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世紀以後,東斯拉夫人分布居住在基輔到伊爾門湖一帶。9世紀,他們的部落發展成一些設防的城鎮,稱之為公國。88年,諾夫哥羅德王公魯克裏征服了基輔和第聶伯河西岸各公國,形成了以基輔為中心的大公國,其統治者稱為大公,國家稱作羅斯。魯克裏將國土分為數國,分封諸子而治,以基輔為都城。10世紀,羅斯從附近的東羅馬帝國接受了東正教。羅斯在雅羅斯拉夫統治時代逐漸強盛。
1世紀,羅斯分裂為基輔,斯摩棱斯克,契爾尼果瓦,也烈讚,諾夫哥羅德,羅斯托夫-蘇茲達爾等10多個小公國,以基輔大公為宗主,後逐漸獨立。1169年,基輔大公國解體,遷都到弗拉基米爾。1世紀,各公國時分時合,互相混戰,東北部羅斯羅斯托夫-蘇茲達爾改稱為弗拉基米爾公國,西南羅斯建立了加裏茲公國,合並了波多裏亞,沃倫,基輔等公國的一部分,西北部波洛茨克並入立陶宛大公國。當時全羅斯領土不大,其東境不過伏爾加河支流翰迦河。中亞草原的欽察人時常侵擾羅斯境內。羅斯南部各大公為了避免遭受欽察人的侵擾和戰勝其他公國,常常與欽察各部聯姻,以壯大自己的實力。
欽察部首領迦迪延逃到羅斯向其女婿求援後,密赤思老大公聯絡南羅斯各王公,在基輔商議抵抗蒙古的事宜。諸王公對此爭論不休,密赤思老大公說:欽察人雖與我們是世敵,但是大敵當前,救欽察就是救我們自己。如果把欽察人推向蒙古人,壯大了他們的力量,早晚我們將在羅斯的土地上迎接蒙古大軍。不如先發製人,主動進攻,將蒙古人擋在國門之外。於是諸王公同意出兵,商定在欽察人的土地上與蒙古軍作戰,並派使者請弗拉基米爾大公出兵相助。哲別,速不台聞知羅斯人準備聯合攻擊蒙古時,派出10名使者到基輔會見各位王公,表示蒙古沒有進犯羅斯的意圖,隻是討伐欽察人,不要聽信欽察人的挑撥。況且欽察人常年侵擾羅斯境內,不如與蒙古和兵同伐欽察,共分果實。羅斯諸王不理,殺死蒙古使者。
1年春,密赤思老大公聯合基輔,加裏茲,契爾尼果瓦公國的軍隊出兵欽察草原,與弗拉基米爾,庫爾斯克,斯摩棱斯克等公國以及欽察部的軍隊組成10萬大軍,集結於第聶伯河下遊準備迎擊蒙古軍。潰散各地的欽察人聽說10萬大軍要痛擊蒙古人,紛紛趕來加入聯軍參戰。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僅僅有萬軍隊的哲別和速不台再派使者去見羅斯諸王公,對他們說:你們聽信欽察人的讒言,殺害我們的使臣,集結軍隊向我們宣戰。我們對天發誓說不侵犯你們,你們為什麽還要這樣做?請你們不要進兵挑起戰爭。我們蒙古人是不怕打仗的,但是要把道理講清楚。羅斯諸王公覺得蒙古人不過如此,於是放回使者轉告蒙古將領,堅持要與蒙古軍約戰。
密赤思老大公自信可以戰勝蒙古軍,不等基輔等諸公國軍隊,獨自率所部的萬餘騎兵東渡第聶伯河。密赤思老大公擊潰蒙古前鋒軍,俘獲受傷落馬的蒙古軍前鋒將領,交與欽察人殺之。羅斯大軍隨後陸續渡河,蒙古軍且戰且退,後全軍東撤。羅斯聯軍狂追蒙古軍1天,至迦勒迦畔時,發現蒙古軍已經嚴陣以待。此時,術赤派來的蒙古援軍趕到了戰場,蒙古軍與羅斯聯軍隔河對峙。羅斯聯軍分為南北兩部屯軍,南軍以基輔軍,契爾尼果瓦軍組成,北軍由加裏茲軍,欽察軍組成。哲別派出6000騎兵佯攻羅斯聯軍,進攻不勝又佯敗而去,羅斯聯軍的年輕王子們則乘勝追擊。一些羅斯老將領提出要慎重出擊,等待判明敵情後再發動進攻,但遭到少壯派王公們的反對。
1年5月1日,蒙古軍與羅斯聯軍在迦勒迦河展開大戰。蒙古偵察掌握了羅斯聯軍的兵力部署情況後,哲別命令蒙古軍右翼猛攻對方的欽察軍,切斷羅斯北軍的退路。欽察軍在蒙古軍的猛攻下慌亂潰退,衝亂了加裏茲軍的戰鬥隊形。蒙古軍發起左翼和中路的全線衝鋒,羅斯北軍由於陣型混亂而大敗,在蒙古騎兵的強力衝擊下潰不成軍。密赤思老大公拋棄了他的將士,自己乘船逃回對岸,並將迦勒迦河上的船隻全部燒毀以防止蒙古軍追擊。結果,羅斯北軍在河濱遭到蒙古軍的肆意殺戮,幾乎全軍覆沒。南軍的基輔軍紮營於河對岸的高地上,目睹加裏茲軍戰敗而按兵不動。蒙古軍擊破羅斯北軍後,乘勝揮師渡河,進圍羅斯南軍。羅斯南軍腹背受敵,倉促抵抗了天後乞降。密赤思老大公逃出戰場,蒙古軍一部追擊並圍殲了他的部下,密赤思老大公屈膝唯求免死,蒙古軍許之。在迦勒迦河戰役中,羅斯聯軍損兵7萬,有6位王公被處死,70位貴族陣亡,蒙古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弗拉基米爾公國的軍隊來援途中,得知聯軍戰敗的消息,急忙退走。蒙古軍乘勝長驅直入,蹂躪了南羅斯的廣大地區,進入克裏木半島,攻陷速達黑城。1年終,哲別和速不台凱旋東歸。飽掠回師的蒙古軍途徑不裏阿耳部所居之地,不裏阿耳人率軍阻擊,蒙古軍以伏擊戰全殲了不裏阿耳人的軍隊,不裏阿耳臣服於蒙古。隨後,蒙古軍降服了裏海濱海地區的撒克辛人,進至康裏部,康裏部首領帶兵來拒,戰敗後也投降蒙古。
