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州軍漫山遍野而來,最後匯聚到了潼關城下,潼關不愧是關中的咽喉要衝,那怕並州軍再人多勢眾,打不開潼關的這把鎖,他們是無法通過這兒進入到關中平原的。
並州軍在攻城作戰方麵很是嫻熟,各兵種的配合也十分的流暢,一般的軍隊攻城,往往是不計代價的,為了拿下一座城池或關隘,付出的代價是屍山屍海。
而並州軍似乎比較珍惜士兵的生命,從來也不做無謂的犧牲,能用投石車和連弩車解決的戰鬥,就不會過多的消耗士兵的性命,此番左軍團攻打潼關,也是如法炮製,首先投入進攻的,是投石車和連弩車。
不過屢試不爽的招數這次似乎踢到了鐵板上,潼關的關牆,全部都是每塊重達數百斤左右的大石砌築的,整個關牆渾然一體,毫無破綻可言,投石車的攻擊有如泥牛入海,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並州軍投石車對夯土城牆有著致命的威脅,任何的夯土城牆在投石車的攻擊之下都變得不堪一擊,為了應對這個威脅,司馬軍也是一直想辦法在解決。
在冀州的時候,鍾會就想辦法采用磚砌的城牆,並采用雙道內外牆的結構來抵禦投石車的破壞,當然鍾會也想到用石頭來砌築的方式,但由於冀州平原離山越遠,長途運輸石頭成本太高,造價昂貴到他們根本就無法接受的到步,所以隻能是就近挖土燒磚。
不過事實證明,磚砌的城牆效果還是差強人意的,如果並州軍采用連番轟擊的方式,磚牆也承受不住啊,隻有石砌的城牆才有可能抵禦得往投石車的巨大破壞力。
好在潼關和武關就在山裏頭,周圍全是石頭,就地取材,到也方便,所以在加固潼關和武關的城牆之時,司馬倫要求胡奮和州泰全部采用石砌的方式來重修關牆,那怕花費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見識過並州軍投石車厲害的胡奮自然不敢懈怠,召集了大量的石匠和軍隊進行開山取石,將原本夯土的城牆全部換成了石砌的城牆,這樣的城牆,不但雄偉壯觀,而且讓司馬軍是信心大增,就算並州軍真得的過來了,他們也一樣絲毫不懼。
實際的戰鬥證明,石砌的城牆果然有效,那些投石車的石彈砸在了城牆上,最多也就是砸起個小坑,磕飛幾塊石屑,對於整個牆體來說,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那怕並州軍連續地輪番轟擊數日,潼關的城牆依然是巍然不動,絲毫也沒有被破壞的跡象。
鄧艾似乎是惜兵如命,就在投石車輪番進攻打不開缺口的時候,他也沒有發動大規模的蟻附攻城,僅僅是在投石車攻擊的間隙,派出少數的步兵進攻試探性的攻擊,一旦攻城受阻,就毫不猶豫地撤退了下去,換上投石車和連弩車繼續地進行攻擊。
當然,鄧艾也看到了潼關關牆的堅固,這樣石砌的城牆,也確實不是僅憑投石車就可以攻破的,所以為了不浪費石彈,他下令投石車全部調高角度,放棄砸牆,轉而進攻城頭,打得司馬軍無法在城頭上立足。
每日使用投石車攻擊,石彈的消耗量極為的驚人,由於關洛道並非坦途,石彈的運輸比較困難,所以連續的強攻了幾天之後,並州軍的進攻勢頭衰減,不過鄧艾卻沒有撤軍的意圖,繼續地不斷發起進攻,雙方進入到了相持階段。
潼關成功抵禦住了並州軍的進攻,這讓前來督戰的司馬倫也暗暗地鬆了一口氣,看來他此前精心布署的防禦計劃還是相當成功的,並州軍的進攻無非也就是那三板斧,看起來凶猛異常,隻要你能擋得住他這三下,並州軍的攻擊也就後繼乏力了,沒什麽可怕之處。
而且潼關守住之後,司馬軍的士氣也是跟著大漲,畢竟司馬軍大部分的將士,都是被以前失敗的戰例給嚇破膽了,認為並州軍太過強大,他們根本就無法戰勝,所以退守關中之後,失敗和絕望的情緒便在司馬軍之中蔓延,導致司馬軍的士氣十分的低落。
