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 一個人變成了四個人, 衙役將他們一行四個人連同小廝車夫一道都請到了府城衙門裏頭。隻是到了地兒之後,那幾個小廝車夫卻被攔在了外頭。


    這回沈元徹卻也沒有再說什麽了。他剛才之所以咄咄逼人,無非是因為這個衙役不知道打哪兒冒出來, 怕他借著段知府名頭將顧準騙過去。如今竟然都已經來了衙門,估摸著也是他想多了。


    沈元徹撩開袍子瀟灑地下了馬車, 大搖大擺地進了衙門,姿態熟稔到像是自家的府邸。


    衙役在後麵敢怒不敢言。


    他也不認得沈元徹,但也能猜出這是個來頭不小的,一般人可不敢在這地兒放肆。


    果不其然,等見了他們家知府大人,聽他們大人口中稱世子爺, 衙役才知道沈元徹的身份。他不禁慶幸起來方才沒有出言頂撞什麽, 如若不然這位爺怕是記恨上了他。


    人帶到了自然就沒有他的事兒了,衙役回了段知府一句便退下去了。


    段知府沒成想自己隻請了一個人卻來了四個。隻是這多餘的三個人並非等閑人,不看僧麵看佛麵,這三人即便來了,他也不能趕走。


    段知府好脾氣地給兩邊人引薦。


    其實除了顧準,場中餘下的人對彼此多多少少都是認識的。就連許久不在京城中的韓斯年,對麵即便第一眼沒認出來,在段知府點出名字之後也是立馬就想了起來。去年張家莫名其妙出了事兒, 張家的幾個老爺直接被奪了官職,任憑蘇家與蘇貴妃再求情也沒用,聖上像是鐵了心似的就要把張家治罪一般。


    不少人暗暗猜測,聖上是不是在鹽官縣碰到了什麽。後來又有人傳,此事是因之前受張家所害、被逼離京的韓斯年所起。韓斯年他們都知道,早年間可是驍勇善戰,連韃靼人都聞風喪膽的少將軍,隻可惜最後落得的那般下場。如今張家落難,說是因為韓大將軍他們也是信的。因此韓斯年的名聲在京城裏頭便又響亮了不少。他雖不在京城,可京城好一段時間卻哪兒哪兒都有他的事兒。


    言歸正傳,韓斯年雖來了,今日的主角卻不是他。


    顧準進來的時候便發現這屋裏麵還有幾個生麵孔。打頭那人段知府待他客套得很,隱隱有以他為尊的態度。顧準猜測此人恐怕就是此次鄉試的主考官,翰林院的那位趙學士了。


    段知府接下來的話也印證了顧準的猜測。


    彼此一番見禮之後,顧準四人才終於坐下。顧準在思量的同時,趙學士也在暗暗打量他。初見顧準,趙學士便不由得心生讚許,並不是為了別的,單單是為了他這副好相貌。


    這長相,若是聖上看到必定會器重幾分。


    晃了晃神,趙學士才掃過堂下幾人開了口:“原本該是在鹿鳴宴上請諸位說話的,隻是趙某心急了一些,今日一放榜便將您幾位叫過來了,多有失禮,還請諸位見諒。”


    蘇墨言也對他拱了拱手:“豈敢豈敢?我等不請自來,才是真正的失禮。”


    趙學士自然不會計較這些小事兒,寒暄過後,他又轉向顧準,問道:“顧舉人,不知你家師父近來可好?”


    顧準心裏一定,看來這位趙學士同他師父關係十分友好。有了這麽一句話,顧準同這位趙學士關係不由地親近了幾分:“師父一切都好,隻是時常惦記著京城裏頭的友人,惋惜不能與諸位大人把酒言歡,詩文唱和。”


    趙學士心道,李叔寒才不惋惜呢。


    雖不能把酒言歡,可那詩文也是從來沒停過。他京城書房裏頭的櫃子上就擺著一首詩呢。說來也好笑,那詩不是李叔寒作的,而是眼前這位顧舉人作的。李叔寒那廝見自己徒弟詩作的好,便不要臉地謄抄了好幾份,不嫌麻煩地挨個送到了他們府上,美其名曰請他們指點。其實指點是假,炫耀才是真。


    不過趙學士跟李況關係不錯,為了維護這家夥的名聲,他也不能在對方徒弟麵前揭了他的短,遂略過這句話不提,道:“你師父人緣好,到哪兒都不缺朋友,他大抵是真想教一個貼心徒弟,竟將你教的這麽好,如今已然成了解元。你可知,我今日請你這位解元郎過來究竟是為何?”


    顧準跟蘇墨言心裏都有數。


    他道:“大人是為了那篇時務策吧?”


