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區分每家每戶的碗筷桌椅,他們會六桌湊一組,幾家人湊成六桌,方便散去的時候收自家的東西。


    範家買了肥羊,豬肉雞魚供庖廚處理。


    秦家人數眾多,也添了酒水錢銀進去買肉菜等物。


    一條巷子從頭擺到尾,並排擺了兩桌,稍稍顯得擁擠,但熱鬧。


    待到正午時分,家家戶戶都把自家的拿手菜端了出來,不論是葷的素的,七碗八盤,桌上添了不少。


    羊肉湯一盆盆送了出來,人們在兩邊排成隊伍,一隻隻手傳送,個個都喜笑顏開。


    悶豬肉、仔雞燒冬菇、燉鴨、燒魚……等等葷菜填了一桌又一桌。


    入秋的天氣比不得夏日,東西涼得快,眾人紛紛圍攏大快朵頤。


    賀亦嵐也是第一次吃這種百家宴,有時候嚐到一盤與眾不同的,會問是哪家的拿手菜。


    一些性格活潑的會端著碗到處溜,因為每一桌上除了固定的那幾樣,總會有五花八門的驚喜。


    也有菜式撞了的,但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味道。


    方老爺子一把年紀了也跟孩子似的到處轉,整個胡同裏歡聲笑語,吃吃喝喝熱鬧不已。


    範謹和秦二娘挨桌敬酒。


    人們各自送上祝福,祝願這對新人天長地久,祝願他們早生貴子,祝願他們芝麻開花節節高。


    望著那群充滿著市井煙火的熱鬧,秦宛如愛極了他們的鮮活靈動,愛極了他們對生活充滿著積極又樂觀的向上豁達。


    這是一群可愛到骨子裏的人。


    雖然有時候他們也會吵鬧鬥嘴,但相互間都會幫襯著,就像她們最初來買凶宅時孔氏會熱心腸提醒,怕她們吃虧。


    大家都是陌生人,但聚攏在一個地方生活就是遠親不如近鄰。


    有人提議應該把張家胡同改成狀元胡同,書肆老賈還惦記著範謹給他寫招牌。


    待宴席收場後,老賈送來筆墨紙硯,範謹在段家大筆一揮,寫下老賈的“有林書肆”,並落款自己的姓名。


    老賈看得美滋滋,說要請人好好打造一個招牌。


    當時他們都當得狀元郎題字已然威風了,哪曉得數年後那招牌水漲船高,因為狀元郎變成了政事堂宰相。


    於是一夜間老賈的招牌比他的書肆值錢多了。


    這是他始料未及的!


    方家人在段宅裏坐著嘮家常,外頭的人們各收自家的桌椅碗筷,人多手快,七手八腳的很快就把胡同騰空出來。


    人們拿著掃帚把胡同清掃一番,正廳裏的方老爺子抿了一口茶道:“我活了一輩子,還是頭回吃百家宴,真有意思。”


    賀亦嵐道:“朱家做的蛋餅好吃。”


    方老爺子回味道:“容家的冷胡突鱠甚妙!”


    兩人就方才吃到的菜肴討論熱議起來。


    待晚些時候段珍娘要先回閔縣那邊,秦宛如同她細說了會兒。


    眾人相送,秦大娘叮囑她路上小心。


    段珍娘道:“且放心。”又衝方老夫人道,“外祖母你們先在京裏多呆兩天,我先過去了,改日你們坐馬車過來瞧瞧。”


    方老夫人:“路上可要仔細了。”


    段珍娘點頭,“我知道。”


    方二娘道:“先讓作坊做些貨備在那裏,等我回魏州順便帶些回去,試試那邊的行情如何。”


    段珍娘應聲曉得。


    秦宛如道:“那邊就交給表姐了,早些把去籽的白疊子送些過來,我好把平康坊的彈弓開出來。”


