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衍叫了沈約和蕭洪等人商議對策,恰好桓玄來稟報北府軍之事,眾人都覺得眼前的情況十分棘手。
沈約說:“陛下,恐怕北府軍受到王家的影響,軍心不齊,無法北上禦敵。何不讓龍驤軍北上?北府軍留下護衛建康。”
其實這樣一支軍隊,早被多年的安逸和榮養消磨了戰鬥的意誌,別說指望他們禦敵,他們能不臨陣退縮就不錯了。
蕭衍負手站在巨大的輿圖前麵,麵色冷峻,“朕已經往荊州去了三封信,還沒等到三叔的回音。再等一等。”
在殿上的幾人神色都不輕鬆。雖然皇帝的臉上並沒有表露出什麽,但大梁如今四麵楚歌,一個弄不好,就會有江山覆滅的危險。薑景融特意選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時候起事,不得不說十分高明。蕭衍的強項在於打仗,可若沒有可用之兵,就算他能以一敵十,也挽回不了局勢。
桓玄已經作了最壞的打算,說道:“陛下,事到如今,建康被包圍在其中,岌岌可危。要不還是考慮到南方避一避吧?”
誰知,蕭衍一口回絕,“朕可避,士族可避,百官可避,都城的數十萬戶百姓往何處去?朕受萬民供養,若拋棄他們,還配做這個皇帝?朕不會走。”
蕭宏和沈約也同時說道:“我們也不走。”
桓玄一時無言,看著這君臣幾人大義凜然,好像就他枉作小人了。
“陛下,顧家家主求見,說有要事告知陛下。”蘇唯貞在殿門外說。
蕭衍頭也不回地道:“宣他進來。”
顧榮進殿拜見,“陛下,小民特地來助您一臂之力。”
今早,王詩瑜聽說了薑景融在會稽起事,拉著顧榮,匆匆進宮找王樂瑤。
“父親是瘋了嗎?他可知謀逆是重罪,若失敗了,九族都要跟他陪葬?”王詩瑜難以掩飾痛心。
王樂瑤無奈道:“也許他有必勝的把握。阿姐,你不知道眼下大梁的情況有多危急。”
這兩日,王樂瑤聽到傳遞消息的內侍進進出出的,知道的內情比外人清楚。她本為了父親失蹤一事心急如焚,但在國麵前,家便隻能往後。為了不讓蕭衍分心,她隻字不提營救王執的事,還主動幫蕭衍分擔奏疏,好讓他可以全心應對眼下的局勢。
可他們就如同走在萬丈深淵的邊沿,一不小心就會摔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蕭衍的壓力空前,他雖然嘴上不說,但夜裏睡覺的時候,渾身會不停地出汗,根本就睡不好。
“這可如何是好?”王詩瑜看向顧榮。
這麽多年,顧榮一直為王允提供錢財上的援助,把王氏養得富到流油。人一旦擁有充足的權勢和財富,野心就會膨脹。顧榮自覺嶽丈這回幫會稽王起事謀反,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才到蕭衍這裏來,試圖幫上忙,好在將來保妻子一命。
謀逆是誅九族的大罪,皇後自有陛下保護,不會受到牽連,他的妻隻能由他來保護。而且他有種奇怪的預感,就算眼下大梁岌岌可危,眼看就要烽煙四起,他還是相信皇帝,可以力挽狂瀾。
桓玄有幾分看不起顧榮,輕蔑地說到:“你可知眼下是何情況?陛下和我等都束手無策,憑你一介商賈,有何高見?”
