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台軍議上,秦琅一言定鼎,平息兩派爭議,定下班師凱旋之策。對於吐穀渾和降兵等,也迅速做了安排,戰撤兩派都還算滿意。
慕容順三個投降派,受益最大,當然也不會有意見。
會議最後隻是對奪取的這百萬牲畜以及許多氈毯、帳篷、皮毛等繳獲的瓜分,又爭了會,涉及到這些,諸將都不顧臉麵,爭的急赤白臉,秦琅聽他們爭了許多,最後才開口,拿出了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瓜分方案出來。
一如繼往,所有物資繳獲之中,先給皇帝抽出一成來,再給朝廷抽出一成來,然後西征的將校軍官們分一成,剩下七成,一成拿來撫恤傷亡,一成拿來獎賞有功,再拿一成出來,按之前議定的四個檔次,分給黨項、雜羌,吐穀渾的附庸協從。
最後還剩下四成,給隴右諸州留兩成,剩下兩成則所有將士們見者有份。
這樣的分法,依然沒怎麽給朝廷麵子,皇帝也還隻是一成。
士兵們其實分的多,尤其是隴右唐軍,有功勞的按功勞分不說,有傷亡的也還有撫恤補貼,然後還能再分一次。
光說那些雜畜,如此眾多,分下來也是十分驚人的。
不過對於戰馬,秦琅和諸將議定,卻是抽出來不分的,這些戰馬,一分進獻給皇帝禦馬廄,兩分送給朝廷太仆寺,兩分拿來將士們分,剩下的五分,全都劃給隴右九軍補充軍馬。將士們,也可以內部購買一些,軍士限兩人一匹戰馬,兩匹騎乘馬,五品以上軍官,限戰馬兩匹,騎乘馬十匹。而五品以上,可以買戰馬十匹,騎乘馬五十匹。
價格會比較優惠,遠氏於市麵價格。
都是給兄弟們的福利。
這個分贓方案,也是照顧到各部了,哪怕你就是戰死了,該你的那一份撫恤不會少,另外也一樣還能按功勞拿一份,最後按人頭也不少你那一份。
此外,隴右軍此次沒出動的那些邊軍正兵,土團鄉兵、城傍側近等,秦琅也跟大家約定,給他們要分一份,雖說肯定要比出征的少許多,但起碼也有一份。
尤其是隴右九軍正兵,每個人那份也還不錯了。
薛萬徹還一直喊著說便宜了吐穀渾人,說起碼得給弟兄們每人分個三五個奴隸,十幾牛匹馬才行,對他的這些話,大家也隻是聽聽而已,秦琅的分法,還是照顧到了各方的。
雖然段誌玄也提出過這樣分,朝廷未必肯,百萬牲畜,無數帳篷、氈毯、皮毛等玩味,可是能賣很多錢的。
可秦琅說了,這些都是弟兄們拿命拚來的。
皇帝得了一分,朝廷得了一分,隴右各都督府、州衙又得了兩分,算下來朝廷這塊其實得了四分去了,有什麽好說的。
戰馬這些也分了不少,而鎧甲刀槍武器這些,都是要盡入隴右九軍武庫中的。
弟兄們也隻分些牛羊牲畜、氈毯皮毛啥的,朝廷有什麽臉麵說分多了?
至於說給軍官們單分一成,那也是大家辛苦了。
不該分嗎?