14年,速不台奉成吉思汗之命率軍東行,在蒙古西部地區與成吉思汗的大軍會師,哲別奉命留守欽察草原。不久,屢建戰功的蒙古驍將哲別病死於鹹海西部的康裏境內。哲別,速不台二將奉成吉思汗之命率兵萬餘騎追擊花剌子模的摩柯末,掃蕩高加索山脈南北,破羅斯聯軍,轉戰年,征服14國,破城40餘座,殲敵近17萬,行程5000餘公裏,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極大的戰果。哲別,速不台對高加索地區及南部羅斯的進攻是戰略武力偵察,是拔都西征歐洲的前奏。
哲別與速不台在作戰中運用的主要戰略戰術有:追擊戰,伏擊戰,圍城戰,襲擊戰,運動戰,殲滅戰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等。
<a href="http:///"></a>
追擊戰:哲別,速不台掃蕩高加索和南俄的前因就是奉成吉思汗之命,追擊花剌子模的摩柯末。蒙古軍從撒馬爾罕城下出發,渡過河姆河,經過今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國,最終將摩柯末逼迫至裏海小島上,後其死於該地。
伏擊戰:11年10月,哲別,速不台軍在格魯吉亞的首都東部分兵迎戰格魯吉亞的萬十字軍。哲別以5000人設伏,速不台領兵佯敗,誘敵進入伏擊圈,令格軍萬人馬多半覆沒。
圍城戰:蒙古軍攻破徒斯,哈馬丹等城,均采取圍城攻堅的戰術。
襲擊戰:蒙古軍屯兵於裏海西岸的穆甘平原駐冬,格魯吉亞人以為蒙古人不可能在天寒地冬的情況下發動攻擊,不料蒙古軍突至其首都第比利斯城下。格軍毫無準備,以萬人倉促迎戰,被蒙古軍斬殺過半。
運動戰:1夏季,羅斯聯軍10萬集結於第聶伯河下遊準備迎擊蒙古軍。哲別,速不台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采取誘敵遠離其境,伺機出戰的戰術,將敵人拖至有利的地區而殲滅。
殲滅戰:迦勒迦河戰役是舉世聞名的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殲滅戰經典戰例。
分化瓦解:蒙古軍進入高加索北部地區後,阿蘭人聯合欽察人和其他突厥部迎戰蒙古軍。哲別采取分化瓦解策略,派使者帶禮物去見欽察部首領,誘使欽察人棄其盟友而去,最後蒙古軍又出其不意的大敗欽察人。
各個擊破:1年的迦勒迦河戰役中,羅斯北軍渡河與蒙古軍激戰時,羅斯南軍目睹北軍覆沒而不援。蒙古軍破北軍後攻南軍,南軍抗守日後乞降。[]141年,速不台留下了萬人控製已征服的地區並保護他的交通線,率領約1萬人侵略中歐。他認識到,匈牙利、波蘭、波希米亞和西裏西亞各自都能集結起比他規模大的軍隊;他也同樣意識到,對這些國家任何一國的侵略,都會使其立即陷入同其他三國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爭之中。然而,他對歐洲政治的了解使他自信能夠依靠教皇、德意誌皇帝、法蘭西國王和英吉利國王之間妒忌的爭吵,而使這些國家在他解決中歐之前不卷入衝突,隨後他再各個擊破。
速不台將他的軍隊分成四個主要的縱隊或野戰軍隊,各轄三個圖曼。一部由窩闊台之孫海都率領,準備保護北翼。另一支翼側軍隊由窩闊台之子闊端率領,按計劃要在蒙古軍隊從南麵通過特蘭西瓦尼亞和多瑤河流域侵入匈牙利時保護南翼。其餘的兩支大軍顯然呈平行的縱隊前進,將在拔都和速不台率領下強行越過中喀爾巴籲山。這兩個縱隊將在與匈牙利都城布達(今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之一部分,由多牆河西岸之布達和東岸之佩斯合稱布達佩斯)相對的多蹈河東岸之佩斯城前麵的平原上會師。海都以吸引波蘭人、波希米亞人和西裏西亞人的注意力為主要目標,稍先於其他三個縱隊於141年月初出師。他擊敗三支較大的波蘭軍隊,橫掃波蘭進入西裏西亞。一個分遣圖曼保護其右翼,向北迂回穿過立陶宛,然後向西穿過東普魯士,沿波羅的海岸邊進入波美拉尼亞。
月日,海都利用其他兩個圖曼在克拉科夫粉碎了波蘭鮑烈斯拉夫五世的軍隊。當蒙古軍隊攜帶火與劍穿過東北歐之時,驚慌彌漫鄉間,慌恐之極的難民紛紛西逃。由於一座又一座城市被攻占、摧毀、焚燒,人們流離失所,難民大量增加,恐怖的傳說被人們渲染著,並被擴大。到4月初,海都萬人的個圖曼到達西裏西亞時,歐洲人相信他的軍隊有0多萬人。
裏格尼茨之戰
141年4月9日盡管相信這些瘋狂的誇張,北、中歐的騎兵還是準備拚死戰鬥。西裏西亞的“虔誠者”亨利大公集中了一支由德意誌人、波蘭人和條頓騎士組成的4萬人的聯軍,占據了在海都大軍必經之地裏格尼茨的防禦陣地,波希米亞王文西斯勞斯率軍5萬人匆忙北進,以與亨利會合當波希米亞軍尚在兩天的路程之外時,海都發起了攻擊。歐洲人雖勇敢頑強地戰鬥,但亨利的軍隊仍被粉碎,殘部西逃。因為蒙古軍隊末予追擊,所以有些歐洲曆史學家不正確地認為裏格尼茨之戰是場拉鋸戰。
16年,速不台隨從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攻下撒裏畏兀兒的斤、寺門等部以及德順、戎、蘭、會、洮、河諸州。第二年,他聞知成吉思汗死訊,遂還師。
