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殿中。


    長孫無忌坐在妹妹麵前,長歎短籲個不停。


    “也不知道陛下究竟是受了誰的蠱惑,突然就想出了世封之策,而那個秦三郎以前覺得也還算是個年輕俊傑,誰料到這次也腦子裏灌了屎一樣的,不但讚成世封之製,更是變本加利,居然要把中原世封之策,改成邊疆世封,這不亂彈琴嗎?”


    長孫皇後在泡茶。


    紅泥小炭爐子很小,配上紫砂的茶壺,便顯的十分有品味。皇後從炭桶裏夾出一顆顆敲好的小炭塊,添進爐子裏。


    相比起貴族世家們喜歡用名貴炭木,長孫皇後連核桃炭都不用,更別說什麽烏欖炭、紫檀炭了,她用的隻是普桑的木炭,她向來節儉,不喜奢侈。


    就如她身上的衣物一般,那些華麗奢侈的錦繡皇後並不穿,平時穿的居然是自己親手紡織縫製的衣物。


    煮茶的水,也隻是普通的井水,也沒有講究要什麽靈泉水無根水之類的。


    水煮沸,把綠茶衝洗一遍,然後再加入沸水。


    沸水一激,茶香四溢。


    無須再額外的添加什麽牛奶、鹽糖,薑蔥、胡椒橘子皮等,就這純粹的茶香,就已經足夠人陶醉了。


    “陛下這次似乎下了很大決心要推行世封製!”


    長孫皇後為哥哥倒了一杯茶,推到他麵前,淡淡的說了一句。


    無忌眉頭皺的更緊了,他知道這個妹妹輕易不會幹預朝政國事,能說出這句話給他,已經不容易了。


    “你可知道究竟是誰跟陛下提起的世封製?”


    “據我所知,是陛下先找了蕭老和陳老說起分封之事,兩位老臣都提到分封是長久之道,陛下因此更堅定了分封之心。世封刺史,確實是出自陛下本人之意。隻是如此被秦三郎推了一下,就變成了如今世封邊疆的新策了。”


    長孫聽的直歎氣。


    皇後問兄長,“你覺得這世封之策不好嗎?”


    “好什麽好,哪有半點好?”


    皇後端起茶杯,輕輕轉動著茶杯,“我倒覺得陛下考慮的長遠,而秦琅之策其實是糾正了陛下想法中的不足之處,已經很不錯了。”


    長孫無忌有些意外的望著妹妹,不明白他怎麽也有這種想法。


    “難道你就不擔心漢之七國之亂,西晉之八王之亂?”無忌問。


    “可漢家江山四百年,是周以來最長久的。”


    “晉可短命的很。”長孫無忌直言。


    “曹魏的國策,可也導致了司馬氏篡位。不說曹魏,就說近代,宇文家是如何篡奪西魏,而楊家又是如何篡奪宇文家北周的?當初楊廣又是如何被臣子弑殺的?這些都不得不防!”長孫皇後雖然平時不插事政務國事,可這卻是個聰明的女子,對於天下大事,一樣有自己的理解。


    知之莫若父,知夫莫若妻。


    長孫皇後能很清楚的感覺到丈夫的想法,知道他的初衷。


    大唐雖立國才十餘年,可就已經經曆了一次兄弟手足相殘,子篡父位的宮廷兵變,這件事李世民不輕易提,但卻永遠插在他心裏,讓他時常難安。


    “妹妹啊,有些事情牽涉過深,不能輕易下決定的。皇帝想世封,秦琅推波助瀾,可你知道嗎?陛下的分封那是逆勢而為,秦漢以來,分封製一代代的變化,那都是封侯權力越來越小,中央集權越來越強而變的,哪有還往回變的?”


    長孫無忌提醒妹妹,太子承乾是皇後的嫡子,也是他的外甥,將來這大唐還將是承乾繼承的,所以承乾將來要繼承的當然是整個大唐的好。


    若是把大唐東分一塊西分一塊的分出去,那承乾繼承到手的就不再是完整的大唐了。


    皇帝一開始計劃推行的分封之製是周王的分封之製,不但封宗室近枝,還要封異姓功臣,而秦琅現在更進一步,他以分封在中原不利於中央集權統一為由,提出把封臣分封到邊疆去。


    聽著好像是很不錯。


    可長孫無忌卻有很多擔憂。


    一來是秦琅的分封製,其實才更接近當年周王的分封之製,當年周王是五等爵分封,公侯伯子男封國。而現在秦琅是搞九等爵分封,親王郡王國公郡公縣公侯伯子男九等爵,封國也分九等。王國郡王國公國郡公國等。


    看似封到邊疆蠻荒之地,威脅不了朝廷。可從長遠來看,這卻是最可能威脅到朝廷的一種,想想周朝的分封,最後不就成了春秋戰國?


    兩周八百年,各國打了多少年?


    周天子真正做為天下之主,又有幾年?


    秦琅的分封製,雖分封偏遠,可能統兵,能治民,能收稅,還能置官吏,這不就是複古的封建開國?