顧榮不慌不忙地說:“小民知道形勢危急,小民的建議,陛下和諸位大人不妨停一停,就當多一個思路。”
蕭衍注意力都在輿圖上,並未認真聽他在說什麽。蕭宏說道:“那你說來聽聽。”
“小民手底下有不少人在北魏行商,據他們從洛陽傳回來的消息,魏帝病篤,所以朝中沒有人可以牽製魏太子。魏太子一直有南下的野心,趁此機會,就糾集了十萬兵力。可這十萬兵力,其實分屬於三股不同的勢力,並不是單獨魏太子所有。隻要能從內部分化他們,大梁的外部危機可解,剩下的就是平定內亂了。”
蕭衍見他條理清晰,邏輯清楚,是個人才,轉身看著他:“你說下去。”
顧榮繼續說道:“小民常年與北魏做生意,對他們的風俗民情比較了解,也與皇族有一些私交。小民得知魏帝所患的應該是頭疾,一直在延醫問藥,但都沒有辦法根治,常年受病痛折磨。而北海王身邊有一個巫醫,是從仇池國帶過去的,醫術十分了得,號稱天底下沒有他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但他隻聽命於北海王,不會輕易為人診治,魏帝對北海王素來十分猜忌,故而沒有讓這個巫醫診治。陛下可以寫信給北海王,讓他想方設法將巫醫送到北魏的皇宮中,救治魏帝。另一方麵,再製造矛盾,瓦解那十萬大軍的聯盟。”
蕭衍命蘇唯貞準備紙筆,立刻給元煥寫信,將顧榮所提的,一字不差全部寫入信中。
蕭衍寫好之後,立刻命蘇唯貞送出去,對顧榮說:“若此次危機可解除,朕必定重賞你。”
“小民不要重賞,隻希望保家人平安。”顧榮鄭重地拜了拜。
蕭衍知道他是為了王家大娘子而來,又說:“朕向來賞罰分明,不會牽連無辜。你不考慮做官?”
顧榮搖了搖頭,“小民生性散漫,喜歡雲遊四海,也沒那麽大的抱負,扛不了社稷的重擔。此番能幫上陛下,也是因為與北魏做生意的緣故。別的軍政大事,還要仰賴在場的幾位大人了。若陛下沒有別的吩咐,小的就先告退了。您有任何需要,隻管差遣便是。”
蕭衍知道人各有誌,沒有勉強他。但顧榮的到來,的確如一場及時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蕭宏看到顧榮離去,有些可惜地對蕭衍說:“這位郎君是謙虛了。這世間沒幾個商賈,能審時度勢,還有辦法不費一兵一卒,就瓦解十萬大軍的威脅。”
沈約道:“顧郎君年紀輕輕就能累積起萬貫家財,絕不是等閑之輩。陛下,北魏的危機或許暫時可解,但內亂還是要盡快平息。”
蕭衍明白沈約所指,目光落在輿圖上會稽郡和荊州兩個地方。
桓玄道:“陛下,您不是還有一支中軍嗎?就算龍驤軍動不了,中軍三萬人對付會稽王那邊五千私兵也足夠了。隻要將會稽王和王允治住,其它的不過是些烏合之眾。”
蕭衍沉默不語,還是沈約道:“事到如今,下官不得不跟您說實話。根本就沒有中軍,那是陛下虛構的,為的就是讓王家忌憚,不敢輕舉妄動。荊州起兵時,我們本來就隻有三萬兵力,那些主力大都留在龍驤軍,哪還有多餘的兵力?”
桓玄聽了瞠目結舌,怎麽也沒想到,一支軍隊,竟然是編出來的?真是亙古未聞。他本來想說一國之君怎能使詐?後來想想,這一國之君本來就是寒門出身,哪有那麽多的講究。
他已經糾結了半日,一邊是士族,一邊是皇帝。他本來應該站在士族那邊,選擇明哲保身的,但是他親眼所見,皇帝為保江山所做出的努力。若是在前朝,恐怕廢帝早就跑了。絕不會跟建康的軍民共進退,共存亡。
他不得不承認,從這個寒門皇帝身上,看出了一種擔當。這種擔當,有他們士族當初建立南朝時的影子。永嘉南渡之後,那一朝的君臣麵對的也是這樣內憂外患的困境,倘若他們退縮了,就不會有今日的大梁。
“桓家有一千私兵,雖微不足道,但願為陛下驅使,守衛建康。”桓玄向蕭衍拜道。
甲族都會豢養私兵,這是在法令上禁止,但實際上屢禁不止的事。
