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了,說你兩句就不行了?輸不起啊?」雲安仍不停,隻瞄了許延兩眼,「我讓你一回好了!」
許延卻是懶懶的,隨手拔了根雜草在手裏盤弄,說道:「每次就我們兩個人,都玩膩了,人多才好呢!」
雲安一笑,覺得許延像有什麽心事,「還有誰呢?我在長安也沒什麽朋友,難不成你想素戴啦?」說笑著,她便也到許延身側坐下,故意瞧他的反應。
「這是什麽話!」許延急了,眼睛瞪得滾圓,「我才不會想小丫頭呢!你少信口胡言。」
雲安自然就是信口取笑,但見他雖急卻也不是羞澀,隻是極力撇清的樣子,便忖度著又問:「那你想什麽呢?」
許延輕舒了口氣,眉宇間浮上一層難解之意,緩緩才道:「沒什麽,就是覺得好久不見阿奴了。」
雲安已知阿奴與許延的往事,但阿奴不如許延可親,她便也不曾多提,隻道:「你們職責不同,自然少見,另約別的朋友就是。」
許延搖頭,卻是挑眉一笑:「沒別人了,我和他自小跟隨太子,沒空交朋友,也隻有彼此一個朋友。」
原來說了半天,許延就是思念阿奴了,隻是這般流露相惜之意尚是頭回,雲安一時起了興趣。「你這私下的性子,與他那樣冷冰冰的人,是怎麽合得來的呀?小時候沒少打架吧?」
既已提到了阿奴,也是勾起了回憶,許延樂意說給雲安聽:「他是頗有武功,但從不欺負我,也非天生冷淡,隻是習慣罷了。」
頓了頓,許延將手中盤弄的雜草打了個結,朝水麵扔了過去,雜草輕微,又隨風飄遠了。「他不像我,家業根基就在長安,他是二十年前燕州之戰的俘虜,是烏梁孤兒。」
自幼為人侍從多是不知父母家門的,但雲安沒想到阿奴居然不是中朝人,而且身世淒涼至此。她略感羞慚,而心口鈍鈍的,又隱約想到了什麽。
「那一戰的俘虜,凡足十歲男子盡殺,留下些婦孺便被挑選著送到京中為奴。那天,押送的隊伍進了城門,他因不服管教被軍士鞭笞,我趕巧路過救了他,便就帶他回了家,後來也便一道侍奉太子。」
雲安不言,點點頭繼續恭聽。
「一開始他是既不懂漢話,更不識文字,隻每每說出遏諾澤英四個字調,過了些時我才明白,這就是他的名字。等到了太子跟前,太子嫌拗口,取了諧音,便成了如今的阿奴。太子看重他骨骼精壯,又沉默謹慎,便帶他一道習武,做了近從。我是不喜歡那些打殺,閑時就教他認字讀書,他現在完全就是一個漢人了。」
許延說完,轉過臉朝雲安笑了笑,頗有些得意,卻又壓低聲音,神秘道:「所以,我是他的恩人,又是他的老師,他對我比對太子殿下還好呢!」
雲安低頭一笑,甚覺許延形容天真,亦感懷他二人的情誼,但輾轉所言,卻無關這些:「烏梁是北方敵國,燕州便是北庭軍所轄,那你知不知道,現在有無戰事呢?」
雲安問得小心,怕被察覺什麽似的。許延反倒平常,想了想道:「如今並未聽說有戰事,但烏梁乃朝廷北患,遲早是要解決的,這也是太子殿下最關切之事。」
「遲早」二字聽得雲安心中一驚,撐在石灘上的手也不覺抓緊。她不希望有大戰,也不懂兵事,隻不過,有些人,有些事,似乎註定會適時地躍然眼前。
……
幾日後,雲安獨自又往龍首山去,卻不為取樂,單是散心。許延提起的烏梁,成了她的新愁。
