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盤坐在禦榻之上,雄視殿中文武百官,雖然突厥大軍即將兵臨城下,但是他終於坐在了這個位置上,一個全新的時代開始了,一個屬於他李世民的時代。
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皇即位,評定從龍功臣。
“陳公!”
侍中陳叔達上前,“臣在!”
“你來唱名,把受封之人,所得之爵告示諸公!”李世民道,一名內侍便把一個漆盒端到陳叔達麵前,裏麵俱是對功臣的封賞敕旨。
陳叔達捧起漆盒,來到殿下,站在班尾,麵向北朗聲唱喝。
“司空、魏國公裴寂,為太原首義功臣,武德功臣之首,賜實封連同以前共一千八百戶。”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佐命元勳,功在第一,進封為趙國公,實封一千五百戶,賜絹一萬匹!”
“涼州大都督、左衛大將軍、上柱國、齊國公秦瓊,佐命元勳,論功與長孫無忌並列第一,賜實封通前共一千五百戶,賜絹一萬匹!”
秦琅跪坐在那裏,聽到裴寂第一個受封倒沒意外,雖然這老家夥很不得李世民喜歡,甚至是被厭惡,所以一當太子就讓他靠邊站了,可不管怎麽說裴寂那都是武德朝第一宰相,是武德天子的絕對心腹,因此今天的封賞,也得給他留個位置,其實也就是給太上皇和武德元老們留個麵子。
而接下來長孫無忌評功第一不奇怪,他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心腹,雖說不曾統兵打仗,可各種機密都是參與的,尤其是玄武門事變中,那是積極奔走謀劃,又是大舅子封第一沒人反對。
但第三個受封的居然是秦瓊,這就讓人意外了,秦琅雖說是秦府大將,但畢竟也頂多算個軍方代表,不過估計李世民考慮當日玄武門之變前秦家父子的勸諫,和通報了重要情報,忠心耿耿,而事變當天,秦瓊先是從渭水大營秘密調派了天策府的精銳趕回長安馳援,隨後還斬殺太子黨將領把兵馬帶回長安,另外秦琅當日也立功不小,再加上以前秦瓊為李世民麾下第一大將,綜合這麽一考慮,那麽超過了曆史上本來與長孫並列第一的尉遲恭也不稀奇。
畢竟尉遲恭曆史上能列第一,完全是他當日表現突出,殺元吉,威嚇李淵,並提著建成的頭震退攻打玄武門的宮府兵。
而如今這個時空,有秦琅的參與,秦瓊可就不再是中立了,而是積極參與,當天帶回來三萬大軍,這可是至關重要。
之前秦瓊兩次受封,一次改封齊國公,一次是實封一千二百戶,如今則是加到一千五,雖說加的不多,但是佐命元勳,功列第一幾個字,就足以再次穩固秦瓊新朝軍方第一人的地位了。
秦琅心中十分欣慰。
妥了,秦家這回終於能在貞觀朝安穩了,再不用如那個時空一樣一直坐冷板凳了,更何況他秦琅還尚了公主,這更加保險了。
殿中其它大臣們聽著這唱報,也是各有滋味。
對於這前三位的封賞,多數雖然羨慕,但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誰也不敢跟這三位相爭,哪怕就是尉遲敬德雖然黑著個臉在那豎耳朵聽,但對於秦瓊這個封賞也沒吭聲。
當年他可是秦瓊手下敗將,雖然說後來也加入秦王麾下,立下不少功勞,但以往並沒有什麽獨擋一麵的機會,跟秦瓊這位實打實上柱國相比,還是有些不如的。
“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論功與長孫無忌、秦瓊同等,尉遲敬德賜爵吳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賜絹一萬匹。房玄齡進爵邢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杜如晦賜爵萊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侯君集賜爵潞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
尉遲恭終於聽到了自己的名字,吳國公,一千三百戶,一萬匹絹,功等秦瓊,雖然比秦瓊少了二百戶,肯定是降了一檔,但他還是很滿足的,畢竟秦瓊之下就是他尉遲恭了。若是別人在秦瓊之下,在他之前,他肯定不服。
那邊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位倒很淡定。
侯君集則是欣喜的有點忘形,差點站了起來,他原隻是個全椒縣開國子爵,至於職位更不過是統千把人的統軍,可以說他完全就是靠著玄武門當天攻入長生殿,控製皇帝的功績才有這封賞的,真是出人意料的滿足了。
哪怕比秦瓊少二百戶,比敬德少一萬匹絹都無所謂了,之前已經賞賜給他皇莊兩座,絹萬匹了。
淮安王李神通越聽越不對勁。
開頭那三個人沒有他的份,他就不說了。可這後麵又來四個了,還是沒他份。
想他堂堂宗室名王,在宗室裏的地位那是跟李孝恭並列的,他當初可是自己拉起了一支勢力不少的人馬,迎堂兄李淵入關的。也曾經出手幫過李世民不少次,如今李世民當了皇帝,居然反不記他這個堂叔的功勞了?