    按秦琅的提議,世封的諸侯們不僅是世封刺史,他們還將能開國、開府,就是能建一套封國官吏,一套開府體係。比如秦琅世封武安州刺史,那麽秦琅還獲得開國和開府之權。


    則武安州衙外,秦琅還有資格開設衛公國幕府,以及開設衛國公府幕府。開國開府,能自置兩套官吏體係。


    這兩套體係跟刺史衙門可不同,那就是秦琅私人幕府了,幕府官吏名義上是朝廷官吏,可實際上就是秦琅的家臣。


    而當年楊堅可是廢了無數心機,才算是徹底的罷撤掉了地方州縣官吏自置屬吏之權,罷撤宰相三公們的開府之權,甚至把王爵以下的開國、開府之權都罷了。


    現在秦琅就是開倒車。


    國官,府官,再加上秦琅還提出的封侯們按級別擁軍,大國擁三軍,小國擁一軍,一軍千人,另加上侍衛製度,封候們可擁有帳內、親事兩府,從九百人到百人。


    實際上,這些封國,就是一個真正的諸侯國,要土地有土地,要兵馬有兵馬,要官吏有官吏,甚至還有稅權、治民權等等。


    長孫無忌如何能不擔憂呢。


    可長孫皇後卻並不怎麽擔憂,她很輕鬆的喝著茶。


    “阿兄你過慮了,你說的這些確實沒錯,可問題是秦三郎的分封是封在南疆偏遠之地,實際上這些地方現在都是朝廷羈縻之地,都是蠻夷的地盤,朝廷並不能實際管控的,與其繼續如以前般羈縻,任由那些蠻夷胡作非為,動不動就叛亂,倒不如可心試試秦三郎的辦法,分封宗室功臣於蠻荒之地開國建府,以守境開疆。”


    “開府也好,開國也罷,甚至是侍衛權、土團兵權、稅權、治民權等等,其實都是在朝廷實際控製地之外,那些蠻荒之地,條件艱苦,朝廷就算給了這塊封地,可朝廷不給錢也不給人,想要發展起來也不容易,何況還要時刻麵對著土著蠻夷們,所以說對朝廷來說,這些並不會是問題。”


    其實長孫皇後和李世民為何能接受秦琅的提議?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個提議其實都是有現成結果擺在那的,嶺南的馮盎、寧長真、陳樹龍、陳世略等這些人,其實就相當於秦琅提議的世封刺史於邊疆的將來狀況。


    馮家嶺南經營二百年了,在嶺南紮根立足,勢力不小,能動員十萬人馬,家中擁有的奴仆就有一兩萬人,可那又如何呢,他們經曆了數朝,對中央朝廷也從沒有造過反。


    相反,對於中原的數個王朝來說,在無力插手嶺南的時候,還正是靠著馮寧等這些漢酋們幫著穩定了中原,不但鎮住了嶺南俚僚的一次次叛亂,也在朝廷有需要的時候,聽從詔令發兵幫助平亂、征討四地。


    本就是化外之地,能夠達到這種程度的控製,不給朝廷添亂,還能有所作用,其實朝廷就非常滿足了。


    大唐世封的這些宗室、功臣,將來在偏遠之地,慢慢的變成馮盎等這樣的地方土皇帝,其實李世民有所預見,但他不在乎。


    若是能把黔中雲南交趾等地,能夠由這些封臣們鎮住,不給朝廷添亂,還能進一步聽從中央朝廷,那已經足夠了。


    再怎麽樣,這些南疆的封臣們,總要比塞北的那些什麽突厥人、鐵勒人、契丹人等這些反複無常的胡人歸附者強的多吧?


    可以說,秦琅的這個分封法,其實是讓李世民喜出望外的,比他開始設想的還要好。


    唯一不足之處,就是這樣的分封法,條件有些過於苛刻了,很多人都覺得這是朝廷卸磨殺驢,鳥盡弓藏的做法,不是分封而是發落,是把功臣和宗室們從中樞趕出去的做法。


    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接受這種流放式的分封。


    功臣們認為,這還不如人家曹魏的虛封呢,封爵而不裂土。


    “吳王也已經十歲了,再過幾年也將成年,而陛下的諸兄弟們,也都將成年,到時總不能讓這些親王們都留在京中吧?”長孫皇後對兄長道,“其實待他們成年後,讓他們就藩之國離開長安,也是個長治久安之策。”


    成年的親王就藩之國離開京城,自然是好事,起碼能避免當年太子和秦王這樣各結黨羽,互相爭鬥的情況。


    萬一爭鬥過火失控,太上皇李淵可就是前車之鑒啊,更別說建成元吉慘死兄弟之手的慘事了。


    李世民不想再有這種事情發生,長孫皇後當然也不希望承乾將來受到李恪或李泰等人的威脅,更不願意他們兄弟相殘,甚至是父子猜忌的。


    親王們成年後離開京師,便也就能絕了這種可能。


    “阿兄與其抱怨,何不與秦三郎一樣,好好為陛下和朝廷,也為承乾好好琢磨考慮下這製度得失,拾遺補缺呢?若是阿兄做為國舅能夠也表態支持分封,那麽這事推行起來也會順利的多,而我相信,陛下到時肯定也會考慮到阿兄的功績,在賜封地時,也會挑一塊比較好的封地的,甚至讓阿兄如秦三郎一樣自行挑選封地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俗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貞觀俗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