    趙學士矜持地點頭:“那篇時務策雖寫得好,但畢竟篇幅有限,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顧準早在路上便猜測可能會有這一幕,不過那時務策確實是他想的,也確實是他寫的,有些念頭已經在他腦中過了千百遍了,如今說來也不過水到渠成。


    “這幾年,大梁與北元摩擦不斷。韃靼人出爾反爾,幾次訂立盟約卻主動撕毀,在邊境挑釁掠搶,惹得邊境民不聊生。朝廷為了威懾韃靼人,斷了邊境的互市,叫韃靼人叫苦不迭。隻是學生看來,堵不如疏,這互市還是開著好。”


    趙學士微微頷首。


    其實他也是這麽想的,隻是聖上不願同韃靼人交易,那些頑固迂腐之人也覺得他們中原地大物博,無需跟韃靼人通商。


    顧準繼續道:“這通商隻是一項,重開互市並不在於經商,隻是為了安撫,讓他們短時間內不再生亂。韃靼人缺鹽越茶,此兩樣必得通過互市從中原獲取,我們不妨利用這一點,與北元朝廷直接進行貿易,初時以高價將鹽茶大肆售賣給北元朝廷,輔之以絲綢瓷器。貿易不以金銀作結,而是直接拿他們的寶鈔。”


    沈元徹又聽不懂了:“他們的紙鈔有什麽用,咱們大梁又不給用此物。”


    顧準瞥了瞥他。


    這不是還沒說完嗎,打斷他做甚?


    “韃靼人隻用寶鈔,不用金銀銅錢。我聽聞北元朝廷幾番變法,改得就是其鈔法。鈔法通行之初,製度完備,印造一兩的寶鈔便要存入一兩的銀子。可北元朝廷酷愛封賞,動輒賜銀幾千兩,那些存起來的金銀其實早就被揮霍一空了。如今印造多少的鈔,其實也不過就是國君一句話的事兒,並不存金銀過北元朝廷似乎並未意識到其中風險,每年仍然大量的印製寶鈔,民間也早已怨言不斷。這時候,我們再通過官方通商,用他們喜歡的鹽茶絲綢換去他們手中不值錢的寶鈔,你猜北元君主會不會因此大肆營造寶鈔,用來換取我們的貨物?”


    沈元徹聽著覺得怪有道理的,又問:“然後呢?”


    說的再好聽,可他們拿那些紙鈔確實沒啥用啊。


    “我們從他們那兒賺取了寶鈔,再用這些錢從韃靼人手中購買大量的牛羊牲口。一年半載或許沒有什麽變化,但如果大梁每個月都要購入成千上萬的牛和羊,便能進而改變北元百姓飼養牲畜的種類。隻要他們想賺錢,想將自己手裏的東西賣出去,便會作出改變,這點毋庸置疑。”


    到這個時候,其實主動權就已經在他們手上了。


    顧準又道:“北元戰馬頗多,但若是有朝一日,從官府到百姓手裏養的全是羊跟牛,隻怕韃靼人對咱們的威脅也會小上不少。不過,這並非最終的目的,我們通商交易,重要的是想讓北元朝廷不斷地印造寶鈔。寶鈔是北元唯一通行的錢,隻要這個體係崩潰了,北元自然也就再無威脅。”


    有時候,摧毀他們的貨幣體係,比摧毀他們的軍隊來得有用。


    完畢,堂中忽然靜了下來。


    段知府眼中閃了又閃,他並不曾看過顧準的考卷,所以這做法在他聽起來新奇的很。


    是新奇,並非是荒謬。段知府覺得,這法子有些像齊魯兩國的典故,那“家家紡機響,戶戶織縞忙”,大抵就是韃靼人往後的寫照了。


    段知府不得不承認個中高明之處,但他也得提醒顧準:“咱們大梁亦有飼養牛羊的,驟然購入這麽多的牛羊,怕也吃不了這麽多。”


    不想趙學士卻打斷了他:“大梁上下百姓這麽多,如何吃不完?”


    “可原先還有那麽多人飼養牛羊呢,屆時他們的牛羊又該怎麽賣?”


    趙學士點了點桌子。


    這是他之前也想過,法子是好法子,不足也是有的,隻是缺點雖有,卻未嚐不可一試:“總不能因為有風險便全然否定。”


    段知府默了默,已然知曉的趙學士的態度。


    隻怕顧準今日的這一番話以及他的那份答卷,不久之後便能呈到禦前。即便不在京城,段知府也能想象朝中會就此事吵成何等模樣。


    事已說清楚,為防段知府私下召見舉子落人口舌,趙學士跟段知府都沒有留他們四人用飯。


    從官衙裏麵走出來,沈元徹還在消化顧準的那些話。他腦袋不是很聰明,隻是在這種正經事上向來慢人不少。如今想清楚之後,他才知道顧準的法子有多損。


    一路上他都在誇顧準,順便又想起了今天的一些事,便道:“段知府好歹也是一方知府,怎麽對著趙學士的時候客套成那樣?”


    顧準停下,點撥道:“程相在當上宰相之前做過是什麽位置?”


    “戶部尚書跟翰林學士啊。”沈元徹脫口就道。


    顧準笑了笑。


    沈元徹忽然悟了,怪不得呢!


