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夢觀坦然,略避目光,退了一步,拱手道:「是,上次相見,臣與陛下尚非君臣。臣也尚未謝過陛下,替臣糾察元兇,肅清家門。」
李珩背手一笑,更顯出幾分悠閑,暢然道:「你口口聲聲稱臣,我聽來倒不慣,還顯得是我以勢壓人。然則,我是為了你麽?」話到此處一頓,他的神色也隨之一變,目現寒光,「我,不過是為了雲安,僅僅隻有她而已。」
君臣有別,鄭夢觀不會像從前那般對李珩牴觸不敬,可李珩的言辭態度他也看得懂:一來開門見山,二則要他知難而退。
「據臣所知,烏梁乃朝廷北患,亦是陛下常年所憂。」驀然回應,鄭夢觀卻是完全轉開了話端,且從容抬首,直直地對視李珩,「臣願替陛下拓定烏梁,澄清北庭。」
這話自是出人意料,李珩臉上劃過驚疑,但未立即反問,緩而沉聲道:「你想和我做交易?拿烏梁換雲安。」
鄭夢觀就是想和天子做交易,這是他才剛決定的,也是一個劍走偏鋒的辦法。他端正身子,鄭重頷首:「望陛下準臣所求。」
李珩大笑,蔑笑,眼中盡是不容侵犯之意:「你好大的口氣!連韋令義都不敢向我保證,你又如何比他?況且,烏梁與雲安兩不相幹,這個交易永遠都不會存在!」
「那除了韋將軍,陛下可還有別的人選?或者,陛下真的打算親征?」鄭夢觀仍舊平穩自持,似乎吃定了李珩。
「你的耳朵倒是靈光。」李珩深提了口氣,語態略略鬆緩,卻不是鬆口,「我是斥責了韋令義,因為他做了不該做的事,而你也一樣,不要試圖激怒君王。」
鄭夢觀聞言心頭一鬆,竟反添了幾分底氣,隻因這看似告誡的話實則迴避了他的問,恰也證明,他說中了李珩的心思。
然而,他也絕非憑空想來,他是了解北庭的。這些年,北庭軍在韋令義的治理之下愈加驍勇齊心,深知烏梁,且能頂起統帥之責的唯韋令義一人,所以李珩必不會臨陣換將。
何況,他在宮外聽聞,群臣諫止李珩立雲安為後,除了表麵那些禮儀祖製的理由,最重要的一條便是恐雲安為後,會與從前的張皇後相當,再使社稷蒙難。
平張氏之亂是李珩唯一的功業,而到如今,已不算什麽了。這便牽涉到李珩為帝的根基,根基未穩,所以群臣不服,所以掣肘者眾,所以無人可用。
換言之,烏梁一戰是李珩坐穩江山的大好機會。若他能與韋令義並肩作戰,充當先鋒,為李珩拿下這一大功,李珩必然就會有所衡量。而他與雲安的這一層聯繫,便就成了李珩的把柄,李珩會相信他的忠心,相信這個承諾。
再者,王者親征,雖古來有之,卻更比戰事需要謹慎。這般根基未穩的情況下,若貿然親征,輕則會被群臣說成好大喜功,消耗國力;而重則,皇帝離京,無人監國,若有不服者陰謀篡逆,那李珩就算滅了烏梁,也會陷於內亂,四麵楚歌。
「臣不敢挑釁君王,隻是據實而言,陛下英明,自然也不會不懂。」鄭夢觀字字堅定,是趁熱打鐵,將種利害又向李珩心中推了一把。可他也無十分把握,既無法與皇帝相爭,那便隻能是賭。
李珩久未明言,對視麵前這人,神色變得有些深沉,而他所想,正就是鄭夢觀所想。他漸漸覺得,從前是有些輕看了鄭夢觀,還真就以為這位二公子是個連家事都搞不清楚的糊塗人。
「鄭夢觀,你可知道,朕為天子,是可以立刻要了你的性命的?就以禦前失儀之罪。」
李珩忽而改了自稱,拿出了君王的威嚴,鄭夢觀由不得眼色一凝。他不怕死,但不能無用而死,所以也不敢揣度這話的真假。
「君要臣死,何須有罪,隻是臣尚有一言。」鄭夢觀警醒著分寸,緊繃心弦,向李珩大拜了一禮,「臣年少時便誌在從軍,若非長兄催歸,臣恐怕一輩子都會留在北庭。故而,就算沒有雲安,臣也是真心想要為國效力的。」
「朕連你的命都不放在眼裏,難道會在意你的真心?」李珩不耐煩,也不想聽這些不合時宜的忠心表白。
鄭夢觀沉了沉氣,復又端肅下拜:「臣是想說,臣與陛下,其實另有一個可以存在的交易。」
李珩摸不透了,隻想鄭夢觀無非是要爭回雲安,且誇下海口要拓定烏梁。他區區一個邊將,除了些許根本不足以用來交易的戰功,還能拿出什麽?這個「可以存在」又是何以存在?
