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了王元姬的出殯之日,儀仗、車駕裝飾隆重,從司馬府到洛陽城東陽門,一路之上是銀裝素裹,成為了一片白色的海洋,景象蔚為壯觀。
除了帝王的喪葬,恐怕再也找不出比這更為隆重的葬禮了,就算是兩年前司馬懿去世,其葬禮也比不上現在這麽排場。
因為司馬懿臨終之前就交待了,葬禮喪事一切從簡,不得鋪張浪費,司馬師不敢違抗父命,隻得依司馬懿的臨終交待行事,喪事簡辦。
而現在司馬師已經坐穩了這個位置,所以王元姬的葬禮,反倒是沒有什麽顧忌了,辦得極為地隆重,以彰顯如今司馬家的朝中的地位。
其實在葬禮之中出現了許多的逾製,也就是超越王元姬身份等級的禮儀,許多的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根本沒人敢去彈劾司馬師,畢竟那些禦史也清楚,這些可大可小的小事,根本就扳不倒司馬師,反而是誰彈劾誰倒楣,沒人願意去觸這個黴頭的。
拉著金絲楠木棺槨的靈車緩緩地駛出了東陽門,整條的東陽大街上,已經被厚厚的白色紙錢所覆蓋,數千人的送葬隊伍,數百輛的車駕,數不清的白幡白幟,在一片哀慟的音樂聲中,緩緩而行,場麵之浩大,震撼人心。
送葬的隊伍之中,哭泣的人倒是不少,但大多數都是做做樣子,畢竟這幾年來他們連王元姬的麵都沒有見過,那怕是王元姬的長子司馬炎,披麻戴孝,也是默默地飲泣,隻有一個小孩,哭得那叫嘶聲裂肺,悲痛欲絕,引得是人人側目。
這個孩子自然是司馬攸,原本司馬昭是準備將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的,而司馬師也已經應允了,但發生了王元姬意外身故的事之後,司馬府忙著辦喪事,過繼的事也隻能是暫緩進行了,所以現在的司馬攸,還是司馬昭和王元姬的兒子,披麻戴孝,為母親送葬。
隻有五歲的司馬攸雖然幾乎沒有和外界有什麽接觸的,但在那些幽閉的日子,他還是從王元姬那兒學到不少的東西,而這個世界上,唯一與他親近的人,也隻有王元姬了,如今王元姬離世而去,司馬攸傷心欲絕,哭得連嗓子都啞了。
可無論他如何地呼喊,再也喚不醒躺在棺中的母親了,那哭聲絕望而淒涼,許多人也為之觸景生情,悲從中來,暗暗落淚。
司馬昭則是一臉的麻木,王元姬的死,是他一手造成的,如果當初他肯相信王元姬之言的話,又何曾會造成這樣的悲劇,如果他能早一點去滴血驗親的話,也絕不會是這樣的結局。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他那被豬油蒙蔽了的心,他聽不進王元姬的解釋,聽不進其他的人的勸諫,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最後將王元姬逼上了絕路。
如果說司馬昭不愛王元姬,那是假的,十多年夫妻伉儷情深,那怕是王元姬深陷敵營,他都想法設法地來營救,那怕曹亮提出那麽苛刻的交換條件,司馬昭都沒有拒絕。
司馬昭可以原諒的她的不貞,但就是不能接受這個來曆不明的孩子,可最終他發現這個孩子居然是自己的,司馬昭的內心是何其地崩潰,原來一切都是他錯怪了王元姬,王元姬就如同是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淪落敵營兩年之久,還能為他堅守著清白,他真得錯了,大錯特錯!
