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看不下去,直言,“衛公封建安南武安州已數年,苦心經營數年,耗費無數心血錢糧,拓荒開墾,殊為不易。好不容易才打開了一點局麵,如今朝廷若是一紙詔令,便要改封他地,那衛公這數年心血豈不白費?”
“況且陛下當初設立這世封之製,本就是一為酬謝功勳,二屏藩國家,說好是世封永鎮,萬代不替。如今這才幾年,便要折騰改封,如此豈不是言而無信。若是此例一開,那麽以後哪個封臣肯用心經營封地?”
“誰不怕苦心經營多年,一朝改封,所有心血,盡付東流?”
“臣請陛下勿聽侯相所言,開此壞頭。否則,世封之製,便爛矣!”
李世民本來有些心動,想改封秦琅到洱海,一來是秦琅確實能打。而且秦琅並不是一味剛猛,他當初在隴右對黨項、吐穀渾等的招撫,可見其手段了得。
有秦琅在洱海,確實既能使的洱海一帶安穩,又能護衛南寧州的李恪和西寧州的李泰。
當然,李世民也還動了點小心思。
秦琅在武安州封地經營幾年,其成效之大,讓人羨慕。連身為天子的李世民在暗中詳細調查了武安州的情況後,都很羨慕。沿海擁有的巨大石炭礦,完全是露天可采,又便於運輸販賣。
武安州又有優良的港口,有轉口貿易之利,而且那片海邊平原,可是一個糧倉。
不說其它,秦琅僅用幾年時間,遷來、招附的人口,就已經有近兩萬戶,這可是十餘萬口啊。
按之前朝廷定下的世封之製,封地完全推行大唐的律令稅法等,而秦琅享有封地三分之一的稅賦。
這就相當於兩萬多戶的實封了,是朝廷給他實封的十倍有餘,更別說工商之利。
眼看著武安州的發展已經快的完全超出預料,李世民說不妒忌是不可能的,甚至是隱隱不安。
就算世封製規定,初代封侯去世後,要推恩再封,等於要把一塊封地分封成數塊,但終究還是他秦家的啊。
李世民不止一次暗暗後悔,當初過於草率,給秦琅的封地過大,過於資源太好,沿海有海運、海貿之利,鄰近交州欽州,有貿易通商之利,有山有海有平原,這是既不缺糧,又不缺鹽,還有鐵炭之利。
皇帝瞧了瞧馬周,又看了眼侯君集。
沒有馬上吭聲。
他故意等待了一會,最後望向長孫無忌、房玄齡等。
結果皇帝沒有迎來這兩大心腹支持的目光,兩人都低頭回避皇帝目光,很明顯在這件事情上,他們與秦琅的利益是一致的。
最初推世封製時,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是堅決的反對派,最大的原因就是覺得分封邊地太蠻荒落後,若是就藩之國,會被趕出朝堂核心,有如流放。更別說邊地蠻夷眾多,很有可能封地被攻滅的可能,所以這些頂級重臣,並不願意把身家放到那鬼地方去。
可秦琅秦瓊爺倆,經營鬆州、武安州,卻是讓他們看到了封地的一些巨大好處,其潛力之大,是他們之前忽略的。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武安州封地這樣的成功,皇帝又做出了妥協,依然允許長孫無忌等在朝中任職,這才讓他們同意了世封製的推行。
可現在皇帝剛搞了幾年,見人家封地搞的好,就想收回改封,讓人家所有的心血付之東流,一夜回到從頭,這誰樂意啊。
今天皇帝若成功對秦琅這樣做了,以後他們家封地搞好了,豈不是也一樣可能麵臨這樣的後患?
李世民見狀,馬上心中了然。
立馬出聲,“馬周所言甚合朕心,侯君集所言有所多慮了。”
既然不能改封秦琅,自然也不能改封秦瓊,已經實封過的十幾位功臣,肯定都不能動了。
李世民想了想,“侯君集你還沒有授封,你跟著代國公學了幾年兵法,也在朕身邊侍從多年,還做過兵部尚書,也在隴右帶過兵。朕看,就授封你為永昌州世封刺史!封地洱海百裏!”