    第159章 合作社   感謝支持晉江正版的小可愛!!……


    一眾人送她到胡同入口, 段珍娘和仆人騎馬走了。


    之後閔縣那邊進行第二次大批量采摘,開始請村裏的村民幫忙,工錢十文一天, 品質上乘的和次品要分開裝。


    家裏忙完農忙的村民都過來幫工, 隻要手腳麻利, 不論男女都行。


    采摘來的籽棉運送到作坊, 先在倉儲那邊過稱後再由軋棉機去籽處理。


    現在要提供給平康坊那邊開彈弓, 數十台軋棉機和紡車全部運作起來。


    作坊正式進入生產高峰期。


    地裏幾十人采摘, 作坊裏紡線和軋棉就有上百人, 彈棉匠也有二三十人, 人們各司其職。


    紡線這邊有時候線團備得足了,就換成軋棉,去籽棉花要供應平康坊和作坊四十張彈弓,供應壓力巨大, 段珍娘又請人手進來軋棉。


    有回縣丞張國申來瞧,問起當地人, 個個都很高興能在家門口掙錢。因為多數是婦人, 家裏有孩子的讓老人照看著, 自己來掙幾百文補貼家用也不錯。


    況且是手上活兒, 不用風吹日曬,環境也明朗, 家裏的婆母男人都放心。


    同時,平康坊那邊拿到閔縣送來的去籽棉花後,去年在這裏幹過的那些人又回來了, 他們早上過來,傍晚回去。


    秦宛如又親自教了幾名新手學徒。


    方家人都覺得好奇,前往平康坊參觀, 裏頭熱火朝天。


    也幸虧周邊高牆圍困,聲音被阻隔在院子裏,邊上兩家住戶在外地營生,一年到頭都回來不了兩回,倒也不會嘈得人受不了。


    平康坊這邊開了十二張弓,如果缺材料,就命人去賀家的莊子提取。


    現在閔縣那邊運送進來的成品或去籽棉花直接存放在莊子裏,他們隻跟莊子這邊對接。莊子再跟平康坊對接,西市商鋪則從平康坊那邊調取,特殊情況可以直接從莊子調貨。


    整個運作流程開始走上正軌。


    方家人還要在京裏待一陣子,平康坊那邊多數是秦大娘兼顧,竇氏則負責西市商鋪運作。


    隨著貨源穩定,先前預定付全款的戶主們陸續收到了被褥,趕在入冬前拿到東西禦寒。


    有些人是先買兩床來試用,覺得東西不錯又接著再添了幾床,平康坊甚至還接到了好幾單喜被。


    喜被單子數量多,要麽一單就是六床,八床,十二床,都是吉利數字。


    秦宛如還蠻喜歡接這種單子。


    京裏窮人多,但家底殷實的也不少,有時候看到街坊鄰裏在買,看過覺得不錯,也跟風買了兩床。


    一時間,白疊子再次大量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裏,家庭裏,鋪床,做棉衣棉褲。


    往年成衣鋪做禦寒的衣物主要填充的是鵝絨蠶絲,這類衣裳價格高昂,今年則主打白疊子填充,賣價低廉不少,成為最走俏的商品。


    散裝白疊子的零售依舊強勁,目前次品極少,閔縣那邊主要處理品質上乘的為主,後來竇氏見詢問的人多了,便傳信叫段珍娘做一些次品的過來。


    待平康坊的製作穩定後,秦宛如和方家一眾人去閔縣。得知他們過來的消息,段珍娘前去接迎。


    眾人在蘇宅落腳。


    秦宛如關心這邊的情況,問段珍娘道:“地裏的白疊子采摘得如何了?”


    段珍娘回道:“第二批次已經采摘完三個村,還有兩個村的在采。”


    秦宛如點頭,“各村的數量可要記好了,莫要搞混了。”


    段珍娘:“沒搞混。”


    秦宛如又問:“這邊商鋪有當地人來買被褥嗎?”


    段珍娘擺手,“極少,總共就賣了不到三十床,倒是次品的銷了近百斤出去,這個價位的接受度高一些。”


    秦宛如:“地方到底太小了,也不知道魏州那邊好不好脫手。”


    段珍娘:“我讓阿娘過來嘮嘮。”


    稍後方二娘過來,秦宛如說起魏州那邊的情況。


    方二娘倒是信心滿滿,說她去西市商鋪看過,購買東西的客人群體跟魏州那群差不多,隻要是聽到從京裏傳過去的走俏貨,多半好脫手。


    她眼光毒辣,秦宛如稍稍放心了些,方二娘又道:“到時候我先跟貨船帶八十床過去,散裝的也備些走,試一試就知道了。”


    秦宛如:“八十床會不會太多了?”


    方二娘擺手,“不會多,且還要提價,每床添三十文貨運。”


    秦宛如看向段珍娘,段珍娘擺手,“你別瞧我,阿娘比我們有經驗,她眼光毒,多半錯不了。”


    方二娘問:“明年你們隻種這麽多,打算把當地農戶帶動起來,這法子管用嗎?”


    秦宛如:“管用,明年我打算跟京裏的紡織作坊合作,嚐試做棉布,我們提供原料,他們加工成線團再做紡織,售價在麻布和綢緞之間,可供人們裁衣製褲。”


    聽到這個打算,方二娘道:“極好,這樣消耗起來數量更大,路子也走得更寬。”


    秦宛如繼續道:“今年京城這邊算是打開了通道,被褥和散裝的到底有局限,若製成布匹,像閔縣這些地方都能流通,幾百文一匹布,家家戶戶都容易接受,更容易打開市場。”


    方二娘:“把紡織的路子打通了才是正事,那個可以靠數量製勝,薄利多銷。”


    三人就明年的計劃討論了一番。


    待這茬忙過,秦宛如就要跟村民們商議加入合作社的事,明年再找紡織作坊也不遲。


    方二娘顧著魏州那邊的生意,也未在閔縣耽擱多久,秦宛如按她的要求備貨走水路發過去。


    人們在碼頭邊道別。


    待商船離開後,方家人去附近的龍門村看地裏剩下的白疊子。


    這邊村裏的要成熟得快些,兩批采摘後,地裏的白疊子還剩三成未熟。


    眾人在田埂上看那些吐絮不久的白疊子,方老夫人讚道:“這東西挺好的,實用。”


    秦宛如摘了一朵給她瞧,說道:“一床被褥能管十年以上,若是用板結了,再彈製蓬鬆就能重複利用。”


    方大郎好奇問:“三娘怎麽想著種這種見都沒見過的東西?”


    秦宛如忽悠道:“是織女娘娘黃道婆告訴我的,她托夢與我,教我怎麽做它。”


    方二郎問:“就是供奉在前廳的那畫像?”


    秦宛如點頭,“對。”又道,“我承了她的衣缽,種白疊子讓家家戶戶都能用上它,以後不管是衣物還是被褥,必要讓它走進千家萬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成鹹魚大佬搞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閆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閆桔並收藏穿成鹹魚大佬搞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