其實以往府兵們打仗,也沒少拿,隻是很多時候,都是府兵搶掠,搶到了就是自己的。而秦琅軍規較嚴,禁止私奪戰利品,所有繳獲都要歸公入庫,統一造冊登記,最後上麵一起分,不許私藏私分。
這樣一來,打仗的時候,大家都可以專注,不用想著去搶戰利品什麽的,打仗就專心打仗,打完了搜查似的統一搜繳戰利品,全都入庫,最後一起分。
斬首也是嚴格規定打掃戰場的時候,才允許斬首報功,絕不允許一邊打仗一邊忙著砍人頭報軍功的行為。
戰功裏最注重的還是集體軍功,個人軍功占比要小些。
秦琅很不客氣的把自己那份先拿了,其餘諸將扭捏了幾下,也都收下了。
這些戰利品隻是先定下了分法,具體的,還是要交由行營處置,把所有的繳獲等先要拿去與事先招募的那些合作商交接,一樣樣交給對應的合作商人,發賣折現,最後合計總款,再按現在定好的這個分法、份額,計算數字到每個人頭上,行營出帳,秦琅等簽字,然後發條子。
到了隴右,商人們從幾大銀行、錢莊取出錢來兌付。
不需要士兵們費力的想著如何把這些牛羊啊雜七雜八的皮毛、氈毯等帶回去,大家可以輕鬆的回到隴右,到時去領自己的那份錢就好,一分不會少。拿到了錢,你想要買什麽就去買什麽。
每人事先認購下來的牛馬也好,皮毛也罷,這些東西也都會由專門的合作商人幫忙運回隴右,到時憑條子再交錢去取就好了,省時省心。
否則,每人帶著一堆牛馬還好,那些氈毯皮毛,雜七雜八,如何帶回去?幾千裏地,總不能隻挑點貴重的,其它的都扔吧?
秦琅這次招了這麽多合作商,一來就是為了籌措軍費,軍資,讓他們墊資、墊貨,二來也是讓他們負責運輸,讓他們承銷包攬等等。
說到底,就是要把收益最大化,絕不做那種在戰場上因為攜帶不便,帶不走拿不動,而拋棄浪費的事。
該是大家拿血汗拚殺下來的東西,都得歸大家。
戰場上,一隻羊,一團羊毛紗線,一塊犛牛氈毯,甚至是一口破舊的牧民鍋子,秦琅都不會浪費掉的,這些都是弟兄們的戰利品,拿命換來的,為什麽要扔掉?
就算是那些被殺掉的吐穀渾人身上的東西,秦琅都讓人扒光了,什麽破羊皮袍子破靴子破帽子,甚至是破皮鞭子,那都是有用的,積少成多,也一樣能在商人那裏賣不少錢。
秦琅他們隻要做好自己專業的事情,打仗殺敵,然後護衛這些商人來去就好了,剩下的事情都是商人的,他們隻需要最後數錢分錢就好。
秦琅很注重這玩意,大家拚命打仗,為的是啥,封官受賞得勳嘛,多數士兵也沒機會說打仗就當官的,更多的還是指望著能得個勳,分點勳田,再拿點賞賜,也就很滿足了,若是運氣好,府兵多當些年,積功到一定功勞,到時能授個官,那就不得了了,家族從此就躍龍門了,將來封妻蔭子,也有指望了。
授勳封官這些,秦琅沒資格,他隻能報功,最後是兵部論功敘職授勳,勳田也要戶部按勳劃給。
可秦琅能給大家多分點錢,錢還是很重要的,一個府兵最重要的條件,就得家庭條件好有錢,否則無力置辦起府兵的裝備,也支撐不起一個府兵經常要耽誤生產去訓練、當值、打仗。
有錢了,可以置辦好的裝備,可以買奴隸買牛馬,幫家裏幹活,可以買田置業,讓家裏更有依靠。
反正秦琅的這個分賞法一決定,便馬上全軍公示,立即得到了上下所有兵將們的擁護。慕容順、拓跋思頭等附庸、降兵等,發現居然也有一份,頓時意外之喜。
而那些俘虜們,在擔憂了許多天,一直害怕唐人也會如對天柱部一樣實行抽十殺一等做法,或是要把他們帶去做奴隸後,聽到他們絕大多數人可以返回部落,雖然有幾萬人要抽去中原,但隻是做三年役,不是當奴隸,還是長鬆口氣。
至於說牛馬、武器財產等都要被沒收,他們也接受了。
做為戰敗者,能保條命,已經很滿足了,其它的早就不敢奢望了。
在野馬灘之戰後第七天,秦琅終於帶著休整過後的兵馬班師,兵馬分批撤退,秦琅派鎮西軍軍使梁建方最後殿後,等合作商過來把物資都帶走後,才最後撤離。
秦琅到達烏海附近,被圍困在這裏的近四萬吐穀渾敗兵,由慕容順前去宣示了秦琅的招降信後,那些困的死死的敗兵,終究不是放下了武器。
