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去看日記,確實是想姐姐了,某一次寫文章,鬼使神差的,抄了日記裏的文章。
意外的,那篇文章力壓賴笑笑受了全校表彰,登了市報,從此她有了滬澄才女之名。
很快喬氏發現此事,狠狠批了她一頓。
後來,白先生說她的文章始終差了一口靈氣,她到底還是沒忍住。
但她學聰明了,或是借一些獨到的見解,或是挪來一兩句點睛之筆,這種文字裏的遊戲,喬氏那樣的婦人是看不出的。
這個小秘密她一直藏得很好,萬萬沒料到,被雲知窺見了端倪。
雲知也沒想到,三姐姐這隻驕傲的小孔雀,能說出這種不知恥的話來。
放了學,她前腳剛跨入客廳,就看到楚仙坐在沙發上哭哭啼啼的,大伯母三伯母都在。誰能想得到,楚仙翹了一節課回到家來,先告了這打「1」分的狀。
大伯母倒是慈眉善目的說:「五丫頭心性直,誤以為楚仙抄她的姐姐,生氣也是應該的。可小五啊,從前楚曼就常常會給楚仙批作文,改寫的時候可是成段成段的呢,一兩句話借鑑真的沒什麽的。」
三伯母照例補了一句風涼話,「好歹是自家姐妹呢,這一分打下去拉低平均分,還不曉得三丫頭能不能去的了北京呢。」
小弟弟伯湛不懂發生了什麽事,聽到楚仙姐姐哭,跟著附和:「就是,你太過分了吧。」
大伯母上前拉雲知的手,「大伯母沒有怪你的意思,你本來就住在楚曼對屋,哪能沒有好奇心呢……這樣,你回頭,同白先生說說,把分改回去就沒事了。」
擱往常,喬氏這反應,雲知大抵也不會太意外,可這回,她忽然覺得有些可笑。
那明明不是借鑑一兩句的問題。
那整段描繪裏的場景、被摯友感動的心情,原原本本是另外一個人的親身經歷,是真情實感之後即時記下的體悟,是獨屬於那個叫林楚曼的女孩的。
雲知靜靜說:「大伯母,我哪曉得那文章是楚仙姐姐寫的呀。」
楚仙聽她推脫,抹眼淚的手一頓,「你下午分明不是這麽說的。」
「三姐上來就推了我一把,我心裏哪能舒坦啊?不得順著你的話氣你啊。」雲知看向楚仙,「我眠淺,到了半夜有動靜就醒,好幾次看你進了楚曼姐姐的房間帶日記本,就瞎猜了兩句,我都沒進過那屋,哪曉得你是借鑑了一句兩句,還是三句五句?」
「你……」
「大伯母放心,我找過白老師,分都塗掉了,之後會找其他人評上的。」她道。
雲知這一招,先是把「進禁區」這罪名給洗了,再強調「好幾回」,最後「懂分寸」的收拾了爛攤子,那麽不懂事的那個,自然成了楚仙。
回屋後,樓下喬氏仍在訓斥三姐,雲知躺在床上,從書包裏拿出新文學社的報名表格。
她早就想到以楚仙的性子,發現分是她打的,定是要回家吵著鬧著逼她改分。她若堅持己見,到時候不要說是大伯大伯母,就是祖父怕都難免責備她兩句。
可是,仍有些氣不過。
於是忍不住想:如果憑本事拿到名額,把楚仙刷下來,誰又能數落她的不是呢?
報名截止日的前兩日,白石先生收到了來自於雲知的報名文章。
滬澄校內的評選已接近尾聲統分階段,她這麽橫插一桿進來,白石先生起初是不大願意收的,雲知也不強求,隻讓老師幫忙看看,他隻看幾眼,立馬戴上眼鏡認真坐下身。
故事以一幅小皇帝的塗鴉畫流落民間為線索,講述了科舉廢除後第三年的光景。短短不過三千字,卻從昔日的帝師、落榜的狀元說到了新學堂的教習、被招安的土匪。白先生翻到最後一頁時,甚至都沒第一時間反應過來,隻問:「沒了?」
「沒了。」雲知答。
「那畫最後去哪兒了?」
「文裏寫了,就在倒數第二段。」
白先生倒回去看了一遍,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天子的畫到頭來竟成了土匪窩前的辟邪符……妙,真是妙極!」他笑了一會兒,才問,「你是怎麽想起寫這個故事的?」
雲知說:「我前段時間想請家庭教師,發現報紙上大多教師資歷裏都要強調接受過西洋文化,我就在想,科舉製度也就停了十多年,那些昔日自幼八股文的讀書人又都去了哪兒?一查之下,才知他們的去向五花八門的,或是做帳房、賣拳頭、代寫信或是上山投袍哥。我便想,從一種時代跨越到另一種時代,好像註定會有一批人被時代拋棄,可對許多人來說,他們隻是沒有機會明白而已。」
白先生點了點頭,不由感慨,「如今新式教育大興,除了城市少部分的人,大部分鄉村孩子仍無學可上,皆因缺乏良師而無從升學。教育改革,還是應考慮適應社會進化需求。」
他這樣說,自是認可了雲知文章,拿給其他幾位老師看,也都是讚不絕口。但仍有教師覺得雲知既是特招生來的,其餘科成績平平,去北京的名額就兩個,還是應該留給高年級學生。白先生卻認為,雲知的風格獨樹一幟,描繪之準確、鮮明、生動以及最後的反諷均恰到好處,不少大學生都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畢竟是文學評選,應該以文章本身為先。
