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於,考慮到柔嘉公主日後有可能繼承皇位,她的皇夫人選不該這麽早、這麽輕率地就定下來。
可是陳宣帝考慮到柔嘉是女子,她成親生子後從她的孩子中挑選人選繼位會起波瀾,所以才提前出手,給柔嘉挑了出身陳氏宗親,又因緣巧合下被特賜陳姓的陳涵為夫婿。
沒錯,之所以挑中陳涵,就是因為陳涵是被特賜「陳」姓的。
他是陳氏女外嫁後生下的兒子,卻因陳宣帝的仁德得以隨母親姓陳,依舊保留皇室的姓氏,本身就是半個陳家人,甚至因為他是福王的外孫,血脈越發純粹尊貴。
等到柔嘉和陳涵成親生子,他們的孩子自然也是姓陳,用不著因此爭論吵嚷什麽,杜絕了柔嘉公主繼位後子女的姓氏問題——反正,她的皇夫也姓陳嘛。
陳涵的母親是福王嫡女,福王又是先帝的嫡親麽弟,這樣算來他同樣也是出身嫡係,他和柔嘉二人的婚姻一定程度上是陳氏血脈的回流。
如此,等到柔嘉和陳涵有了孩子,並且立他們的兒子為太子後,朝中反對柔嘉為帝的呼聲就會減弱很多。
因為他們的孩子不僅姓陳,而且血脈比陳宣帝的那些庶出兄弟們的兒子要高貴得多。
如今陳氏嫡係,除了福王以外就是端王了。
可端王、陳琅自己作死葬送了大好前景,排除掉端王,陳宣帝剩下的那些庶出兄弟血脈都不夠純粹、高貴(用先帝的話來說),天然就要矮陳宣帝、福王一頭。
——先帝在嫡庶之事上非常偏執,他在位時,他的兄弟隻有嫡親的麽弟福王得了善終,他的兒子也是嫡出的陳宣帝、端王更為受他重視,而其他庶出的兒子地位就要差上一截。
陳宣帝的算盤打得很精,他選中陳涵,一是看中了他的特殊身世和特賜「陳」姓,二則是因為陳涵並沒有太多可以依仗的外力,他就算有野心也壓不住柔嘉。
陳涵被母親帶回福王府居住,還徹底改姓陳,記入了陳氏族譜,與他父親那一脈徹底撕扯開來翻了臉,想來日後也不太可能再有聯繫。
更別說,他父親所出身的王家本就敗落了,根本給不了陳涵多少助力,而陳宣帝還有幾年的壽命,這些時間足夠他好好安置王家了。
其次,陳涵的外祖父是福王,陳宣帝還是挺信任自己的親叔叔福王的。
相信他是真的胸無大誌、一心隻有玩樂,也對他這個膽小軟弱沒有野心的叔叔很放心,相信就算日後柔嘉繼位,陳涵成為皇夫,福王也不會借陳涵的地位起勢,在朝中爭權奪利。
為了給女兒柔嘉鋪路,陳宣帝真的是把各方麵都想到了、揣摩透了,這才選定了福王唯一嫡女惠安郡主的獨子陳涵為柔嘉的夫婿,可福王……
福王並不想答應這門婚事。
福王是真的沒什麽野心,對那些爭權奪利的事情更是沒什麽興趣愛好,也不想自己被牽連到權力鬥爭的漩渦中,他做了幾十年的閑散王爺,很是自在,一點兒也不追求更大的權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福王其實是不敢有野心、不敢去摻和那些事,先帝手腕太過酷烈、行事作風太過強勢,從小生活在先帝陰影下的福王根本不敢作麽。
在福王看來,柔嘉公主乃是陳宣帝唯一的女兒,成為她的駙馬固然會使得家族獲得許多榮華富貴,可同樣也有被牽連進政治鬥爭中的可能。
陳宣帝膝下無子,隻有柔嘉公主一個女兒,如今她瞧著是受盡寵愛,地位很高,可等陳宣帝故去,等選出的嗣子繼承皇位,那她這個公主的存在就十分尷尬了。
坐在皇位上的不是柔嘉公主的親兄弟,她這個公主不僅可能沒有往日的寵愛,還有可能被冷落,被下一任帝王猜忌、忌憚,甚至於暗地裏打壓對付。
柔嘉公主的駙馬可不是那麽好當的。
可以說,柔嘉公主的駙馬就是一個瞧上去無比美好的大坑,看上去似乎很好,能夠得到很多好處,但實則不然,說不定就踩雷掉坑了,福王真的不想讓外孫陳涵去淌這趟渾水。
涵兒是惠安唯一的兒子,惠安以後不打算再嫁,陳涵就是她唯一的子嗣,福王實在不想讓陳涵涉險,萬一陳涵出了什麽事,惠安得多傷心多痛苦?