滅金主將19年,窩闊台即汗位,以禿滅幹公主下嫁速不台。不久,窩闊台決定南向伐金,速不台又是軍中主將之一。10年,他參與攻潼關之役失利,窩闊台加以責備,但拖雷稱“兵家勝負不常,請令立功自效”。從11年春天起,他就在拖雷麾下效力,作為大軍的右翼,先攻克陝西寶雞,入大散關,而後繞道南宋境內的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洋州(今陝西洋縣)、興元(今陝西漢中)、金州(今陝西安康)、房州(今湖北房縣),然後渡漢水向北,兵鋒直指汴京(今河南開封)。
由拖雷、速不台等完成了右翼的戰略迂回運動後,1年正月,窩闊台率中軍在白坡渡過黃河,東向攻下鄭州,兩軍對汴京形成鉗形攻勢。駐守潼關的完顏合達統率金主力軍南下堵截拖雷,未能得逞,又奉金帝之命轉向東北援汴。當蒙古軍隊進至鈞州(今河南禹縣)西北的三峰山時,金兵圍之數匝,適逢風雪大作,蒙古軍隊進擊大勝,金軍三十五萬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關於如何對付合達大軍,拖雷曾向速不台問以方略,速不台說:“城居之人不耐勞苦,數挑以勞之,戰乃可勝也。”(《元史·速不台傳》)三峰山戰役的勝利正是這個軍事方略實施的結果。在三峰山戰役以後,金軍已無力抵禦,蒙古軍隊很快攻占河南多數地方。三月,窩闊台與拖雷北返,命速不台率軍三萬,進圍汴京,經略河南。速不台統諸道兵圍攻汴京,要求金方投降。金帝完顏守緒送曹王訛可為質,並派使者議和,但不久金方將士殺死蒙古使者,和談破裂。汴京一片混亂,十二月時,金帝逃離京城,在1年春節期間先渡黃河向北,後又折回河南,從長恒進至歸德(今河南商丘縣)。
不久,金汴京西麵元帥崔立宣布投降,速不台在四月達青城,接受崔立獻送的金後妃、宗室和寶器。速不台殺金荊王、益王等全部宗室近臣,遣人送金後妃與寶器給窩闊台,而後在四月二十日進入汴京。速不台曾企圖屠城,被耶律楚材諫止。當時汴京已滿城蕭索,饑人相食,速不台下令聽任城內居民北渡黃河以就食存活。後金帝從歸德逃奔蔡州(今河南汝南),14年正月,蒙古軍與宋軍相配合攻破蔡州,金帝自縊而死,金朝滅亡。蔡州之役,速不台雖未親臨前線,但也是在他的統率下獲勝的。[4]
5南擊宋理編輯
南滅大理
148年貴由汗去世後,汗位繼承問題長久未決。術赤係和拖雷係諸王以及察合台係個別諸王在阿剌脫忽剌兀之地聚會,以兀良合台為首的一些大將也參加了。拔都首推蒙哥,得到兀良合台的支持,他說“蒙哥聰明睿知,人鹹知之,拔都之議良是”(《元史·憲宗紀》)。151年夏,諸王大臣在闊帖兀阿闌之地舉行大會,貴由皇後海迷失與窩闊台子失烈門等提出異議,兀良合台又說:“此議已先定矣,不可複變”(《元史·兀良合台傳》)。蒙哥終於在此大會上正式繼汗位。
15年秋,蒙哥汗命忽必烈征大理,以兀良合台總督軍事。忽必烈大軍於15年八月進至臨洮(今甘肅臨洮縣),九月進至忒剌(今甘肅迭部縣與四川若爾蓋縣接壤的達拉溝,從忒剌起,大軍分三路進發,忽必烈親率中路軍,兀良合台率西路軍,諸王抄合、也隻烈率東路軍。兀良合台從忒剌西南行經今四川阿壩草原,自今甘孜南下理塘、稻城,再折向西南,越旦當嶺進入雲南。在降服摩些部以後,此軍渡過金沙江,攻克麗江,並繼續南下攻占大理城北麵的龍首關。十二月十三日,當中路軍進圍大理城時,西路與東路兩軍均已趕到。十五日,兀良合台協助忽必烈攻破大理城。接著,蒙古軍四出略地。
154年春,忽必烈班師北返,兀良合台奉命戍守大理,並分兵攻取大理附都善闡。在攻打羅部府時,大酋高升拒戰,兀良合台將他大敗於洟可浪山下。攻善闡沿地押赤城時,因“城際滇池,三麵皆水,既險且堅”,炮攻火攻均未奏效,兀良合台“乃大震鼓鉦,進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為,如是者七日,伺其困乏,夜五鼓,遣其子阿術潛師躍入,亂斫之,遂大潰”(《元史·兀良合台傳》)。在昆澤,俘獲大理國王段興智。敵方餘眾依阻山穀者,兀良合台命裨將繼續進擊。但進至乾德哥城時,兀良合台患病,遂將軍事委付其子阿術。
155年,阿術奉父命又進取赤禿哥(今貴州西部)、羅羅斯(今四川涼山地區)等地。二年間,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以及烏、白等蠻三十七部。
156年,他奉命北上夾擊四川宋軍,取道烏蒙,抵馬湖江(今金沙江下遊),進軍嘉定(今四川樂山)、重慶、合川,與四川蒙古軍會師後返回大理。[5]
侵吞南宋
157年,兀良合台以大理平定,遣使向蒙哥報捷,並且建議在這裏設治,得到允準。他在這一帶建立十九個萬戶府,下設千戶、百戶,確立了蒙古貴族的統治,為後來雲南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忽必烈攻下大理,完成了蒙古對南宋的側後大迂回;兀良合台在大理設治,使蒙古後來南北夾擊南宋時在西南有了一個可靠的基地。
就在157年,蒙哥汗決定大舉伐宋。158年二月,蒙哥親自率軍進入西蜀,同時命塔察兒、張柔攻長江中遊,在東麵配合;又命兀良合台引兵北上,約定於159年正月會師潭州(今湖南長沙)。
157年年底時,兀良合台已從大理進入交趾,戰敗其國主陳日煚,並在陳日煚請求歸附後班師。