眾教師們各執一詞,奈何沈校長之前說了不管這個,最後還是賴副校長出來定奪。
意外的,那篇文章力壓賴笑笑受了全校表彰,登了市報,從此她有了滬澄才女之名。
很快喬氏發現此事,狠狠批了她一頓。
後來,白先生說她的文章始終差了一口靈氣,她到底還是沒忍住。
但她學聰明了,或是借一些獨到的見解,或是挪來一兩句點睛之筆,這種文字裏的遊戲,喬氏那樣的婦人是看不出的。
這個小秘密她一直藏得很好,萬萬沒料到,被雲知窺見了端倪。
雲知也沒想到,三姐姐這隻驕傲的小孔雀,能說出這種不知恥的話來。
放了學,她前腳剛跨入客廳,就看到楚仙坐在沙發上哭哭啼啼的,大伯母三伯母都在。誰能想得到,楚仙翹了一節課回到家來,先告了這打「1」分的狀。
大伯母倒是慈眉善目的說:「五丫頭心性直,誤以為楚仙抄她的姐姐,生氣也是應該的。可小五啊,從前楚曼就常常會給楚仙批作文,改寫的時候可是成段成段的呢,一兩句話借鑑真的沒什麽的。」
三伯母照例補了一句風涼話,「好歹是自家姐妹呢,這一分打下去拉低平均分,還不曉得三丫頭能不能去的了北京呢。」
小弟弟伯湛不懂發生了什麽事,聽到楚仙姐姐哭,跟著附和:「就是,你太過分了吧。」
大伯母上前拉雲知的手,「大伯母沒有怪你的意思,你本來就住在楚曼對屋,哪能沒有好奇心呢……這樣,你回頭,同白先生說說,把分改回去就沒事了。」
擱往常,喬氏這反應,雲知大抵也不會太意外,可這回,她忽然覺得有些可笑。
那明明不是借鑑一兩句的問題。
那整段描繪裏的場景、被摯友感動的心情,原原本本是另外一個人的親身經歷,是真情實感之後即時記下的體悟,是獨屬於那個叫林楚曼的女孩的。
雲知靜靜說:「大伯母,我哪曉得那文章是楚仙姐姐寫的呀。」
楚仙聽她推脫,抹眼淚的手一頓,「你下午分明不是這麽說的。」
「三姐上來就推了我一把,我心裏哪能舒坦啊?不得順著你的話氣你啊。」雲知看向楚仙,「我眠淺,到了半夜有動靜就醒,好幾次看你進了楚曼姐姐的房間帶日記本,就瞎猜了兩句,我都沒進過那屋,哪曉得你是借鑑了一句兩句,還是三句五句?」
「你……」
「大伯母放心,我找過白老師,分都塗掉了,之後會找其他人評上的。」她道。
雲知這一招,先是把「進禁區」這罪名給洗了,再強調「好幾回」,最後「懂分寸」的收拾了爛攤子,那麽不懂事的那個,自然成了楚仙。
回屋後,樓下喬氏仍在訓斥三姐,雲知躺在床上,從書包裏拿出新文學社的報名表格。
她早就想到以楚仙的性子,發現分是她打的,定是要回家吵著鬧著逼她改分。她若堅持己見,到時候不要說是大伯大伯母,就是祖父怕都難免責備她兩句。
可是,仍有些氣不過。
於是忍不住想:如果憑本事拿到名額,把楚仙刷下來,誰又能數落她的不是呢?
報名截止日的前兩日,白石先生收到了來自於雲知的報名文章。
滬澄校內的評選已接近尾聲統分階段,她這麽橫插一桿進來,白石先生起初是不大願意收的,雲知也不強求,隻讓老師幫忙看看,他隻看幾眼,立馬戴上眼鏡認真坐下身。
故事以一幅小皇帝的塗鴉畫流落民間為線索,講述了科舉廢除後第三年的光景。短短不過三千字,卻從昔日的帝師、落榜的狀元說到了新學堂的教習、被招安的土匪。白先生翻到最後一頁時,甚至都沒第一時間反應過來,隻問:「沒了?」
「沒了。」雲知答。
「那畫最後去哪兒了?」
「文裏寫了,就在倒數第二段。」
白先生倒回去看了一遍,忽然哈哈大笑起來,「天子的畫到頭來竟成了土匪窩前的辟邪符……妙,真是妙極!」他笑了一會兒,才問,「你是怎麽想起寫這個故事的?」
雲知說:「我前段時間想請家庭教師,發現報紙上大多教師資歷裏都要強調接受過西洋文化,我就在想,科舉製度也就停了十多年,那些昔日自幼八股文的讀書人又都去了哪兒?一查之下,才知他們的去向五花八門的,或是做帳房、賣拳頭、代寫信或是上山投袍哥。我便想,從一種時代跨越到另一種時代,好像註定會有一批人被時代拋棄,可對許多人來說,他們隻是沒有機會明白而已。」
白先生點了點頭,不由感慨,「如今新式教育大興,除了城市少部分的人,大部分鄉村孩子仍無學可上,皆因缺乏良師而無從升學。教育改革,還是應考慮適應社會進化需求。」
他這樣說,自是認可了雲知文章,拿給其他幾位老師看,也都是讚不絕口。但仍有教師覺得雲知既是特招生來的,其餘科成績平平,去北京的名額就兩個,還是應該留給高年級學生。白先生卻認為,雲知的風格獨樹一幟,描繪之準確、鮮明、生動以及最後的反諷均恰到好處,不少大學生都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畢竟是文學評選,應該以文章本身為先。
眾教師們各執一詞,奈何沈校長之前說了不管這個,最後還是賴副校長出來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