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歷史同人]如何捕捉野生臥龍 作者:麥野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慘了吧。
周瑜深以為然:「確實挺艱難,所以他取了個名號,你可能聽說過……大家都叫他水鏡先生。」
好像是有些耳熟。
諸葛亮回憶著:「我家附近……好像也有個司馬先生。」
*
此時此刻,179號的屋門口,司馬懿正長久地陷入沉思。
他剛回到家,踩在自家的土地上,同一時間就收到了家園係統叮叮噹噹的提示。本來嘛,這塊地就是隨手抽到的,獎勵什麽的,他也不放在心上,隨意地看了一眼,一條條信息翻滾而下:
【九月六日,晴,您的小雞太餓了,去181號偷吃,不幸當場被抓,挨了一頓揍,嚶嚶嚶地跑了回來。孔明留言:你可以偷我的心,但不可以偷我的飼料!
九月七日,多雲轉晴,您的小雞又去181號偷吃,被揍了。小雞哭著對您說,主人,不是我想偷吃,實在是隔壁家的飼料太好吃,哥哥太好看。從今天起,我一定深刻反省,再也不會出去偷吃了!
九月八日,偷吃,被揍。
九月九日,偷吃……】
這也就罷了。
雖然他知道家園係統裏相互偷菜是國際慣例,有來有往才是鄰居之間的良好傳統美德,但……
這和他想像的不一樣啊!
司馬懿手裏拿著院門口撿來的便籤條,再看看那份回禮:整整齊齊紮成一捆堆在門邊上的八尺高兩尺寬大蔥,一時間無言震驚。
第16章
鄒衍約他們辰時三刻在河邊獨木橋,倒數第三個橋墩見麵。
秋高氣爽,正是釣魚的好時節……但既然是授課,應該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大概是要借著地勢講講五行吧?
諸葛亮不太記得稷下學宮裏還有這樣一個地方,翻地圖也沒找到——地圖上隻有學院的勢力分布,沒有河,更不會把橋墩標註出來。他發了一隻紙鶴去問周瑜,那邊好像還忙著,顧不上回答,也不知道一大早在折騰什麽,多半是和公會基地有關。
這倒無妨,諸葛亮來得早,便自己去找。
之前還未來得及縱觀學宮全貌,今天走了一圈,的確有一條河,並不遠,橫貫臨淄東西,隻不過要從蓬萊秘境前方的那片樹林繞過去。這才看到,後麵別有一番天地。
來到河邊時,橋上已經有人在了,兩個人正好並排站在第三個橋墩上,背對著南岸並不去注意旁人,一邊對著河邊的魚竿比劃,一邊很投入地說著什麽。
諸葛亮閑著沒事,聽了幾句,正要走上前去,不知道哪裏冒出個人,被他拉住了。
「別去湊熱鬧了。」那人口吻老道,見慣不驚地說,「那是大名鼎鼎的……莊子和惠子,他倆就喜歡沒事在稷下瞎逛悠,打嘴仗呢,不用去管。」
確實,這兩人當年在濠梁之上的辯論賽如雷貫耳,令人嘆為觀止。
諸葛亮:「……那還挺有閑情雅致。」
他看向來者。
青年介紹自己:「我叫司……哎算了,他們都叫我水鏡。」
諸葛亮肅然起敬,拱手道:「原來是二師兄。」
「……」
嗯,呃。司馬徽隱約覺得這稱呼怪怪的,不過也沒計較,看向橋上那兩位先生,又道:「你可知,惠施是名家的創始人?」
諸葛亮點點頭:「名家學派以辯者出名……」
擅長邏輯論證和思維論辯,喜歡探討世間萬物,簡單來說,就是沒事做就和人談星星談月亮,聊一聊充滿哲學思考的人生。如果你被他繞進去了,那就證明他成功了。
