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令義並不理會,踱步似的走到軍帳中央,「把甲冑穿好,跟我去一個地方。」
棄如敝履的東西,鄭夢觀根本不想多碰。
良晌不見這人有舉動,看似神色鬆弛的韋令義驟然變得無比嚴正,雙目泛著冷光:
「區區一個營主,有什麽資格在我麵前頤指氣使?方才我已告誡過你的庶仆,軍中沒有公子,現在我再提醒你一句,軍中你必須服從我的號令!」
聽從軍令是軍中最基本的規矩,鄭夢觀再是執拗,也不能像市井之徒一般耍賴。他亦狠狠瞪著韋令義,有痛恨,有不甘,但終究照做了。他好歹還承認,自己如今是個軍人。
……
韋令義帶鄭夢觀出了營寨,各乘一馬,別無隨從。馬蹄所向,正是鄭夢觀上月遇敵的羆差山腳。越過這座羆差山,便是烏梁國的疆域,而自然,北庭陳兵,就是為了抵禦烏梁的侵犯。
烏梁同漢時的匈奴,唐時的突厥一樣,都是侵擾朝廷北方的敵國。他們靠遊牧打獵為生,既無禮樂衣冠的文明,也無精緻完善的武備,卻因天生的習性,善於騎射,強於掠奪,漸漸強大起來。
皇朝立國百載,烏梁已成心腹大患。歷任的北庭軍將雖不乏驍勇善戰者,卻尚無一個「飛將軍」,能令烏梁聞風畏服。
「將軍到底意欲何為?」
山色蒼茫,峰巒連綿,天地之間唯有他們兩人。可韋令義似乎隻是極目遠眺,鄭夢觀不解,更不耐煩。
「你迎來的那個慰問使,也是太子的信使。」韋令義並不收回目光,話音淡定,話意卻深切,「太子問我,朝廷何時才能不復北憂,你認為我該怎樣答覆?」
李珩被立為太子的消息也正是鄭夢觀上月養傷之時才聽聞的。他驚訝,但也恍然,對著那道頒布天下的立太子詔,他明白了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當日李珩以親王之尊避在悲田院與人議事,議的就是這件大事。
「太子是將軍的女婿,如此私話,何必問鄭某一個資歷尚淺外人?」鄭夢觀不願深究。
「烏梁大患豈是私話?你該明白我的意思。」
鄭夢觀握緊了韁繩,不由提了口氣,才想,韋令義在北庭多年,城府森嚴,必定深知烏梁,難道是要有所動作了?「將軍若要征烏梁,鄭某必則效死,馬革裹屍,為國盡忠。」
韋令義聞言,終於有了一絲欣然,轉臉望向身側的年輕人:「效忠可以,未必要效死,留著你的性命,才能有所作為。你現在可懂了,機會還沒有到,所以,我要你惜命。」
鄭夢觀悚然,像聽到了什麽可怖的事情一般,兩頰肌肉發緊:原來,韋令義一直都是有目的的,隻是他私心作祟,從未端正理解韋令義的舉動。
「天將降大任,也要先苦其心誌,若你隻知盲目應戰,不過是匹夫之勇,上兵伐謀,因小失大是不值的。」
鄭夢觀眼中精光閃爍,對韋令義恢復了些從前的崇敬之意,「鄭夢觀明白了,多謝將軍良言相勸。」
「那麽,這副明光鎧還要不要?」韋令義抬手拍了拍鄭夢觀,眼含笑意,也是期許之意,「它能護你性命,也能時刻警醒你,究竟因何而來,究竟該如何做。」
鄭夢觀心事已改,自然不會再丟棄明光鎧,然則韋令義似乎尤為強調這鎧甲的往事,「因何而來」,他已經說過一次了。
鄭夢觀沉著氣,但心跳忽然快了起來,意念混沌輾轉,一個從未淡忘的名字漸漸跳脫出來。
韋令義觀人於微,但沒有再說話,揚鞭策馬,向營寨而去。鄭夢觀沒有立即追去,卻低頭從懷中取出先前那個紅色香囊,看了又看。
香囊裏盛裝的,是他與雲安竹廬結髮,各自剪下的青絲。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疒臼丨又、我超甜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疒臼丨又 6瓶;金刀大菜牙 4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7章 上瓊台
雲安一行自樊城出發,經漢水轉渭水,再過灃水至灞水,終於在兩個月後抵達都城長安。已是夏末秋初的清爽時節了。
城東大寧坊,第一橫街上,一座修繕煥新的宅邸門首,早早掛上了「裴宅」的牌匾。這便是李珩為雲安一家人安排的新家。而橫街盡頭,舉目可見之處,便是太子居住的東宮。
不過,李珩倒並未立刻召見,連日都隻是遣人來問候寒暖。雲安沒能從許延口中問出什麽有用的話,但心中有數,也過得優哉遊哉。不用兩日,便將大寧坊周圍摸熟了。
原來,兩京的建製很是相似,都是由諸多裏坊組成,且街道橫平豎直,四通八達,根本不會迷路。因而雲安越發信馬由韁起來,天天帶著素戴東遊西逛,著男裝,騎快馬,無限縱情。
裴憲與柳氏也不大拘管,尤其是柳氏,對女兒是千依百順。不過多叮囑幾句,宵禁前歸來便可。
如此光陰,一晃兩旬,到了七月末。
這日,雲安照例踩著宵禁鼓點到家,興致未盡,一路還在與素戴笑鬧。及至回房更衣,準備與父母一道進晚食,才從小婢口中得知,白天降臨了一件喜事:
裴憲接到一道吏部製書,任命他為京兆尹。
棄如敝履的東西,鄭夢觀根本不想多碰。
良晌不見這人有舉動,看似神色鬆弛的韋令義驟然變得無比嚴正,雙目泛著冷光:
「區區一個營主,有什麽資格在我麵前頤指氣使?方才我已告誡過你的庶仆,軍中沒有公子,現在我再提醒你一句,軍中你必須服從我的號令!」
聽從軍令是軍中最基本的規矩,鄭夢觀再是執拗,也不能像市井之徒一般耍賴。他亦狠狠瞪著韋令義,有痛恨,有不甘,但終究照做了。他好歹還承認,自己如今是個軍人。
……
韋令義帶鄭夢觀出了營寨,各乘一馬,別無隨從。馬蹄所向,正是鄭夢觀上月遇敵的羆差山腳。越過這座羆差山,便是烏梁國的疆域,而自然,北庭陳兵,就是為了抵禦烏梁的侵犯。
烏梁同漢時的匈奴,唐時的突厥一樣,都是侵擾朝廷北方的敵國。他們靠遊牧打獵為生,既無禮樂衣冠的文明,也無精緻完善的武備,卻因天生的習性,善於騎射,強於掠奪,漸漸強大起來。
皇朝立國百載,烏梁已成心腹大患。歷任的北庭軍將雖不乏驍勇善戰者,卻尚無一個「飛將軍」,能令烏梁聞風畏服。
「將軍到底意欲何為?」
山色蒼茫,峰巒連綿,天地之間唯有他們兩人。可韋令義似乎隻是極目遠眺,鄭夢觀不解,更不耐煩。
「你迎來的那個慰問使,也是太子的信使。」韋令義並不收回目光,話音淡定,話意卻深切,「太子問我,朝廷何時才能不復北憂,你認為我該怎樣答覆?」
李珩被立為太子的消息也正是鄭夢觀上月養傷之時才聽聞的。他驚訝,但也恍然,對著那道頒布天下的立太子詔,他明白了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當日李珩以親王之尊避在悲田院與人議事,議的就是這件大事。
「太子是將軍的女婿,如此私話,何必問鄭某一個資歷尚淺外人?」鄭夢觀不願深究。
「烏梁大患豈是私話?你該明白我的意思。」
鄭夢觀握緊了韁繩,不由提了口氣,才想,韋令義在北庭多年,城府森嚴,必定深知烏梁,難道是要有所動作了?「將軍若要征烏梁,鄭某必則效死,馬革裹屍,為國盡忠。」
韋令義聞言,終於有了一絲欣然,轉臉望向身側的年輕人:「效忠可以,未必要效死,留著你的性命,才能有所作為。你現在可懂了,機會還沒有到,所以,我要你惜命。」
鄭夢觀悚然,像聽到了什麽可怖的事情一般,兩頰肌肉發緊:原來,韋令義一直都是有目的的,隻是他私心作祟,從未端正理解韋令義的舉動。
「天將降大任,也要先苦其心誌,若你隻知盲目應戰,不過是匹夫之勇,上兵伐謀,因小失大是不值的。」
鄭夢觀眼中精光閃爍,對韋令義恢復了些從前的崇敬之意,「鄭夢觀明白了,多謝將軍良言相勸。」
「那麽,這副明光鎧還要不要?」韋令義抬手拍了拍鄭夢觀,眼含笑意,也是期許之意,「它能護你性命,也能時刻警醒你,究竟因何而來,究竟該如何做。」
鄭夢觀心事已改,自然不會再丟棄明光鎧,然則韋令義似乎尤為強調這鎧甲的往事,「因何而來」,他已經說過一次了。
鄭夢觀沉著氣,但心跳忽然快了起來,意念混沌輾轉,一個從未淡忘的名字漸漸跳脫出來。
韋令義觀人於微,但沒有再說話,揚鞭策馬,向營寨而去。鄭夢觀沒有立即追去,卻低頭從懷中取出先前那個紅色香囊,看了又看。
香囊裏盛裝的,是他與雲安竹廬結髮,各自剪下的青絲。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疒臼丨又、我超甜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疒臼丨又 6瓶;金刀大菜牙 4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67章 上瓊台
雲安一行自樊城出發,經漢水轉渭水,再過灃水至灞水,終於在兩個月後抵達都城長安。已是夏末秋初的清爽時節了。
城東大寧坊,第一橫街上,一座修繕煥新的宅邸門首,早早掛上了「裴宅」的牌匾。這便是李珩為雲安一家人安排的新家。而橫街盡頭,舉目可見之處,便是太子居住的東宮。
不過,李珩倒並未立刻召見,連日都隻是遣人來問候寒暖。雲安沒能從許延口中問出什麽有用的話,但心中有數,也過得優哉遊哉。不用兩日,便將大寧坊周圍摸熟了。
原來,兩京的建製很是相似,都是由諸多裏坊組成,且街道橫平豎直,四通八達,根本不會迷路。因而雲安越發信馬由韁起來,天天帶著素戴東遊西逛,著男裝,騎快馬,無限縱情。
裴憲與柳氏也不大拘管,尤其是柳氏,對女兒是千依百順。不過多叮囑幾句,宵禁前歸來便可。
如此光陰,一晃兩旬,到了七月末。
這日,雲安照例踩著宵禁鼓點到家,興致未盡,一路還在與素戴笑鬧。及至回房更衣,準備與父母一道進晚食,才從小婢口中得知,白天降臨了一件喜事:
裴憲接到一道吏部製書,任命他為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