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裏!」素戴倒很坦蕩,隻一笑,「夫人諳熟水性,隻怕公子也不如她,少亂想了!」
語畢,素戴轉身去了船廊,唯餘臨嘯癡癡頓步。他有些驚,卻不知該驚什麽,驚雲安諳熟水性?還是驚那女子臨去的巧笑?
第16章 兩重山
雲安與二郎於臘月前兩日平安抵達洛陽。
旁人還自猶可,唯是鄭濡歡天喜地,仿佛隔世般,天天粘著雲安不離,一時要她講路上的見聞,一時又要聽襄陽的趣事。雲安倒也樂意說些故事哄哄小丫頭,況且天寒地凍,別無去處,姑嫂兩個便成日窩在暖閣裏閑敘。
「好在二嫂守信,兩月之間就回來了,又趕著是年下,長嫂要準備宴飲祭祀之事,便無心管我,我又有伴了!太好啦!」
「你就放縱吧,看過了正月,她一定還會來管你的!」
「那也還有好幾十天,遠著呢!」
姑嫂圍著炭爐,東歪一個,西躺一個,彼此毫無顧忌地打牙。然則雲安忽一閃念,卻從鄭濡話中記起件事。
「濡兒,你二哥四年前出過一次遠門,還為此失信於你,可有這事?」原來,雲安所想是去程時鄭夢觀提起的一件舊事,隻是後來被「風」打斷,究竟未能繼續。
「有啊,我現在想起來還生氣呢!」鄭濡倒是不假思索,「他以為我小便不懂,可誰不知北庭是邊地,常有外族挑釁,他賴著三年不回,不顧惜自己,也不要家人了!」
「北庭?」鄭濡不知兄長並未全部告訴雲安,而雲安亦萬沒想到二郎是去了邊境,「二郎是去投軍的?!」
鄭濡這才意識到不對,將身坐起,皺眉道:「二嫂竟不知?」
「聽他提過兩句,不知詳細,隨便問問你嘛。」未免旁生枝節,雲安隻得佯作無意,遮掩心緒,「你同我講講?」
「也罷,反正二哥已經回來了,也不怕二嫂聽了生氣。」鄭濡乖巧地點了點頭,即抱膝而坐,敘說起來:
「二哥十四歲入太學讀書,到二十歲修業期滿,大哥便為他在洛陽謀了職。這本是順理成章的事,可他不肯。大哥又以為他是有誌氣,要參加春闈博取功名,誰料也不是。」
自最初議婚時,雲安便聞知新郎是個讀書人,這半年來也未發覺什麽異常,鄭夢觀多是沉迷書齋的。但現在她明白了,一切都是表象,是她先入為主,管中窺豹了。
「大哥被弄糊塗了,就找二哥細談,二哥這才說實話,他早有從軍之誌,不願久事書案,更不願靠祖蔭顯達。他說得誠懇,又不失男兒氣度,大哥思之再三便同意了。」
「所以他一去三年,卻怎麽自己又回來了?」雲安是想,按二郎這樣的誌願,該是要建功立業,三年時間大約是不夠的。
鄭濡卻笑嘆了一聲:「才不是他要回來,是大哥幾十封家書給催回來的!一則,邊地常有戰事,我們都擔心他的安危。二來就是婚事,二嫂家與我家早有婚約,二哥年過弱冠也該娶妻了。三則,大哥支撐門庭,也需要子弟幫襯,共同興家。修吾尚在進學之齡,我那三哥也沒比修吾大幾歲,況且性情未定,便隻剩二哥了。」
這三條俱是正理,雲安細想無差。鄭夢觀生在這樣顯赫的門第,又是嫡出之子,既享其富貴,便自然要擔其責任,不能一味放任自己的心意。然則,鄭氏雖有如此端正的家風,於二郎個人而言,卻又不免顯得幾分無情。
雲安這樣想著,卻一下恍然,眼中劃過驚詫之色:她好像能明白了,為何二郎總顯得有些冷淡,仿佛對什麽都不在意——
這世上誰不想遵照自己的意願而活,但不如意事常□□,二郎的人雖回到了洛陽,心卻隻怕還在北庭。便至成婚而無意圓房,亦恐都有這些緣故。
那麽,就一直這樣下去,做一世假夫妻嗎?
