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3頁
[綜]斂財人生之新征程 作者:林木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兆惠麵色複雜,長長的嘆了一聲。沒兒子啊,最見不得人家說兒子。
阿桂趕緊補救:「要是實在考不上我也不指望了。好歹我還有一閨女。如今這姑娘瞧著是不如兒子,但也保不齊!就像是梅家,眼看沒出色的後輩了,結果人家出了那麽一個孫女。以後指不定也是前程不可限量啊!」
兩人都是知道兵械廠一些機密的人,沒梅開雲在其中的作用心知肚明。
阿桂這麽說,兆惠沒反駁。思緒不由的放在自家老七身上……想起老七每次都眼饞自己的戰馬,要不,這次給挑一匹好馬送到書院的馬場去。那裏有好的騎射師父!
這麽想著,到了禦書房門口,他聽到裏麵更勁爆的話:「……一個個的吃飽了撐的。說的都是些什麽?和敬出來管管事怎麽了?皇上這麽做是對的,宗室無人有意見。我府上隻有竹心一個閨女,將來王府都留給竹心……沒有王爵,也還有官位,我就要給我閨女招贅……」
然後聽到弘旺的聲音:「二十一叔您那話過了啊!別管怎麽著,聽皇上的意思。皇上說怎麽著就怎麽著。」
阿桂和兆惠對視一眼,受到點撥的何止他們二人呀。
傅恆肯定是跟皇帝一個態度,再加上他們二人,軍權捏在手裏了。背後宗室跟皇上一個態度,這也很重要,因為宗室還是掌管著很多外臣無法掌管的東西的。比如兵械廠就隻在和親王手裏。
他們還沒進去呢,和親王就來了,顯然是才趕回來的。見了兩人點點頭,也默默的等著宣召。
才站下,吳書來就親自迎出來了,「王爺,兩位將軍,皇上有請。」
和親王打頭進去,進去的規矩的見禮。幹隆就問:「你這灰頭土臉的,剛回來?」
「是!」弘晝就皺眉:「這回就是和敬和和婉兩丫頭鬧出來的事。皇額娘就是太疼他們了。要是覺得麻煩,四哥您幹脆把兩人的職撤了就完了。疼她們怎麽不是疼?回頭在那邊給弄兩個織紡便是了。」
這個親疏遠近就出來了。弘晝是和敬的親叔叔,這些話別人不敢說,弘晝就能說。又加上和婉在裏麵,他說起來更理直氣壯。
弘曆感覺總有那麽些人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想事的,心態就不一樣了。
十四就說弘晝:「這要是孫嘉淦好好的說,私下裏跟皇上稟報,這事不是就沒了嗎?隻要朝堂穩固,叫孩子們受受委屈也不是不行。可人家給這個機會了嗎?」
阿桂心說,這是拱火的。
幹隆心裏惱火的正是這個,什麽話不能私下說?孫嘉淦這麽鬧,無非是覺得朕不是個仁君。他家的孫女參與了,就猜度朕之後會找他算帳。可朕的心胸就這麽點嗎?就是跟幾個無知女流一般計較?把朕當什麽人了?
猜度朕就罷了,竟然用那麽一手當堂逼迫君王。更可恨的是,人人都看的懂孫嘉淦的算計,可還是有那麽多得人甘願做瞎子,反倒是以此事為契機,向他這個君王發難。
這次若是退了,那以後是不是人人都可依此行事。君王被大臣裹挾,意誌由他們而定。那這到底是誰家的天下?
可朝廷朝廷,朝廷從來不是皇上一個人的。
隻要坐在皇位上,就少不了跟朝臣鬥智鬥勇。當年皇祖父除鰲拜,那是硬生生的鬥倒了四大輔臣。到了皇阿瑪當年,一大半的時候都在跟八爺黨鬥。到了他,他吸取教訓,從來不將自己擺在爭鬥的一方。隻覺得,站在高處,平衡朝局是省心省力的辦法了。他一直遵循的也是這一原則。
如今,有了一個聲音,那就必須有另一個聲音去轄製它。
那邊有來保、有劉倫、有汪由敦、有裘日修,赫爾德,這邊就得有班弟、有高斌、有蔣溥……想了想,漢人中有聲望的,蔣溥還稍後一些,他馬上提拔了劉統勛入軍機,同同時,調尹繼善回京。
尹繼善是滿人,但是在讀書人中也頗有威望。
至少高位上的諸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平衡。而軍中將領,以傅恆、兆惠阿桂為首,連同宗室站在自己身後,站在高處且看著再說。
劉統勛確實有些意外,這個旨意來的太快了。他不僅被調入軍機,更重要的是,從刑部被調入吏部,出任尚書。
接到旨意之後他就看向兒子,然後冷哼了一聲:「你們倒是算無遺策。」
劉墉不好意思的笑笑,「兒子沒這樣的本事。兒子呢……也是人家擺在棋盤上的棋子,還是馬前卒。父親,兒子頂多就是一個小卒子,您是『車』,薑還是老的辣呀!」
劉統勛身子超前探探,看向兒子,「可這過了『過了河的卒子頂大車』,你老子還沒老糊塗呢。」他又哼了一聲,「說說吧,這事鬧到什麽時候是個頭?」
「父親啊!有些事,一旦開始了,就停不下來了。而更有些事,不達目的想停也停不下來的。就像是當年的百家與儒家,那是多少年的正與鬥……」
所以,朝堂之前的滿漢之爭,文武之爭,都將被淡化。反而是新學與舊學之爭。
這新學中……包含儒家,卻早不是儒家。說它是要恢復百家,卻也不像。
這種變革,自古未有。他本身就處於迷茫之態。這是吩咐劉墉,「書院的書本,若是能抄出來,你讓書童閑暇時抄一抄,每次休沐帶回來,我要看看。」
阿桂趕緊補救:「要是實在考不上我也不指望了。好歹我還有一閨女。如今這姑娘瞧著是不如兒子,但也保不齊!就像是梅家,眼看沒出色的後輩了,結果人家出了那麽一個孫女。以後指不定也是前程不可限量啊!」
兩人都是知道兵械廠一些機密的人,沒梅開雲在其中的作用心知肚明。
阿桂這麽說,兆惠沒反駁。思緒不由的放在自家老七身上……想起老七每次都眼饞自己的戰馬,要不,這次給挑一匹好馬送到書院的馬場去。那裏有好的騎射師父!