桓玄願意把私兵全部拿出來,就表明了他誓死效忠的決心。蕭衍十分意外,但也有幾分欣慰。他跟士族之間,一直都在拉鋸,為了各自的立場,從未站到一起過。他們對彼此都有偏見,誰也不曾信服於誰。但這一刻,為了守護大梁,守護建康,他們終於摒棄成見,站在了統一的立場上。
“桓公,多謝。”
蕭宏和沈約,也向桓玄鄭重地行了個拜禮。
桓玄回禮,然後退出了大殿。
王允曾私下寫信給他,要他共謀大事。他承認自己有動搖過,畢竟受製於人的味道並不好受,何況王家和桓家還是姻親。但四姓從來都是表麵和諧,背地裏暗流湧動。不知從何時開始,他厭倦了那些爭鬥,也厭倦了人的貪婪和野心。他為桓氏宗主這些年,似乎理所應當地享受著權勢和財富,從沒有想過為這片河山真正地做些什麽。
就這樣吧,桓玄忽然生出萬丈豪情,哪怕最後失敗,他也足以在青史留下忠義的一筆了。
桓玄走了以後,蕭宏和沈約也都相繼告退,各自去忙碌。
蕭衍命蘇唯貞把郗超叫到宮裏來。
郗超已經聽說了會稽郡的事,料想皇帝叫他,是跟荊州有關,一路上都在想著如何應對。這麽多年,他一直不遺餘力地扶持蕭衍,就是看到了他身上的才能,知道他絕非池中之物。他想著,有朝一日,這條潛龍飛天,能給郗氏帶來前所未有的榮耀。事實證明他的眼光並沒有錯。但他沒有想到,變數竟然出在他自己的女兒和兒子身上。
郗超年事已高,走路需要拄杖。那杖點著地麵,發出“噠噠”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上顯得格外清晰。
蕭衍命人都退下去,請郗超坐下,“郗公,朕給你準備了你最愛喝的茶湯,看看還是不是那個味道。”
郗超看到案上有一碗冒著熱氣的茶湯,端起來飲了一口,笑道:“正是。難為陛下還記得。”
“朕有今日,仰賴郗公提拔和郗家支持。朕一直都記得,當初走投無路之時,是郗家收留,郗公又有意把女兒下嫁。朕那時微末,郗公卻沒有嫌棄,這份恩情,朕一直銘記於心。”
“陛下言重了。”郗超拱手道,“陛下天縱之資,就算沒有臣,也會一飛衝天。”
蕭衍不喜歡喝茶湯,但今日耐著性子,陪郗超飲了起來,“朕寬縱郗氏,是因為郗公的知遇之恩。朕拜郗公為左仆射,甚至同意郗微嫁給三叔,郗家眾人也各有升遷。朕自認對郗家不薄,不知你們對朕有何不滿?”
郗超一驚,連忙顫顫巍巍地跪在地上,“陛下,此話從何說起?”
“你也應該注意到了,大朝會時,荊州刺史府的長史換了人。朕了解三叔,他不會輕易更換長史人選,那是他用了多年的親信。若朕沒有記錯,那人在郗微手底下做事吧?郗微成為長沙王妃沒有多久,朕就無法跟荊州取得聯係了,公覺得為何?”蕭衍一邊喝著茶湯,一邊說話,如閑話家常般的口氣。
“陛下,許是……”郗超的額頭上開始冒出細密的汗珠,一時之間竟然想不到什麽合適的說辭。他以為大朝會那日,蕭衍沒有發作,這件事就算是過去了。哪裏想到,蕭衍竟然在這時朝他發難。
“龍驤軍中有不少郗家的人,恐會聽她差遣。朕想,她是把三叔控製住了,想要拿著龍驤軍反朕?”
郗超聽完,整個人都伏在地麵上,大聲說:“陛下明察,絕無此事啊!”
“郗公是聰明人,應當知道朕在給你機會。”
郗超渾身一個激靈,再拜道:“微兒是一時糊塗!不知被什麽蒙了心。陛下,您讓臣去荊州,臣一定把她拿下,帶回都城交給您處置。求您網開一麵,不要牽連郗氏全族!”
宗族在這些老人的心裏,無比重要。尤其郗氏從中下等士族,一路走到今日,全靠郗超的努力。他已經行將就木,怎忍心看到整個家族毀在自己女兒手中。
蕭衍點了點頭,“郗公既然有此意,朕就成全你。不過隻能你一人獨去,郗家其餘的人都得留在都城裏。”蕭衍往後靠在憑幾上,收起了溫和的神色,眼神透露出幾分帝王的冷酷,“公可要想好了,郗氏全族的生死,就在公的手上了。”
郗超渾身戰栗,回答道,“是,老臣便是拚了性命,也不負陛下所托!”