    第106章 李周   “去請世子爺過來。”


    此番顧準回去後, 廉府裏頭熱鬧了一整天。


    顧準發現今兒開始,府上不少人對的態度都殷切了許多。到也不是說之前對他不好,府上每個人對他都挺不錯的, 隻是今日格外不同一些。


    顧準思來想去大概也就一種可能:“府裏莫不是也有人去賭坊了?”


    韓斯年平靜道:“去的人可多了去了。”


    怪不得。原來是因為贏了錢啊。


    找到了原因, 顧準也就沒多管這些了。這次賭坊之所以弄得這麽大, 完全是因為臨安府有這個傳統。其實不止是臨安府, 各地都有這般習慣, 在府試鄉試甚至會試的時候,提前押注,看看到底誰才能拿到頭名。一般的賭注如果開得這麽大, 官府早就過來幹預了,但因為這些跟科舉有關, 不少人也不過就是圖個彩頭,想沾點熱鬧,官府才放任不管。


    顧準想著他們韓將軍也不是一個好賭的人,估計這回過後也不會再沾這件事情,便也沒說他。


    韓斯年也確實沒打算靠著這個吃飯,畢竟他的賭錢根本一點興趣也沒有, 甚至還有些不屑。


    但要說以後碰都不碰……那是不可能的。


    畢竟還有會試跟殿試, 什麽時候顧準不用考科舉了,他什麽時候才真的收手,徹底不摻合這些。


    今日難得高興,顧準還親自下廚整了一桌的菜,可把廉老將軍給樂壞了。


    他望著這一桌菜,食指大動:“分明是你中解元,如今弄得好像是老夫或生辰一般,好處竟被我給占了。”


    顧準坐了下來, 替他斟滿了一杯酒:“將軍要是高興的話,我就在這兒多留兩天。”


    “你師父也肯?”廉江州反問。


    顧準道:“我師父忙,不管這些事情。”


    廉江州瞬間轉喜:“那就留下!反正我的府裏空的很,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顧準笑著收下他的好意。


    他多留些日子,也是因為以後見將軍的機會並不多了。待他回去之後,若無意外應該不會來府城。他日啟程的時候便是去京城考會試的時候。待考完會試,往後更不大可能回臨安府了。顧準念著對方教他騎射,又替韓將軍解了心頭之患,所以才想留下來多陪他兩天。


    這一頓廉江州不僅吃的有些多,還喝多了。


    喝到一半便有些微醺,顧準勸他酒他也不聽,最後飯吃完的時候,人已經在桌上趴著了。


    醉得不省人事。


    德叔心疼的把他們的老爺扶上了榻。


    想想他們老爺就是高興的樣子,德叔就覺得心酸,嘴裏的話也不自覺的多了不少:


    “公子勿怪,我們家老爺真是太高興了,所以才多喝了兩杯。咱們家兩位少將軍一直在邊境守衛疆土,就算回去了也是待在京城,等閑來不了臨安府。


    老爺雖然也不是非得要子孫陪在身邊,但是總這麽一個人,還是覺得孤單得慌。”


    德叔說這話沒別的意思,就是想讓顧準再多留兩天。他也知道,顧準這次回去之後隻怕沒什麽機會再見麵。


    顧準聽著這些話心裏沉甸甸的,晚上回去躺在床上也久未入眠。


    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冷心冷情的人,對旁的事情都不大在乎,可是今天看來又仿佛不是這樣。若他是要考科舉的話,有些分別便是不可避免的。臨安府與京城實在太遠,一旦留在京城裏頭,這邊很多人跟事便要放手。廉將軍,吳嬸子一家,他的張先生,還有鄧季文這些同窗舊友……


    往後若是有機會興許還能看到,若是沒有機會,這輩子興許再也見不到。


    一想到鄧季文,顧準便又翻了個身。之前他一直沒有注意,等他意識到之後,自己早已經與鄧季文漸行漸遠。


    鄧季文不喜沈元徹,後來來了蘇墨言,他便更少同他有什麽交集。不知不覺間,兩個人已經隔了好久沒有再說話了。


    曾經親密無間,如今卻變成這樣。如今想來,也隻有一聲歎息。


    係統不曾想顧準竟然還有這麽感性的時候,頗為稀罕地安慰了他們一句:“有的人有淩雲誌,有的人卻隻想安穩度日。每個人的追求都不一樣,但凡你要往前走,就不可避免的要拋下一些東西。”


    顧準沒說話,他其實也不需要安慰。隻是突然想起來這些,不可避免的有些傷感,僅此而已。


    他是個放得下的人。


    很快,顧準便又睡下了。


    臨安府的紅榜今兒出來,不過一日功夫便傳到了京城。


    鑒於沈元徹中了舉,又有不少人白白賺了好大一筆錢,心裏已經對沈元徹感恩戴德,恨不得把他當成再生父母了。尤其是他舊日裏交的那些狐朋狗友們,之前押沈元徹能中舉,完全就是因為平時玩的好,再加上自己也不缺錢,所以便投了些銀子。誰會知道沈元徹這家夥竟然真的運氣這麽好,看來以後還得跟著世子爺混才有前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男二的科舉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七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七令並收藏男二的科舉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