秦琅的招降條件是保證這些人的生命,保證不殺一人。
投降後,秦琅兌現承諾,確實沒再殺一人,他把這四萬降兵劃分為三部,分給了慕容順三人,不過照老規矩,這些人的坐騎、武器,甚至出逃時攜帶的少量牛馬雜畜幹草奶幹啥的,統統還是被沒收了。
這些人隻能光著兩條腿先返回自己的草場家中,然後按秦琅劃分好的方案,帶著家人、牲畜,或到慕容順或到阿豹或到慕容承處去報到。
至於他們要如何回去,這是他們新的首領慕容順等的問題,可以由他們先給他們點牛羊草料等,反正這是慕容順等的事情了。
烏海順利會師後,高侃把烏海城交給了劉審禮,這位秦琅委任的河源道行軍總管,將率三千羌騎駐守烏海城,負責監督河源都督慕容承。
對於帶著萬餘拓跋部趕到烏海增援,順便搶奪烏海牧場的拓跋思安,秦琅特意召見了他,給了他一些犒賞,還承諾要向朝廷為他請封一個羈縻刺史的名頭,然後讓他帶著自己的部落撤回河口。
拓跋思安想賴著不走,秦琅隻是冷哼了一聲,他立即嚇的跪伏地上,表示馬上帶部落返回。
“好好跟著大唐,總不會虧待你們的,莫要生那些不該有的心思,否則總會後悔的。”秦琅拍了拍拓跋思安的肩膀,最後又賞賜了他一把馬槊,“好好幹,替大唐看著點慕容承,若是他有半點亂來,烏海劉將軍會召喚你的。”
拓跋思安摸著那把黑漆槊,激動的又跪伏在地,“爺爺請放心,小的一定牢牢為大唐看住那鮮卑人,敢有半點背叛之舉,我定率我族人砍光他們。”
“爺爺就不必喊了,喊我三郎就好,好好幹,總不會虧待你們的。”
慕容順三個投降派,受益最大,當然也不會有意見。
會議最後隻是對奪取的這百萬牲畜以及許多氈毯、帳篷、皮毛等繳獲的瓜分,又爭了會,涉及到這些,諸將都不顧臉麵,爭的急赤白臉,秦琅聽他們爭了許多,最後才開口,拿出了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瓜分方案出來。
一如繼往,所有物資繳獲之中,先給皇帝抽出一成來,再給朝廷抽出一成來,然後西征的將校軍官們分一成,剩下七成,一成拿來撫恤傷亡,一成拿來獎賞有功,再拿一成出來,按之前議定的四個檔次,分給黨項、雜羌,吐穀渾的附庸協從。
最後還剩下四成,給隴右諸州留兩成,剩下兩成則所有將士們見者有份。
這樣的分法,依然沒怎麽給朝廷麵子,皇帝也還隻是一成。
士兵們其實分的多,尤其是隴右唐軍,有功勞的按功勞分不說,有傷亡的也還有撫恤補貼,然後還能再分一次。
光說那些雜畜,如此眾多,分下來也是十分驚人的。
不過對於戰馬,秦琅和諸將議定,卻是抽出來不分的,這些戰馬,一分進獻給皇帝禦馬廄,兩分送給朝廷太仆寺,兩分拿來將士們分,剩下的五分,全都劃給隴右九軍補充軍馬。將士們,也可以內部購買一些,軍士限兩人一匹戰馬,兩匹騎乘馬,五品以上軍官,限戰馬兩匹,騎乘馬十匹。而五品以上,可以買戰馬十匹,騎乘馬五十匹。
價格會比較優惠,遠氏於市麵價格。
都是給兄弟們的福利。
這個分贓方案,也是照顧到各部了,哪怕你就是戰死了,該你的那一份撫恤不會少,另外也一樣還能按功勞拿一份,最後按人頭也不少你那一份。
此外,隴右軍此次沒出動的那些邊軍正兵,土團鄉兵、城傍側近等,秦琅也跟大家約定,給他們要分一份,雖說肯定要比出征的少許多,但起碼也有一份。
尤其是隴右九軍正兵,每個人那份也還不錯了。
薛萬徹還一直喊著說便宜了吐穀渾人,說起碼得給弟兄們每人分個三五個奴隸,十幾牛匹馬才行,對他的這些話,大家也隻是聽聽而已,秦琅的分法,還是照顧到了各方的。
雖然段誌玄也提出過這樣分,朝廷未必肯,百萬牲畜,無數帳篷、氈毯、皮毛等玩味,可是能賣很多錢的。
可秦琅說了,這些都是弟兄們拿命拚來的。
皇帝得了一分,朝廷得了一分,隴右各都督府、州衙又得了兩分,算下來朝廷這塊其實得了四分去了,有什麽好說的。
戰馬這些也分了不少,而鎧甲刀槍武器這些,都是要盡入隴右九軍武庫中的。
弟兄們也隻分些牛羊牲畜、氈毯皮毛啥的,朝廷有什麽臉麵說分多了?