過了石灘便是上山的路,半山腰有一法華庵,雖規模不大,香火不盛,卻已歷經百載,既古樸又清靜。雲安常見母親禮佛祈福,便忖度著也去拜一拜,靜靜心。
既是庵堂,除了比丘尼,來往禮拜的也都是婦人,身著男裝的雲安一踏進庭院,便令眾人紛紛避目。她隻好笑笑,與人避開,心想,這一處雖離城不遠,卻當真風氣隔世。
雲安不太懂敬佛的禮數,隻偷偷瞥著旁人的動作學了一遍,她亦不知該如何祝禱,那些言辭就算默然於心,也有些艱難,終是泯然於合掌的一瞬。隻望,神佛有靈,暗度心意。
低頭出來,天光尚早,因前庭人多,雲安便著意往後園遊散。古意的台閣,清幽的檀香,置身其中,仿佛真的能遣懷。她不禁想來,古往今來的隱士,藏起誌向鋒芒,沉浸避居,也許未必是時世不好,而不過是安逸避世省卻了太多煩擾,令人簡單。
十四歲前,雲安原就活得簡單。
無意間,也不知到了哪處,猛一回神,聽見嘩啦一陣水聲。雲安抬眼看去,不遠處的井口,一個身形瘦弱的女子正吃力地打水,滿地潮濕,似乎不是第一次打翻水桶了。
這些活難不倒雲安,她不及多思就小跑了過去,但那女子見人警覺,反一下脫了手,連連退步。雲安隻見那木桶落入井中,繩索也快掉進去,便忙先拽住,站穩了,這才解釋:
「別怕!我隻是想幫你,我……」
然則,話音忽然梗住,落在那女子臉上的目光也霎時定住了——這女子,雲安認得。
相對半晌,驚愕無措,雲安如此,那人亦然。
「為,為何啊?」擠出的幾個字尚且發啞,一個稱呼卻已盤桓久了,終究蹦出來,「長姊,你為何在此啊?!」
這女子,是鄭瀾,穿著比丘尼的海青法衣,像是戴發修行。
許延卻是懶懶的,隨手拔了根雜草在手裏盤弄,說道:「每次就我們兩個人,都玩膩了,人多才好呢!」
雲安一笑,覺得許延像有什麽心事,「還有誰呢?我在長安也沒什麽朋友,難不成你想素戴啦?」說笑著,她便也到許延身側坐下,故意瞧他的反應。
「這是什麽話!」許延急了,眼睛瞪得滾圓,「我才不會想小丫頭呢!你少信口胡言。」
雲安自然就是信口取笑,但見他雖急卻也不是羞澀,隻是極力撇清的樣子,便忖度著又問:「那你想什麽呢?」
許延輕舒了口氣,眉宇間浮上一層難解之意,緩緩才道:「沒什麽,就是覺得好久不見阿奴了。」
雲安已知阿奴與許延的往事,但阿奴不如許延可親,她便也不曾多提,隻道:「你們職責不同,自然少見,另約別的朋友就是。」
許延搖頭,卻是挑眉一笑:「沒別人了,我和他自小跟隨太子,沒空交朋友,也隻有彼此一個朋友。」
原來說了半天,許延就是思念阿奴了,隻是這般流露相惜之意尚是頭回,雲安一時起了興趣。「你這私下的性子,與他那樣冷冰冰的人,是怎麽合得來的呀?小時候沒少打架吧?」
既已提到了阿奴,也是勾起了回憶,許延樂意說給雲安聽:「他是頗有武功,但從不欺負我,也非天生冷淡,隻是習慣罷了。」
頓了頓,許延將手中盤弄的雜草打了個結,朝水麵扔了過去,雜草輕微,又隨風飄遠了。「他不像我,家業根基就在長安,他是二十年前燕州之戰的俘虜,是烏梁孤兒。」
自幼為人侍從多是不知父母家門的,但雲安沒想到阿奴居然不是中朝人,而且身世淒涼至此。她略感羞慚,而心口鈍鈍的,又隱約想到了什麽。