若擺在從前,雲安許不在乎,如今情狀已變,想不在乎也難了。可又若去問二郎,雲安也沒有十足的底氣,畢竟,她自己也曾「別有用心」,而不過才剛剛獲得二郎的諒解罷了。
此時的情意,似乎不宜太露鋒芒。
「二嫂,你注意過二哥書房裏擺的一副甲冑,還有長劍嗎?」
雲安正不忍深思,鄭濡卻又道出一個令她為難的話端,她自來還從未踏進過二郎的書房。「甲冑和長劍又怎麽了?」雲安隻揀要緊的去問,好歹為自己留些顏麵。
「那都是二哥從北庭帶回來的,聽說還是一個大將軍賞識所贈。二哥十分珍愛,原都擺在寢塌邊上,直到大哥來瞧見,說於婚事不吉利,又恐嚇著新婦,便叫搬到書房去了。」
雲安聽了反笑出來,別的新婦也罷,她才不會怕這些武備,而當時要是沒搬走,她或許還能早些知道二郎的往事。「難為大哥想得周到,又想得這麽細緻。」
鄭濡也笑著點頭,又道:「大哥雖然沒有實職,但裏外操心得也多,不是什麽養尊處優的閑人。前時你們尚未回來,我還聽見他和長嫂計議,說二哥婚事落定,隻待二嫂懷上子嗣,宗廟有繼,便還是要為二哥尋個職分,不至在家荒廢了。」
子嗣……
這話真羞得雲安無地自容,也真是才想什麽便來什麽!一對徒有其名的夫妻,怎麽可能會有子嗣?
「越扯越遠了,沒出閣的小丫頭知道什麽子嗣?快閉嘴吧!」雲安自要遮掩,隻得將意氣反撒給鄭濡,恨不能把她的嘴封上。
語畢,素戴轉身去了船廊,唯餘臨嘯癡癡頓步。他有些驚,卻不知該驚什麽,驚雲安諳熟水性?還是驚那女子臨去的巧笑?
第16章 兩重山
雲安與二郎於臘月前兩日平安抵達洛陽。
旁人還自猶可,唯是鄭濡歡天喜地,仿佛隔世般,天天粘著雲安不離,一時要她講路上的見聞,一時又要聽襄陽的趣事。雲安倒也樂意說些故事哄哄小丫頭,況且天寒地凍,別無去處,姑嫂兩個便成日窩在暖閣裏閑敘。
「好在二嫂守信,兩月之間就回來了,又趕著是年下,長嫂要準備宴飲祭祀之事,便無心管我,我又有伴了!太好啦!」
「你就放縱吧,看過了正月,她一定還會來管你的!」
「那也還有好幾十天,遠著呢!」
姑嫂圍著炭爐,東歪一個,西躺一個,彼此毫無顧忌地打牙。然則雲安忽一閃念,卻從鄭濡話中記起件事。
「濡兒,你二哥四年前出過一次遠門,還為此失信於你,可有這事?」原來,雲安所想是去程時鄭夢觀提起的一件舊事,隻是後來被「風」打斷,究竟未能繼續。
「有啊,我現在想起來還生氣呢!」鄭濡倒是不假思索,「他以為我小便不懂,可誰不知北庭是邊地,常有外族挑釁,他賴著三年不回,不顧惜自己,也不要家人了!」
「北庭?」鄭濡不知兄長並未全部告訴雲安,而雲安亦萬沒想到二郎是去了邊境,「二郎是去投軍的?!」
鄭濡這才意識到不對,將身坐起,皺眉道:「二嫂竟不知?」
「聽他提過兩句,不知詳細,隨便問問你嘛。」未免旁生枝節,雲安隻得佯作無意,遮掩心緒,「你同我講講?」
「也罷,反正二哥已經回來了,也不怕二嫂聽了生氣。」鄭濡乖巧地點了點頭,即抱膝而坐,敘說起來:
「二哥十四歲入太學讀書,到二十歲修業期滿,大哥便為他在洛陽謀了職。這本是順理成章的事,可他不肯。大哥又以為他是有誌氣,要參加春闈博取功名,誰料也不是。」
自最初議婚時,雲安便聞知新郎是個讀書人,這半年來也未發覺什麽異常,鄭夢觀多是沉迷書齋的。但現在她明白了,一切都是表象,是她先入為主,管中窺豹了。
「大哥被弄糊塗了,就找二哥細談,二哥這才說實話,他早有從軍之誌,不願久事書案,更不願靠祖蔭顯達。他說得誠懇,又不失男兒氣度,大哥思之再三便同意了。」
「所以他一去三年,卻怎麽自己又回來了?」雲安是想,按二郎這樣的誌願,該是要建功立業,三年時間大約是不夠的。
鄭濡卻笑嘆了一聲:「才不是他要回來,是大哥幾十封家書給催回來的!一則,邊地常有戰事,我們都擔心他的安危。二來就是婚事,二嫂家與我家早有婚約,二哥年過弱冠也該娶妻了。三則,大哥支撐門庭,也需要子弟幫襯,共同興家。修吾尚在進學之齡,我那三哥也沒比修吾大幾歲,況且性情未定,便隻剩二哥了。」
這三條俱是正理,雲安細想無差。鄭夢觀生在這樣顯赫的門第,又是嫡出之子,既享其富貴,便自然要擔其責任,不能一味放任自己的心意。然則,鄭氏雖有如此端正的家風,於二郎個人而言,卻又不免顯得幾分無情。
雲安這樣想著,卻一下恍然,眼中劃過驚詫之色:她好像能明白了,為何二郎總顯得有些冷淡,仿佛對什麽都不在意——
這世上誰不想遵照自己的意願而活,但不如意事常□□,二郎的人雖回到了洛陽,心卻隻怕還在北庭。便至成婚而無意圓房,亦恐都有這些緣故。
那麽,就一直這樣下去,做一世假夫妻嗎?
若擺在從前,雲安許不在乎,如今情狀已變,想不在乎也難了。可又若去問二郎,雲安也沒有十足的底氣,畢竟,她自己也曾「別有用心」,而不過才剛剛獲得二郎的諒解罷了。
此時的情意,似乎不宜太露鋒芒。
「二嫂,你注意過二哥書房裏擺的一副甲冑,還有長劍嗎?」
雲安正不忍深思,鄭濡卻又道出一個令她為難的話端,她自來還從未踏進過二郎的書房。「甲冑和長劍又怎麽了?」雲安隻揀要緊的去問,好歹為自己留些顏麵。
「那都是二哥從北庭帶回來的,聽說還是一個大將軍賞識所贈。二哥十分珍愛,原都擺在寢塌邊上,直到大哥來瞧見,說於婚事不吉利,又恐嚇著新婦,便叫搬到書房去了。」
雲安聽了反笑出來,別的新婦也罷,她才不會怕這些武備,而當時要是沒搬走,她或許還能早些知道二郎的往事。「難為大哥想得周到,又想得這麽細緻。」
鄭濡也笑著點頭,又道:「大哥雖然沒有實職,但裏外操心得也多,不是什麽養尊處優的閑人。前時你們尚未回來,我還聽見他和長嫂計議,說二哥婚事落定,隻待二嫂懷上子嗣,宗廟有繼,便還是要為二哥尋個職分,不至在家荒廢了。」
子嗣……
這話真羞得雲安無地自容,也真是才想什麽便來什麽!一對徒有其名的夫妻,怎麽可能會有子嗣?
「越扯越遠了,沒出閣的小丫頭知道什麽子嗣?快閉嘴吧!」雲安自要遮掩,隻得將意氣反撒給鄭濡,恨不能把她的嘴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