在接到蒙哥軍令後,兀良合台即率四王騎兵三千,蠻、僰萬人,攻入宋廣南西道。在連破橫山寨(今廣西田東)、賓州(今廣西賓陽)、貴州(今廣西貴縣)、來賓(今廣西來賓)、象州(今廣西象州)、柳州(今廣西柳州)的一些關隘後,經柳州以北的義寧、靈川、興安、全州,進入湖南。由於宋軍截擊,兀良合台折向西北,攻破沅州(今湖南芷江)、辰川(今湖南沅陵),再折東挺進,於十一月中旬渡過湘江,抵達潭州(今湖南長沙)城下。潭州宋軍二十萬迎戰,兀良合台揮師夾擊破之。這時兀良合台得知忽必烈軍已在進攻鄂州(今湖北武昌),遂圍住潭州,並派人向忽必烈稟告軍情,忽必烈遣軍相援。閏十一月時,忽必烈決定北返爭奪汗位,允許賈似道求和,遣鐵邁赤迎兀良合台於嶽州(今湖南嶽陽)。兀良合台自嶽州抵鄂州;160年二月,他率領的軍隊在滸黃洲渡江北上與忽必烈大軍會合。
160年三月,忽必烈在開平召集忽裏台,登上汗位。兀良合台在四月抵達上都,支持忽必烈為汗。其子阿術,自從攻大理起隨父征伐,屢立戰功,遂隨忽必烈為宿衛,後係元初一員主將。[6]
海都沒有理由追擊,他已完成了使命。從波羅的海到喀爾巴籲山的整個北、中歐都被毀滅。對速不台的軍隊右翼一切可能的危險都已消除。該地區剩下的一支能戰鬥的軍隊——文西斯勞斯的波希米亞軍——正向西北撤退,以與其他德意誌貴族匆忙集合起來的軍隊會合。海都出色地完成了速不台的計劃,遂從波羅的海岸邊召回其分遣圖曼,揮師向南,以與在匈牙利的主力會師。回師大軍使摩拉維亞變為一片荒野。
進入匈牙利
南翼縱隊同樣具有戰鬥力,盡管正在融化的積雪和漲水的河流阻擋了蒙古軍隊的前進。經三場陣地戰後,到4月11日,在特蘭西瓦尼亞所有的抵抗都已崩潰。
闊端通過多瑤河與喀爾巴籲山之間的鐵門,揮師向北進入匈牙利平原,以與速不台會師。十一年,太祖以蔑兒乞乘我伐金收合餘燼,會諸將於和林,問:“誰能為我征蔑兒乞者?”速不含請行。太祖壯而許之。山路險峻,命裹鐵於車輪,以防摧壞。速不台選裨將阿裏出領百人先行,覘蔑兒乞之虛實,戒之日:汝止宿必載嬰兒具以行,去則遺之,使若挈家而逃者。蔑兒乞見之,果以為逃人,不設備。十三年,速不台進至吹河大破之,盡殲其眾。
十四年,太祖親征西域,命速不合與者別各率萬人,追西域主阿刺哀丁,戒以“遇彼軍多,則不與戰,而俟後軍。彼逃,則亟追勿舍。所過城堡降者,勿殺掠。不降則攻下之,取其民為奴。不易攻,則舍去,毋頓兵堅城下。”時西域主棄撒馬爾罕遠遁,速不合、者別渡阿母河,分路追之。西域主逃入裏海津中,未幾病死。盡獲其珍寶以獻。事具《西域傳》。太祖日:“速不台枕戈血戰,為我家宣勞,朕甚嘉之。”賜以大珠銀甕。速不台與者別遂入其西北諸部,諸酋皆望風納款。
西域軍事略定,十六年,太祖命速不台與者別進討奇卜察克,循裏河之西入高喀斯山,大破奇卜察克之眾,殺其部酋之弟玉兒格。其子塔阿兒匿於林中,為奴所告,執而殺之。速台縱奴為民,還以聞,太祖曰:“奴不忠於主,肯忠事他人?”並戮之。奇卜察克酋遁入斡羅斯境,速不台、者別引兵至喀勒吉河,與斡羅斯戰於孩兒桑之地,斬獲無算。速不台奏以蔑兒乞、乃蠻、怯烈、康鄰、奇卜察克諸部千戶,通立一軍。從之。初,太祖命速不台、者別以三年為期,由奇卜察克返至蒙古地,與太祖相見。至是二將凱旋,遵太祖之命而返。
十九年,太祖親征西夏,以速不台比年在外,恐其父母思之,遣歸省。速不台奏,願從西征,太祖命度大磧以往。二十一,年破撒裏畏兀、特勒、赤閔等部,及德順、鎮戎、蘭、會、洮、河諸州,得牝馬五千匹,悉獻於朝。二十二年,聞太祖崩,乃還。
太宗即位,尚禿滅幹公主。從太宗伐金,圍慶陽。我軍及金人戰於大昌原,敗績。命速不台援之。二年,速不含與金將完顏彝戰於倒回穀,又失利,為太宗所貢。睿宗曰:“兵家勝負不常,宜令速不台立功自效。”遂命引兵從睿宗南伐。
三年冬,出牛頭關,遇金將合達率步、騎十五萬赴援。睿宗問以方略,速不台曰:“城居之人,不耐勞苦。數挑戰以勞之,乃可勝也。”睿示從之。四年正月,大敗金於三峰山,合達走鈞州,追獲之。合達問:“速不台安在?願識其人。”速不台出曰:“汝須臾人耳,識我何為?”合達曰:“大臣各為其主,我聞卿勇蓋諸將,故欲見之。”其為敵國畏服如此。
三月,從太宗至汴。金人議守汴之策,舍裏城而守外城。外城,周世宗所築,堅不可攻。速不台以步、騎四萬圍之,又征沿河州縣兵四萬,募新兵二萬,共十萬人,分屯百二十裏之內。大治攻具,驅降人負薪填塹,彀強駑百張,攻城四隅,仍編竹絡盛石投之,未幾稱石高與城等。守者亦仿製竹絡,盛所投之石還擊之,複以鐵罐盛火藥投於下,爆發,聲聞數十裏,名曰震天雷,迸裂百步外。我軍冒牛皮至城下,穴隧道。城人縛震天雷於鐵縆。縋擊之,又製噴火簡箭,激射十八步。我軍惟畏此二器。攻十有六日,城不下,乃許金人和,納其質曹王訛。
四月,車駕北還,留速不台統所部兵鎮河南。速不台謬為好語曰:“兩國已講好,尚相攻耶?”金人就應之,出酒炙犒師,且賂以金幣。乃退駐汝州,托言避暑,掠其糧餫,俟饑疲自潰。已而金飛虎衛士殺使臣唐慶等三十餘人,和議中敗。速不台複帥師圍汴,金主棄汴北走。明年正月,追敗之於黃龍崗,金主南走歸德。未幾,又是蔡州。金崔立以汴降,速不台殺金荊、益二王宗室近屬,俘其後妃、寶器,獻於行在。