至於說給軍官們單分一成,那也是大家辛苦了。
不該分嗎?
其實以往府兵們打仗,也沒少拿,隻是很多時候,都是府兵搶掠,搶到了就是自己的。而秦琅軍規較嚴,禁止私奪戰利品,所有繳獲都要歸公入庫,統一造冊登記,最後上麵一起分,不許私藏私分。
這樣一來,打仗的時候,大家都可以專注,不用想著去搶戰利品什麽的,打仗就專心打仗,打完了搜查似的統一搜繳戰利品,全都入庫,最後一起分。
斬首也是嚴格規定打掃戰場的時候,才允許斬首報功,絕不允許一邊打仗一邊忙著砍人頭報軍功的行為。
戰功裏最注重的還是集體軍功,個人軍功占比要小些。
秦琅很不客氣的把自己那份先拿了,其餘諸將扭捏了幾下,也都收下了。
這些戰利品隻是先定下了分法,具體的,還是要交由行營處置,把所有的繳獲等先要拿去與事先招募的那些合作商交接,一樣樣交給對應的合作商人,發賣折現,最後合計總款,再按現在定好的這個分法、份額,計算數字到每個人頭上,行營出帳,秦琅等簽字,然後發條子。
到了隴右,商人們從幾大銀行、錢莊取出錢來兌付。
不需要士兵們費力的想著如何把這些牛羊啊雜七雜八的皮毛、氈毯等帶回去,大家可以輕鬆的回到隴右,到時去領自己的那份錢就好,一分不會少。拿到了錢,你想要買什麽就去買什麽。
每人事先認購下來的牛馬也好,皮毛也罷,這些東西也都會由專門的合作商人幫忙運回隴右,到時憑條子再交錢去取就好了,省時省心。
否則,每人帶著一堆牛馬還好,那些氈毯皮毛,雜七雜八,如何帶回去?幾千裏地,總不能隻挑點貴重的,其它的都扔吧?
秦琅這次招了這麽多合作商,一來就是為了籌措軍費,軍資,讓他們墊資、墊貨,二來也是讓他們負責運輸,讓他們承銷包攬等等。
說到底,就是要把收益最大化,絕不做那種在戰場上因為攜帶不便,帶不走拿不動,而拋棄浪費的事。
該是大家拿血汗拚殺下來的東西,都得歸大家。
戰場上,一隻羊,一團羊毛紗線,一塊犛牛氈毯,甚至是一口破舊的牧民鍋子,秦琅都不會浪費掉的,這些都是弟兄們的戰利品,拿命換來的,為什麽要扔掉?