憑什麽侯君集這樣的馬前卒都能功等第一?
憑什麽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刀筆小吏也居功第一?
越想越不服,整個人都燥動起來。
“長孫順德、柴紹、李藝、李孝恭四人各實封一千二百戶······”
“秦琅、張公謹、劉師立三人各實封一千戶。”
“李世績、劉弘基二人各食九百戶。”
“高士廉、宇文士及、程咬金三人實七百戶。”
“安興貴、安修仁、唐儉、竇軌、屈突通、蕭瑀、封德彝、劉義節八人各食六百戶。”
“淮安王李神通、江夏王李道宗食五百戶。”
“錢九隴、樊興、公孫武達、李孟嚐、段誌玄、寵卿惲、張亮、李靖、杜淹、元仲文等十一人食邑四百戶。”
“馬三寶、李安遠、張長遜、張平高、李子和、秦行師六人各食三百戶。”
陳叔達唱報完,有人歡喜有人愁。
總共四十六位實封功臣,皆實封,最高一千八百戶,最低三百戶,多數為國公,最低為郡公爵位。
這張名單裏,主要還是原秦王府的心腹文武們,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也有部份是宗室皇戚,如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柴紹竇軌,再有就是武德宰相裴寂、陳叔達、蕭瑀、封德彝、宇文士及等,當然也有一些邊關大將,如李世績李靖等。還有武德老臣錢九隴樊興安興貴安修仁唐儉等人。
總之,這一張封賞名單,基本上包括了各方勢力,但唯獨沒有原太子黨。
秦琅覺得出現這個情況,主要還是因為真正的原太子黨核心如王珪、韋挺、魏征、謝叔方等人之前職位不高,而高一些的如鄭善果鄭從璹裴世矩等人又被李世民打壓下去了,所以這一次他們都沒在名單之列,但還是在朝堂上受到重用了。
這張名單另一個特點,就是武將比文臣多。
李孟嚐公孫武達這些人原來隻是秦王府的低級武官,可借著玄武門之功,一樣封郡公得實封,侯君集甚至能夠一步登天。
當然,這張名單裏秦琅倒不怎麽顯得突出了。
他得實封一千戶,與張公謹、劉師立這兩位大將同封,排在了第五檔,但是在整個名單裏,依然是靠前的,幾位宰相,幾個宗室名王都在他後麵,甚至李世績、李靖這樣的名將也在他後麵,程咬金更是差了幾等。
不過秦琅因為之前早受過封,直接封了翼國公,此後又兩次實封,本就有九百真封,這次也隻加了一百,又因他尚了公主,所以倒也沒那麽顯眼了。
也有如劉弘基,安修仁安興貴這樣實封數反而降了的倒黴鬼。
淮安王李道宗自認為是李世民的人,也認為出了不少力,可現在侯君集啊張公謹啊、劉師立啊,甚至是程咬金等是個人都爬到他頭上去了,他就非常不滿了。
陳叔達唱名完畢,讓受封諸人上前領封賞敕旨。
於是眾人排隊上前領旨。
唱到秦瓊名字時,秦琅上前代領,等他剛坐好,又唱到他的名字,於是他起身再去把自己的也領回來。
一門兩爵,這份榮耀,在此次當中也隻有安修仁安興貴兄弟倆國公可比了,但安氏兄弟雖也是兩國公,可還是與此次封賞中顯眼的秦家父子有些差距,更別說安修仁兄弟原本八百真封這次俱降為六百。
看著秦琅一人抱著兩道敕旨,眾人那真是羨慕萬分。
淮安王李神通本就十分不爽,此時看到秦琅一人領兩道封賞敕旨,更加憤恨不平了。
李世民坐在殿上,“朕分等級排列你們的功勞賞賜,如有不當之處,可以各自申明。”
他話音剛落。
李神通便立即站了起來。
“臣在關西起兵,首先響應義旗,難道功勞還比不過秦瓊一個騎將?更別說,秦琅不過是個乳臭未幹的小子,他又有何功勞,能居我之上?就算是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臣覺得他們也不過是捉刀弄筆,如今卻能列功第一?臣實在感到難以心服!”