七年,太宗以奇卜察克、斡羅斯諸部未定,命諸王拔都討之,而以速不台為副。八年,速不台首入布而嘎爾部,太祖對其部降而複叛,至是悉平之。九年,入奇卜察克。奇卜察克別部酋八赤蠻數抗命,太宗遣速不台出帥,即日:“聞八赤蠻有瞻勇,速不台可以當之。”至是八赤蠻聞速不台至,大懼,遁入裏海。速不台俘其妻子以獻。十年,複從拔都入斡羅斯,悉取斡羅斯南北諸部,事具《拔都傳》。(未完待續)
1世紀,羅斯分裂為基輔,斯摩棱斯克,契爾尼果瓦,也烈讚,諾夫哥羅德,羅斯托夫-蘇茲達爾等10多個小公國,以基輔大公為宗主,後逐漸獨立。1169年,基輔大公國解體,遷都到弗拉基米爾。1世紀,各公國時分時合,互相混戰,東北部羅斯羅斯托夫-蘇茲達爾改稱為弗拉基米爾公國,西南羅斯建立了加裏茲公國,合並了波多裏亞,沃倫,基輔等公國的一部分,西北部波洛茨克並入立陶宛大公國。當時全羅斯領土不大,其東境不過伏爾加河支流翰迦河。中亞草原的欽察人時常侵擾羅斯境內。羅斯南部各大公為了避免遭受欽察人的侵擾和戰勝其他公國,常常與欽察各部聯姻,以壯大自己的實力。
欽察部首領迦迪延逃到羅斯向其女婿求援後,密赤思老大公聯絡南羅斯各王公,在基輔商議抵抗蒙古的事宜。諸王公對此爭論不休,密赤思老大公說:欽察人雖與我們是世敵,但是大敵當前,救欽察就是救我們自己。如果把欽察人推向蒙古人,壯大了他們的力量,早晚我們將在羅斯的土地上迎接蒙古大軍。不如先發製人,主動進攻,將蒙古人擋在國門之外。於是諸王公同意出兵,商定在欽察人的土地上與蒙古軍作戰,並派使者請弗拉基米爾大公出兵相助。哲別,速不台聞知羅斯人準備聯合攻擊蒙古時,派出10名使者到基輔會見各位王公,表示蒙古沒有進犯羅斯的意圖,隻是討伐欽察人,不要聽信欽察人的挑撥。況且欽察人常年侵擾羅斯境內,不如與蒙古和兵同伐欽察,共分果實。羅斯諸王不理,殺死蒙古使者。
1年春,密赤思老大公聯合基輔,加裏茲,契爾尼果瓦公國的軍隊出兵欽察草原,與弗拉基米爾,庫爾斯克,斯摩棱斯克等公國以及欽察部的軍隊組成10萬大軍,集結於第聶伯河下遊準備迎擊蒙古軍。潰散各地的欽察人聽說10萬大軍要痛擊蒙古人,紛紛趕來加入聯軍參戰。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僅僅有萬軍隊的哲別和速不台再派使者去見羅斯諸王公,對他們說:你們聽信欽察人的讒言,殺害我們的使臣,集結軍隊向我們宣戰。我們對天發誓說不侵犯你們,你們為什麽還要這樣做?請你們不要進兵挑起戰爭。我們蒙古人是不怕打仗的,但是要把道理講清楚。羅斯諸王公覺得蒙古人不過如此,於是放回使者轉告蒙古將領,堅持要與蒙古軍約戰。
密赤思老大公自信可以戰勝蒙古軍,不等基輔等諸公國軍隊,獨自率所部的萬餘騎兵東渡第聶伯河。密赤思老大公擊潰蒙古前鋒軍,俘獲受傷落馬的蒙古軍前鋒將領,交與欽察人殺之。羅斯大軍隨後陸續渡河,蒙古軍且戰且退,後全軍東撤。羅斯聯軍狂追蒙古軍1天,至迦勒迦畔時,發現蒙古軍已經嚴陣以待。此時,術赤派來的蒙古援軍趕到了戰場,蒙古軍與羅斯聯軍隔河對峙。羅斯聯軍分為南北兩部屯軍,南軍以基輔軍,契爾尼果瓦軍組成,北軍由加裏茲軍,欽察軍組成。哲別派出6000騎兵佯攻羅斯聯軍,進攻不勝又佯敗而去,羅斯聯軍的年輕王子們則乘勝追擊。一些羅斯老將領提出要慎重出擊,等待判明敵情後再發動進攻,但遭到少壯派王公們的反對。
1年5月1日,蒙古軍與羅斯聯軍在迦勒迦河展開大戰。蒙古偵察掌握了羅斯聯軍的兵力部署情況後,哲別命令蒙古軍右翼猛攻對方的欽察軍,切斷羅斯北軍的退路。欽察軍在蒙古軍的猛攻下慌亂潰退,衝亂了加裏茲軍的戰鬥隊形。蒙古軍發起左翼和中路的全線衝鋒,羅斯北軍由於陣型混亂而大敗,在蒙古騎兵的強力衝擊下潰不成軍。密赤思老大公拋棄了他的將士,自己乘船逃回對岸,並將迦勒迦河上的船隻全部燒毀以防止蒙古軍追擊。結果,羅斯北軍在河濱遭到蒙古軍的肆意殺戮,幾乎全軍覆沒。南軍的基輔軍紮營於河對岸的高地上,目睹加裏茲軍戰敗而按兵不動。蒙古軍擊破羅斯北軍後,乘勝揮師渡河,進圍羅斯南軍。羅斯南軍腹背受敵,倉促抵抗了天後乞降。密赤思老大公逃出戰場,蒙古軍一部追擊並圍殲了他的部下,密赤思老大公屈膝唯求免死,蒙古軍許之。在迦勒迦河戰役中,羅斯聯軍損兵7萬,有6位王公被處死,70位貴族陣亡,蒙古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弗拉基米爾公國的軍隊來援途中,得知聯軍戰敗的消息,急忙退走。蒙古軍乘勝長驅直入,蹂躪了南羅斯的廣大地區,進入克裏木半島,攻陷速達黑城。1年終,哲別和速不台凱旋東歸。飽掠回師的蒙古軍途徑不裏阿耳部所居之地,不裏阿耳人率軍阻擊,蒙古軍以伏擊戰全殲了不裏阿耳人的軍隊,不裏阿耳臣服於蒙古。隨後,蒙古軍降服了裏海濱海地區的撒克辛人,進至康裏部,康裏部首領帶兵來拒,戰敗後也投降蒙古。
14年,速不台奉成吉思汗之命率軍東行,在蒙古西部地區與成吉思汗的大軍會師,哲別奉命留守欽察草原。不久,屢建戰功的蒙古驍將哲別病死於鹹海西部的康裏境內。哲別,速不台二將奉成吉思汗之命率兵萬餘騎追擊花剌子模的摩柯末,掃蕩高加索山脈南北,破羅斯聯軍,轉戰年,征服14國,破城40餘座,殲敵近17萬,行程5000餘公裏,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極大的戰果。哲別,速不台對高加索地區及南部羅斯的進攻是戰略武力偵察,是拔都西征歐洲的前奏。