侯君集一愣。
怎麽也沒料到,本想借機給秦琅一悶棍,把這小子從武安州遷到洱海去,誰料到最後居然變成了自己被封在洱海了。
他原以為自己會分封在隴右的,或是代北之地,誰料會分封到這彩雲之南。比安南秦琅的武安州封地,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啊。
他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著皇帝,希望皇帝能夠回心轉意,自己可是皇帝心腹啊,怎麽能這樣對他。
他為皇帝攻進過長生殿,解決了太上皇的禁衛,立下了大功啊。
可是李世民卻視若無睹。
想了想,又轉頭望向了禦史大夫張亮。
“便以張卿為昆州世封刺史,劃封滇池邊百裏封地!”
張亮也很意外,這跟自己有什麽關係,怎麽還扯上我了。那鳥不拉屎的地方,他是真不想去。
想當年隋朝的史萬歲,隋朝四大名帥之一,兩度去征討滇地的爨氏,都搞不定,大唐開國之初,李孝恭和李靖都曾去過,都是搞不定。
自己到那地方去開國,前景堪憂啊。
張亮很想舉薦代國公李靖,或是河間郡王李孝恭,又或是江夏郡王李道宗前往鎮守,那幾位比他能打的多了。
哪怕是張公謹也比他能打啊。
可看著皇帝那表情,張亮閉上了嘴,這個時候不適合再開口,否則隻怕會適得其反。
·······
平康坊。
衛國公府門外敲鑼打鼓,喧鬧一片。
“稟蕭娘子、魚娘子、楊娘子諸位娘子,大喜。”內宅管事婆婦笑嘻嘻的進來,一進門就不斷恭喜。
“何喜之有?”魚玄機問。
“外麵來了翰林院的學士,陛下白麻宣下,三郎又複相了。”
魚玄機聽了,卻隻是哦了一聲,已經榮辱不驚了,實在是秦琅上上下下的也太頻繁了,之前都已經是五拜五罷。
如今就算再度複相,已經是第六次拜相,可大家卻絲毫不覺得有什麽驚訝的。
秦三郎那能折騰的本事,一年不上下個一兩回,那都才稀奇了。別說秦家,甚至就是整個京城,似乎都早已經習慣了這事了。
好多人甚至早開下盤口,在堵秦琅跟蕭瑀兩個人誰罷相次數能更多,之前兩人都是五拜。
秦琅五罷,蕭瑀四罷,多罷了一次。
本以為蕭瑀也很快會跟上的,誰料到還沒等蕭瑀再罷相,秦琅卻又拜相了。
秦琅這次被皇帝以奪卑沙和開流求之功,再度拜相,複太子詹事,仍加太子太師,總督水師差使不變,繼續巡省東南。
“還有一件大喜事呢,這次是雙喜臨門,喜上加喜。”
玉簫問,“還有何喜?”
“聖人欽定世封名單,分封皇族宗室二十四,功臣二十四,咱們家南府親仁坊阿郎功居二十四功臣第一,我們北府平康坊郎君則位居功臣名錄第五呢。聽說聖人還下旨,要在宮裏建一座淩煙功,將二十四位世封功臣畫等身畫像,陳列淩煙閣,麵北而立,以示尊榮!”
婆子笑嘻嘻的繼續道,“奴聽說那淩煙閣隔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均為功高宰輔的大臣,中間一層所畫,均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它功臣。咱們家兩位,可都在最內一層。”
“皇帝給親仁坊阿郎畫像題字,衝鋒陷陣,功冠全軍。給咱們平康坊阿郎題字是貴戚豪族,英冠人傑。”
“雙冠啊,可了不得矣。”
玉簫聽了大喜,“這果然是雙喜臨門,你這嘴也巧的很,討喜,當賞!”