……
韋妃有孕,李珩便不能再將她留在東宮,故此連同馮、王兩個妾妃都一併遷到了後宮。隻不過,各自的名分究竟未定,中宮麗正殿也還空著。
然而,皇帝將有子嗣,且是嫡妻所出,這無疑讓韋妃在立後之路上如虎添翼。朝臣本就支持立正,而後廷的風向也隨之大改,原本看好雲安的都紛紛傾向了韋妃。
至於雲安自己呢?她鬆了口氣,也明白了韋妃因何改變。
「婢女說陛下前幾日夜裏來過,但問了兩句就走了,好像就是去了萬春殿。韋珍惠一定什麽都說了,我們也該想個對策才是。」
甘露殿連日門可羅雀,唯有素戴盡心陪伴,可雲安隻是愛坐在窗前凝神,仿佛看破了一切,無欲無求。素戴說得多了,雲安漸才轉過臉,卻搖頭一笑,道:
「她忙這忙那,處心積慮,總算是擠進了後宮,我為什麽要掃她的興呢?我又能決定什麽?」
李珩背手一笑,更顯出幾分悠閑,暢然道:「你口口聲聲稱臣,我聽來倒不慣,還顯得是我以勢壓人。然則,我是為了你麽?」話到此處一頓,他的神色也隨之一變,目現寒光,「我,不過是為了雲安,僅僅隻有她而已。」
君臣有別,鄭夢觀不會像從前那般對李珩牴觸不敬,可李珩的言辭態度他也看得懂:一來開門見山,二則要他知難而退。
「據臣所知,烏梁乃朝廷北患,亦是陛下常年所憂。」驀然回應,鄭夢觀卻是完全轉開了話端,且從容抬首,直直地對視李珩,「臣願替陛下拓定烏梁,澄清北庭。」
這話自是出人意料,李珩臉上劃過驚疑,但未立即反問,緩而沉聲道:「你想和我做交易?拿烏梁換雲安。」
鄭夢觀就是想和天子做交易,這是他才剛決定的,也是一個劍走偏鋒的辦法。他端正身子,鄭重頷首:「望陛下準臣所求。」
李珩大笑,蔑笑,眼中盡是不容侵犯之意:「你好大的口氣!連韋令義都不敢向我保證,你又如何比他?況且,烏梁與雲安兩不相幹,這個交易永遠都不會存在!」
「那除了韋將軍,陛下可還有別的人選?或者,陛下真的打算親征?」鄭夢觀仍舊平穩自持,似乎吃定了李珩。
「你的耳朵倒是靈光。」李珩深提了口氣,語態略略鬆緩,卻不是鬆口,「我是斥責了韋令義,因為他做了不該做的事,而你也一樣,不要試圖激怒君王。」
鄭夢觀聞言心頭一鬆,竟反添了幾分底氣,隻因這看似告誡的話實則迴避了他的問,恰也證明,他說中了李珩的心思。
然而,他也絕非憑空想來,他是了解北庭的。這些年,北庭軍在韋令義的治理之下愈加驍勇齊心,深知烏梁,且能頂起統帥之責的唯韋令義一人,所以李珩必不會臨陣換將。
何況,他在宮外聽聞,群臣諫止李珩立雲安為後,除了表麵那些禮儀祖製的理由,最重要的一條便是恐雲安為後,會與從前的張皇後相當,再使社稷蒙難。
平張氏之亂是李珩唯一的功業,而到如今,已不算什麽了。這便牽涉到李珩為帝的根基,根基未穩,所以群臣不服,所以掣肘者眾,所以無人可用。