李神通很不客氣的把矛頭對準了秦瓊父子和房玄齡杜如晦這兩皇帝心腹文臣,實際上也是認為皇帝封賞不過是唯親信而已,並不是按功。
李世民見李神通這麽一帶頭,殿中很多人都也躍躍欲試,於是毫不客氣的道,“叔父您是皇族至親,朕對您確實毫不吝惜,但不可循私情濫與有功之臣同等封賞!”
“叔父雖首舉義兵呼應,可這也是自謀擺脫災禍,等到竇建德侵吞山東,朝廷派叔父統兵安撫山東,結果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次糾集叛亂,叔父又丟兵棄甲,望風脫逃,甚至一度為賊所俘。”
“秦瓊隨朕統兵征戰,衝鋒陷陣,大小數百戰,受傷流的血都有數鬥,為朝廷征劉武周平王世充敗竇建德破劉黑闥拒突厥,屢立戰功,軍功赫赫,當年太上皇都曾稱讚忠勇無雙,如何無功?”
“秦琅雖年輕,可靖亂討逆,也是立下大功,更別說一人便平定河北王君廓李瑗之謀反大亂,這是多大的功勞?至於說玄齡和如晦,雖為文臣,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於開國治國皆立有大功,論功行賞,自然都當在叔父之上。”
李神通被提起當年統兵敗績,有些臉紅,他雖然多次節製一方,可卻從沒有打過什麽像樣的勝仗,相反敗仗倒打了許多,經常被打的丟盔棄甲。但是他還是不服,“侯君集、尉遲敬德、張公謹、張亮等原不過陛下身邊親兵侍衛,又如何能居功於我之上?”
“臣雖未有什麽大功,可這苦勞總有的吧,今次封邑,不說封個一千五、一千三,可封個一千二、一千戶總該有的,卻隻給個五百戶?”
“河間王孝恭封一千二百戶,叔父認為您功勞要比孝恭大,或者說跟他一樣?”李世民反問。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也是宗室裏打仗最厲害的一位,當年在李靖的輔佐下,為朝廷先定巴蜀,再平南梁蕭銑,又定嶺表八十餘州,可以說,整個東南半壁江山,都是李孝恭打下來的。
李神通又哪能跟李孝恭相比,朝廷派孝恭攻略東南的時候,派他去鎮撫山東,結果他被竇建德打的全軍覆沒,地盤皆失,自己還成了俘虜,連帶著把人家李世績都虧的被俘了。
後來竇建德被殺,他再安撫河北,又搞的河北皆反,劉黑闥再次打的他丟盔棄甲,當時的他可是不論兵馬還是其它,都全麵占優勢的。
李世民拿孝恭來壓李神通,這讓他沒法反駁了。
可接著李世民又說,“江夏王道宗,功績可不比叔父小,但此次也隻封五百戶,叔父認為功績比道宗高嗎?”
李道宗此時不過二十四歲,輩份也比李神通低一輩,可這位江夏王十幾歲時就隨李世民帳下征戰,最是驍勇善戰。
雖說不如李孝恭那般名聲大,但卻也是實打實的驍將,幾乎隨著李世民打過所有的仗,武德五年起,駐守靈州,擔任都督之職,幾次打退突厥來犯之兵。
李神通最大的不足,就是統兵打仗方麵。
李孝恭是早年為朝廷打下半壁江山的方麵大帥,李道宗又是宗室裏能征善戰的後起之秀,李神通一個都比不過。
於是李世民輕敲著禦案,把想要置疑這份封賞名單的出頭鳥給打了下去。
李神通退下,於是剛才還想跟著起哄的丘師利等將領們也就不敢再吵鬧爭功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新皇即位,評定從龍功臣。
“陳公!”