哲別與速不台在作戰中運用的主要戰略戰術有:追擊戰,伏擊戰,圍城戰,襲擊戰,運動戰,殲滅戰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等。
<a href="http:///"></a>
追擊戰:哲別,速不台掃蕩高加索和南俄的前因就是奉成吉思汗之命,追擊花剌子模的摩柯末。蒙古軍從撒馬爾罕城下出發,渡過河姆河,經過今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國,最終將摩柯末逼迫至裏海小島上,後其死於該地。
伏擊戰:11年10月,哲別,速不台軍在格魯吉亞的首都東部分兵迎戰格魯吉亞的萬十字軍。哲別以5000人設伏,速不台領兵佯敗,誘敵進入伏擊圈,令格軍萬人馬多半覆沒。
圍城戰:蒙古軍攻破徒斯,哈馬丹等城,均采取圍城攻堅的戰術。
襲擊戰:蒙古軍屯兵於裏海西岸的穆甘平原駐冬,格魯吉亞人以為蒙古人不可能在天寒地冬的情況下發動攻擊,不料蒙古軍突至其首都第比利斯城下。格軍毫無準備,以萬人倉促迎戰,被蒙古軍斬殺過半。
運動戰:1夏季,羅斯聯軍10萬集結於第聶伯河下遊準備迎擊蒙古軍。哲別,速不台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采取誘敵遠離其境,伺機出戰的戰術,將敵人拖至有利的地區而殲滅。
殲滅戰:迦勒迦河戰役是舉世聞名的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殲滅戰經典戰例。
分化瓦解:蒙古軍進入高加索北部地區後,阿蘭人聯合欽察人和其他突厥部迎戰蒙古軍。哲別采取分化瓦解策略,派使者帶禮物去見欽察部首領,誘使欽察人棄其盟友而去,最後蒙古軍又出其不意的大敗欽察人。
各個擊破:1年的迦勒迦河戰役中,羅斯北軍渡河與蒙古軍激戰時,羅斯南軍目睹北軍覆沒而不援。蒙古軍破北軍後攻南軍,南軍抗守日後乞降。[]141年,速不台留下了萬人控製已征服的地區並保護他的交通線,率領約1萬人侵略中歐。他認識到,匈牙利、波蘭、波希米亞和西裏西亞各自都能集結起比他規模大的軍隊;他也同樣意識到,對這些國家任何一國的侵略,都會使其立即陷入同其他三國及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爭之中。然而,他對歐洲政治的了解使他自信能夠依靠教皇、德意誌皇帝、法蘭西國王和英吉利國王之間妒忌的爭吵,而使這些國家在他解決中歐之前不卷入衝突,隨後他再各個擊破。
速不台將他的軍隊分成四個主要的縱隊或野戰軍隊,各轄三個圖曼。一部由窩闊台之孫海都率領,準備保護北翼。另一支翼側軍隊由窩闊台之子闊端率領,按計劃要在蒙古軍隊從南麵通過特蘭西瓦尼亞和多瑤河流域侵入匈牙利時保護南翼。其餘的兩支大軍顯然呈平行的縱隊前進,將在拔都和速不台率領下強行越過中喀爾巴籲山。這兩個縱隊將在與匈牙利都城布達(今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之一部分,由多牆河西岸之布達和東岸之佩斯合稱布達佩斯)相對的多蹈河東岸之佩斯城前麵的平原上會師。海都以吸引波蘭人、波希米亞人和西裏西亞人的注意力為主要目標,稍先於其他三個縱隊於141年月初出師。他擊敗三支較大的波蘭軍隊,橫掃波蘭進入西裏西亞。一個分遣圖曼保護其右翼,向北迂回穿過立陶宛,然後向西穿過東普魯士,沿波羅的海岸邊進入波美拉尼亞。
月日,海都利用其他兩個圖曼在克拉科夫粉碎了波蘭鮑烈斯拉夫五世的軍隊。當蒙古軍隊攜帶火與劍穿過東北歐之時,驚慌彌漫鄉間,慌恐之極的難民紛紛西逃。由於一座又一座城市被攻占、摧毀、焚燒,人們流離失所,難民大量增加,恐怖的傳說被人們渲染著,並被擴大。到4月初,海都萬人的個圖曼到達西裏西亞時,歐洲人相信他的軍隊有0多萬人。
裏格尼茨之戰
141年4月9日盡管相信這些瘋狂的誇張,北、中歐的騎兵還是準備拚死戰鬥。西裏西亞的“虔誠者”亨利大公集中了一支由德意誌人、波蘭人和條頓騎士組成的4萬人的聯軍,占據了在海都大軍必經之地裏格尼茨的防禦陣地,波希米亞王文西斯勞斯率軍5萬人匆忙北進,以與亨利會合當波希米亞軍尚在兩天的路程之外時,海都發起了攻擊。歐洲人雖勇敢頑強地戰鬥,但亨利的軍隊仍被粉碎,殘部西逃。因為蒙古軍隊末予追擊,所以有些歐洲曆史學家不正確地認為裏格尼茨之戰是場拉鋸戰。
16年,速不台隨從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攻下撒裏畏兀兒的斤、寺門等部以及德順、戎、蘭、會、洮、河諸州。第二年,他聞知成吉思汗死訊,遂還師。
滅金主將19年,窩闊台即汗位,以禿滅幹公主下嫁速不台。不久,窩闊台決定南向伐金,速不台又是軍中主將之一。10年,他參與攻潼關之役失利,窩闊台加以責備,但拖雷稱“兵家勝負不常,請令立功自效”。從11年春天起,他就在拖雷麾下效力,作為大軍的右翼,先攻克陝西寶雞,入大散關,而後繞道南宋境內的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洋州(今陝西洋縣)、興元(今陝西漢中)、金州(今陝西安康)、房州(今湖北房縣),然後渡漢水向北,兵鋒直指汴京(今河南開封)。
