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我在三國當大佬[係統] 作者:帝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當時蔡邕的女兒蔡琰剛成寡婦,厭煩婆家說三道四而返回家鄉,蔡邕憂心之下沒有前往。
後來董卓入京,蔡邕接受徵召入朝為議郎。董卓被殺之後,他摸不準糜荏會不會記恨他,沒敢在朝中做什麽聲響。
若非如今聽聞蔡琰被擄,他也不會前來麻煩糜荏。
早先休屠各胡趁機作亂,關外的匈奴跟著起事。匈奴善於左賢王領萬餘騎兵,劫掠並、豫二州。
他擁兵八萬,是匈奴四大單於其中之一。算起來,整個匈奴擁有至少二十萬騎兵。
想要將他們趕走,簡單;想要救回蔡文姬,難。
糜荏沉吟片刻,安撫道:“我知道了,議郎且安心,我必然會叫匈奴付出應有的代價。”
翌日百官返回朝堂,討論過匈奴入侵之事,糜荏下了決定:
——由他領呂布、李傕與四萬兵馬出征匈奴,務必叫他們付出血的代價,不敢再入侵大漢!
百官大驚,紛紛勸誡糜荏,此事須得仔細商議才好做決定。
“我知道諸位的擔心,”糜荏淡道,“不過我曾以三萬兵馬大敗休屠騎兵,又兵不血刃解決幽州叛亂,更單槍匹馬入宮中擊殺董卓。諸位為何不相信,我可以領兵六萬擊敗匈奴呢。”
百官聞之麵麵相覷,勸誡的話語再說不出口。
於是這年春二月,糜荏出兵匈奴。授尚書郎中荀彧為侍中,留守長安。
侍中為正二品,通常是額外加名,與糜荏的國師一樣。這一官職可以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入朝參政。
朝臣沒有反對。
首先,改革九品中正製時,是荀彧代糜荏收攏人心,士族官吏們對他的印象很好;其次,他們心知肚明糜國師出征離朝後,必然要將心腹放在朝中監管,荀彧就是這個人。
大家接受良好,誰也沒敢給荀彧甩臉色。
這可是糜國師最信任之人吶,誰敢小覷?
九品中正製已實行過四個月,從上到下官吏肅清,正是朝政清明的好時機。內憂外患之下,滿朝官吏目前沒有發生大的摩擦。
長安風平浪靜。
但就在這表層的和平之下,荀彧敏銳覺察到一點怪異。
——王允及與他交好的三大士族,以賤賣陳年糧食為名,將不少糧食運出長安,往西而去。
這其實不算什麽,擅墾殖的商賈走南闖北運賣糧食很正常。但怪就怪在,不久之後荀彧收到了來自韓遂的信件,詢問為何馬騰收到比他更多的糧草。
韓遂早年因羌人脅迫而起兵造反,與朝廷對抗了整整兩年。後來劉宏接受糜荏的勸說招安韓遂,最終促成此事的正是董卓。
董卓為涼州牧,韓遂與馬騰一起投靠董卓,被派駐兵守衛邊關。及至董卓身死,糜荏下旨一切照舊,這二者便順應朝廷招安,繼續守衛邊關。
這幾個月的軍餉在一個月前已經發下去,韓遂多餘馬騰。而現在,他居然收到比韓遂更多的糧草?
聯繫到先前被運出長安的“陳年舊糧”,荀彧由此判定:馬騰與王允等人勾結,準備謀反。
作為駐守涼州的西征將軍,馬騰目前領三萬兵馬。
糜荏領兵出征,如今通知他回來不現實。長安城中有三萬守軍,還有黃忠、鍾繇、因董卓身死而徹底投降的徐榮在,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但後方若是亂起來,會影響到糜荏的軍心。
他當機立斷,寫下一封詔書令人送往涼州。
上書:“馬將軍,王允等人泄露消息,起兵之事糜大將軍已然知曉。目前王允等人已被捉拿下獄,念在你尚未起兵,隻要你願意繼續忠心駐守邊關,大將軍可以原諒你,令一切照舊。”
同時,又令鍾繇、黃忠等人收集王允及交好的士族之罪證。
士族枝繁葉盛,不容細查。他們很快找出送往涼州的這批糧草漏稅的證據,直接將幾人打入大牢。
朝中官吏見狀,不少心生懼怕之意。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處在他們的地位,誰會沒有過一丁點兒的偷稅漏稅?荀彧若是連這些都要查處,未免太過嚴苛!
便不斷進言,要求荀彧釋放王允等人。
荀彧頂住了朝臣施加的壓力。
他直言王允與馬騰密謀作亂,如今馬騰正處於出兵的關鍵時刻,他才將王允捉拿下獄。
百官:……???
眾人震驚不已,茫然看著荀彧,完全不能相信王允居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更像是荀彧為排擠王允而陷害於他。
但若是排擠……為何不在糜國師在時出手呢?
百官不得其解,發現荀彧隻是將王允捉拿下獄,沒有額外的屈打成招動作,便暫且按下狐疑不表。
便在此時,已然準備出征的馬騰收到這一詔書。
他大驚失色,忙命人前往京洛探查此事。來人見長安城中戒備森嚴,王允等人又被捉拿下獄,自然回去告訴馬騰:“那詔書上說的都是真的,糜大將軍恐怕已經知道您的動靜,不日就會從前線返回長安!”
馬騰懼怕。猶豫再三,引兵回去駐地。
一場戰亂免於無形。
等到涼州傳回消息,證明馬騰真的與王允等人勾結準備起兵謀反,百官徹底被震驚了!