她直接就給這管事婆婦賞了一粒金豆子。
又吩咐派人去外麵打賞。
皇帝不僅派人來宣麻拜相,還特派工部和將作監的人過來為秦家擴建宅門,還在門外街道兩側修建石牌樓。
“文官下車,武將落馬。”牌樓上還有皇帝欽賜之語,所有從平康坊秦家大門前經過的車馬,都得下車下馬步行,以示對這位宰相功臣的尊重。
秦家的大宅門,也要進行擴建。
秦家大門口熱鬧非凡,平康坊平素本就是長安第一熱鬧所在,此時也是許多人趕來湊熱鬧。
聽聞秦三郎又複相了。
“又又又又又又拜相了?”有人連用了六個又字,表示秦相公這是第六回拜相了。
“這麽快就複相,這次又是立了什麽功勞?”
“你難道還不知道,秦相公在東海上尋得東瀛仙島了,找到了長生不老藥,你說這功績能不能複相?”有吃瓜群眾也不知道在哪聽到的小道消息,立馬開始傳播。
“東瀛仙島,不老仙藥?”
“瞎說,其實是秦三郎督辦水師,編練艦隊,於東海番夷人中奪得流求大島,據說那島有關中平原這麽大,上麵遍地黃金,到處玉石呢。”
“亂說,明明就是尋找到了昆侖海中的香料群島,那島上盡是昆侖奴和各種香料!”
·······
反正吹牛也不用上稅,你一言我一語,但大家對於平康坊秦三郎複相絲毫不驚訝,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對,秦三郎就該是宰相才是。
等聽說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後,眾吃瓜群眾立馬就有了更好的話題,全都開始在那裏細細點評這二十四位功臣了。
比如排名的高低啊,功績的大小啊,甚至誰可惜沒上啊,誰怎麽名次這麽低等等,一時間爭的麵紅耳赤,口水亂飛。
“秦相公位次排低了!”
“沒錯,要我說,就以三郎的功績,怎麽也得排進前三啊!”
“侯君集、張亮有何功績,也能排進二十四功臣錄?”
“牛進達、黃君漢兩位大將軍怎麽沒進去?”
“魏相公這樣剛直不阿的宰相,怎麽能沒上榜?”
·······
“況且陛下當初設立這世封之製,本就是一為酬謝功勳,二屏藩國家,說好是世封永鎮,萬代不替。如今這才幾年,便要折騰改封,如此豈不是言而無信。若是此例一開,那麽以後哪個封臣肯用心經營封地?”
“誰不怕苦心經營多年,一朝改封,所有心血,盡付東流?”
“臣請陛下勿聽侯相所言,開此壞頭。否則,世封之製,便爛矣!”
李世民本來有些心動,想改封秦琅到洱海,一來是秦琅確實能打。而且秦琅並不是一味剛猛,他當初在隴右對黨項、吐穀渾等的招撫,可見其手段了得。
有秦琅在洱海,確實既能使的洱海一帶安穩,又能護衛南寧州的李恪和西寧州的李泰。
當然,李世民也還動了點小心思。
秦琅在武安州封地經營幾年,其成效之大,讓人羨慕。連身為天子的李世民在暗中詳細調查了武安州的情況後,都很羨慕。沿海擁有的巨大石炭礦,完全是露天可采,又便於運輸販賣。
武安州又有優良的港口,有轉口貿易之利,而且那片海邊平原,可是一個糧倉。
不說其它,秦琅僅用幾年時間,遷來、招附的人口,就已經有近兩萬戶,這可是十餘萬口啊。
按之前朝廷定下的世封之製,封地完全推行大唐的律令稅法等,而秦琅享有封地三分之一的稅賦。
這就相當於兩萬多戶的實封了,是朝廷給他實封的十倍有餘,更別說工商之利。
眼看著武安州的發展已經快的完全超出預料,李世民說不妒忌是不可能的,甚至是隱隱不安。
就算世封製規定,初代封侯去世後,要推恩再封,等於要把一塊封地分封成數塊,但終究還是他秦家的啊。
李世民不止一次暗暗後悔,當初過於草率,給秦琅的封地過大,過於資源太好,沿海有海運、海貿之利,鄰近交州欽州,有貿易通商之利,有山有海有平原,這是既不缺糧,又不缺鹽,還有鐵炭之利。
皇帝瞧了瞧馬周,又看了眼侯君集。
沒有馬上吭聲。
他故意等待了一會,最後望向長孫無忌、房玄齡等。
