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吳太醫替楚枝熬完藥後,親眼看著楚枝喝下,這才起身告辭。
臨走時,吳太醫突然問道:“縣主可聽過大長公主?”
楚枝看向吳太醫。
“前朝的大長公主是個了不得的厲害人物,她是下官見過最睿智通透的人,縣主方才說自身能力有限,怕是並不能做些什麽,可下官卻以為,假以時日,縣主將會是第二個長公主。”
這個評價極高,楚枝兩輩子都不敢受,也受不起。
“吳太醫千萬不能這麽說,長公主是何等尊貴之人,她的雄才大略,便是男子都有所不及,我怎能同長公主相提並論。”
吳太醫微微搖頭:“縣主胸中有溝壑,自然會心想事成。”
就在吳太醫即將誇出房門時,楚枝驀然問道:“吳太醫,可否向你打聽一件事?”
“縣主請講。”
“你……”楚枝猶豫,“韓小侯爺他,近幾日可好?”
吳太醫詫異:“韓小侯爺去了西北,並不在京城啊,縣主不知道?”
“西北?”楚枝的笑容僵在嘴角。
韓湛怎麽去了西北?她竟半點都不知情。
見此,吳太醫愈發詫異,當初小侯爺在東宮被陷害,若不是縣主托他在陛下麵前進言,從中周旋,恐怕小侯爺如今……他瞧著兩人關係非同尋常,小侯爺離京的消息,人人皆知,縣主怎會不知?
轉念一想小侯爺走的那夜,縣主正好病了,一直昏睡著,不知道實屬正常。
便道:“回縣主,正是!陛下連夜召集小侯爺,說西北有難民鬧事,便派小侯爺前去鎮壓,算算日子,怕是剛到西北。”
楚枝心頭一跳,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一時半會兒卻又說不上來,便勉強笑道:“原來如此。”
吳太醫不知楚枝和韓湛爭執之事,一股腦兒道:“下官聽太子說,先前陛下就有意叫小侯爺去西北,隻是出了中秋佳節的鬧劇,聖上便換了人去,不想那人辦事不利,惹陛下生了好大的氣,便又宣小侯爺進宮,說要他去西北,並許諾小侯爺此次若是能立功,定然會封他個一官半職,正式入朝為官,說來也奇怪,先前小侯爺對這些並不上心,這次突然應了,連聖上都意想不到。”
“是嗎?”楚枝扯了扯嘴角。
她心下煩亂,同吳太醫應酬了幾句,便叫錢嬤嬤送吳太醫走了。
吳太醫走後,楚枝思前想後,總覺得這事不大對,就叫錢嬤嬤去孟府請孟菀過來。
孟菀消息靈通,想必能從她這裏打聽出來什麽。
巧的是錢嬤嬤剛叫人把信送出去,就在府門口碰到了孟菀。
原是她聽到傳言說楚枝中了花間醉,毒入肺腑,又無解藥,沒有多少時日,便連忙趕來。
見孟菀真的嚇到,楚枝安慰她:“那是我故意放出風聲去混淆視聽的,其實沒什麽,解毒的方子已經開了,三劑藥下去又活蹦亂跳的,你莫要擔心。”
“那便好,隻要你無事我就放心了,你不知道,外麵傳的五花八門,說什麽的都要,我都要被嚇死了!”孟菀心有餘悸,“知道是誰下的毒嗎?”
“左右不過是裏麵的人。”
“你懷疑皇後?”
“恰恰相反,這一次,皇後是最沒有嫌疑的一個。”
“這麽肯定?理由呢?”
“就憑我出事你第一個懷疑的人是她。”楚枝道,“你既然能懷疑是皇後動的手,其他人定然也會這麽想,皇後是野心勃勃,卻不傻,況且中秋節之後,陛下一直盯著中宮,便愈發不敢輕舉妄動。”
“所以她也知道她若下手,定無法洗脫嫌隙。”孟菀恍然大悟,“既如此,你覺得是誰?”
“不好說。”
楚枝眸光沉沉。
她倒真以為是莊妃,隻是莊妃那樣心思深沉的人,不到最後一刻是絕對不會出手的,她方才也說了,眼下莊妃同她並不相識,沒有恩怨糾葛,更沒有動手的理由,便也排除在外。
除此之外,便是六皇子,四皇子,還有海心藍,楚枝算來算去,她得罪的也就這些人了,也隻有這些人看不慣她。
“要是韓湛在就好了。”孟菀托腮,感慨道,“他這人看似吊兒郎當,不學無術,但要打聽個什麽消息,倒頗為厲害。”
“你怎麽知道?”
