消散,冰雪之下的徐家老屋變得一片金黃,房屋、圍牆、樹林、田地……一片澄澈,世界清晰得如同十年的盲人擁有了一雙嶄新的眼睛。
「ohhhhhhhhh——」
「八個月!!!八個月的雪,停了!!!」
「雪停之後,第一個太陽天,值得好好慶祝。」程昱銘高興得衣服都沒穿好,鑽進地下室,打算找一些食材,做上一大桌子的飯菜,慶祝「守得雲開」的一天。
徐中磊帶著家裏大大小小貓貓狗狗在院子來回走了幾十趟,又翻出了幾百年沒拿出來的手機,開最大音量唱《好運來》。
遇到高興的事情就是值得載歌載舞,少數民族誠不欺我!
再遠的地方,傳出來被鬆軟雪花吸收後的歡呼聲——
「rnm,老天爺,老子活過來了!沒想到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有本事再不出太陽啊!老子還能再活一個月!」
八個月積攢下來的冰層有幾十厘米,就算太陽出來也需要好幾天才能融化,但這並不妨礙徐家老屋人心裏一條又一條地計劃接下來的日子。
徐誌平準備把屋子推倒重建,牆壁要再厚一點,至少得弄個七十厘米厚,地基再抬高一點,最好抬一米高,到時候再下雪就不用辛辛苦苦鏟牆根;
鐵叔和國強國盛兩兄弟早就約好了,他們仨人要把屋子再改一下,火炕要改,廚房最好挪到屋子裏,這樣以後就不要趟著大雪再去廚房做飯,要箍幾個好用的恭桶,老年人總是便秘,露天上廁所實在是折磨人……
曾醫生想去鎮上中藥房,帶上兒子看能不能多找到幾本醫書;
……
但是萬萬沒想到,最先把內心無數想法付諸行動的是一個小姑娘——
徐敏敏。
她要分家。
這可炸鍋了,徐中磊一家吃瓜群眾趕到徐輝家裏,聽見老村長在一邊淳淳教誨:
「……你一個小姑娘想那麽多幹嘛?在家幹點活不是應該的嗎?你娭毑不是也沒有餓著你嗎?要是不你娭毑你爹媽養著,這麽幾個月你早就餓死了。現在天氣稍微好一點,你不圖回報就開始準備分家了?!哪有這樣吃白食的道理?人可不是畜生,不能當白眼狼……」
「你今年十五……十六歲了,就算是擱之前,也沒有姑娘家不結婚直接分家的道理,老頭我在徐家老屋組住這麽多年,就沒有這樣的!我們要是同意,就是把我們老臉都丟盡了!不分!怎麽能分?!」老村長連連擺手,又指道:「徐誌平,我先表個態,你要是同意分家了,就是不把我這個老村長放在眼裏!」
朱娭毑下垂著臉皮,涼涼地說:
「分!你把彩禮錢給了,想怎麽分都可以,就是現在去跳河,我也沒意見。」
相較於去年還有臘魚臘雞,今年的除夕宴簡直就沒有一丁點值得準備的地方。
沒有葷菜,沒有花式繁多的主食,隻有土豆,無盡的土豆,還有數不清的白菜、苔蘚……
於是,也不需要女人們辛苦準備年夜飯了,大家圍成一團,在烘幹房燒起大坑,躺著、坐著嘮嗑,對於年夜飯簡直一點期待也無。
等到正午,春娟姐一嗓子喊道:「吃飯了!」
徐中磊拉著一家三口,帶著自己的大陶碗也跟著往餐桌麵前湊,發現竟然做得有模有樣。
分了兩桌,每桌都踏踏實實上三大盆:紅薯粉燴土豆,辣炒大白菜,還有一個盆大餅子,用的是土豆和綠苔蘚——味道最好的一種苔蘚。
結結實實三個大臉盆裝著,兩個大菜盆邊肉眼可見許多油花花,看著便是真材實料。
大家一哄而上,瞬間圍住兩個大桌。
徐中磊第一碗紅薯粉絲還沒吃到一半,看見一旁徐大利已經滿上了第二碗,不由得讓人感慨「幹飯人」群體的內部競爭如此激烈!