換言之,烏梁一戰是李珩坐穩江山的大好機會。若他能與韋令義並肩作戰,充當先鋒,為李珩拿下這一大功,李珩必然就會有所衡量。而他與雲安的這一層聯繫,便就成了李珩的把柄,李珩會相信他的忠心,相信這個承諾。
再者,王者親征,雖古來有之,卻更比戰事需要謹慎。這般根基未穩的情況下,若貿然親征,輕則會被群臣說成好大喜功,消耗國力;而重則,皇帝離京,無人監國,若有不服者陰謀篡逆,那李珩就算滅了烏梁,也會陷於內亂,四麵楚歌。
「臣不敢挑釁君王,隻是據實而言,陛下英明,自然也不會不懂。」鄭夢觀字字堅定,是趁熱打鐵,將種利害又向李珩心中推了一把。可他也無十分把握,既無法與皇帝相爭,那便隻能是賭。
李珩久未明言,對視麵前這人,神色變得有些深沉,而他所想,正就是鄭夢觀所想。他漸漸覺得,從前是有些輕看了鄭夢觀,還真就以為這位二公子是個連家事都搞不清楚的糊塗人。
「鄭夢觀,你可知道,朕為天子,是可以立刻要了你的性命的?就以禦前失儀之罪。」
李珩忽而改了自稱,拿出了君王的威嚴,鄭夢觀由不得眼色一凝。他不怕死,但不能無用而死,所以也不敢揣度這話的真假。
「君要臣死,何須有罪,隻是臣尚有一言。」鄭夢觀警醒著分寸,緊繃心弦,向李珩大拜了一禮,「臣年少時便誌在從軍,若非長兄催歸,臣恐怕一輩子都會留在北庭。故而,就算沒有雲安,臣也是真心想要為國效力的。」
「朕連你的命都不放在眼裏,難道會在意你的真心?」李珩不耐煩,也不想聽這些不合時宜的忠心表白。
鄭夢觀沉了沉氣,復又端肅下拜:「臣是想說,臣與陛下,其實另有一個可以存在的交易。」
李珩摸不透了,隻想鄭夢觀無非是要爭回雲安,且誇下海口要拓定烏梁。他區區一個邊將,除了些許根本不足以用來交易的戰功,還能拿出什麽?這個「可以存在」又是何以存在?
……
韋妃有孕,李珩便不能再將她留在東宮,故此連同馮、王兩個妾妃都一併遷到了後宮。隻不過,各自的名分究竟未定,中宮麗正殿也還空著。
然而,皇帝將有子嗣,且是嫡妻所出,這無疑讓韋妃在立後之路上如虎添翼。朝臣本就支持立正,而後廷的風向也隨之大改,原本看好雲安的都紛紛傾向了韋妃。
至於雲安自己呢?她鬆了口氣,也明白了韋妃因何改變。
「婢女說陛下前幾日夜裏來過,但問了兩句就走了,好像就是去了萬春殿。韋珍惠一定什麽都說了,我們也該想個對策才是。」
甘露殿連日門可羅雀,唯有素戴盡心陪伴,可雲安隻是愛坐在窗前凝神,仿佛看破了一切,無欲無求。素戴說得多了,雲安漸才轉過臉,卻搖頭一笑,道:
「她忙這忙那,處心積慮,總算是擠進了後宮,我為什麽要掃她的興呢?我又能決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