不得不說,福王是個好父親。
為了女兒惠安,一向不理朝政,半個過分要求都不敢提的福王才會鼓起勇氣為陳涵向陳宣帝請旨,讓他特賜陳涵「陳」姓,就為了讓女兒外孫日後過得好,不被王家欺負。
福王心裏一百個不願意,可他根本不敢開口說他不願意,隻苦笑著保持沉默,久久不搭陳宣帝的話,寄希望於陳宣帝在察覺到他的態度後,能心軟放他一馬。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寄希望於陳宣帝會在這個時候顧念叔侄之情,考慮到福王的心意而打消讓陳涵成為柔嘉公主駙馬念頭的事情是不現實的,還不如做夢來得現世。
對於現在的陳宣帝來說,他已經處於了絕境當中,在他做出要捧女兒柔嘉登上繼承人之位的選擇後,他便已經沒有了其他的選擇,隻能一條路走到黑。
無論這條路的前景究竟如何,是不是潛藏著更大的黑暗、悲哀和痛楚。
在這個節骨眼,陳宣帝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籌碼,更不要說福王和陳涵並不是那種微不足道可以隨意捨棄的籌碼,他們具有很大的價值。
可是陳宣帝考慮到柔嘉是女子,她成親生子後從她的孩子中挑選人選繼位會起波瀾,所以才提前出手,給柔嘉挑了出身陳氏宗親,又因緣巧合下被特賜陳姓的陳涵為夫婿。
沒錯,之所以挑中陳涵,就是因為陳涵是被特賜「陳」姓的。
他是陳氏女外嫁後生下的兒子,卻因陳宣帝的仁德得以隨母親姓陳,依舊保留皇室的姓氏,本身就是半個陳家人,甚至因為他是福王的外孫,血脈越發純粹尊貴。
等到柔嘉和陳涵成親生子,他們的孩子自然也是姓陳,用不著因此爭論吵嚷什麽,杜絕了柔嘉公主繼位後子女的姓氏問題——反正,她的皇夫也姓陳嘛。
陳涵的母親是福王嫡女,福王又是先帝的嫡親麽弟,這樣算來他同樣也是出身嫡係,他和柔嘉二人的婚姻一定程度上是陳氏血脈的回流。
如此,等到柔嘉和陳涵有了孩子,並且立他們的兒子為太子後,朝中反對柔嘉為帝的呼聲就會減弱很多。
因為他們的孩子不僅姓陳,而且血脈比陳宣帝的那些庶出兄弟們的兒子要高貴得多。
如今陳氏嫡係,除了福王以外就是端王了。
可端王、陳琅自己作死葬送了大好前景,排除掉端王,陳宣帝剩下的那些庶出兄弟血脈都不夠純粹、高貴(用先帝的話來說),天然就要矮陳宣帝、福王一頭。
——先帝在嫡庶之事上非常偏執,他在位時,他的兄弟隻有嫡親的麽弟福王得了善終,他的兒子也是嫡出的陳宣帝、端王更為受他重視,而其他庶出的兒子地位就要差上一截。
陳宣帝的算盤打得很精,他選中陳涵,一是看中了他的特殊身世和特賜「陳」姓,二則是因為陳涵並沒有太多可以依仗的外力,他就算有野心也壓不住柔嘉。
陳涵被母親帶回福王府居住,還徹底改姓陳,記入了陳氏族譜,與他父親那一脈徹底撕扯開來翻了臉,想來日後也不太可能再有聯繫。
更別說,他父親所出身的王家本就敗落了,根本給不了陳涵多少助力,而陳宣帝還有幾年的壽命,這些時間足夠他好好安置王家了。
其次,陳涵的外祖父是福王,陳宣帝還是挺信任自己的親叔叔福王的。
