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戰爭時期,為了維持戰爭所需要的龐大軍費開支,曹亮想要做到輕徭薄賦也很困難,畢竟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可以說是最燒錢的遊戲了,那怕曹亮精兵簡政,盡量把軍費開支降到最低,但這樣的開支仍舊像一個無底洞一樣,不停地吞噬著大量的人才財力和物力。
隻有盡快地結束戰爭,一統天下,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日子。
越是臨近於戰爭的尾聲,曹亮便越有這種緊迫感,這場從公元一百八十四年黃巾之亂就開始的戰爭,已經持續了近八十年的時間了,天下的人口從最鼎盛時期的五千萬人降到了隻有一千多萬人,多少的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這和這場持續了近百年的戰爭有著莫大的關係。
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曾經繁榮富庶的中原地帶,到如今也淪落到荒如邊塞。
然後,你以為這就是結束了嗎?
在真正的曆史之中,這僅僅不過是一曲序幕而已,對於漢民族而言,真正的苦難才剛剛開始,其後的三百餘年,那才叫暗無天日,真正的修羅地獄,漢民族墜入到了無底的黑暗深淵之中。
曹亮慶幸自己可以穿越到這個時代,他憑借著一己之力,滅掉了篡權奪位的司馬家族,也清除了懸在漢人頭頂上的匈奴鮮卑這把刀,從此曆史上再無西晉王朝,也再沒有五胡亂華,魏國也不再將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如果後繼者能在曹亮打下的這片基業上發揚光大,那麽盛唐時代就會提前到來,大魏王朝也將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之中去。
但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那怕他是一個經天緯地的人,但同樣也無法敵得過歲月這把殺豬刀,曹亮終究會老去,死去,他生前可以主宰一切,但死後卻灰飛煙滅,滾滾紅塵之中,最後他連最微小的一粒塵土都無法捉得住。
曹亮深知這一點,自己活著可以主宰曆史,但身後事,卻是他無法左右的,秦始皇一統天下,橫掃八荒,自號為始皇帝,並定下了規矩以,以後的皇帝就挨個兒叫秦二世、秦三世……一直到千秋萬代,隻不過秦始皇估計怎麽也想不到強大的秦帝國,居然就二世而亡了,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的話,估計棺材板都蓋不住了吧。
所以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至於後代兒孫的事,真個兒操不了那個心。
人生不滿百,而懷千古憂,曹亮恨不得自己能活一千八百年,一直活到自己穿越前的那個時代去,這樣那些曆史的錯誤就可以徹底地避免,將漢魏盛世一直延續下去。
但曹亮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那怕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依然改變不了生老病死的命運,他隻有在有限的生命裏有限的時間內,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便將這個時代賦予曆史,至於自己對曆史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究竟能改變到什麽樣的程度,曹亮真得就不得而知了。
一統天下隻是曹亮所要走的第一步,那怕沒有他,別人也會完成這一步,而一統天下之後曹亮所要做的,才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真正的盛世,將他由來開啟。
而現在曹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不斷地夯實著這個基礎,興科舉、重商業、精耕細作、大修水利、革新除弊、裁撤冗員、懲治貪腐、抑製豪強,凡是有利於國計民生之事,曹亮總是不遺餘力地推行之,那怕是身在前線戰爭的環境之中,曹亮時刻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尤其是對吳戰爭已經是臨近尾聲之時,關於吳地的治理問題已經早在曹亮的考慮範圍之內。
盡管曹亮此次南征,是帶了大量的守備兵和候補官吏的,前方的野戰兵團負責攻城掠地,後續的官吏和守備兵旋即就接管了這些城池和地盤,基本上要做到無縫銜接,減少動亂,讓吳國境內的百姓免受戰亂的禍害。
但真正讓魏國的官吏和軍隊接管各郡縣的話,卻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諸多問題,魏國的官吏和軍隊人生地不熟的,貿然地全盤接收,會和當地的士族以及百姓產生尖銳的衝突,唯有奉行吳人製吳的原則,這才避免這些衝突和矛盾。
吳人製吳,是曹亮推行的一種治理吳境的手段,此次南征以來,所到之處皆是望風披靡,吳人降者如雲,其中不乏有能力的官吏和將領,在忠誠和自己的性命前途麵前,許多人還是選擇了後者,畢竟甘心情願來為孫氏賠葬的人,隻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還是願意和魏國合作和效力的。
這對曹亮而言是好事,這些歸降的官吏基本上都是東吳的士家大族出身,在東吳各地擁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有這些人出麵,在安撫地方百姓方麵,可以說是起事半功倍的效率。
說實話,在三國的這個時代,國家的概念並不是深入人心的,許多的士家豪門,看重的隻是他們門閥的利益,隻要在不觸及到家族利益的前提條件之下,他們歸降於那個勢力並不是什麽很大的問題。
當年赤壁之戰時,曹操大軍兵臨江東,江東的那些士家代表紛紛跳出來支持投降曹操,如果曹操到江東的目標是屠盡江東人的話,那這些士家估計是寧死不降的,但曹操事先承諾江東各大士家利益不會減少,那這些士家就不會再給孫權賣命了。
現在的情況也一樣,孫休死了,孫吳政權瓦解冰消,大部分的士家豪門的產業可都是在江東,他們也不可能跟著孫氏的殘餘力量去流亡,所以隻要在保全他們利益的前提條件下,這些人還是願意歸順於魏國的。
曹亮現在正是用人之際,這些吳人願意歸降,他自然是來者不拒的。
尤其現在是過渡時期,曹亮非常需要這些吳人站出來幫助安撫吳國的百姓,至於將來局勢穩定之後,也不排除卸磨殺驢的可能。
隻有盡快地結束戰爭,一統天下,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日子。
越是臨近於戰爭的尾聲,曹亮便越有這種緊迫感,這場從公元一百八十四年黃巾之亂就開始的戰爭,已經持續了近八十年的時間了,天下的人口從最鼎盛時期的五千萬人降到了隻有一千多萬人,多少的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這和這場持續了近百年的戰爭有著莫大的關係。
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曾經繁榮富庶的中原地帶,到如今也淪落到荒如邊塞。
然後,你以為這就是結束了嗎?