侍中陳叔達上前,“臣在!”
“你來唱名,把受封之人,所得之爵告示諸公!”李世民道,一名內侍便把一個漆盒端到陳叔達麵前,裏麵俱是對功臣的封賞敕旨。
陳叔達捧起漆盒,來到殿下,站在班尾,麵向北朗聲唱喝。
“司空、魏國公裴寂,為太原首義功臣,武德功臣之首,賜實封連同以前共一千八百戶。”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佐命元勳,功在第一,進封為趙國公,實封一千五百戶,賜絹一萬匹!”
“涼州大都督、左衛大將軍、上柱國、齊國公秦瓊,佐命元勳,論功與長孫無忌並列第一,賜實封通前共一千五百戶,賜絹一萬匹!”
秦琅跪坐在那裏,聽到裴寂第一個受封倒沒意外,雖然這老家夥很不得李世民喜歡,甚至是被厭惡,所以一當太子就讓他靠邊站了,可不管怎麽說裴寂那都是武德朝第一宰相,是武德天子的絕對心腹,因此今天的封賞,也得給他留個位置,其實也就是給太上皇和武德元老們留個麵子。
而接下來長孫無忌評功第一不奇怪,他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心腹,雖說不曾統兵打仗,可各種機密都是參與的,尤其是玄武門事變中,那是積極奔走謀劃,又是大舅子封第一沒人反對。
但第三個受封的居然是秦瓊,這就讓人意外了,秦琅雖說是秦府大將,但畢竟也頂多算個軍方代表,不過估計李世民考慮當日玄武門之變前秦家父子的勸諫,和通報了重要情報,忠心耿耿,而事變當天,秦瓊先是從渭水大營秘密調派了天策府的精銳趕回長安馳援,隨後還斬殺太子黨將領把兵馬帶回長安,另外秦琅當日也立功不小,再加上以前秦瓊為李世民麾下第一大將,綜合這麽一考慮,那麽超過了曆史上本來與長孫並列第一的尉遲恭也不稀奇。
畢竟尉遲恭曆史上能列第一,完全是他當日表現突出,殺元吉,威嚇李淵,並提著建成的頭震退攻打玄武門的宮府兵。
而如今這個時空,有秦琅的參與,秦瓊可就不再是中立了,而是積極參與,當天帶回來三萬大軍,這可是至關重要。
之前秦瓊兩次受封,一次改封齊國公,一次是實封一千二百戶,如今則是加到一千五,雖說加的不多,但是佐命元勳,功列第一幾個字,就足以再次穩固秦瓊新朝軍方第一人的地位了。
秦琅心中十分欣慰。
妥了,秦家這回終於能在貞觀朝安穩了,再不用如那個時空一樣一直坐冷板凳了,更何況他秦琅還尚了公主,這更加保險了。
殿中其它大臣們聽著這唱報,也是各有滋味。
對於這前三位的封賞,多數雖然羨慕,但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誰也不敢跟這三位相爭,哪怕就是尉遲敬德雖然黑著個臉在那豎耳朵聽,但對於秦瓊這個封賞也沒吭聲。
當年他可是秦瓊手下敗將,雖然說後來也加入秦王麾下,立下不少功勞,但以往並沒有什麽獨擋一麵的機會,跟秦瓊這位實打實上柱國相比,還是有些不如的。
“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論功與長孫無忌、秦瓊同等,尉遲敬德賜爵吳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賜絹一萬匹。房玄齡進爵邢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杜如晦賜爵萊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侯君集賜爵潞國公,賜實封一千三百戶。”
尉遲恭終於聽到了自己的名字,吳國公,一千三百戶,一萬匹絹,功等秦瓊,雖然比秦瓊少了二百戶,肯定是降了一檔,但他還是很滿足的,畢竟秦瓊之下就是他尉遲恭了。若是別人在秦瓊之下,在他之前,他肯定不服。
那邊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位倒很淡定。
侯君集則是欣喜的有點忘形,差點站了起來,他原隻是個全椒縣開國子爵,至於職位更不過是統千把人的統軍,可以說他完全就是靠著玄武門當天攻入長生殿,控製皇帝的功績才有這封賞的,真是出人意料的滿足了。
哪怕比秦瓊少二百戶,比敬德少一萬匹絹都無所謂了,之前已經賞賜給他皇莊兩座,絹萬匹了。
淮安王李神通越聽越不對勁。
開頭那三個人沒有他的份,他就不說了。可這後麵又來四個了,還是沒他份。
想他堂堂宗室名王,在宗室裏的地位那是跟李孝恭並列的,他當初可是自己拉起了一支勢力不少的人馬,迎堂兄李淵入關的。也曾經出手幫過李世民不少次,如今李世民當了皇帝,居然反不記他這個堂叔的功勞了?