現在突然發現並州軍也並非是不可戰勝的,所以整個的軍心士氣自然也就增漲了起來,精神麵貌也煥然一新。
這對司馬倫也是一個莫大的鼓勵,雖然他和並州軍在苦縣有過一次短暫的交手並戰而勝之,但那僅僅隻是一次局部的小戰役,司馬倫並未和並州軍真正的主力有過交手,對並州軍的真實戰力並不是太過了解,而且司馬倫在苦縣本有機會全殲並州軍一個營,但是因為驍騎營的突然殺到,不得不放棄了圍殲的打算,主動地予以撤軍了。
從這個側麵也反映出司馬倫對並州軍騎兵的畏懼,在以往的交戰之中,並州軍騎兵對司馬軍取得過壓倒性的勝利,司馬軍根本就沒有戰勝過並州騎兵的戰例。
這一次司馬軍能將並州軍擋在潼關城下,也讓司馬倫看到了守住關中的希望,先前所有的計劃所有的布署其實都是停留在紙麵的東西,如果任何的一處關隘失守,都將會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沒有經過實戰,司馬倫根本就無法保證他所有的計劃能不能落到實處。
雖然說潼關之戰僅僅隻是一場前哨戰,真正的壓軸大戲還在後頭,但潼關之戰的成功,卻讓司馬倫倍受鼓舞,證明他的心血沒有白費,他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報。
接下來,武關那邊也將會開戰,蒲阪津那邊也將會開戰,相對來說,武關和潼關的形勢差不太多,武關的城牆也和潼關的城牆一樣,得到了加固,如果武關遭受到和潼關相似的攻擊的話,司馬倫有理由相信州泰完全能應付得了。
所以司馬倫也就沒有必要趕往武關去查看軍情了,他決定由潼關北上,直抵蒲阪津,去那邊親自督戰,蒲阪津也是關中保衛戰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司馬倫必須保證不出任何的差錯。
並州軍在攻城作戰方麵很是嫻熟,各兵種的配合也十分的流暢,一般的軍隊攻城,往往是不計代價的,為了拿下一座城池或關隘,付出的代價是屍山屍海。
而並州軍似乎比較珍惜士兵的生命,從來也不做無謂的犧牲,能用投石車和連弩車解決的戰鬥,就不會過多的消耗士兵的性命,此番左軍團攻打潼關,也是如法炮製,首先投入進攻的,是投石車和連弩車。
不過屢試不爽的招數這次似乎踢到了鐵板上,潼關的關牆,全部都是每塊重達數百斤左右的大石砌築的,整個關牆渾然一體,毫無破綻可言,投石車的攻擊有如泥牛入海,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並州軍投石車對夯土城牆有著致命的威脅,任何的夯土城牆在投石車的攻擊之下都變得不堪一擊,為了應對這個威脅,司馬軍也是一直想辦法在解決。
在冀州的時候,鍾會就想辦法采用磚砌的城牆,並采用雙道內外牆的結構來抵禦投石車的破壞,當然鍾會也想到用石頭來砌築的方式,但由於冀州平原離山越遠,長途運輸石頭成本太高,造價昂貴到他們根本就無法接受的到步,所以隻能是就近挖土燒磚。
不過事實證明,磚砌的城牆效果還是差強人意的,如果並州軍采用連番轟擊的方式,磚牆也承受不住啊,隻有石砌的城牆才有可能抵禦得往投石車的巨大破壞力。
好在潼關和武關就在山裏頭,周圍全是石頭,就地取材,到也方便,所以在加固潼關和武關的城牆之時,司馬倫要求胡奮和州泰全部采用石砌的方式來重修關牆,那怕花費再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見識過並州軍投石車厲害的胡奮自然不敢懈怠,召集了大量的石匠和軍隊進行開山取石,將原本夯土的城牆全部換成了石砌的城牆,這樣的城牆,不但雄偉壯觀,而且讓司馬軍是信心大增,就算並州軍真得的過來了,他們也一樣絲毫不懼。