第125章 更換。
顧榮回到顯陽殿, 王詩瑜正跟王樂瑤說話。
王詩瑜看到他回來,問道:“陛下可聽了你的意見?”
顧榮點了點頭,在王詩瑜的身邊坐下來, 對王樂瑤說:“娘娘不用擔心, 眼下的危機隻是暫時的。陛下雄才偉略,一定能度過難關。我倒是覺得,會稽王起事的時機是早就預謀好的。娘娘還是要提醒陛下, 也許他們與魏太子也有聯絡,想要裏應外合。”
“多謝姐夫提醒。這次多虧你幫忙了。”
“舉手之勞, 不必如此客氣。”顧榮看向王詩瑜,“阿瑜,我們也該回去了。”
王詩瑜其實還想跟妹妹多聊聊,但眼下是多事之秋,她也隻能起身告辭。
王樂瑤親自送他們夫妻到殿外,顧榮把厚外裳披在王詩瑜的身上, 摟著她往台階下走, “小心路滑。”
兩人的身影在宏偉的宮殿之間, 渺小得如同滄海一粟, 但是卻有種無人能夠介入的親密。
竹君感歎道:“大娘子和姑爺的感情真好。經曆了那麽多的風風雨雨,還能在一起, 真的是不容易。”
王樂瑤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 心生羨慕, 其實拋棄身份, 她也想跟蕭衍這樣同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可他們站的是至高之處,中間還橫亙著很多的責任, 注定不可能活得如此輕鬆。
“娘娘,陛下來了。”竹君輕聲提醒道。
王樂瑤回頭看去,蕭衍正往她這邊走過來。與早上離去時心事重重不同,他現在看起來,整個人都輕鬆了很多。
“陛下。”王樂瑤帶著眾人向他行禮。
“在看什麽呢?”蕭衍攬住她的肩膀。
“沒什麽。看來難題都解決了?”王樂瑤問道。
蕭衍笑了一下,攬著她往殿內走,“也不算全都解決了。你們王家也真是本事,竟然把堂堂的北府軍給養廢了。朕現在非但不能用他們,還要想著如何把他們解散才不會引起嘩變。”
北府軍的赫赫威名,王樂瑤是從小聽到大的,聽到蕭衍說北府軍養廢了,還有點不相信。
“你覺得朕在騙你?他們隻想著要錢,要東西,待遇不如從前就慫恿手底下的人鬧事打架。你姑父剛從那邊回來,也是頭疼不已。朕把這樣一群人送到前線去,不等北魏打過來,先要內亂了。”
“那陛下有何打算?”
蕭衍喝了一口水,“先穩住他們,等處理了薑景融,再解散北府軍。”
王樂瑤不禁伸手抓著蕭衍的手臂,“陛下要去會稽嗎?”
蕭衍點了下頭,“柳慶遠去了北邊,行蹤不明,也來不及趕回來,三叔那邊也出了一點情況。薑景融隻能由朕親自去收拾,並且要速戰速決。何況你父親還在他們手上,朕會想辦法救他的。”
王樂瑤知道蕭衍不得不去,她早就知道蕭衍跟王家之間必有一戰,隻是沒想到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她心裏還是很難過。一方麵是百年的名門望族,可能從此以後,就要跌落雲端,人們再提起琅琊王氏,隻剩下無限的唏噓。另一方麵是跟她流著相同血液的人跟她的丈夫,最終還是走到了相殺的這一步。
“陛下準備帶多少兵力去?”
既然北府軍不能用,蕭衍手上似乎沒有多餘的兵力去對付薑景融。
“能募到五千兵力足夠了。”蕭衍說,“剛才桓公提了一個好的辦法,朕隻要把士族手裏的私兵先拿過來使用,對付薑景融還是綽綽有餘的。”
蕭衍看王樂瑤神色黯然,伸手把她抱到懷裏,撫摸著她的背,“你不用擔心,朕不會牽連無辜,也不會把王家連根拔起。朕之前沒聽你的勸告,行事確實有些冒進,以致埋下了許多的隱患。朕會吸取教訓,今後用溫和些的手段。那檄文雖然有很多不實之處,但是文采還不錯,形容朕是猛虎,還挺貼切的。”
王樂瑤拍了一下他的胸膛,氣惱道:“到這個時候了,還有心情開玩笑!”
