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聽來頻頻點頭,心中欣賞,目光讚許:「這還不奇?天下女子多養在深閨,從來是身不由己多,行止由心少,能做到你這般,怕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雲安笑而搖頭。
杜氏與雲安一見如故,還真就有了摯友的樣子。然而,閑聊之後,杜氏也不是隻有一個目的。雲安告退之際,杜氏命侍女端來三樣東西:一個雕花方盒,一個雲紋白玉盒,還有一卷紅絲纏綁的文書。
「這些是我與陛下賜給你的,你回到府上再行細看。」
雲安想這些大約就是一些見麵的賞賜,可還需要回家再看,遮著一層,似乎又沒那麽簡單。她不好當麵違拗,恭恭敬敬收下,原路離開了皇城。
城門之下,鄭夢觀等候已久,他的手上也捧著一個方盒。
「雲兒,怎麽樣?皇後有沒有為難你?」二郎全不在意物件,三兩步迎了上去。
雲安忙搖頭:「皇後很好,還賞了幾樣東西,叫我回家去看。」說著,也望見二郎手中之物,「也賞你了?是什麽?」
二郎忽然笑了,將物件舉在雲安眼前,吟道:「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陛下封了你爵位?」這是好事,雲安挑起了眉頭。
「討伐烏梁,北庭軍上下皆有封賞,陛下封了我侯爵。」
二郎說得篤然從容,一雙眼睛雪亮放光。雲安便揭開盒蓋,一看,印信上所刻的爵號乃是「固陽侯」。這很好懂,鄭夢觀便是在固陽嶺擒殺烏梁王,立下了大功。
「那除了恩賞,陛下還同你說了什麽?」
「隻字未提。今日論功行賞,不單是召見我一人。」
這卻是奇了,雲安想杜皇後召見她是明言的,難道李珩……不知怎麽去描述,雲安總覺得不該隻是如此。她把目光轉向自己手裏的三樣東西,想起皇後說的最後一句話,這些東西是帝後共同的賞賜。
於是,等不到回家再看,雲安忙叫二郎幫著,一一揭開了三樣東西的麵目:雕花方盒裏擺著一支牡丹絹花,白玉盒裏是敷麵的香粉,而那紅絲纏繞的文書上,寫了一首催妝詩——
雲安公主貴,出嫁五侯家。天母親調粉,日兄憐賜花。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借問妝未成,東方欲曉霞。
這首詩不就是雲安名字的由來麽?雲安聽柳氏說過,這是她的美好願景,希望女兒像詩中公主一般,受盡寵愛。但,李珩和杜氏是不知道這個由來的,那他們的意思是……
「這也許,是賜婚之意。」
雲安一味隻在詩意上動腦筋,卻忽略了詩與物的聯繫。鄭夢觀旁觀者清,便是一語道破。
「雲兒你想,『天母親調粉』是否就指這盒香粉,代指皇後所贈,而『日兄』,則原本就指皇帝。」
雲安恍然大悟,原來這花和粉才是點睛之筆,而她也和詩中的雲安公主一樣,嫁給了名門貴胄的郎君。沒想到,她的命運終究應在了母親的心意上,這個巧合,巧得太過美妙。
薰風暖照的長安城,二郎與雲安是最幸福的一雙人。
「二郎,我們回家吧!」雲安揚起麵孔,笑得燦若朝霞。
二郎點點頭,卻走到雲安身前彎下身子:「上來,我背你走。」
雲安意外一驚,接著就跳了上去:「這次真不下來啦!」
……
送走雲安的杜皇後來到了紫宸殿的便殿,李珩在這裏等她。
「你見過她了,以為如何?」李珩坐在殿上,神色格外平靜,說著抬手,示意杜氏上前說話。
杜氏一笑,眼中亦無波瀾,回道:「多謝陛下讓臣妾來送這個人情。這位裴娘子果真值得陛下喜歡,臣妾也喜歡她。」
李珩微微點頭,像是認可,也似玩味,而目光所視,唯是案上放的一支竹筒——這就是數月前許延遣人從北庭送來的「雲安的回答」,但竹筒處的封蠟,尚且完好。
李珩沒有打開過,因為他知道,原是多此一舉了。他的希望從雲安離宮那日起便徹底落空了,而眼前站著的皇後,正是那晚他命阿奴去襄陽接來的。
三年前上元夜,李珩故作偶遇接近雲安,二人飲酒暢談。他話裏有話,說母親曾要他娶襄陽母族的女子為妻,而雖未成,卻必要奉行母親遺誌,聘娶襄陽女子,便請雲安替他做媒。
這件事,當時是有意挑動,後來就成了美好的回憶,直到他決定放手,便是一語成讖。然而,李珩亦很清醒,並不將杜氏當成雲安的替代,在杜氏入宮後不久,他便將一切原委都親自告訴了。
「你委屈嗎?」李珩忽而轉臉,麵對杜氏。
杜氏搖頭,雙眸晶瑩雪亮:「臣妾五歲時,曾隨母親入宮探望昭明太後。當時陛下就站在太後身邊,臣妾年幼無知,隻覺得陛下生得十分好看,然後便一直記著,記在心裏。」
李珩笑了,握住了杜氏的手:「那我可沒有記住你啊!」
杜氏還是搖頭,極其認真地注視李珩:「陛下記住的!隻是這十多年,陛下忙於大事,暫時忘了。後來記起來,就把我從襄陽接來啦!」
李珩笑意未減,甚至笑出聲來。他很久沒這麽笑過了,也許他身邊就缺這麽一個既大方又活潑,更明事理的人;也許杜氏的到來,就是上天在告訴李珩: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帝後交談甚歡,不覺言辭裏,已沒有了「雲安」。