由拖雷、速不台等完成了右翼的戰略迂回運動後,1年正月,窩闊台率中軍在白坡渡過黃河,東向攻下鄭州,兩軍對汴京形成鉗形攻勢。駐守潼關的完顏合達統率金主力軍南下堵截拖雷,未能得逞,又奉金帝之命轉向東北援汴。當蒙古軍隊進至鈞州(今河南禹縣)西北的三峰山時,金兵圍之數匝,適逢風雪大作,蒙古軍隊進擊大勝,金軍三十五萬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關於如何對付合達大軍,拖雷曾向速不台問以方略,速不台說:“城居之人不耐勞苦,數挑以勞之,戰乃可勝也。”(《元史·速不台傳》)三峰山戰役的勝利正是這個軍事方略實施的結果。在三峰山戰役以後,金軍已無力抵禦,蒙古軍隊很快攻占河南多數地方。三月,窩闊台與拖雷北返,命速不台率軍三萬,進圍汴京,經略河南。速不台統諸道兵圍攻汴京,要求金方投降。金帝完顏守緒送曹王訛可為質,並派使者議和,但不久金方將士殺死蒙古使者,和談破裂。汴京一片混亂,十二月時,金帝逃離京城,在1年春節期間先渡黃河向北,後又折回河南,從長恒進至歸德(今河南商丘縣)。
不久,金汴京西麵元帥崔立宣布投降,速不台在四月達青城,接受崔立獻送的金後妃、宗室和寶器。速不台殺金荊王、益王等全部宗室近臣,遣人送金後妃與寶器給窩闊台,而後在四月二十日進入汴京。速不台曾企圖屠城,被耶律楚材諫止。當時汴京已滿城蕭索,饑人相食,速不台下令聽任城內居民北渡黃河以就食存活。後金帝從歸德逃奔蔡州(今河南汝南),14年正月,蒙古軍與宋軍相配合攻破蔡州,金帝自縊而死,金朝滅亡。蔡州之役,速不台雖未親臨前線,但也是在他的統率下獲勝的。[4]
5南擊宋理編輯
南滅大理
148年貴由汗去世後,汗位繼承問題長久未決。術赤係和拖雷係諸王以及察合台係個別諸王在阿剌脫忽剌兀之地聚會,以兀良合台為首的一些大將也參加了。拔都首推蒙哥,得到兀良合台的支持,他說“蒙哥聰明睿知,人鹹知之,拔都之議良是”(《元史·憲宗紀》)。151年夏,諸王大臣在闊帖兀阿闌之地舉行大會,貴由皇後海迷失與窩闊台子失烈門等提出異議,兀良合台又說:“此議已先定矣,不可複變”(《元史·兀良合台傳》)。蒙哥終於在此大會上正式繼汗位。
15年秋,蒙哥汗命忽必烈征大理,以兀良合台總督軍事。忽必烈大軍於15年八月進至臨洮(今甘肅臨洮縣),九月進至忒剌(今甘肅迭部縣與四川若爾蓋縣接壤的達拉溝,從忒剌起,大軍分三路進發,忽必烈親率中路軍,兀良合台率西路軍,諸王抄合、也隻烈率東路軍。兀良合台從忒剌西南行經今四川阿壩草原,自今甘孜南下理塘、稻城,再折向西南,越旦當嶺進入雲南。在降服摩些部以後,此軍渡過金沙江,攻克麗江,並繼續南下攻占大理城北麵的龍首關。十二月十三日,當中路軍進圍大理城時,西路與東路兩軍均已趕到。十五日,兀良合台協助忽必烈攻破大理城。接著,蒙古軍四出略地。
154年春,忽必烈班師北返,兀良合台奉命戍守大理,並分兵攻取大理附都善闡。在攻打羅部府時,大酋高升拒戰,兀良合台將他大敗於洟可浪山下。攻善闡沿地押赤城時,因“城際滇池,三麵皆水,既險且堅”,炮攻火攻均未奏效,兀良合台“乃大震鼓鉦,進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為,如是者七日,伺其困乏,夜五鼓,遣其子阿術潛師躍入,亂斫之,遂大潰”(《元史·兀良合台傳》)。在昆澤,俘獲大理國王段興智。敵方餘眾依阻山穀者,兀良合台命裨將繼續進擊。但進至乾德哥城時,兀良合台患病,遂將軍事委付其子阿術。
155年,阿術奉父命又進取赤禿哥(今貴州西部)、羅羅斯(今四川涼山地區)等地。二年間,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以及烏、白等蠻三十七部。
156年,他奉命北上夾擊四川宋軍,取道烏蒙,抵馬湖江(今金沙江下遊),進軍嘉定(今四川樂山)、重慶、合川,與四川蒙古軍會師後返回大理。[5]
侵吞南宋
157年,兀良合台以大理平定,遣使向蒙哥報捷,並且建議在這裏設治,得到允準。他在這一帶建立十九個萬戶府,下設千戶、百戶,確立了蒙古貴族的統治,為後來雲南行省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忽必烈攻下大理,完成了蒙古對南宋的側後大迂回;兀良合台在大理設治,使蒙古後來南北夾擊南宋時在西南有了一個可靠的基地。
就在157年,蒙哥汗決定大舉伐宋。158年二月,蒙哥親自率軍進入西蜀,同時命塔察兒、張柔攻長江中遊,在東麵配合;又命兀良合台引兵北上,約定於159年正月會師潭州(今湖南長沙)。
157年年底時,兀良合台已從大理進入交趾,戰敗其國主陳日煚,並在陳日煚請求歸附後班師。
在接到蒙哥軍令後,兀良合台即率四王騎兵三千,蠻、僰萬人,攻入宋廣南西道。在連破橫山寨(今廣西田東)、賓州(今廣西賓陽)、貴州(今廣西貴縣)、來賓(今廣西來賓)、象州(今廣西象州)、柳州(今廣西柳州)的一些關隘後,經柳州以北的義寧、靈川、興安、全州,進入湖南。由於宋軍截擊,兀良合台折向西北,攻破沅州(今湖南芷江)、辰川(今湖南沅陵),再折東挺進,於十一月中旬渡過湘江,抵達潭州(今湖南長沙)城下。潭州宋軍二十萬迎戰,兀良合台揮師夾擊破之。這時兀良合台得知忽必烈軍已在進攻鄂州(今湖北武昌),遂圍住潭州,並派人向忽必烈稟告軍情,忽必烈遣軍相援。閏十一月時,忽必烈決定北返爭奪汗位,允許賈似道求和,遣鐵邁赤迎兀良合台於嶽州(今湖南嶽陽)。兀良合台自嶽州抵鄂州;160年二月,他率領的軍隊在滸黃洲渡江北上與忽必烈大軍會合。