在真正的曆史之中,這僅僅不過是一曲序幕而已,對於漢民族而言,真正的苦難才剛剛開始,其後的三百餘年,那才叫暗無天日,真正的修羅地獄,漢民族墜入到了無底的黑暗深淵之中。
曹亮慶幸自己可以穿越到這個時代,他憑借著一己之力,滅掉了篡權奪位的司馬家族,也清除了懸在漢人頭頂上的匈奴鮮卑這把刀,從此曆史上再無西晉王朝,也再沒有五胡亂華,魏國也不再將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如果後繼者能在曹亮打下的這片基業上發揚光大,那麽盛唐時代就會提前到來,大魏王朝也將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之中去。
但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那怕他是一個經天緯地的人,但同樣也無法敵得過歲月這把殺豬刀,曹亮終究會老去,死去,他生前可以主宰一切,但死後卻灰飛煙滅,滾滾紅塵之中,最後他連最微小的一粒塵土都無法捉得住。
曹亮深知這一點,自己活著可以主宰曆史,但身後事,卻是他無法左右的,秦始皇一統天下,橫掃八荒,自號為始皇帝,並定下了規矩以,以後的皇帝就挨個兒叫秦二世、秦三世……一直到千秋萬代,隻不過秦始皇估計怎麽也想不到強大的秦帝國,居然就二世而亡了,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的話,估計棺材板都蓋不住了吧。
所以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至於後代兒孫的事,真個兒操不了那個心。
人生不滿百,而懷千古憂,曹亮恨不得自己能活一千八百年,一直活到自己穿越前的那個時代去,這樣那些曆史的錯誤就可以徹底地避免,將漢魏盛世一直延續下去。
但曹亮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那怕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依然改變不了生老病死的命運,他隻有在有限的生命裏有限的時間內,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便將這個時代賦予曆史,至於自己對曆史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究竟能改變到什麽樣的程度,曹亮真得就不得而知了。
一統天下隻是曹亮所要走的第一步,那怕沒有他,別人也會完成這一步,而一統天下之後曹亮所要做的,才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真正的盛世,將他由來開啟。
而現在曹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不斷地夯實著這個基礎,興科舉、重商業、精耕細作、大修水利、革新除弊、裁撤冗員、懲治貪腐、抑製豪強,凡是有利於國計民生之事,曹亮總是不遺餘力地推行之,那怕是身在前線戰爭的環境之中,曹亮時刻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尤其是對吳戰爭已經是臨近尾聲之時,關於吳地的治理問題已經早在曹亮的考慮範圍之內。
盡管曹亮此次南征,是帶了大量的守備兵和候補官吏的,前方的野戰兵團負責攻城掠地,後續的官吏和守備兵旋即就接管了這些城池和地盤,基本上要做到無縫銜接,減少動亂,讓吳國境內的百姓免受戰亂的禍害。
但真正讓魏國的官吏和軍隊接管各郡縣的話,卻又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諸多問題,魏國的官吏和軍隊人生地不熟的,貿然地全盤接收,會和當地的士族以及百姓產生尖銳的衝突,唯有奉行吳人製吳的原則,這才避免這些衝突和矛盾。
吳人製吳,是曹亮推行的一種治理吳境的手段,此次南征以來,所到之處皆是望風披靡,吳人降者如雲,其中不乏有能力的官吏和將領,在忠誠和自己的性命前途麵前,許多人還是選擇了後者,畢竟甘心情願來為孫氏賠葬的人,隻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還是願意和魏國合作和效力的。
這對曹亮而言是好事,這些歸降的官吏基本上都是東吳的士家大族出身,在東吳各地擁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有這些人出麵,在安撫地方百姓方麵,可以說是起事半功倍的效率。
說實話,在三國的這個時代,國家的概念並不是深入人心的,許多的士家豪門,看重的隻是他們門閥的利益,隻要在不觸及到家族利益的前提條件之下,他們歸降於那個勢力並不是什麽很大的問題。
當年赤壁之戰時,曹操大軍兵臨江東,江東的那些士家代表紛紛跳出來支持投降曹操,如果曹操到江東的目標是屠盡江東人的話,那這些士家估計是寧死不降的,但曹操事先承諾江東各大士家利益不會減少,那這些士家就不會再給孫權賣命了。
現在的情況也一樣,孫休死了,孫吳政權瓦解冰消,大部分的士家豪門的產業可都是在江東,他們也不可能跟著孫氏的殘餘力量去流亡,所以隻要在保全他們利益的前提條件下,這些人還是願意歸順於魏國的。
曹亮現在正是用人之際,這些吳人願意歸降,他自然是來者不拒的。
尤其現在是過渡時期,曹亮非常需要這些吳人站出來幫助安撫吳國的百姓,至於將來局勢穩定之後,也不排除卸磨殺驢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