雲安笑而搖頭。
杜氏與雲安一見如故,還真就有了摯友的樣子。然而,閑聊之後,杜氏也不是隻有一個目的。雲安告退之際,杜氏命侍女端來三樣東西:一個雕花方盒,一個雲紋白玉盒,還有一卷紅絲纏綁的文書。
「這些是我與陛下賜給你的,你回到府上再行細看。」
雲安想這些大約就是一些見麵的賞賜,可還需要回家再看,遮著一層,似乎又沒那麽簡單。她不好當麵違拗,恭恭敬敬收下,原路離開了皇城。
城門之下,鄭夢觀等候已久,他的手上也捧著一個方盒。
「雲兒,怎麽樣?皇後有沒有為難你?」二郎全不在意物件,三兩步迎了上去。
雲安忙搖頭:「皇後很好,還賞了幾樣東西,叫我回家去看。」說著,也望見二郎手中之物,「也賞你了?是什麽?」
二郎忽然笑了,將物件舉在雲安眼前,吟道:「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陛下封了你爵位?」這是好事,雲安挑起了眉頭。
「討伐烏梁,北庭軍上下皆有封賞,陛下封了我侯爵。」
二郎說得篤然從容,一雙眼睛雪亮放光。雲安便揭開盒蓋,一看,印信上所刻的爵號乃是「固陽侯」。這很好懂,鄭夢觀便是在固陽嶺擒殺烏梁王,立下了大功。
「那除了恩賞,陛下還同你說了什麽?」
「隻字未提。今日論功行賞,不單是召見我一人。」
這卻是奇了,雲安想杜皇後召見她是明言的,難道李珩……不知怎麽去描述,雲安總覺得不該隻是如此。她把目光轉向自己手裏的三樣東西,想起皇後說的最後一句話,這些東西是帝後共同的賞賜。
於是,等不到回家再看,雲安忙叫二郎幫著,一一揭開了三樣東西的麵目:雕花方盒裏擺著一支牡丹絹花,白玉盒裏是敷麵的香粉,而那紅絲纏繞的文書上,寫了一首催妝詩——
雲安公主貴,出嫁五侯家。天母親調粉,日兄憐賜花。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借問妝未成,東方欲曉霞。
這首詩不就是雲安名字的由來麽?雲安聽柳氏說過,這是她的美好願景,希望女兒像詩中公主一般,受盡寵愛。但,李珩和杜氏是不知道這個由來的,那他們的意思是……
「這也許,是賜婚之意。」
雲安一味隻在詩意上動腦筋,卻忽略了詩與物的聯繫。鄭夢觀旁觀者清,便是一語道破。
「雲兒你想,『天母親調粉』是否就指這盒香粉,代指皇後所贈,而『日兄』,則原本就指皇帝。」
雲安恍然大悟,原來這花和粉才是點睛之筆,而她也和詩中的雲安公主一樣,嫁給了名門貴胄的郎君。沒想到,她的命運終究應在了母親的心意上,這個巧合,巧得太過美妙。
薰風暖照的長安城,二郎與雲安是最幸福的一雙人。
「二郎,我們回家吧!」雲安揚起麵孔,笑得燦若朝霞。
二郎點點頭,卻走到雲安身前彎下身子:「上來,我背你走。」
雲安意外一驚,接著就跳了上去:「這次真不下來啦!」
……
送走雲安的杜皇後來到了紫宸殿的便殿,李珩在這裏等她。
「你見過她了,以為如何?」李珩坐在殿上,神色格外平靜,說著抬手,示意杜氏上前說話。
杜氏一笑,眼中亦無波瀾,回道:「多謝陛下讓臣妾來送這個人情。這位裴娘子果真值得陛下喜歡,臣妾也喜歡她。」
李珩微微點頭,像是認可,也似玩味,而目光所視,唯是案上放的一支竹筒——這就是數月前許延遣人從北庭送來的「雲安的回答」,但竹筒處的封蠟,尚且完好。
李珩沒有打開過,因為他知道,原是多此一舉了。他的希望從雲安離宮那日起便徹底落空了,而眼前站著的皇後,正是那晚他命阿奴去襄陽接來的。
三年前上元夜,李珩故作偶遇接近雲安,二人飲酒暢談。他話裏有話,說母親曾要他娶襄陽母族的女子為妻,而雖未成,卻必要奉行母親遺誌,聘娶襄陽女子,便請雲安替他做媒。
這件事,當時是有意挑動,後來就成了美好的回憶,直到他決定放手,便是一語成讖。然而,李珩亦很清醒,並不將杜氏當成雲安的替代,在杜氏入宮後不久,他便將一切原委都親自告訴了。
「你委屈嗎?」李珩忽而轉臉,麵對杜氏。
杜氏搖頭,雙眸晶瑩雪亮:「臣妾五歲時,曾隨母親入宮探望昭明太後。當時陛下就站在太後身邊,臣妾年幼無知,隻覺得陛下生得十分好看,然後便一直記著,記在心裏。」
李珩笑了,握住了杜氏的手:「那我可沒有記住你啊!」
杜氏還是搖頭,極其認真地注視李珩:「陛下記住的!隻是這十多年,陛下忙於大事,暫時忘了。後來記起來,就把我從襄陽接來啦!」
李珩笑意未減,甚至笑出聲來。他很久沒這麽笑過了,也許他身邊就缺這麽一個既大方又活潑,更明事理的人;也許杜氏的到來,就是上天在告訴李珩: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帝後交談甚歡,不覺言辭裏,已沒有了「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