「那一戰的俘虜,凡足十歲男子盡殺,留下些婦孺便被挑選著送到京中為奴。那天,押送的隊伍進了城門,他因不服管教被軍士鞭笞,我趕巧路過救了他,便就帶他回了家,後來也便一道侍奉太子。」
雲安不言,點點頭繼續恭聽。
「一開始他是既不懂漢話,更不識文字,隻每每說出遏諾澤英四個字調,過了些時我才明白,這就是他的名字。等到了太子跟前,太子嫌拗口,取了諧音,便成了如今的阿奴。太子看重他骨骼精壯,又沉默謹慎,便帶他一道習武,做了近從。我是不喜歡那些打殺,閑時就教他認字讀書,他現在完全就是一個漢人了。」
許延說完,轉過臉朝雲安笑了笑,頗有些得意,卻又壓低聲音,神秘道:「所以,我是他的恩人,又是他的老師,他對我比對太子殿下還好呢!」
雲安低頭一笑,甚覺許延形容天真,亦感懷他二人的情誼,但輾轉所言,卻無關這些:「烏梁是北方敵國,燕州便是北庭軍所轄,那你知不知道,現在有無戰事呢?」
雲安問得小心,怕被察覺什麽似的。許延反倒平常,想了想道:「如今並未聽說有戰事,但烏梁乃朝廷北患,遲早是要解決的,這也是太子殿下最關切之事。」
「遲早」二字聽得雲安心中一驚,撐在石灘上的手也不覺抓緊。她不希望有大戰,也不懂兵事,隻不過,有些人,有些事,似乎註定會適時地躍然眼前。
……
幾日後,雲安獨自又往龍首山去,卻不為取樂,單是散心。許延提起的烏梁,成了她的新愁。
過了石灘便是上山的路,半山腰有一法華庵,雖規模不大,香火不盛,卻已歷經百載,既古樸又清靜。雲安常見母親禮佛祈福,便忖度著也去拜一拜,靜靜心。
既是庵堂,除了比丘尼,來往禮拜的也都是婦人,身著男裝的雲安一踏進庭院,便令眾人紛紛避目。她隻好笑笑,與人避開,心想,這一處雖離城不遠,卻當真風氣隔世。
雲安不太懂敬佛的禮數,隻偷偷瞥著旁人的動作學了一遍,她亦不知該如何祝禱,那些言辭就算默然於心,也有些艱難,終是泯然於合掌的一瞬。隻望,神佛有靈,暗度心意。
低頭出來,天光尚早,因前庭人多,雲安便著意往後園遊散。古意的台閣,清幽的檀香,置身其中,仿佛真的能遣懷。她不禁想來,古往今來的隱士,藏起誌向鋒芒,沉浸避居,也許未必是時世不好,而不過是安逸避世省卻了太多煩擾,令人簡單。
十四歲前,雲安原就活得簡單。
無意間,也不知到了哪處,猛一回神,聽見嘩啦一陣水聲。雲安抬眼看去,不遠處的井口,一個身形瘦弱的女子正吃力地打水,滿地潮濕,似乎不是第一次打翻水桶了。
這些活難不倒雲安,她不及多思就小跑了過去,但那女子見人警覺,反一下脫了手,連連退步。雲安隻見那木桶落入井中,繩索也快掉進去,便忙先拽住,站穩了,這才解釋:
「別怕!我隻是想幫你,我……」
然則,話音忽然梗住,落在那女子臉上的目光也霎時定住了——這女子,雲安認得。
相對半晌,驚愕無措,雲安如此,那人亦然。
「為,為何啊?」擠出的幾個字尚且發啞,一個稱呼卻已盤桓久了,終究蹦出來,「長姊,你為何在此啊?!」
這女子,是鄭瀾,穿著比丘尼的海青法衣,像是戴發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