——若非荀彧機敏,用計安撫馬騰,恐怕他們直到馬騰兵臨城下才能知曉此事啊!
後來董卓入京,蔡邕接受徵召入朝為議郎。董卓被殺之後,他摸不準糜荏會不會記恨他,沒敢在朝中做什麽聲響。
若非如今聽聞蔡琰被擄,他也不會前來麻煩糜荏。
早先休屠各胡趁機作亂,關外的匈奴跟著起事。匈奴善於左賢王領萬餘騎兵,劫掠並、豫二州。
他擁兵八萬,是匈奴四大單於其中之一。算起來,整個匈奴擁有至少二十萬騎兵。
想要將他們趕走,簡單;想要救回蔡文姬,難。
糜荏沉吟片刻,安撫道:“我知道了,議郎且安心,我必然會叫匈奴付出應有的代價。”
翌日百官返回朝堂,討論過匈奴入侵之事,糜荏下了決定:
——由他領呂布、李傕與四萬兵馬出征匈奴,務必叫他們付出血的代價,不敢再入侵大漢!
百官大驚,紛紛勸誡糜荏,此事須得仔細商議才好做決定。
“我知道諸位的擔心,”糜荏淡道,“不過我曾以三萬兵馬大敗休屠騎兵,又兵不血刃解決幽州叛亂,更單槍匹馬入宮中擊殺董卓。諸位為何不相信,我可以領兵六萬擊敗匈奴呢。”
百官聞之麵麵相覷,勸誡的話語再說不出口。
於是這年春二月,糜荏出兵匈奴。授尚書郎中荀彧為侍中,留守長安。
侍中為正二品,通常是額外加名,與糜荏的國師一樣。這一官職可以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入朝參政。
朝臣沒有反對。
首先,改革九品中正製時,是荀彧代糜荏收攏人心,士族官吏們對他的印象很好;其次,他們心知肚明糜國師出征離朝後,必然要將心腹放在朝中監管,荀彧就是這個人。
大家接受良好,誰也沒敢給荀彧甩臉色。
這可是糜國師最信任之人吶,誰敢小覷?
九品中正製已實行過四個月,從上到下官吏肅清,正是朝政清明的好時機。內憂外患之下,滿朝官吏目前沒有發生大的摩擦。
長安風平浪靜。
但就在這表層的和平之下,荀彧敏銳覺察到一點怪異。
——王允及與他交好的三大士族,以賤賣陳年糧食為名,將不少糧食運出長安,往西而去。
這其實不算什麽,擅墾殖的商賈走南闖北運賣糧食很正常。但怪就怪在,不久之後荀彧收到了來自韓遂的信件,詢問為何馬騰收到比他更多的糧草。
韓遂早年因羌人脅迫而起兵造反,與朝廷對抗了整整兩年。後來劉宏接受糜荏的勸說招安韓遂,最終促成此事的正是董卓。
董卓為涼州牧,韓遂與馬騰一起投靠董卓,被派駐兵守衛邊關。及至董卓身死,糜荏下旨一切照舊,這二者便順應朝廷招安,繼續守衛邊關。
這幾個月的軍餉在一個月前已經發下去,韓遂多餘馬騰。而現在,他居然收到比韓遂更多的糧草?
聯繫到先前被運出長安的“陳年舊糧”,荀彧由此判定:馬騰與王允等人勾結,準備謀反。
作為駐守涼州的西征將軍,馬騰目前領三萬兵馬。
糜荏領兵出征,如今通知他回來不現實。長安城中有三萬守軍,還有黃忠、鍾繇、因董卓身死而徹底投降的徐榮在,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但後方若是亂起來,會影響到糜荏的軍心。
他當機立斷,寫下一封詔書令人送往涼州。
上書:“馬將軍,王允等人泄露消息,起兵之事糜大將軍已然知曉。目前王允等人已被捉拿下獄,念在你尚未起兵,隻要你願意繼續忠心駐守邊關,大將軍可以原諒你,令一切照舊。”
同時,又令鍾繇、黃忠等人收集王允及交好的士族之罪證。
士族枝繁葉盛,不容細查。他們很快找出送往涼州的這批糧草漏稅的證據,直接將幾人打入大牢。
朝中官吏見狀,不少心生懼怕之意。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處在他們的地位,誰會沒有過一丁點兒的偷稅漏稅?荀彧若是連這些都要查處,未免太過嚴苛!
便不斷進言,要求荀彧釋放王允等人。
荀彧頂住了朝臣施加的壓力。
他直言王允與馬騰密謀作亂,如今馬騰正處於出兵的關鍵時刻,他才將王允捉拿下獄。
百官:……???
眾人震驚不已,茫然看著荀彧,完全不能相信王允居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更像是荀彧為排擠王允而陷害於他。
但若是排擠……為何不在糜國師在時出手呢?
百官不得其解,發現荀彧隻是將王允捉拿下獄,沒有額外的屈打成招動作,便暫且按下狐疑不表。
便在此時,已然準備出征的馬騰收到這一詔書。
他大驚失色,忙命人前往京洛探查此事。來人見長安城中戒備森嚴,王允等人又被捉拿下獄,自然回去告訴馬騰:“那詔書上說的都是真的,糜大將軍恐怕已經知道您的動靜,不日就會從前線返回長安!”
馬騰懼怕。猶豫再三,引兵回去駐地。
一場戰亂免於無形。
等到涼州傳回消息,證明馬騰真的與王允等人勾結準備起兵謀反,百官徹底被震驚了!
——若非荀彧機敏,用計安撫馬騰,恐怕他們直到馬騰兵臨城下才能知曉此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