就算是那些被殺掉的吐穀渾人身上的東西,秦琅都讓人扒光了,什麽破羊皮袍子破靴子破帽子,甚至是破皮鞭子,那都是有用的,積少成多,也一樣能在商人那裏賣不少錢。
秦琅他們隻要做好自己專業的事情,打仗殺敵,然後護衛這些商人來去就好了,剩下的事情都是商人的,他們隻需要最後數錢分錢就好。
秦琅很注重這玩意,大家拚命打仗,為的是啥,封官受賞得勳嘛,多數士兵也沒機會說打仗就當官的,更多的還是指望著能得個勳,分點勳田,再拿點賞賜,也就很滿足了,若是運氣好,府兵多當些年,積功到一定功勞,到時能授個官,那就不得了了,家族從此就躍龍門了,將來封妻蔭子,也有指望了。
授勳封官這些,秦琅沒資格,他隻能報功,最後是兵部論功敘職授勳,勳田也要戶部按勳劃給。
可秦琅能給大家多分點錢,錢還是很重要的,一個府兵最重要的條件,就得家庭條件好有錢,否則無力置辦起府兵的裝備,也支撐不起一個府兵經常要耽誤生產去訓練、當值、打仗。
有錢了,可以置辦好的裝備,可以買奴隸買牛馬,幫家裏幹活,可以買田置業,讓家裏更有依靠。
反正秦琅的這個分賞法一決定,便馬上全軍公示,立即得到了上下所有兵將們的擁護。慕容順、拓跋思頭等附庸、降兵等,發現居然也有一份,頓時意外之喜。
而那些俘虜們,在擔憂了許多天,一直害怕唐人也會如對天柱部一樣實行抽十殺一等做法,或是要把他們帶去做奴隸後,聽到他們絕大多數人可以返回部落,雖然有幾萬人要抽去中原,但隻是做三年役,不是當奴隸,還是長鬆口氣。
至於說牛馬、武器財產等都要被沒收,他們也接受了。
做為戰敗者,能保條命,已經很滿足了,其它的早就不敢奢望了。
在野馬灘之戰後第七天,秦琅終於帶著休整過後的兵馬班師,兵馬分批撤退,秦琅派鎮西軍軍使梁建方最後殿後,等合作商過來把物資都帶走後,才最後撤離。
秦琅到達烏海附近,被圍困在這裏的近四萬吐穀渾敗兵,由慕容順前去宣示了秦琅的招降信後,那些困的死死的敗兵,終究不是放下了武器。
秦琅的招降條件是保證這些人的生命,保證不殺一人。
投降後,秦琅兌現承諾,確實沒再殺一人,他把這四萬降兵劃分為三部,分給了慕容順三人,不過照老規矩,這些人的坐騎、武器,甚至出逃時攜帶的少量牛馬雜畜幹草奶幹啥的,統統還是被沒收了。
這些人隻能光著兩條腿先返回自己的草場家中,然後按秦琅劃分好的方案,帶著家人、牲畜,或到慕容順或到阿豹或到慕容承處去報到。
至於他們要如何回去,這是他們新的首領慕容順等的問題,可以由他們先給他們點牛羊草料等,反正這是慕容順等的事情了。
烏海順利會師後,高侃把烏海城交給了劉審禮,這位秦琅委任的河源道行軍總管,將率三千羌騎駐守烏海城,負責監督河源都督慕容承。
對於帶著萬餘拓跋部趕到烏海增援,順便搶奪烏海牧場的拓跋思安,秦琅特意召見了他,給了他一些犒賞,還承諾要向朝廷為他請封一個羈縻刺史的名頭,然後讓他帶著自己的部落撤回河口。
拓跋思安想賴著不走,秦琅隻是冷哼了一聲,他立即嚇的跪伏地上,表示馬上帶部落返回。
“好好跟著大唐,總不會虧待你們的,莫要生那些不該有的心思,否則總會後悔的。”秦琅拍了拍拓跋思安的肩膀,最後又賞賜了他一把馬槊,“好好幹,替大唐看著點慕容承,若是他有半點亂來,烏海劉將軍會召喚你的。”
拓跋思安摸著那把黑漆槊,激動的又跪伏在地,“爺爺請放心,小的一定牢牢為大唐看住那鮮卑人,敢有半點背叛之舉,我定率我族人砍光他們。”
“爺爺就不必喊了,喊我三郎就好,好好幹,總不會虧待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