沈約說:“陛下,恐怕北府軍受到王家的影響,軍心不齊,無法北上禦敵。何不讓龍驤軍北上?北府軍留下護衛建康。”
其實這樣一支軍隊,早被多年的安逸和榮養消磨了戰鬥的意誌,別說指望他們禦敵,他們能不臨陣退縮就不錯了。
蕭衍負手站在巨大的輿圖前麵,麵色冷峻,“朕已經往荊州去了三封信,還沒等到三叔的回音。再等一等。”
在殿上的幾人神色都不輕鬆。雖然皇帝的臉上並沒有表露出什麽,但大梁如今四麵楚歌,一個弄不好,就會有江山覆滅的危險。薑景融特意選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時候起事,不得不說十分高明。蕭衍的強項在於打仗,可若沒有可用之兵,就算他能以一敵十,也挽回不了局勢。
桓玄已經作了最壞的打算,說道:“陛下,事到如今,建康被包圍在其中,岌岌可危。要不還是考慮到南方避一避吧?”
誰知,蕭衍一口回絕,“朕可避,士族可避,百官可避,都城的數十萬戶百姓往何處去?朕受萬民供養,若拋棄他們,還配做這個皇帝?朕不會走。”
蕭宏和沈約也同時說道:“我們也不走。”
桓玄一時無言,看著這君臣幾人大義凜然,好像就他枉作小人了。
“陛下,顧家家主求見,說有要事告知陛下。”蘇唯貞在殿門外說。
蕭衍頭也不回地道:“宣他進來。”
顧榮進殿拜見,“陛下,小民特地來助您一臂之力。”
今早,王詩瑜聽說了薑景融在會稽起事,拉著顧榮,匆匆進宮找王樂瑤。
“父親是瘋了嗎?他可知謀逆是重罪,若失敗了,九族都要跟他陪葬?”王詩瑜難以掩飾痛心。
王樂瑤無奈道:“也許他有必勝的把握。阿姐,你不知道眼下大梁的情況有多危急。”
這兩日,王樂瑤聽到傳遞消息的內侍進進出出的,知道的內情比外人清楚。她本為了父親失蹤一事心急如焚,但在國麵前,家便隻能往後。為了不讓蕭衍分心,她隻字不提營救王執的事,還主動幫蕭衍分擔奏疏,好讓他可以全心應對眼下的局勢。
可他們就如同走在萬丈深淵的邊沿,一不小心就會摔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蕭衍的壓力空前,他雖然嘴上不說,但夜裏睡覺的時候,渾身會不停地出汗,根本就睡不好。
“這可如何是好?”王詩瑜看向顧榮。
這麽多年,顧榮一直為王允提供錢財上的援助,把王氏養得富到流油。人一旦擁有充足的權勢和財富,野心就會膨脹。顧榮自覺嶽丈這回幫會稽王起事謀反,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才到蕭衍這裏來,試圖幫上忙,好在將來保妻子一命。
謀逆是誅九族的大罪,皇後自有陛下保護,不會受到牽連,他的妻隻能由他來保護。而且他有種奇怪的預感,就算眼下大梁岌岌可危,眼看就要烽煙四起,他還是相信皇帝,可以力挽狂瀾。
桓玄有幾分看不起顧榮,輕蔑地說到:“你可知眼下是何情況?陛下和我等都束手無策,憑你一介商賈,有何高見?”
