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城裏有一人,姓顧,號華年,約有五十開外的年紀。本是朝中太醫院供職的正八品禦醫,近來因年事已高,大有眼花舌鈍之狀,便告了退休。因他祖籍原是徽州,便又回至本處,頤養天年。
雖是賦閑在家,然因他是太醫院出來的,便與旁的郎中有些不同,兼且其人也算是個杏林高手,於疑難雜症頗有些獨道的手段。又是年高之輩,穿堂入室也較旁人略便宜些。因而徽州城中的富賈之家,仕宦門第,皆喜延請其往家中醫治病患。
這日,正是晌午時分,顧華年自一戶人家裏看診出來,因想一人走走,便謝絕了主家雇轎的好意,將藥囊等物交由跟隨小廝捎回家去,自行一人信步向城西走去。
才走過正陽街的門牌樓下,因是正午時候,兩旁酒樓飯館之中傳出陣陣飯菜香氣,他腹內飢餓,又因出門前交代過,家中必然無飯。正思往何處用飯時,迎頭走來一人,望著他隻一拜,呼道:「顧兄,一向少見,小弟有禮了。」
顧華年聞聲,連忙駐足,定睛一望,見來者身穿褐色氅衣,年約四十開外,身材矮胖,臉上留著兩撇八字鬍,一副精明之相,卻是自己的本家兄弟、城中來興酒鋪的掌櫃顧東亭。他見是此人,也忙打躬回禮道:「原是兄弟,為兄一時沒有瞧見,兄弟勿怪。」那顧東亭道:「大正午頭上,顧兄怎麽走到此處?可用過飯不曾?若沒用過,便到小弟鋪子裏去盤桓一二如何?你我兄弟也許久不曾痛飲了。」說畢,也不待他答應,就上前挽了胳膊,要往道邊的鋪子裏拖。
顧華年仰頭一望,果見一座方方正正的朱紅色匾額懸於頭頂,寫著「來興酒鋪」四個大字,一旁挑著一麵杏黃色酒旗,已是半舊了。正是他兄弟所開酒鋪,原來他信步遊走,無意間竟到了此處。眼看顧東亭盛情相邀,他也早已飢腸轆轆,與顧東亭也是一向親熟慣了的,也不推辭,遂同他一道走進酒鋪。
進得酒鋪,店夥見掌櫃帶了人回來,連忙上前招呼,顧東亭引著顧華年在店堂西邊一張桌子邊坐下,令夥計打了兩壺酒,上了四碟下飯菜蔬、按酒吃食,便同他把酒暢談起來。
顧東亭便問道:「哥哥今日打從誰家出來?如今也將飯時,哪戶人家這般小氣,連頓飯也不留麽?」顧華年飲幹杯中酒,笑道:「今日一早,城東的傅家打發人接了我去,為他家大姑娘看脈。誰知,那位小姐的病倒是為兄平生未見,奇之又奇。為她診病,倒頗費了一番功夫,這才磨到了這會兒。傅家倒是要留為兄用飯,隻是他家女公子病著,我也想出來走走,就辭了。」
顧東亭撚須說道:「原來是他家。說起這傅家,也算是徽州城裏的大戶了,城裏開著四五處的鋪子,鹽行、木材行的生意,做通南北。但若論起來,自傅家如今的當家老爺算起,往上數個三代,卻還隻是戶芥子般大小的微末人家,一家子靠做些木匠手藝過活。到得傅老太爺時,因著朝廷大修皇陵,亟需些木材,將各處都徵召遍了。傅家做的是木匠生計,家中頗存得些木料,就一併賣與了官府。又因當時朝廷催的急,價錢開的高,這一筆買賣落了不少油水。傅老太爺便將本行棄了,改做木材生意。也是傅家祖宗積德,傅老太爺忙碌了一世,倒也置辦下一份家業。傳到如今的傅老爺手裏,新開了許多鋪子,又逢上朝廷新開了開中製[1]。傅老爺很有些做買賣的眼光,轉而又投了些資本,做起這販鹽的勾當來。這行當,做的人少,利又大,油水自然豐厚。不上幾年,傅家重新置辦了宅子,亭台軒館也建起來了,花木山石也都安下了,也就有個大富之家的樣子。但隻一件可惜。」