「和他們接觸,容易被坑,所以千萬要謹慎。」司馬微一本正經道。
諸葛亮沉思。
他那學習之路的任務才做了三個,完成方式也稀奇古怪,難以舉一反三。比如他什麽都沒做,隻是看了一回「孔丘先生拳打發瘋玩家」,便能領悟成功,經驗跟白給一樣。可陰陽家這邊,即便已經在鄒衍門下拜師學藝,任務提示卻一點動靜都沒有,叫人琢磨不透。
稷下學宮以道家學派為首,講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大概,任務係統也是順著這個邏輯來的。
聽司馬徽這麽說,他也打消了上前試探的念頭。
「鄒衍老師呢?」諸葛亮問。
「他在呢。」司馬徽伸手往河裏一指,「喏,那不就是。」
兩人一同望過去,隻見河裏咕嚕嚕地冒著水泡,突然掀起一陣漣漪,有人破水而出,嘩啦啦地驚散了一片魚群。
水麵翻湧,魚竿線被拉著往河裏滑,鄒衍隨手把魚鉤從袖子上掰下來,跟橋上那兩位打了聲招呼,便頂著冷風一身濕漉漉地上了岸。
「人都到齊了嗎?」他撥開頭髮,張望一圈,正好看到周瑜踩點趕到,頷首道,「嗯,那便開課了。」
鄒衍不拘小節,袖子甩了甩,揮出一堆水珠:「你們隨便坐。」
「先生,這天氣有些冷,小心著涼。」司馬徽提醒。
話音剛落,鄒衍微微一笑,手心向上張開,倏地冒出一團火,憑空燃燒,火光在指尖上跳躍,一點都沒燒到他自己,反而很快將袖子一圈烤幹了。
諸葛亮剛坐下來,立刻感覺到身旁的周瑜起了興致,迫不及待地問:「這便是陰陽術?」
「陰陽、五行說都源於道家,所謂陰陽,乃孕育天地萬物的法則,是一種此消彼長的力量,而五行之間相生相剋,也是基於這個法則。雖來自同源,卻各有發展,說到底,我們與那幫求仙問道的人不同。」鄒衍麵露矜持,下頜抬起,盡顯自得,一邊用樹枝在河邊的沙地上隨意地畫了幾道,看著像太極圖。
周瑜深以為然:「確實挺艱難,所以他取了個名號,你可能聽說過……大家都叫他水鏡先生。」
好像是有些耳熟。
諸葛亮回憶著:「我家附近……好像也有個司馬先生。」
*
此時此刻,179號的屋門口,司馬懿正長久地陷入沉思。
他剛回到家,踩在自家的土地上,同一時間就收到了家園係統叮叮噹噹的提示。本來嘛,這塊地就是隨手抽到的,獎勵什麽的,他也不放在心上,隨意地看了一眼,一條條信息翻滾而下:
【九月六日,晴,您的小雞太餓了,去181號偷吃,不幸當場被抓,挨了一頓揍,嚶嚶嚶地跑了回來。孔明留言:你可以偷我的心,但不可以偷我的飼料!
九月七日,多雲轉晴,您的小雞又去181號偷吃,被揍了。小雞哭著對您說,主人,不是我想偷吃,實在是隔壁家的飼料太好吃,哥哥太好看。從今天起,我一定深刻反省,再也不會出去偷吃了!
九月八日,偷吃,被揍。
九月九日,偷吃……】
這也就罷了。
雖然他知道家園係統裏相互偷菜是國際慣例,有來有往才是鄰居之間的良好傳統美德,但……
這和他想像的不一樣啊!
司馬懿手裏拿著院門口撿來的便籤條,再看看那份回禮:整整齊齊紮成一捆堆在門邊上的八尺高兩尺寬大蔥,一時間無言震驚。
第16章
鄒衍約他們辰時三刻在河邊獨木橋,倒數第三個橋墩見麵。
秋高氣爽,正是釣魚的好時節……但既然是授課,應該不是為了這個目的。大概是要借著地勢講講五行吧?