憑什麽侯君集這樣的馬前卒都能功等第一?
憑什麽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刀筆小吏也居功第一?
越想越不服,整個人都燥動起來。
“長孫順德、柴紹、李藝、李孝恭四人各實封一千二百戶······”
“秦琅、張公謹、劉師立三人各實封一千戶。”
“李世績、劉弘基二人各食九百戶。”
“高士廉、宇文士及、程咬金三人實七百戶。”
“安興貴、安修仁、唐儉、竇軌、屈突通、蕭瑀、封德彝、劉義節八人各食六百戶。”
“淮安王李神通、江夏王李道宗食五百戶。”
“錢九隴、樊興、公孫武達、李孟嚐、段誌玄、寵卿惲、張亮、李靖、杜淹、元仲文等十一人食邑四百戶。”
“馬三寶、李安遠、張長遜、張平高、李子和、秦行師六人各食三百戶。”
陳叔達唱報完,有人歡喜有人愁。
總共四十六位實封功臣,皆實封,最高一千八百戶,最低三百戶,多數為國公,最低為郡公爵位。
這張名單裏,主要還是原秦王府的心腹文武們,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也有部份是宗室皇戚,如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柴紹竇軌,再有就是武德宰相裴寂、陳叔達、蕭瑀、封德彝、宇文士及等,當然也有一些邊關大將,如李世績李靖等。還有武德老臣錢九隴樊興安興貴安修仁唐儉等人。
總之,這一張封賞名單,基本上包括了各方勢力,但唯獨沒有原太子黨。
秦琅覺得出現這個情況,主要還是因為真正的原太子黨核心如王珪、韋挺、魏征、謝叔方等人之前職位不高,而高一些的如鄭善果鄭從璹裴世矩等人又被李世民打壓下去了,所以這一次他們都沒在名單之列,但還是在朝堂上受到重用了。
這張名單另一個特點,就是武將比文臣多。
李孟嚐公孫武達這些人原來隻是秦王府的低級武官,可借著玄武門之功,一樣封郡公得實封,侯君集甚至能夠一步登天。
當然,這張名單裏秦琅倒不怎麽顯得突出了。
他得實封一千戶,與張公謹、劉師立這兩位大將同封,排在了第五檔,但是在整個名單裏,依然是靠前的,幾位宰相,幾個宗室名王都在他後麵,甚至李世績、李靖這樣的名將也在他後麵,程咬金更是差了幾等。
不過秦琅因為之前早受過封,直接封了翼國公,此後又兩次實封,本就有九百真封,這次也隻加了一百,又因他尚了公主,所以倒也沒那麽顯眼了。
也有如劉弘基,安修仁安興貴這樣實封數反而降了的倒黴鬼。
淮安王李道宗自認為是李世民的人,也認為出了不少力,可現在侯君集啊張公謹啊、劉師立啊,甚至是程咬金等是個人都爬到他頭上去了,他就非常不滿了。
陳叔達唱名完畢,讓受封諸人上前領封賞敕旨。
於是眾人排隊上前領旨。
唱到秦瓊名字時,秦琅上前代領,等他剛坐好,又唱到他的名字,於是他起身再去把自己的也領回來。
一門兩爵,這份榮耀,在此次當中也隻有安修仁安興貴兄弟倆國公可比了,但安氏兄弟雖也是兩國公,可還是與此次封賞中顯眼的秦家父子有些差距,更別說安修仁兄弟原本八百真封這次俱降為六百。
看著秦琅一人抱著兩道敕旨,眾人那真是羨慕萬分。
淮安王李神通本就十分不爽,此時看到秦琅一人領兩道封賞敕旨,更加憤恨不平了。
李世民坐在殿上,“朕分等級排列你們的功勞賞賜,如有不當之處,可以各自申明。”
他話音剛落。
李神通便立即站了起來。
“臣在關西起兵,首先響應義旗,難道功勞還比不過秦瓊一個騎將?更別說,秦琅不過是個乳臭未幹的小子,他又有何功勞,能居我之上?就算是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臣覺得他們也不過是捉刀弄筆,如今卻能列功第一?臣實在感到難以心服!”