稍微一掃視,原來在桌男男女女都已經端上吃上了第二碗……而大盆裏的紅薯粉已經所剩無幾。
這波是內卷。
兩盆有油水大菜吃完,剩下的苔蘚餅子也用鍋底的湯汁浸了,珍惜地吃進嘴裏,最後剩下六個大臉盆,無一不瓦光鋥亮,淨可照人。
飯後吹牛時間,鐵叔一磕鞋底灰,摸著自己小鬍子,笑道:「……我們年輕時得去鎮上修水庫,壯勞力一天算兩個工分,管中午一頓稀飯。那時候也是窮,我們窮,鎮上也窮。中午吃飯的時候還有個人盯著,讓我們吃完第一碗才能第二碗,我第一碗就下死力氣裝,堆得跟碗一樣平。稀裏嘩啦喝完稀飯之後,一看,嘿!一桶稀飯就沒了!但是別人都端著第二碗細嚼慢咽……我當時就說!這不對啊!咋滴我就沒喝到第二碗呢?!」
「為啥呢?」程昱銘好奇地問。
躺著坐著的眾人嬉笑著一起回答:
「因為大家第一碗都隻裝半——碗——」
徐誌平笑道:「每次村裏吃席,鐵叔都把這事說一遍,不知道這事都不能算徐家老屋人!」
……
除夕隻能算是短暫的放縱,意思意思過完大年初一,徐家老屋又回到了「貓冬」的狀態。
掛曆一頁一頁地撕去,在四月之後的某一個清晨,「哢擦」「哢嚓」的冰層斷裂聲響起,想到某種可能,徐中磊著急地拉開窗簾。
「嘩啦——」
久違的太陽從東邊升起,遠處的雲層逐漸消散,冰雪之下的徐家老屋變得一片金黃,房屋、圍牆、樹林、田地……一片澄澈,世界清晰得如同十年的盲人擁有了一雙嶄新的眼睛。
「ohhhhhhhhh——」
「八個月!!!八個月的雪,停了!!!」
「雪停之後,第一個太陽天,值得好好慶祝。」程昱銘高興得衣服都沒穿好,鑽進地下室,打算找一些食材,做上一大桌子的飯菜,慶祝「守得雲開」的一天。
徐中磊帶著家裏大大小小貓貓狗狗在院子來回走了幾十趟,又翻出了幾百年沒拿出來的手機,開最大音量唱《好運來》。
遇到高興的事情就是值得載歌載舞,少數民族誠不欺我!
再遠的地方,傳出來被鬆軟雪花吸收後的歡呼聲——
「rnm,老天爺,老子活過來了!沒想到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有本事再不出太陽啊!老子還能再活一個月!」
八個月積攢下來的冰層有幾十厘米,就算太陽出來也需要好幾天才能融化,但這並不妨礙徐家老屋人心裏一條又一條地計劃接下來的日子。
徐誌平準備把屋子推倒重建,牆壁要再厚一點,至少得弄個七十厘米厚,地基再抬高一點,最好抬一米高,到時候再下雪就不用辛辛苦苦鏟牆根;
鐵叔和國強國盛兩兄弟早就約好了,他們仨人要把屋子再改一下,火炕要改,廚房最好挪到屋子裏,這樣以後就不要趟著大雪再去廚房做飯,要箍幾個好用的恭桶,老年人總是便秘,露天上廁所實在是折磨人……
曾醫生想去鎮上中藥房,帶上兒子看能不能多找到幾本醫書;
……
但是萬萬沒想到,最先把內心無數想法付諸行動的是一個小姑娘——
徐敏敏。
她要分家。
這可炸鍋了,徐中磊一家吃瓜群眾趕到徐輝家裏,聽見老村長在一邊淳淳教誨:
「……你一個小姑娘想那麽多幹嘛?在家幹點活不是應該的嗎?你娭毑不是也沒有餓著你嗎?要是不你娭毑你爹媽養著,這麽幾個月你早就餓死了。現在天氣稍微好一點,你不圖回報就開始準備分家了?!哪有這樣吃白食的道理?人可不是畜生,不能當白眼狼……」
「你今年十五……十六歲了,就算是擱之前,也沒有姑娘家不結婚直接分家的道理,老頭我在徐家老屋組住這麽多年,就沒有這樣的!我們要是同意,就是把我們老臉都丟盡了!不分!怎麽能分?!」老村長連連擺手,又指道:「徐誌平,我先表個態,你要是同意分家了,就是不把我這個老村長放在眼裏!」
朱娭毑下垂著臉皮,涼涼地說:
「分!你把彩禮錢給了,想怎麽分都可以,就是現在去跳河,我也沒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