“自然是我爺爺說的啊!”孟菀湊近楚枝,悄聲說道,“他說韓湛手中有一支暗衛,好像是他母親留給他的,知道這事的人少之又少。”
“既是暗衛,就沒人發覺麽?”
自古以來,除了皇室配有暗衛,其餘一幹人等,私養暗衛可是株連九族的死罪。
前朝的大長公主也有暗衛,隻是長公主死後,先皇便將暗衛收了回去,如今有暗衛的,隻有天子了,沒想到韓湛竟然也有。
“肯定沒有,這事連聖上也不知道。”孟菀道,“我爺爺也是意外得知,嚇得不敢多言,悄悄的,臨走之際將這個秘密告訴了我。”
楚枝本能覺得,這事怕又牽扯甚廣。
“你爺爺將這麽機密的事情告訴了你?”楚枝怎麽就不信呢!
“這是自然。”孟菀露出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你難道忘了我爺爺生前最疼愛最器重的人就是我了?”
楚枝:“……”
還真是!
“我有一事想要問你。”楚枝終於問出了心中所想,“我想知道,好端端的,聖上為何要派韓湛去西北?”
孟菀偷偷道:“忠勇侯年輕之時鎮守西北邊關,那裏的百姓對忠勇侯呼聲極高,聖上怕他功高震主,便以他勞苦功高為由調回京城養老,將戚將軍留在西北繼續守著,隻是這次暴、動的難民中,有不少是前朝餘孽和敵國奸細,巧的是那些人曾對忠勇侯聞風喪膽,如今見忠勇侯久居京城,便傳言忠勇侯英雄遲暮,不堪大任,遂蠢蠢欲動,想要造反。而韓湛是忠勇侯府的小侯爺,韓老侯爺的親生兒子,派他去鎮壓難民,最合適不過了。”
<a href="http:///"></a>
既能利用忠勇侯的威名,叫那些賊子束手就擒,起到威懾作用,還能叫忠勇侯繼續留在京城,倒是兩全其美。
“我聽聞聖上許諾韓湛,倘若此次功成,便許他入朝為官?”
【作者題外話】:小侯爺OS:小爺我終於出場了,雖然還是在別人的口中……
臨走時,吳太醫突然問道:“縣主可聽過大長公主?”
楚枝看向吳太醫。
“前朝的大長公主是個了不得的厲害人物,她是下官見過最睿智通透的人,縣主方才說自身能力有限,怕是並不能做些什麽,可下官卻以為,假以時日,縣主將會是第二個長公主。”
這個評價極高,楚枝兩輩子都不敢受,也受不起。
“吳太醫千萬不能這麽說,長公主是何等尊貴之人,她的雄才大略,便是男子都有所不及,我怎能同長公主相提並論。”
吳太醫微微搖頭:“縣主胸中有溝壑,自然會心想事成。”
就在吳太醫即將誇出房門時,楚枝驀然問道:“吳太醫,可否向你打聽一件事?”
“縣主請講。”
“你……”楚枝猶豫,“韓小侯爺他,近幾日可好?”
吳太醫詫異:“韓小侯爺去了西北,並不在京城啊,縣主不知道?”
“西北?”楚枝的笑容僵在嘴角。
韓湛怎麽去了西北?她竟半點都不知情。
見此,吳太醫愈發詫異,當初小侯爺在東宮被陷害,若不是縣主托他在陛下麵前進言,從中周旋,恐怕小侯爺如今……他瞧著兩人關係非同尋常,小侯爺離京的消息,人人皆知,縣主怎會不知?