顧華年正聽他說的入港,不料他卻忽然住了話頭,便即問道:「聽賢弟這番話,這傅家也算是豪富之家了,倒不知哪件可惜了?」顧東亭自盤裏揀了一枚鹽水青豆,遞入口中,方才又笑道:「旁人家的閑話,哥哥倒聽進去了,連酒也不大好生吃了。」
因就說道:「隻可惜傅家族裏煙火不旺,傅家至老太爺時,兄弟輩中便隻得他一人。傅老太爺也隻得一子,便是如今的傅家當家老爺。這位傅老爺,號叫做沐槐,娶的是城西邊舉人陳老爹的小姐,閨名喚做杏娘的。這陳老爹祖上也是做官的,到得陳老爹這輩上,倒頗有些凋謝的光景。陳老爹自中了舉人,便再無舉業,家業逐漸蕭條,希圖傅家家底殷實,也是看中傅沐槐為人敦厚,才將這官家小姐嫁進了商賈之家。傅老爺自娶了這位娘子,至今也有二十年的光景了,隻養下了一個女兒,膝下甚是寂寞。陳杏娘賢良,為傅家香火計,將自己一個丫頭給了傅老爺做妾,卻也隻生了個女兒。傅老爺與夫人伉麗情篤,不肯再納妾,夫人也不能相強,就罷了。這傅家的長女,因是八月十五養下來的,故而取了個閨名喚作月明,如今該有十三歲了。聽聞生得如嬌花軟玉一般,閨閣氣度不凡,很有乃母風範。那次女生在六月上,取名叫薇仙,比她姐姐小上一歲。傅家沒有男丁,族中子弟亦也不盛,傅老爺已是望四的年紀。除非老天開眼,夫人能老蚌生珠,不然這日後香火終是難繼,也看這一雙姐妹將來東床如何了。」
顧華年聞言頷首,說道:「我今日入府診治的,該是這位大小姐了。」又嘆道:「傅家香火不盛,偏這女公子又患了這樣的病。真是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雖是賦閑在家,然因他是太醫院出來的,便與旁的郎中有些不同,兼且其人也算是個杏林高手,於疑難雜症頗有些獨道的手段。又是年高之輩,穿堂入室也較旁人略便宜些。因而徽州城中的富賈之家,仕宦門第,皆喜延請其往家中醫治病患。
這日,正是晌午時分,顧華年自一戶人家裏看診出來,因想一人走走,便謝絕了主家雇轎的好意,將藥囊等物交由跟隨小廝捎回家去,自行一人信步向城西走去。
才走過正陽街的門牌樓下,因是正午時候,兩旁酒樓飯館之中傳出陣陣飯菜香氣,他腹內飢餓,又因出門前交代過,家中必然無飯。正思往何處用飯時,迎頭走來一人,望著他隻一拜,呼道:「顧兄,一向少見,小弟有禮了。」
顧華年聞聲,連忙駐足,定睛一望,見來者身穿褐色氅衣,年約四十開外,身材矮胖,臉上留著兩撇八字鬍,一副精明之相,卻是自己的本家兄弟、城中來興酒鋪的掌櫃顧東亭。他見是此人,也忙打躬回禮道:「原是兄弟,為兄一時沒有瞧見,兄弟勿怪。」那顧東亭道:「大正午頭上,顧兄怎麽走到此處?可用過飯不曾?若沒用過,便到小弟鋪子裏去盤桓一二如何?你我兄弟也許久不曾痛飲了。」說畢,也不待他答應,就上前挽了胳膊,要往道邊的鋪子裏拖。
顧華年仰頭一望,果見一座方方正正的朱紅色匾額懸於頭頂,寫著「來興酒鋪」四個大字,一旁挑著一麵杏黃色酒旗,已是半舊了。正是他兄弟所開酒鋪,原來他信步遊走,無意間竟到了此處。眼看顧東亭盛情相邀,他也早已飢腸轆轆,與顧東亭也是一向親熟慣了的,也不推辭,遂同他一道走進酒鋪。