可這一切都無法再挽回了,絕望之下的王元姬懸梁自盡,撒手而去,讓司馬昭的餘生,隻能在悔恨和遺憾之中度過了。
司馬師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寬慰道:“子上,人死不能複生,節哀順便吧。”
不過這也僅僅是寬慰一下而已,此情此景,司馬昭根本就無法從哀慟中自撥出來,不過司馬師也相信,司馬昭的悲痛也是一時的,以後他自然會振作起來,畢竟司馬家的人,不可能為兒女私情所束縛,一切還是以大業為重。
一如當年司馬師慧劍斬情絲,他和夏侯徽的恩愛,絲毫也不遜色,但為了司馬家的大業,司馬師還是毅然決然地鴆殺了愛妻,那怕時至今日,他也沒有一絲的後悔,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所做的,完全是一件正確無比的事情。
這時,賈充急匆匆地靠近了司馬師,在司馬師的耳邊耳語了幾句,司馬師輕輕地點了點頭,嘴角之上,浮現出一個殘酷的笑容。
…………………………………………………………
張緝和李豐此刻正並肩地站在東陽門內大街上的一座酒樓之中,這是一座三層的酒樓,打開臨街的窗戶,東陽門以及大街上的一切景象盡收眼底,眼看著送葬的隊伍已經緩緩地離開了東陽門,張緝和李豐相視了一下,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到目前為止,一切都進行的非常順利,他們的計劃有條不紊地推進著,眼看著司馬師就要踏出東陽門了,隻要他離開了東陽門,這輩子恐怕就也沒機會再踏入洛陽城了。
就算他能活著回來,那也怕是待斬的囚徒了。
李豐麵帶微笑地道:“舍弟剛剛派人傳信回來,他率領的一千精兵已經埋伏在了首陽山下,那是司馬家送葬隊伍的必經之路,隻要他們一抵達首陽山下,舍弟將會率軍包圍他們。某已經告訴舍弟,勿需手下留下,所有的人,一律斬殺,隻留司馬師司馬昭兩個活口即可。他們不是去送葬嗎?那就讓他們多送一程,直接到陰曹地府給王元姬陪葬吧。”
既然要動手,那就得毫不留情才是,看看當初司馬懿在高平陵事變中,殺了多少的人,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世上任何的權杖,都是用鮮血來浸染的,對敵人的仁慈,就會留下無窮的禍端,隻有斬盡殺絕,才能真正的以絕後患。
李豐雖然是在微笑著,但他的笑容之中,帶著幾分的殘忍,也帶著幾分的冷冽,仿佛在這一刻,他已經化身為天下的主宰者了。
除了帝王的喪葬,恐怕再也找不出比這更為隆重的葬禮了,就算是兩年前司馬懿去世,其葬禮也比不上現在這麽排場。
因為司馬懿臨終之前就交待了,葬禮喪事一切從簡,不得鋪張浪費,司馬師不敢違抗父命,隻得依司馬懿的臨終交待行事,喪事簡辦。
而現在司馬師已經坐穩了這個位置,所以王元姬的葬禮,反倒是沒有什麽顧忌了,辦得極為地隆重,以彰顯如今司馬家的朝中的地位。
其實在葬禮之中出現了許多的逾製,也就是超越王元姬身份等級的禮儀,許多的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根本沒人敢去彈劾司馬師,畢竟那些禦史也清楚,這些可大可小的小事,根本就扳不倒司馬師,反而是誰彈劾誰倒楣,沒人願意去觸這個黴頭的。
拉著金絲楠木棺槨的靈車緩緩地駛出了東陽門,整條的東陽大街上,已經被厚厚的白色紙錢所覆蓋,數千人的送葬隊伍,數百輛的車駕,數不清的白幡白幟,在一片哀慟的音樂聲中,緩緩而行,場麵之浩大,震撼人心。
送葬的隊伍之中,哭泣的人倒是不少,但大多數都是做做樣子,畢竟這幾年來他們連王元姬的麵都沒有見過,那怕是王元姬的長子司馬炎,披麻戴孝,也是默默地飲泣,隻有一個小孩,哭得那叫嘶聲裂肺,悲痛欲絕,引得是人人側目。
這個孩子自然是司馬攸,原本司馬昭是準備將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的,而司馬師也已經應允了,但發生了王元姬意外身故的事之後,司馬府忙著辦喪事,過繼的事也隻能是暫緩進行了,所以現在的司馬攸,還是司馬昭和王元姬的兒子,披麻戴孝,為母親送葬。