轉念一想小侯爺走的那夜,縣主正好病了,一直昏睡著,不知道實屬正常。
便道:“回縣主,正是!陛下連夜召集小侯爺,說西北有難民鬧事,便派小侯爺前去鎮壓,算算日子,怕是剛到西北。”
楚枝心頭一跳,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一時半會兒卻又說不上來,便勉強笑道:“原來如此。”
吳太醫不知楚枝和韓湛爭執之事,一股腦兒道:“下官聽太子說,先前陛下就有意叫小侯爺去西北,隻是出了中秋佳節的鬧劇,聖上便換了人去,不想那人辦事不利,惹陛下生了好大的氣,便又宣小侯爺進宮,說要他去西北,並許諾小侯爺此次若是能立功,定然會封他個一官半職,正式入朝為官,說來也奇怪,先前小侯爺對這些並不上心,這次突然應了,連聖上都意想不到。”
“是嗎?”楚枝扯了扯嘴角。
她心下煩亂,同吳太醫應酬了幾句,便叫錢嬤嬤送吳太醫走了。
吳太醫走後,楚枝思前想後,總覺得這事不大對,就叫錢嬤嬤去孟府請孟菀過來。
孟菀消息靈通,想必能從她這裏打聽出來什麽。
巧的是錢嬤嬤剛叫人把信送出去,就在府門口碰到了孟菀。
原是她聽到傳言說楚枝中了花間醉,毒入肺腑,又無解藥,沒有多少時日,便連忙趕來。
見孟菀真的嚇到,楚枝安慰她:“那是我故意放出風聲去混淆視聽的,其實沒什麽,解毒的方子已經開了,三劑藥下去又活蹦亂跳的,你莫要擔心。”
“那便好,隻要你無事我就放心了,你不知道,外麵傳的五花八門,說什麽的都要,我都要被嚇死了!”孟菀心有餘悸,“知道是誰下的毒嗎?”
“左右不過是裏麵的人。”
“你懷疑皇後?”
“恰恰相反,這一次,皇後是最沒有嫌疑的一個。”
“這麽肯定?理由呢?”
“就憑我出事你第一個懷疑的人是她。”楚枝道,“你既然能懷疑是皇後動的手,其他人定然也會這麽想,皇後是野心勃勃,卻不傻,況且中秋節之後,陛下一直盯著中宮,便愈發不敢輕舉妄動。”
“所以她也知道她若下手,定無法洗脫嫌隙。”孟菀恍然大悟,“既如此,你覺得是誰?”
“不好說。”
楚枝眸光沉沉。
她倒真以為是莊妃,隻是莊妃那樣心思深沉的人,不到最後一刻是絕對不會出手的,她方才也說了,眼下莊妃同她並不相識,沒有恩怨糾葛,更沒有動手的理由,便也排除在外。
除此之外,便是六皇子,四皇子,還有海心藍,楚枝算來算去,她得罪的也就這些人了,也隻有這些人看不慣她。
“要是韓湛在就好了。”孟菀托腮,感慨道,“他這人看似吊兒郎當,不學無術,但要打聽個什麽消息,倒頗為厲害。”
“你怎麽知道?”
“自然是我爺爺說的啊!”孟菀湊近楚枝,悄聲說道,“他說韓湛手中有一支暗衛,好像是他母親留給他的,知道這事的人少之又少。”
“既是暗衛,就沒人發覺麽?”
自古以來,除了皇室配有暗衛,其餘一幹人等,私養暗衛可是株連九族的死罪。
前朝的大長公主也有暗衛,隻是長公主死後,先皇便將暗衛收了回去,如今有暗衛的,隻有天子了,沒想到韓湛竟然也有。
“肯定沒有,這事連聖上也不知道。”孟菀道,“我爺爺也是意外得知,嚇得不敢多言,悄悄的,臨走之際將這個秘密告訴了我。”
楚枝本能覺得,這事怕又牽扯甚廣。
“你爺爺將這麽機密的事情告訴了你?”楚枝怎麽就不信呢!
“這是自然。”孟菀露出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你難道忘了我爺爺生前最疼愛最器重的人就是我了?”
楚枝:“……”
還真是!
“我有一事想要問你。”楚枝終於問出了心中所想,“我想知道,好端端的,聖上為何要派韓湛去西北?”
孟菀偷偷道:“忠勇侯年輕之時鎮守西北邊關,那裏的百姓對忠勇侯呼聲極高,聖上怕他功高震主,便以他勞苦功高為由調回京城養老,將戚將軍留在西北繼續守著,隻是這次暴、動的難民中,有不少是前朝餘孽和敵國奸細,巧的是那些人曾對忠勇侯聞風喪膽,如今見忠勇侯久居京城,便傳言忠勇侯英雄遲暮,不堪大任,遂蠢蠢欲動,想要造反。而韓湛是忠勇侯府的小侯爺,韓老侯爺的親生兒子,派他去鎮壓難民,最合適不過了。”
<a href="http:///"></a>
既能利用忠勇侯的威名,叫那些賊子束手就擒,起到威懾作用,還能叫忠勇侯繼續留在京城,倒是兩全其美。
“我聽聞聖上許諾韓湛,倘若此次功成,便許他入朝為官?”
【作者題外話】:小侯爺OS:小爺我終於出場了,雖然還是在別人的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