實際的戰鬥證明,石砌的城牆果然有效,那些投石車的石彈砸在了城牆上,最多也就是砸起個小坑,磕飛幾塊石屑,對於整個牆體來說,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那怕並州軍連續地輪番轟擊數日,潼關的城牆依然是巍然不動,絲毫也沒有被破壞的跡象。
鄧艾似乎是惜兵如命,就在投石車輪番進攻打不開缺口的時候,他也沒有發動大規模的蟻附攻城,僅僅是在投石車攻擊的間隙,派出少數的步兵進攻試探性的攻擊,一旦攻城受阻,就毫不猶豫地撤退了下去,換上投石車和連弩車繼續地進行攻擊。
當然,鄧艾也看到了潼關關牆的堅固,這樣石砌的城牆,也確實不是僅憑投石車就可以攻破的,所以為了不浪費石彈,他下令投石車全部調高角度,放棄砸牆,轉而進攻城頭,打得司馬軍無法在城頭上立足。
每日使用投石車攻擊,石彈的消耗量極為的驚人,由於關洛道並非坦途,石彈的運輸比較困難,所以連續的強攻了幾天之後,並州軍的進攻勢頭衰減,不過鄧艾卻沒有撤軍的意圖,繼續地不斷發起進攻,雙方進入到了相持階段。
潼關成功抵禦住了並州軍的進攻,這讓前來督戰的司馬倫也暗暗地鬆了一口氣,看來他此前精心布署的防禦計劃還是相當成功的,並州軍的進攻無非也就是那三板斧,看起來凶猛異常,隻要你能擋得住他這三下,並州軍的攻擊也就後繼乏力了,沒什麽可怕之處。
而且潼關守住之後,司馬軍的士氣也是跟著大漲,畢竟司馬軍大部分的將士,都是被以前失敗的戰例給嚇破膽了,認為並州軍太過強大,他們根本就無法戰勝,所以退守關中之後,失敗和絕望的情緒便在司馬軍之中蔓延,導致司馬軍的士氣十分的低落。
現在突然發現並州軍也並非是不可戰勝的,所以整個的軍心士氣自然也就增漲了起來,精神麵貌也煥然一新。
這對司馬倫也是一個莫大的鼓勵,雖然他和並州軍在苦縣有過一次短暫的交手並戰而勝之,但那僅僅隻是一次局部的小戰役,司馬倫並未和並州軍真正的主力有過交手,對並州軍的真實戰力並不是太過了解,而且司馬倫在苦縣本有機會全殲並州軍一個營,但是因為驍騎營的突然殺到,不得不放棄了圍殲的打算,主動地予以撤軍了。
從這個側麵也反映出司馬倫對並州軍騎兵的畏懼,在以往的交戰之中,並州軍騎兵對司馬軍取得過壓倒性的勝利,司馬軍根本就沒有戰勝過並州騎兵的戰例。
這一次司馬軍能將並州軍擋在潼關城下,也讓司馬倫看到了守住關中的希望,先前所有的計劃所有的布署其實都是停留在紙麵的東西,如果任何的一處關隘失守,都將會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沒有經過實戰,司馬倫根本就無法保證他所有的計劃能不能落到實處。
雖然說潼關之戰僅僅隻是一場前哨戰,真正的壓軸大戲還在後頭,但潼關之戰的成功,卻讓司馬倫倍受鼓舞,證明他的心血沒有白費,他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報。
接下來,武關那邊也將會開戰,蒲阪津那邊也將會開戰,相對來說,武關和潼關的形勢差不太多,武關的城牆也和潼關的城牆一樣,得到了加固,如果武關遭受到和潼關相似的攻擊的話,司馬倫有理由相信州泰完全能應付得了。
所以司馬倫也就沒有必要趕往武關去查看軍情了,他決定由潼關北上,直抵蒲阪津,去那邊親自督戰,蒲阪津也是關中保衛戰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司馬倫必須保證不出任何的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