160年三月,忽必烈在開平召集忽裏台,登上汗位。兀良合台在四月抵達上都,支持忽必烈為汗。其子阿術,自從攻大理起隨父征伐,屢立戰功,遂隨忽必烈為宿衛,後係元初一員主將。[6]
海都沒有理由追擊,他已完成了使命。從波羅的海到喀爾巴籲山的整個北、中歐都被毀滅。對速不台的軍隊右翼一切可能的危險都已消除。該地區剩下的一支能戰鬥的軍隊——文西斯勞斯的波希米亞軍——正向西北撤退,以與其他德意誌貴族匆忙集合起來的軍隊會合。海都出色地完成了速不台的計劃,遂從波羅的海岸邊召回其分遣圖曼,揮師向南,以與在匈牙利的主力會師。回師大軍使摩拉維亞變為一片荒野。
進入匈牙利
南翼縱隊同樣具有戰鬥力,盡管正在融化的積雪和漲水的河流阻擋了蒙古軍隊的前進。經三場陣地戰後,到4月11日,在特蘭西瓦尼亞所有的抵抗都已崩潰。
闊端通過多瑤河與喀爾巴籲山之間的鐵門,揮師向北進入匈牙利平原,以與速不台會師。十一年,太祖以蔑兒乞乘我伐金收合餘燼,會諸將於和林,問:“誰能為我征蔑兒乞者?”速不含請行。太祖壯而許之。山路險峻,命裹鐵於車輪,以防摧壞。速不台選裨將阿裏出領百人先行,覘蔑兒乞之虛實,戒之日:汝止宿必載嬰兒具以行,去則遺之,使若挈家而逃者。蔑兒乞見之,果以為逃人,不設備。十三年,速不台進至吹河大破之,盡殲其眾。
十四年,太祖親征西域,命速不合與者別各率萬人,追西域主阿刺哀丁,戒以“遇彼軍多,則不與戰,而俟後軍。彼逃,則亟追勿舍。所過城堡降者,勿殺掠。不降則攻下之,取其民為奴。不易攻,則舍去,毋頓兵堅城下。”時西域主棄撒馬爾罕遠遁,速不合、者別渡阿母河,分路追之。西域主逃入裏海津中,未幾病死。盡獲其珍寶以獻。事具《西域傳》。太祖日:“速不台枕戈血戰,為我家宣勞,朕甚嘉之。”賜以大珠銀甕。速不台與者別遂入其西北諸部,諸酋皆望風納款。
西域軍事略定,十六年,太祖命速不台與者別進討奇卜察克,循裏河之西入高喀斯山,大破奇卜察克之眾,殺其部酋之弟玉兒格。其子塔阿兒匿於林中,為奴所告,執而殺之。速台縱奴為民,還以聞,太祖曰:“奴不忠於主,肯忠事他人?”並戮之。奇卜察克酋遁入斡羅斯境,速不台、者別引兵至喀勒吉河,與斡羅斯戰於孩兒桑之地,斬獲無算。速不台奏以蔑兒乞、乃蠻、怯烈、康鄰、奇卜察克諸部千戶,通立一軍。從之。初,太祖命速不台、者別以三年為期,由奇卜察克返至蒙古地,與太祖相見。至是二將凱旋,遵太祖之命而返。
十九年,太祖親征西夏,以速不台比年在外,恐其父母思之,遣歸省。速不台奏,願從西征,太祖命度大磧以往。二十一,年破撒裏畏兀、特勒、赤閔等部,及德順、鎮戎、蘭、會、洮、河諸州,得牝馬五千匹,悉獻於朝。二十二年,聞太祖崩,乃還。
太宗即位,尚禿滅幹公主。從太宗伐金,圍慶陽。我軍及金人戰於大昌原,敗績。命速不台援之。二年,速不含與金將完顏彝戰於倒回穀,又失利,為太宗所貢。睿宗曰:“兵家勝負不常,宜令速不台立功自效。”遂命引兵從睿宗南伐。
三年冬,出牛頭關,遇金將合達率步、騎十五萬赴援。睿宗問以方略,速不台曰:“城居之人,不耐勞苦。數挑戰以勞之,乃可勝也。”睿示從之。四年正月,大敗金於三峰山,合達走鈞州,追獲之。合達問:“速不台安在?願識其人。”速不台出曰:“汝須臾人耳,識我何為?”合達曰:“大臣各為其主,我聞卿勇蓋諸將,故欲見之。”其為敵國畏服如此。
三月,從太宗至汴。金人議守汴之策,舍裏城而守外城。外城,周世宗所築,堅不可攻。速不台以步、騎四萬圍之,又征沿河州縣兵四萬,募新兵二萬,共十萬人,分屯百二十裏之內。大治攻具,驅降人負薪填塹,彀強駑百張,攻城四隅,仍編竹絡盛石投之,未幾稱石高與城等。守者亦仿製竹絡,盛所投之石還擊之,複以鐵罐盛火藥投於下,爆發,聲聞數十裏,名曰震天雷,迸裂百步外。我軍冒牛皮至城下,穴隧道。城人縛震天雷於鐵縆。縋擊之,又製噴火簡箭,激射十八步。我軍惟畏此二器。攻十有六日,城不下,乃許金人和,納其質曹王訛。
四月,車駕北還,留速不台統所部兵鎮河南。速不台謬為好語曰:“兩國已講好,尚相攻耶?”金人就應之,出酒炙犒師,且賂以金幣。乃退駐汝州,托言避暑,掠其糧餫,俟饑疲自潰。已而金飛虎衛士殺使臣唐慶等三十餘人,和議中敗。速不台複帥師圍汴,金主棄汴北走。明年正月,追敗之於黃龍崗,金主南走歸德。未幾,又是蔡州。金崔立以汴降,速不台殺金荊、益二王宗室近屬,俘其後妃、寶器,獻於行在。
七年,太宗以奇卜察克、斡羅斯諸部未定,命諸王拔都討之,而以速不台為副。八年,速不台首入布而嘎爾部,太祖對其部降而複叛,至是悉平之。九年,入奇卜察克。奇卜察克別部酋八赤蠻數抗命,太宗遣速不台出帥,即日:“聞八赤蠻有瞻勇,速不台可以當之。”至是八赤蠻聞速不台至,大懼,遁入裏海。速不台俘其妻子以獻。十年,複從拔都入斡羅斯,悉取斡羅斯南北諸部,事具《拔都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