進得酒鋪,店夥見掌櫃帶了人回來,連忙上前招呼,顧東亭引著顧華年在店堂西邊一張桌子邊坐下,令夥計打了兩壺酒,上了四碟下飯菜蔬、按酒吃食,便同他把酒暢談起來。
顧東亭便問道:「哥哥今日打從誰家出來?如今也將飯時,哪戶人家這般小氣,連頓飯也不留麽?」顧華年飲幹杯中酒,笑道:「今日一早,城東的傅家打發人接了我去,為他家大姑娘看脈。誰知,那位小姐的病倒是為兄平生未見,奇之又奇。為她診病,倒頗費了一番功夫,這才磨到了這會兒。傅家倒是要留為兄用飯,隻是他家女公子病著,我也想出來走走,就辭了。」
顧東亭撚須說道:「原來是他家。說起這傅家,也算是徽州城裏的大戶了,城裏開著四五處的鋪子,鹽行、木材行的生意,做通南北。但若論起來,自傅家如今的當家老爺算起,往上數個三代,卻還隻是戶芥子般大小的微末人家,一家子靠做些木匠手藝過活。到得傅老太爺時,因著朝廷大修皇陵,亟需些木材,將各處都徵召遍了。傅家做的是木匠生計,家中頗存得些木料,就一併賣與了官府。又因當時朝廷催的急,價錢開的高,這一筆買賣落了不少油水。傅老太爺便將本行棄了,改做木材生意。也是傅家祖宗積德,傅老太爺忙碌了一世,倒也置辦下一份家業。傳到如今的傅老爺手裏,新開了許多鋪子,又逢上朝廷新開了開中製[1]。傅老爺很有些做買賣的眼光,轉而又投了些資本,做起這販鹽的勾當來。這行當,做的人少,利又大,油水自然豐厚。不上幾年,傅家重新置辦了宅子,亭台軒館也建起來了,花木山石也都安下了,也就有個大富之家的樣子。但隻一件可惜。」
顧華年正聽他說的入港,不料他卻忽然住了話頭,便即問道:「聽賢弟這番話,這傅家也算是豪富之家了,倒不知哪件可惜了?」顧東亭自盤裏揀了一枚鹽水青豆,遞入口中,方才又笑道:「旁人家的閑話,哥哥倒聽進去了,連酒也不大好生吃了。」
因就說道:「隻可惜傅家族裏煙火不旺,傅家至老太爺時,兄弟輩中便隻得他一人。傅老太爺也隻得一子,便是如今的傅家當家老爺。這位傅老爺,號叫做沐槐,娶的是城西邊舉人陳老爹的小姐,閨名喚做杏娘的。這陳老爹祖上也是做官的,到得陳老爹這輩上,倒頗有些凋謝的光景。陳老爹自中了舉人,便再無舉業,家業逐漸蕭條,希圖傅家家底殷實,也是看中傅沐槐為人敦厚,才將這官家小姐嫁進了商賈之家。傅老爺自娶了這位娘子,至今也有二十年的光景了,隻養下了一個女兒,膝下甚是寂寞。陳杏娘賢良,為傅家香火計,將自己一個丫頭給了傅老爺做妾,卻也隻生了個女兒。傅老爺與夫人伉麗情篤,不肯再納妾,夫人也不能相強,就罷了。這傅家的長女,因是八月十五養下來的,故而取了個閨名喚作月明,如今該有十三歲了。聽聞生得如嬌花軟玉一般,閨閣氣度不凡,很有乃母風範。那次女生在六月上,取名叫薇仙,比她姐姐小上一歲。傅家沒有男丁,族中子弟亦也不盛,傅老爺已是望四的年紀。除非老天開眼,夫人能老蚌生珠,不然這日後香火終是難繼,也看這一雙姐妹將來東床如何了。」
顧華年聞言頷首,說道:「我今日入府診治的,該是這位大小姐了。」又嘆道:「傅家香火不盛,偏這女公子又患了這樣的病。真是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