顧榮不慌不忙地說:“小民知道形勢危急,小民的建議,陛下和諸位大人不妨停一停,就當多一個思路。”
蕭衍注意力都在輿圖上,並未認真聽他在說什麽。蕭宏說道:“那你說來聽聽。”
“小民手底下有不少人在北魏行商,據他們從洛陽傳回來的消息,魏帝病篤,所以朝中沒有人可以牽製魏太子。魏太子一直有南下的野心,趁此機會,就糾集了十萬兵力。可這十萬兵力,其實分屬於三股不同的勢力,並不是單獨魏太子所有。隻要能從內部分化他們,大梁的外部危機可解,剩下的就是平定內亂了。”
蕭衍見他條理清晰,邏輯清楚,是個人才,轉身看著他:“你說下去。”
顧榮繼續說道:“小民常年與北魏做生意,對他們的風俗民情比較了解,也與皇族有一些私交。小民得知魏帝所患的應該是頭疾,一直在延醫問藥,但都沒有辦法根治,常年受病痛折磨。而北海王身邊有一個巫醫,是從仇池國帶過去的,醫術十分了得,號稱天底下沒有他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但他隻聽命於北海王,不會輕易為人診治,魏帝對北海王素來十分猜忌,故而沒有讓這個巫醫診治。陛下可以寫信給北海王,讓他想方設法將巫醫送到北魏的皇宮中,救治魏帝。另一方麵,再製造矛盾,瓦解那十萬大軍的聯盟。”
蕭衍命蘇唯貞準備紙筆,立刻給元煥寫信,將顧榮所提的,一字不差全部寫入信中。
蕭衍寫好之後,立刻命蘇唯貞送出去,對顧榮說:“若此次危機可解除,朕必定重賞你。”
“小民不要重賞,隻希望保家人平安。”顧榮鄭重地拜了拜。
蕭衍知道他是為了王家大娘子而來,又說:“朕向來賞罰分明,不會牽連無辜。你不考慮做官?”
顧榮搖了搖頭,“小民生性散漫,喜歡雲遊四海,也沒那麽大的抱負,扛不了社稷的重擔。此番能幫上陛下,也是因為與北魏做生意的緣故。別的軍政大事,還要仰賴在場的幾位大人了。若陛下沒有別的吩咐,小的就先告退了。您有任何需要,隻管差遣便是。”
蕭衍知道人各有誌,沒有勉強他。但顧榮的到來,的確如一場及時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蕭宏看到顧榮離去,有些可惜地對蕭衍說:“這位郎君是謙虛了。這世間沒幾個商賈,能審時度勢,還有辦法不費一兵一卒,就瓦解十萬大軍的威脅。”
沈約道:“顧郎君年紀輕輕就能累積起萬貫家財,絕不是等閑之輩。陛下,北魏的危機或許暫時可解,但內亂還是要盡快平息。”
蕭衍明白沈約所指,目光落在輿圖上會稽郡和荊州兩個地方。
桓玄道:“陛下,您不是還有一支中軍嗎?就算龍驤軍動不了,中軍三萬人對付會稽王那邊五千私兵也足夠了。隻要將會稽王和王允治住,其它的不過是些烏合之眾。”
蕭衍沉默不語,還是沈約道:“事到如今,下官不得不跟您說實話。根本就沒有中軍,那是陛下虛構的,為的就是讓王家忌憚,不敢輕舉妄動。荊州起兵時,我們本來就隻有三萬兵力,那些主力大都留在龍驤軍,哪還有多餘的兵力?”
桓玄聽了瞠目結舌,怎麽也沒想到,一支軍隊,竟然是編出來的?真是亙古未聞。他本來想說一國之君怎能使詐?後來想想,這一國之君本來就是寒門出身,哪有那麽多的講究。
他已經糾結了半日,一邊是士族,一邊是皇帝。他本來應該站在士族那邊,選擇明哲保身的,但是他親眼所見,皇帝為保江山所做出的努力。若是在前朝,恐怕廢帝早就跑了。絕不會跟建康的軍民共進退,共存亡。
他不得不承認,從這個寒門皇帝身上,看出了一種擔當。這種擔當,有他們士族當初建立南朝時的影子。永嘉南渡之後,那一朝的君臣麵對的也是這樣內憂外患的困境,倘若他們退縮了,就不會有今日的大梁。
“桓家有一千私兵,雖微不足道,但願為陛下驅使,守衛建康。”桓玄向蕭衍拜道。
甲族都會豢養私兵,這是在法令上禁止,但實際上屢禁不止的事。