隻有五歲的司馬攸雖然幾乎沒有和外界有什麽接觸的,但在那些幽閉的日子,他還是從王元姬那兒學到不少的東西,而這個世界上,唯一與他親近的人,也隻有王元姬了,如今王元姬離世而去,司馬攸傷心欲絕,哭得連嗓子都啞了。
可無論他如何地呼喊,再也喚不醒躺在棺中的母親了,那哭聲絕望而淒涼,許多人也為之觸景生情,悲從中來,暗暗落淚。
司馬昭則是一臉的麻木,王元姬的死,是他一手造成的,如果當初他肯相信王元姬之言的話,又何曾會造成這樣的悲劇,如果他能早一點去滴血驗親的話,也絕不會是這樣的結局。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他那被豬油蒙蔽了的心,他聽不進王元姬的解釋,聽不進其他的人的勸諫,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最後將王元姬逼上了絕路。
如果說司馬昭不愛王元姬,那是假的,十多年夫妻伉儷情深,那怕是王元姬深陷敵營,他都想法設法地來營救,那怕曹亮提出那麽苛刻的交換條件,司馬昭都沒有拒絕。
司馬昭可以原諒的她的不貞,但就是不能接受這個來曆不明的孩子,可最終他發現這個孩子居然是自己的,司馬昭的內心是何其地崩潰,原來一切都是他錯怪了王元姬,王元姬就如同是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淪落敵營兩年之久,還能為他堅守著清白,他真得錯了,大錯特錯!
可這一切都無法再挽回了,絕望之下的王元姬懸梁自盡,撒手而去,讓司馬昭的餘生,隻能在悔恨和遺憾之中度過了。
司馬師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寬慰道:“子上,人死不能複生,節哀順便吧。”
不過這也僅僅是寬慰一下而已,此情此景,司馬昭根本就無法從哀慟中自撥出來,不過司馬師也相信,司馬昭的悲痛也是一時的,以後他自然會振作起來,畢竟司馬家的人,不可能為兒女私情所束縛,一切還是以大業為重。
一如當年司馬師慧劍斬情絲,他和夏侯徽的恩愛,絲毫也不遜色,但為了司馬家的大業,司馬師還是毅然決然地鴆殺了愛妻,那怕時至今日,他也沒有一絲的後悔,在他的內心深處,他所做的,完全是一件正確無比的事情。
這時,賈充急匆匆地靠近了司馬師,在司馬師的耳邊耳語了幾句,司馬師輕輕地點了點頭,嘴角之上,浮現出一個殘酷的笑容。
…………………………………………………………
張緝和李豐此刻正並肩地站在東陽門內大街上的一座酒樓之中,這是一座三層的酒樓,打開臨街的窗戶,東陽門以及大街上的一切景象盡收眼底,眼看著送葬的隊伍已經緩緩地離開了東陽門,張緝和李豐相視了一下,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到目前為止,一切都進行的非常順利,他們的計劃有條不紊地推進著,眼看著司馬師就要踏出東陽門了,隻要他離開了東陽門,這輩子恐怕就也沒機會再踏入洛陽城了。
就算他能活著回來,那也怕是待斬的囚徒了。
李豐麵帶微笑地道:“舍弟剛剛派人傳信回來,他率領的一千精兵已經埋伏在了首陽山下,那是司馬家送葬隊伍的必經之路,隻要他們一抵達首陽山下,舍弟將會率軍包圍他們。某已經告訴舍弟,勿需手下留下,所有的人,一律斬殺,隻留司馬師司馬昭兩個活口即可。他們不是去送葬嗎?那就讓他們多送一程,直接到陰曹地府給王元姬陪葬吧。”
既然要動手,那就得毫不留情才是,看看當初司馬懿在高平陵事變中,殺了多少的人,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世上任何的權杖,都是用鮮血來浸染的,對敵人的仁慈,就會留下無窮的禍端,隻有斬盡殺絕,才能真正的以絕後患。
李豐雖然是在微笑著,但他的笑容之中,帶著幾分的殘忍,也帶著幾分的冷冽,仿佛在這一刻,他已經化身為天下的主宰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