相信他是真的胸無大誌、一心隻有玩樂,也對他這個膽小軟弱沒有野心的叔叔很放心,相信就算日後柔嘉繼位,陳涵成為皇夫,福王也不會借陳涵的地位起勢,在朝中爭權奪利。
為了給女兒柔嘉鋪路,陳宣帝真的是把各方麵都想到了、揣摩透了,這才選定了福王唯一嫡女惠安郡主的獨子陳涵為柔嘉的夫婿,可福王……
福王並不想答應這門婚事。
福王是真的沒什麽野心,對那些爭權奪利的事情更是沒什麽興趣愛好,也不想自己被牽連到權力鬥爭的漩渦中,他做了幾十年的閑散王爺,很是自在,一點兒也不追求更大的權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福王其實是不敢有野心、不敢去摻和那些事,先帝手腕太過酷烈、行事作風太過強勢,從小生活在先帝陰影下的福王根本不敢作麽。
在福王看來,柔嘉公主乃是陳宣帝唯一的女兒,成為她的駙馬固然會使得家族獲得許多榮華富貴,可同樣也有被牽連進政治鬥爭中的可能。
陳宣帝膝下無子,隻有柔嘉公主一個女兒,如今她瞧著是受盡寵愛,地位很高,可等陳宣帝故去,等選出的嗣子繼承皇位,那她這個公主的存在就十分尷尬了。
坐在皇位上的不是柔嘉公主的親兄弟,她這個公主不僅可能沒有往日的寵愛,還有可能被冷落,被下一任帝王猜忌、忌憚,甚至於暗地裏打壓對付。
柔嘉公主的駙馬可不是那麽好當的。
可以說,柔嘉公主的駙馬就是一個瞧上去無比美好的大坑,看上去似乎很好,能夠得到很多好處,但實則不然,說不定就踩雷掉坑了,福王真的不想讓外孫陳涵去淌這趟渾水。
涵兒是惠安唯一的兒子,惠安以後不打算再嫁,陳涵就是她唯一的子嗣,福王實在不想讓陳涵涉險,萬一陳涵出了什麽事,惠安得多傷心多痛苦?
不得不說,福王是個好父親。
為了女兒惠安,一向不理朝政,半個過分要求都不敢提的福王才會鼓起勇氣為陳涵向陳宣帝請旨,讓他特賜陳涵「陳」姓,就為了讓女兒外孫日後過得好,不被王家欺負。
福王心裏一百個不願意,可他根本不敢開口說他不願意,隻苦笑著保持沉默,久久不搭陳宣帝的話,寄希望於陳宣帝在察覺到他的態度後,能心軟放他一馬。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寄希望於陳宣帝會在這個時候顧念叔侄之情,考慮到福王的心意而打消讓陳涵成為柔嘉公主駙馬念頭的事情是不現實的,還不如做夢來得現世。
對於現在的陳宣帝來說,他已經處於了絕境當中,在他做出要捧女兒柔嘉登上繼承人之位的選擇後,他便已經沒有了其他的選擇,隻能一條路走到黑。
無論這條路的前景究竟如何,是不是潛藏著更大的黑暗、悲哀和痛楚。
在這個節骨眼,陳宣帝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籌碼,更不要說福王和陳涵並不是那種微不足道可以隨意捨棄的籌碼,他們具有很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