桓玄願意把私兵全部拿出來,就表明了他誓死效忠的決心。蕭衍十分意外,但也有幾分欣慰。他跟士族之間,一直都在拉鋸,為了各自的立場,從未站到一起過。他們對彼此都有偏見,誰也不曾信服於誰。但這一刻,為了守護大梁,守護建康,他們終於摒棄成見,站在了統一的立場上。
“桓公,多謝。”
蕭宏和沈約,也向桓玄鄭重地行了個拜禮。
桓玄回禮,然後退出了大殿。
王允曾私下寫信給他,要他共謀大事。他承認自己有動搖過,畢竟受製於人的味道並不好受,何況王家和桓家還是姻親。但四姓從來都是表麵和諧,背地裏暗流湧動。不知從何時開始,他厭倦了那些爭鬥,也厭倦了人的貪婪和野心。他為桓氏宗主這些年,似乎理所應當地享受著權勢和財富,從沒有想過為這片河山真正地做些什麽。
就這樣吧,桓玄忽然生出萬丈豪情,哪怕最後失敗,他也足以在青史留下忠義的一筆了。
桓玄走了以後,蕭宏和沈約也都相繼告退,各自去忙碌。
蕭衍命蘇唯貞把郗超叫到宮裏來。
郗超已經聽說了會稽郡的事,料想皇帝叫他,是跟荊州有關,一路上都在想著如何應對。這麽多年,他一直不遺餘力地扶持蕭衍,就是看到了他身上的才能,知道他絕非池中之物。他想著,有朝一日,這條潛龍飛天,能給郗氏帶來前所未有的榮耀。事實證明他的眼光並沒有錯。但他沒有想到,變數竟然出在他自己的女兒和兒子身上。
郗超年事已高,走路需要拄杖。那杖點著地麵,發出“噠噠”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上顯得格外清晰。
蕭衍命人都退下去,請郗超坐下,“郗公,朕給你準備了你最愛喝的茶湯,看看還是不是那個味道。”
郗超看到案上有一碗冒著熱氣的茶湯,端起來飲了一口,笑道:“正是。難為陛下還記得。”
“朕有今日,仰賴郗公提拔和郗家支持。朕一直都記得,當初走投無路之時,是郗家收留,郗公又有意把女兒下嫁。朕那時微末,郗公卻沒有嫌棄,這份恩情,朕一直銘記於心。”
“陛下言重了。”郗超拱手道,“陛下天縱之資,就算沒有臣,也會一飛衝天。”
蕭衍不喜歡喝茶湯,但今日耐著性子,陪郗超飲了起來,“朕寬縱郗氏,是因為郗公的知遇之恩。朕拜郗公為左仆射,甚至同意郗微嫁給三叔,郗家眾人也各有升遷。朕自認對郗家不薄,不知你們對朕有何不滿?”
郗超一驚,連忙顫顫巍巍地跪在地上,“陛下,此話從何說起?”
“你也應該注意到了,大朝會時,荊州刺史府的長史換了人。朕了解三叔,他不會輕易更換長史人選,那是他用了多年的親信。若朕沒有記錯,那人在郗微手底下做事吧?郗微成為長沙王妃沒有多久,朕就無法跟荊州取得聯係了,公覺得為何?”蕭衍一邊喝著茶湯,一邊說話,如閑話家常般的口氣。
“陛下,許是……”郗超的額頭上開始冒出細密的汗珠,一時之間竟然想不到什麽合適的說辭。他以為大朝會那日,蕭衍沒有發作,這件事就算是過去了。哪裏想到,蕭衍竟然在這時朝他發難。
“龍驤軍中有不少郗家的人,恐會聽她差遣。朕想,她是把三叔控製住了,想要拿著龍驤軍反朕?”
郗超聽完,整個人都伏在地麵上,大聲說:“陛下明察,絕無此事啊!”
“郗公是聰明人,應當知道朕在給你機會。”
郗超渾身一個激靈,再拜道:“微兒是一時糊塗!不知被什麽蒙了心。陛下,您讓臣去荊州,臣一定把她拿下,帶回都城交給您處置。求您網開一麵,不要牽連郗氏全族!”
宗族在這些老人的心裏,無比重要。尤其郗氏從中下等士族,一路走到今日,全靠郗超的努力。他已經行將就木,怎忍心看到整個家族毀在自己女兒手中。
蕭衍點了點頭,“郗公既然有此意,朕就成全你。不過隻能你一人獨去,郗家其餘的人都得留在都城裏。”蕭衍往後靠在憑幾上,收起了溫和的神色,眼神透露出幾分帝王的冷酷,“公可要想好了,郗氏全族的生死,就在公的手上了。”
郗超渾身戰栗,回答道,“是,老臣便是拚了性命,也不負陛下所托!”