這麽想著,到了禦書房門口,他聽到裏麵更勁爆的話:「……一個個的吃飽了撐的。說的都是些什麽?和敬出來管管事怎麽了?皇上這麽做是對的,宗室無人有意見。我府上隻有竹心一個閨女,將來王府都留給竹心……沒有王爵,也還有官位,我就要給我閨女招贅……」
然後聽到弘旺的聲音:「二十一叔您那話過了啊!別管怎麽著,聽皇上的意思。皇上說怎麽著就怎麽著。」
阿桂和兆惠對視一眼,受到點撥的何止他們二人呀。
傅恆肯定是跟皇帝一個態度,再加上他們二人,軍權捏在手裏了。背後宗室跟皇上一個態度,這也很重要,因為宗室還是掌管著很多外臣無法掌管的東西的。比如兵械廠就隻在和親王手裏。
他們還沒進去呢,和親王就來了,顯然是才趕回來的。見了兩人點點頭,也默默的等著宣召。
才站下,吳書來就親自迎出來了,「王爺,兩位將軍,皇上有請。」
和親王打頭進去,進去的規矩的見禮。幹隆就問:「你這灰頭土臉的,剛回來?」
「是!」弘晝就皺眉:「這回就是和敬和和婉兩丫頭鬧出來的事。皇額娘就是太疼他們了。要是覺得麻煩,四哥您幹脆把兩人的職撤了就完了。疼她們怎麽不是疼?回頭在那邊給弄兩個織紡便是了。」
這個親疏遠近就出來了。弘晝是和敬的親叔叔,這些話別人不敢說,弘晝就能說。又加上和婉在裏麵,他說起來更理直氣壯。
弘曆感覺總有那麽些人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想事的,心態就不一樣了。
十四就說弘晝:「這要是孫嘉淦好好的說,私下裏跟皇上稟報,這事不是就沒了嗎?隻要朝堂穩固,叫孩子們受受委屈也不是不行。可人家給這個機會了嗎?」
阿桂心說,這是拱火的。
幹隆心裏惱火的正是這個,什麽話不能私下說?孫嘉淦這麽鬧,無非是覺得朕不是個仁君。他家的孫女參與了,就猜度朕之後會找他算帳。可朕的心胸就這麽點嗎?就是跟幾個無知女流一般計較?把朕當什麽人了?
猜度朕就罷了,竟然用那麽一手當堂逼迫君王。更可恨的是,人人都看的懂孫嘉淦的算計,可還是有那麽多得人甘願做瞎子,反倒是以此事為契機,向他這個君王發難。
這次若是退了,那以後是不是人人都可依此行事。君王被大臣裹挾,意誌由他們而定。那這到底是誰家的天下?
可朝廷朝廷,朝廷從來不是皇上一個人的。
隻要坐在皇位上,就少不了跟朝臣鬥智鬥勇。當年皇祖父除鰲拜,那是硬生生的鬥倒了四大輔臣。到了皇阿瑪當年,一大半的時候都在跟八爺黨鬥。到了他,他吸取教訓,從來不將自己擺在爭鬥的一方。隻覺得,站在高處,平衡朝局是省心省力的辦法了。他一直遵循的也是這一原則。
如今,有了一個聲音,那就必須有另一個聲音去轄製它。
那邊有來保、有劉倫、有汪由敦、有裘日修,赫爾德,這邊就得有班弟、有高斌、有蔣溥……想了想,漢人中有聲望的,蔣溥還稍後一些,他馬上提拔了劉統勛入軍機,同同時,調尹繼善回京。
尹繼善是滿人,但是在讀書人中也頗有威望。
至少高位上的諸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平衡。而軍中將領,以傅恆、兆惠阿桂為首,連同宗室站在自己身後,站在高處且看著再說。
劉統勛確實有些意外,這個旨意來的太快了。他不僅被調入軍機,更重要的是,從刑部被調入吏部,出任尚書。
接到旨意之後他就看向兒子,然後冷哼了一聲:「你們倒是算無遺策。」
劉墉不好意思的笑笑,「兒子沒這樣的本事。兒子呢……也是人家擺在棋盤上的棋子,還是馬前卒。父親,兒子頂多就是一個小卒子,您是『車』,薑還是老的辣呀!」
劉統勛身子超前探探,看向兒子,「可這過了『過了河的卒子頂大車』,你老子還沒老糊塗呢。」他又哼了一聲,「說說吧,這事鬧到什麽時候是個頭?」
「父親啊!有些事,一旦開始了,就停不下來了。而更有些事,不達目的想停也停不下來的。就像是當年的百家與儒家,那是多少年的正與鬥……」
所以,朝堂之前的滿漢之爭,文武之爭,都將被淡化。反而是新學與舊學之爭。
這新學中……包含儒家,卻早不是儒家。說它是要恢復百家,卻也不像。
這種變革,自古未有。他本身就處於迷茫之態。這是吩咐劉墉,「書院的書本,若是能抄出來,你讓書童閑暇時抄一抄,每次休沐帶回來,我要看看。」