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我在三國當大佬[係統] 作者:帝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起初人們茹毛飲血,後來發現、保存火種,至如今烹飪方式千變萬化;起初人們以石為刀,後來以青銅為利,至如今軍隊遍及鐵刃;起初人們語言不通、文字不一,後來有了一個個部族,至於先秦統一文字,規範官話,等等等等。”
“歷史是辯證發展的。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前進、活動,等這些微小的量變引發巨大質變時,階級的鬥爭愈發明顯,社會結構也就隨之改變。”
正如早期是奴隸社會,後被推翻成為封建社會。在之後有資本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是以朝廷的存在,是歷史與社會的必然選擇,而非沒有意義。”
他說完這一席話,淺啜一口溫茶等待荀彧理解吸收。
唯物主義的歷史辯證法,對於荀彧而言或許有些晦澀難懂。但糜荏今夜所解釋的話語已經足夠,他可以窺探其中深意。
荀彧感覺自己被蠱惑了。
是,歷史如滾滾長江流逝而去,一眼即萬年。漢室輝煌不能再被重複,可是他們這些漢朝臣子,卻可以帶著漢朝治世之精華,散落到天涯各處。
隻要竭盡全力汲取土壤中的養分,就可以破殼而出,開出嶄新的花朵。
這些花朵不是漢室,卻帶著漢室的影子,影響到千千萬萬的人,被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但這些精華,絕不包含漢室皇族。
是愚昧跟隨漢室皇族,誓死效忠於他們,哪怕他們昏庸無能禍害蒼生;還是保留漢室治世的精華,去往另一片沃土,全在他的一念之間。
荀彧怔怔看著這個小小的螺旋銅絲。
他聽見心間高樓豁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塔。這座塔才剛打上地基,瞧著非常堅實,隻等時間一到便能向上擴建,直指天際。
這是糜荏替他重建的信仰之塔。
“既然漢室天下已千瘡百孔,”荀彧喃喃道,“那我們為何不親自為百姓建立遮風避雨之處呢。”
他驀地回過神來,眼中迸發出強烈的光芒,朝糜荏行了一個大禮:“多謝子蘇點撥,彧明白接下來該做的事了。”
糜荏忙要扶他。
他卻沒有起身,保持著大拜的姿勢對糜荏道:“彧已知曉子蘇之意。隻要君心似我心,彧必將鞠躬盡瘁,不離不棄!”
糜荏怔了一下。
他看向荀彧。這個人還俯著身子,看不清臉上表情。可他明白這個人一旦認定某件事,就會一路到底,就連發頂都顯得執拗異常。
他也跟著拜下去,一字字承諾道:“定然不負,相思之意。”
第三十章
兩人動容對拜, 半晌之後方才一起抬首。
他們相互扶著手臂起身,相視而笑。都看見了對方眼中的如遇知己的愉悅快意,對未來的無限期許。
差不多是戌時三刻, 千家萬戶即將陷入安穩睡眠。窗外月光清冷,一彎銀月高高掛起, 冰冷而聖潔的光輝透過軒窗分格成數個殘影。
糜荏就站在倒影裏。他如玉的麵龐被覆上一層斑駁的光影,稱得深邃的眼眸愈發神秘莫測,令荀彧下意識想要探究一二。
他聽得糜荏提議道:“時間尚早,文若, 不如來聊一聊你我想要的未來?”
荀彧回過神來,欣然同意。
他們在書桌前並排坐下,肩挨著肩, 好似離得遠了就會看不清對方在紙上記錄的要點。
關於未來, 他們聊了很久。
他們終於不再拘泥於漢室皇族,從大漢現有的製度,到他們想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國度;從如何挖掘更多的棟樑之才, 到如何才能留住這些人才;從如何能最大程度地保護百姓, 到將來天下安定後該如何發展農業、經濟、文化。
……
一個人的想法永遠不可能麵麵俱到, 縱使糜荏來自三千年之後, 知道歷史的大致發展。
他讀過很多這個時代的書與文章,內心深處顯然不能苟同於這落後的製度。他的想法是活躍的,某些觀點足以打破漢室的頑固與封建,卻又忽然在一些點子上天馬行空,不切實際;
而荀彧是根正苗紅的漢家臣子。他深受時代桎梏無法看到人類將來走得多遠,但他比糜荏更了解儒家文化的精華與傳承。
他被糜荏所描繪的未來深深吸引, 渴望糜荏描繪出的“每人都吃飽穿暖”, “每人都能讀書”, “每人以勞作餬口”……的未來。即便偶爾出現天災,朝廷與百姓也能眾誌成城,億萬一心,攜手渡過每一場災禍。
這是怎樣理想的國度啊,荀彧心馳神往。
但等糜荏想的過多、過遠,他又能及時提出疑問,將人拉回現實。
這個時代太過落後,他不能邁開太大的步子。正如王莽篡漢時試圖將田地從士族手中分給普通百姓,從而被士族聯手推翻。
有這個前車之鑑,糜荏也不能一下子做的太過。
兩人抒發著各自的觀點,補充著對方的漏缺。偶有爭執,大多時候是相輔相成的,使得他們都覺這場談話如魚得水。