結果皇帝沒有迎來這兩大心腹支持的目光,兩人都低頭回避皇帝目光,很明顯在這件事情上,他們與秦琅的利益是一致的。
最初推世封製時,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是堅決的反對派,最大的原因就是覺得分封邊地太蠻荒落後,若是就藩之國,會被趕出朝堂核心,有如流放。更別說邊地蠻夷眾多,很有可能封地被攻滅的可能,所以這些頂級重臣,並不願意把身家放到那鬼地方去。
可秦琅秦瓊爺倆,經營鬆州、武安州,卻是讓他們看到了封地的一些巨大好處,其潛力之大,是他們之前忽略的。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武安州封地這樣的成功,皇帝又做出了妥協,依然允許長孫無忌等在朝中任職,這才讓他們同意了世封製的推行。
可現在皇帝剛搞了幾年,見人家封地搞的好,就想收回改封,讓人家所有的心血付之東流,一夜回到從頭,這誰樂意啊。
今天皇帝若成功對秦琅這樣做了,以後他們家封地搞好了,豈不是也一樣可能麵臨這樣的後患?
李世民見狀,馬上心中了然。
立馬出聲,“馬周所言甚合朕心,侯君集所言有所多慮了。”
既然不能改封秦琅,自然也不能改封秦瓊,已經實封過的十幾位功臣,肯定都不能動了。
李世民想了想,“侯君集你還沒有授封,你跟著代國公學了幾年兵法,也在朕身邊侍從多年,還做過兵部尚書,也在隴右帶過兵。朕看,就授封你為永昌州世封刺史!封地洱海百裏!”
侯君集一愣。
怎麽也沒料到,本想借機給秦琅一悶棍,把這小子從武安州遷到洱海去,誰料到最後居然變成了自己被封在洱海了。
他原以為自己會分封在隴右的,或是代北之地,誰料會分封到這彩雲之南。比安南秦琅的武安州封地,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啊。
他用可憐巴巴的眼神望著皇帝,希望皇帝能夠回心轉意,自己可是皇帝心腹啊,怎麽能這樣對他。
他為皇帝攻進過長生殿,解決了太上皇的禁衛,立下了大功啊。
可是李世民卻視若無睹。
想了想,又轉頭望向了禦史大夫張亮。
“便以張卿為昆州世封刺史,劃封滇池邊百裏封地!”
張亮也很意外,這跟自己有什麽關係,怎麽還扯上我了。那鳥不拉屎的地方,他是真不想去。
想當年隋朝的史萬歲,隋朝四大名帥之一,兩度去征討滇地的爨氏,都搞不定,大唐開國之初,李孝恭和李靖都曾去過,都是搞不定。
自己到那地方去開國,前景堪憂啊。
張亮很想舉薦代國公李靖,或是河間郡王李孝恭,又或是江夏郡王李道宗前往鎮守,那幾位比他能打的多了。
哪怕是張公謹也比他能打啊。
可看著皇帝那表情,張亮閉上了嘴,這個時候不適合再開口,否則隻怕會適得其反。
·······
平康坊。
衛國公府門外敲鑼打鼓,喧鬧一片。
“稟蕭娘子、魚娘子、楊娘子諸位娘子,大喜。”內宅管事婆婦笑嘻嘻的進來,一進門就不斷恭喜。
“何喜之有?”魚玄機問。
“外麵來了翰林院的學士,陛下白麻宣下,三郎又複相了。”
魚玄機聽了,卻隻是哦了一聲,已經榮辱不驚了,實在是秦琅上上下下的也太頻繁了,之前都已經是五拜五罷。
如今就算再度複相,已經是第六次拜相,可大家卻絲毫不覺得有什麽驚訝的。
秦三郎那能折騰的本事,一年不上下個一兩回,那都才稀奇了。別說秦家,甚至就是整個京城,似乎都早已經習慣了這事了。
好多人甚至早開下盤口,在堵秦琅跟蕭瑀兩個人誰罷相次數能更多,之前兩人都是五拜。
秦琅五罷,蕭瑀四罷,多罷了一次。
本以為蕭瑀也很快會跟上的,誰料到還沒等蕭瑀再罷相,秦琅卻又拜相了。
秦琅這次被皇帝以奪卑沙和開流求之功,再度拜相,複太子詹事,仍加太子太師,總督水師差使不變,繼續巡省東南。
“還有一件大喜事呢,這次是雙喜臨門,喜上加喜。”
玉簫問,“還有何喜?”