第125章 更換。
顧榮回到顯陽殿, 王詩瑜正跟王樂瑤說話。
王詩瑜看到他回來,問道:“陛下可聽了你的意見?”
顧榮點了點頭,在王詩瑜的身邊坐下來, 對王樂瑤說:“娘娘不用擔心, 眼下的危機隻是暫時的。陛下雄才偉略,一定能度過難關。我倒是覺得,會稽王起事的時機是早就預謀好的。娘娘還是要提醒陛下, 也許他們與魏太子也有聯絡,想要裏應外合。”
“多謝姐夫提醒。這次多虧你幫忙了。”
“舉手之勞, 不必如此客氣。”顧榮看向王詩瑜,“阿瑜,我們也該回去了。”
王詩瑜其實還想跟妹妹多聊聊,但眼下是多事之秋,她也隻能起身告辭。
王樂瑤親自送他們夫妻到殿外,顧榮把厚外裳披在王詩瑜的身上, 摟著她往台階下走, “小心路滑。”
兩人的身影在宏偉的宮殿之間, 渺小得如同滄海一粟, 但是卻有種無人能夠介入的親密。
竹君感歎道:“大娘子和姑爺的感情真好。經曆了那麽多的風風雨雨,還能在一起, 真的是不容易。”
王樂瑤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 心生羨慕, 其實拋棄身份, 她也想跟蕭衍這樣同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可他們站的是至高之處,中間還橫亙著很多的責任, 注定不可能活得如此輕鬆。
“娘娘,陛下來了。”竹君輕聲提醒道。
王樂瑤回頭看去,蕭衍正往她這邊走過來。與早上離去時心事重重不同,他現在看起來,整個人都輕鬆了很多。
“陛下。”王樂瑤帶著眾人向他行禮。
“在看什麽呢?”蕭衍攬住她的肩膀。
“沒什麽。看來難題都解決了?”王樂瑤問道。
蕭衍笑了一下,攬著她往殿內走,“也不算全都解決了。你們王家也真是本事,竟然把堂堂的北府軍給養廢了。朕現在非但不能用他們,還要想著如何把他們解散才不會引起嘩變。”
北府軍的赫赫威名,王樂瑤是從小聽到大的,聽到蕭衍說北府軍養廢了,還有點不相信。
“你覺得朕在騙你?他們隻想著要錢,要東西,待遇不如從前就慫恿手底下的人鬧事打架。你姑父剛從那邊回來,也是頭疼不已。朕把這樣一群人送到前線去,不等北魏打過來,先要內亂了。”
“那陛下有何打算?”
蕭衍喝了一口水,“先穩住他們,等處理了薑景融,再解散北府軍。”
王樂瑤不禁伸手抓著蕭衍的手臂,“陛下要去會稽嗎?”
蕭衍點了下頭,“柳慶遠去了北邊,行蹤不明,也來不及趕回來,三叔那邊也出了一點情況。薑景融隻能由朕親自去收拾,並且要速戰速決。何況你父親還在他們手上,朕會想辦法救他的。”
王樂瑤知道蕭衍不得不去,她早就知道蕭衍跟王家之間必有一戰,隻是沒想到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她心裏還是很難過。一方麵是百年的名門望族,可能從此以後,就要跌落雲端,人們再提起琅琊王氏,隻剩下無限的唏噓。另一方麵是跟她流著相同血液的人跟她的丈夫,最終還是走到了相殺的這一步。
“陛下準備帶多少兵力去?”
既然北府軍不能用,蕭衍手上似乎沒有多餘的兵力去對付薑景融。
“能募到五千兵力足夠了。”蕭衍說,“剛才桓公提了一個好的辦法,朕隻要把士族手裏的私兵先拿過來使用,對付薑景融還是綽綽有餘的。”
蕭衍看王樂瑤神色黯然,伸手把她抱到懷裏,撫摸著她的背,“你不用擔心,朕不會牽連無辜,也不會把王家連根拔起。朕之前沒聽你的勸告,行事確實有些冒進,以致埋下了許多的隱患。朕會吸取教訓,今後用溫和些的手段。那檄文雖然有很多不實之處,但是文采還不錯,形容朕是猛虎,還挺貼切的。”
王樂瑤拍了一下他的胸膛,氣惱道:“到這個時候了,還有心情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