及至啟明星初升,茶壺徹底空了,他們才停下討論的聲音。
他們都因對方而被激發出豐富的靈感。又因討論的範圍太過廣闊,沒能規劃出一個足夠理想的藍圖。
瞧這架勢,今日都不可能完全規劃出來。
“歷史是辯證發展的。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前進、活動,等這些微小的量變引發巨大質變時,階級的鬥爭愈發明顯,社會結構也就隨之改變。”
正如早期是奴隸社會,後被推翻成為封建社會。在之後有資本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是以朝廷的存在,是歷史與社會的必然選擇,而非沒有意義。”
他說完這一席話,淺啜一口溫茶等待荀彧理解吸收。
唯物主義的歷史辯證法,對於荀彧而言或許有些晦澀難懂。但糜荏今夜所解釋的話語已經足夠,他可以窺探其中深意。
荀彧感覺自己被蠱惑了。
是,歷史如滾滾長江流逝而去,一眼即萬年。漢室輝煌不能再被重複,可是他們這些漢朝臣子,卻可以帶著漢朝治世之精華,散落到天涯各處。
隻要竭盡全力汲取土壤中的養分,就可以破殼而出,開出嶄新的花朵。
這些花朵不是漢室,卻帶著漢室的影子,影響到千千萬萬的人,被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但這些精華,絕不包含漢室皇族。
是愚昧跟隨漢室皇族,誓死效忠於他們,哪怕他們昏庸無能禍害蒼生;還是保留漢室治世的精華,去往另一片沃土,全在他的一念之間。
荀彧怔怔看著這個小小的螺旋銅絲。
他聽見心間高樓豁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塔。這座塔才剛打上地基,瞧著非常堅實,隻等時間一到便能向上擴建,直指天際。
這是糜荏替他重建的信仰之塔。
“既然漢室天下已千瘡百孔,”荀彧喃喃道,“那我們為何不親自為百姓建立遮風避雨之處呢。”
他驀地回過神來,眼中迸發出強烈的光芒,朝糜荏行了一個大禮:“多謝子蘇點撥,彧明白接下來該做的事了。”
糜荏忙要扶他。
他卻沒有起身,保持著大拜的姿勢對糜荏道:“彧已知曉子蘇之意。隻要君心似我心,彧必將鞠躬盡瘁,不離不棄!”
糜荏怔了一下。
他看向荀彧。這個人還俯著身子,看不清臉上表情。可他明白這個人一旦認定某件事,就會一路到底,就連發頂都顯得執拗異常。
他也跟著拜下去,一字字承諾道:“定然不負,相思之意。”
第三十章
兩人動容對拜, 半晌之後方才一起抬首。
他們相互扶著手臂起身,相視而笑。都看見了對方眼中的如遇知己的愉悅快意,對未來的無限期許。
差不多是戌時三刻, 千家萬戶即將陷入安穩睡眠。窗外月光清冷,一彎銀月高高掛起, 冰冷而聖潔的光輝透過軒窗分格成數個殘影。
糜荏就站在倒影裏。他如玉的麵龐被覆上一層斑駁的光影,稱得深邃的眼眸愈發神秘莫測,令荀彧下意識想要探究一二。
他聽得糜荏提議道:“時間尚早,文若, 不如來聊一聊你我想要的未來?”
荀彧回過神來,欣然同意。
他們在書桌前並排坐下,肩挨著肩, 好似離得遠了就會看不清對方在紙上記錄的要點。
關於未來, 他們聊了很久。
他們終於不再拘泥於漢室皇族,從大漢現有的製度,到他們想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國度;從如何挖掘更多的棟樑之才, 到如何才能留住這些人才;從如何能最大程度地保護百姓, 到將來天下安定後該如何發展農業、經濟、文化。
……
一個人的想法永遠不可能麵麵俱到, 縱使糜荏來自三千年之後, 知道歷史的大致發展。
他讀過很多這個時代的書與文章,內心深處顯然不能苟同於這落後的製度。他的想法是活躍的,某些觀點足以打破漢室的頑固與封建,卻又忽然在一些點子上天馬行空,不切實際;
而荀彧是根正苗紅的漢家臣子。他深受時代桎梏無法看到人類將來走得多遠,但他比糜荏更了解儒家文化的精華與傳承。
他被糜荏所描繪的未來深深吸引, 渴望糜荏描繪出的“每人都吃飽穿暖”, “每人都能讀書”, “每人以勞作餬口”……的未來。即便偶爾出現天災,朝廷與百姓也能眾誌成城,億萬一心,攜手渡過每一場災禍。
這是怎樣理想的國度啊,荀彧心馳神往。
但等糜荏想的過多、過遠,他又能及時提出疑問,將人拉回現實。
這個時代太過落後,他不能邁開太大的步子。正如王莽篡漢時試圖將田地從士族手中分給普通百姓,從而被士族聯手推翻。
有這個前車之鑑,糜荏也不能一下子做的太過。
兩人抒發著各自的觀點,補充著對方的漏缺。偶有爭執,大多時候是相輔相成的,使得他們都覺這場談話如魚得水。
及至啟明星初升,茶壺徹底空了,他們才停下討論的聲音。
他們都因對方而被激發出豐富的靈感。又因討論的範圍太過廣闊,沒能規劃出一個足夠理想的藍圖。
瞧這架勢,今日都不可能完全規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