“聖人欽定世封名單,分封皇族宗室二十四,功臣二十四,咱們家南府親仁坊阿郎功居二十四功臣第一,我們北府平康坊郎君則位居功臣名錄第五呢。聽說聖人還下旨,要在宮裏建一座淩煙功,將二十四位世封功臣畫等身畫像,陳列淩煙閣,麵北而立,以示尊榮!”
婆子笑嘻嘻的繼續道,“奴聽說那淩煙閣隔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均為功高宰輔的大臣,中間一層所畫,均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它功臣。咱們家兩位,可都在最內一層。”
“皇帝給親仁坊阿郎畫像題字,衝鋒陷陣,功冠全軍。給咱們平康坊阿郎題字是貴戚豪族,英冠人傑。”
“雙冠啊,可了不得矣。”
玉簫聽了大喜,“這果然是雙喜臨門,你這嘴也巧的很,討喜,當賞!”
她直接就給這管事婆婦賞了一粒金豆子。
又吩咐派人去外麵打賞。
皇帝不僅派人來宣麻拜相,還特派工部和將作監的人過來為秦家擴建宅門,還在門外街道兩側修建石牌樓。
“文官下車,武將落馬。”牌樓上還有皇帝欽賜之語,所有從平康坊秦家大門前經過的車馬,都得下車下馬步行,以示對這位宰相功臣的尊重。
秦家的大宅門,也要進行擴建。
秦家大門口熱鬧非凡,平康坊平素本就是長安第一熱鬧所在,此時也是許多人趕來湊熱鬧。
聽聞秦三郎又複相了。
“又又又又又又拜相了?”有人連用了六個又字,表示秦相公這是第六回拜相了。
“這麽快就複相,這次又是立了什麽功勞?”
“你難道還不知道,秦相公在東海上尋得東瀛仙島了,找到了長生不老藥,你說這功績能不能複相?”有吃瓜群眾也不知道在哪聽到的小道消息,立馬開始傳播。
“東瀛仙島,不老仙藥?”
“瞎說,其實是秦三郎督辦水師,編練艦隊,於東海番夷人中奪得流求大島,據說那島有關中平原這麽大,上麵遍地黃金,到處玉石呢。”
“亂說,明明就是尋找到了昆侖海中的香料群島,那島上盡是昆侖奴和各種香料!”
·······
反正吹牛也不用上稅,你一言我一語,但大家對於平康坊秦三郎複相絲毫不驚訝,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對,秦三郎就該是宰相才是。
等聽說了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後,眾吃瓜群眾立馬就有了更好的話題,全都開始在那裏細細點評這二十四位功臣了。
比如排名的高低啊,功績的大小啊,甚至誰可惜沒上啊,誰怎麽名次這麽低等等,一時間爭的麵紅耳赤,口水亂飛。
“秦相公位次排低了!”
“沒錯,要我說,就以三郎的功績,怎麽也得排進前三啊!”
“侯君集、張亮有何功績,也能排進二十四功臣錄?”
“牛進達、黃君漢兩位大將軍怎麽沒進去?”
“魏相公這樣剛直不阿的宰相,怎麽能沒上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