李神通很不客氣的把矛頭對準了秦瓊父子和房玄齡杜如晦這兩皇帝心腹文臣,實際上也是認為皇帝封賞不過是唯親信而已,並不是按功。
李世民見李神通這麽一帶頭,殿中很多人都也躍躍欲試,於是毫不客氣的道,“叔父您是皇族至親,朕對您確實毫不吝惜,但不可循私情濫與有功之臣同等封賞!”
“叔父雖首舉義兵呼應,可這也是自謀擺脫災禍,等到竇建德侵吞山東,朝廷派叔父統兵安撫山東,結果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次糾集叛亂,叔父又丟兵棄甲,望風脫逃,甚至一度為賊所俘。”
“秦瓊隨朕統兵征戰,衝鋒陷陣,大小數百戰,受傷流的血都有數鬥,為朝廷征劉武周平王世充敗竇建德破劉黑闥拒突厥,屢立戰功,軍功赫赫,當年太上皇都曾稱讚忠勇無雙,如何無功?”
“秦琅雖年輕,可靖亂討逆,也是立下大功,更別說一人便平定河北王君廓李瑗之謀反大亂,這是多大的功勞?至於說玄齡和如晦,雖為文臣,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於開國治國皆立有大功,論功行賞,自然都當在叔父之上。”
李神通被提起當年統兵敗績,有些臉紅,他雖然多次節製一方,可卻從沒有打過什麽像樣的勝仗,相反敗仗倒打了許多,經常被打的丟盔棄甲。但是他還是不服,“侯君集、尉遲敬德、張公謹、張亮等原不過陛下身邊親兵侍衛,又如何能居功於我之上?”
“臣雖未有什麽大功,可這苦勞總有的吧,今次封邑,不說封個一千五、一千三,可封個一千二、一千戶總該有的,卻隻給個五百戶?”
“河間王孝恭封一千二百戶,叔父認為您功勞要比孝恭大,或者說跟他一樣?”李世民反問。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也是宗室裏打仗最厲害的一位,當年在李靖的輔佐下,為朝廷先定巴蜀,再平南梁蕭銑,又定嶺表八十餘州,可以說,整個東南半壁江山,都是李孝恭打下來的。
李神通又哪能跟李孝恭相比,朝廷派孝恭攻略東南的時候,派他去鎮撫山東,結果他被竇建德打的全軍覆沒,地盤皆失,自己還成了俘虜,連帶著把人家李世績都虧的被俘了。
後來竇建德被殺,他再安撫河北,又搞的河北皆反,劉黑闥再次打的他丟盔棄甲,當時的他可是不論兵馬還是其它,都全麵占優勢的。
李世民拿孝恭來壓李神通,這讓他沒法反駁了。
可接著李世民又說,“江夏王道宗,功績可不比叔父小,但此次也隻封五百戶,叔父認為功績比道宗高嗎?”
李道宗此時不過二十四歲,輩份也比李神通低一輩,可這位江夏王十幾歲時就隨李世民帳下征戰,最是驍勇善戰。
雖說不如李孝恭那般名聲大,但卻也是實打實的驍將,幾乎隨著李世民打過所有的仗,武德五年起,駐守靈州,擔任都督之職,幾次打退突厥來犯之兵。
李神通最大的不足,就是統兵打仗方麵。
李孝恭是早年為朝廷打下半壁江山的方麵大帥,李道宗又是宗室裏能征善戰的後起之秀,李神通一個都比不過。
於是李世民輕敲著禦案,把想要置疑這份封賞名單的出頭鳥給打了下去。
李神通退下,於是剛才還想跟著起哄的丘師利等將領們也就不敢再吵鬧爭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