諸葛亮不太記得稷下學宮裏還有這樣一個地方,翻地圖也沒找到——地圖上隻有學院的勢力分布,沒有河,更不會把橋墩標註出來。他發了一隻紙鶴去問周瑜,那邊好像還忙著,顧不上回答,也不知道一大早在折騰什麽,多半是和公會基地有關。
這倒無妨,諸葛亮來得早,便自己去找。
之前還未來得及縱觀學宮全貌,今天走了一圈,的確有一條河,並不遠,橫貫臨淄東西,隻不過要從蓬萊秘境前方的那片樹林繞過去。這才看到,後麵別有一番天地。
來到河邊時,橋上已經有人在了,兩個人正好並排站在第三個橋墩上,背對著南岸並不去注意旁人,一邊對著河邊的魚竿比劃,一邊很投入地說著什麽。
諸葛亮閑著沒事,聽了幾句,正要走上前去,不知道哪裏冒出個人,被他拉住了。
「別去湊熱鬧了。」那人口吻老道,見慣不驚地說,「那是大名鼎鼎的……莊子和惠子,他倆就喜歡沒事在稷下瞎逛悠,打嘴仗呢,不用去管。」
確實,這兩人當年在濠梁之上的辯論賽如雷貫耳,令人嘆為觀止。
諸葛亮:「……那還挺有閑情雅致。」
他看向來者。
青年介紹自己:「我叫司……哎算了,他們都叫我水鏡。」
諸葛亮肅然起敬,拱手道:「原來是二師兄。」
「……」
嗯,呃。司馬徽隱約覺得這稱呼怪怪的,不過也沒計較,看向橋上那兩位先生,又道:「你可知,惠施是名家的創始人?」
諸葛亮點點頭:「名家學派以辯者出名……」
擅長邏輯論證和思維論辯,喜歡探討世間萬物,簡單來說,就是沒事做就和人談星星談月亮,聊一聊充滿哲學思考的人生。如果你被他繞進去了,那就證明他成功了。
「和他們接觸,容易被坑,所以千萬要謹慎。」司馬微一本正經道。
諸葛亮沉思。
他那學習之路的任務才做了三個,完成方式也稀奇古怪,難以舉一反三。比如他什麽都沒做,隻是看了一回「孔丘先生拳打發瘋玩家」,便能領悟成功,經驗跟白給一樣。可陰陽家這邊,即便已經在鄒衍門下拜師學藝,任務提示卻一點動靜都沒有,叫人琢磨不透。
稷下學宮以道家學派為首,講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大概,任務係統也是順著這個邏輯來的。
聽司馬徽這麽說,他也打消了上前試探的念頭。
「鄒衍老師呢?」諸葛亮問。
「他在呢。」司馬徽伸手往河裏一指,「喏,那不就是。」
兩人一同望過去,隻見河裏咕嚕嚕地冒著水泡,突然掀起一陣漣漪,有人破水而出,嘩啦啦地驚散了一片魚群。
水麵翻湧,魚竿線被拉著往河裏滑,鄒衍隨手把魚鉤從袖子上掰下來,跟橋上那兩位打了聲招呼,便頂著冷風一身濕漉漉地上了岸。
「人都到齊了嗎?」他撥開頭髮,張望一圈,正好看到周瑜踩點趕到,頷首道,「嗯,那便開課了。」
鄒衍不拘小節,袖子甩了甩,揮出一堆水珠:「你們隨便坐。」
「先生,這天氣有些冷,小心著涼。」司馬徽提醒。
話音剛落,鄒衍微微一笑,手心向上張開,倏地冒出一團火,憑空燃燒,火光在指尖上跳躍,一點都沒燒到他自己,反而很快將袖子一圈烤幹了。
諸葛亮剛坐下來,立刻感覺到身旁的周瑜起了興致,迫不及待地問:「這便是陰陽術?」
「陰陽、五行說都源於道家,所謂陰陽,乃孕育天地萬物的法則,是一種此消彼長的力量,而五行之間相生相剋,也是基於這個法則。雖來自同源,卻各有發展,說到底,我們與那幫求仙問道的人不同。」鄒衍麵露矜持,下頜抬起,盡顯自得,一邊用樹枝在河邊的沙地上隨意地畫了幾道,看著像太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